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27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x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主备人:

刘小梅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大特点:

一是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道例题和许多练习题里,发挥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

如体会了运算的意义,就能知道计算时应该怎样想;应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又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感受。

又如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又能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是从学生认知水平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出发,把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六部分编排,逐渐提升认知要求和认知深度,揭示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一、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学运算的意义。

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教学。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需要很长的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只要求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经过四个阶段的教学,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

(2)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3)通过“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一图四式”的教学着重安排在第54页。

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层次。

(4)在应用中加强理解。

二、教学加法和减法计算,引导思路、发展思维、有效练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这些数的分与合,很多学生还在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加强算法引导,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计算。

(1)不把算法强加给学生。

(2)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改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应用题教学确实存在许多弊端。

首先表现为题材封闭,应用题都是教材为学生编就的,学生感受不到应用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失去了在实际情境中收集、表述信息的机会。

其次是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和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比反差太大,学生学习应用题是为了解答应用题,不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分析应用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偏重形式逻辑和抽象的数量关系。

四是解题时过分拘泥于不必要的细节,给学生制造了一些人为的约束,牵制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题材开放,经常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归还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

(2)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有层次地进行的。

(3)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很好得掌握了前一单元10以内的分合。

2.并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已接受过10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因而这为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3.经过开学一个多月以来的常规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主备人:

刘小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

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

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

校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我们去看看。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

你描述得很准确。

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

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浇花。

师:

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

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

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

谁还会说?

生:

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

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

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

他说的对吗?

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认识加法

师:

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生:

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

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

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

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

生:

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一共有5个。

师:

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生:

3+2=5。

(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

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师:

你知道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

(加法算式,出示课题)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

(加号,横平竖直)(请小朋友先说一说)老师做一个动作,全班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表示合起来)

教师板书(3+2=5加号)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学生读、齐读)

(3)理解算法

提问:

这里的3表示什么?

(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

(又来了2个小朋友)

5表示?

(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

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

生:

3和2合成5。

讲述:

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一共是5。

2.教学试一试。

师:

小朋友,你们看。

这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儿童乐园。

出示情境图

师:

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

儿童乐园里有?

又来了?

会说吗?

自己小声说一说。

师:

谁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生:

儿童乐园里有1个女孩在玩荡秋千,又来了2个男孩。

师:

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

现在有几个人?

师:

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人?

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加法)你会算吗?

师:

得数是3,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提问:

那1+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和2合起来是3。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摆一摆,说一说。

师:

现在我们来做个摆圆片游戏吧!

(动手操作)拿出5个圆片。

请学生上台来摆。

我来说,你来摆,边摆边说。

(1)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

一共有几个呢?

谁来报算式?

(2)左边摆4个,右边摆1个。

一共有几个呢?

算式是?

老师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

左边有?

右边有?

一共有?

(学生口报,教师板书)

2.说一说,填一填。

师:

瞧!

可爱的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图

师: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图意?

你会列式吗?

(把得数填在书上)

师:

我这还有2幅图画,你能看懂图意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你会列算式吗?

在书上完成算式。

(请学生说图意、报算式)

追问:

4+1=5表示什么?

(4和1合起来是5)

(2)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读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不同的呢?

生1:

每次多加一个,又多一个。

生2:

加号后面的数都是1。

生3:

加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大。

小结:

一个数加1后,得数比原来这个数多1。

讲述:

刚才我们看图写算式,现在没图,你会算吗?

3.算一算,写一写。

直接报得数。

2+1=3和1+2=3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

哪里是一样的?

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1:

我想到3的分与合,1和2,2和1合成3。

生2:

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加交换的手势)

师:

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

都是3。

师:

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

4.连一连。

讲述:

瞧!

一个绿色的身影正在忙碌着,他是谁呢?

(出示一张邮递员投信的照片)原来是邮递员叔叔,他在为四面八方的人们送信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师:

怎样把信准确送进邮箱?

谁知道?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剩下的信都送到邮箱里吗?

自己连一连。

听同学报算式,检查自己的连线对不对。

学生汇报,开火车。

师:

瞧!

这些邮递员的信送的对吗?

(这些都是合格的邮递员,不简单,他们能把信准确地送进邮箱。

讲述:

只是看起来有点乱,请小朋友们动动脑。

把他们有序地重新排一排吗?

(学生排)

师:

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是什么顺序?

生:

加号前面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按数的大小)。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他这种排法就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2、3、4、5的算式记清楚,思维真灵活)

四、拓展延伸

1.这个算式中括号里填什么数,会吗?

你能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都报出来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5

讲述:

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有序地报一报,我们还可以从大到小地排。

师: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习分与合的时候?

(看到4+1=5就能想到?

讲述:

像这样根据数的分与合一组一组地报,也能找到得数是5的算式。

2.()+()<5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报一道,教师翻一道。

师:

这些算式得数小于5,也就是我们刚刚找到的得数是2、3、4的算式。

瞧!

我们现在又可以把得数在5以内的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是得数小于5的算式,另一类得数是5的算式。

3.想想做做1

讲述:

今天的新知识小朋友掌握得不错,再请小朋友来看一幅图。

师:

仔细寻找图片中的信息,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

1+2=3。

你是根据什么图想出算式的?

根据列出的算式,你知道图意是什么吗?

你是怎样想到这个算式的?

五、全课总结

照片中还可以列出不少加法算式,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认识了新符号,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后感: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5以内的减法

主备人:

刘小梅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图意提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5个圆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减法。

二、教学例题

问:

这段动画你看懂了吗?

同座位互相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

我们可以写成一道算式,谁会写?

问:

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

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啊?

生齐读一遍。

问:

这道算式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

减2表示什么意思?

等于3呢?

谁能说一说5-2=3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试一试

师:

还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摇摇板,你愿不愿意帮他们也解决一个问题?

问:

你看到了什么?

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怎么列算式?

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

师:

要想知道还剩几个小朋友,就要从3个小朋友里面去掉1个小朋友,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问:

你是怎么知道3-1等于2的?

四、学具操作

师:

小朋友们,接下来想请你和老师一起摆学具。

先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师操作:

摆5个圆,拿走3个圆。

问:

你看懂了吗?

这样摆是什么意思啊?

你会像老师这样摆吗?

请小朋友摆一摆。

问:

你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师:

从5个圆里还可以去掉几个圆?

你想不想动手摆一摆?

摆给你的同桌看看,再说一说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

(3)师:

老师还想考考你,先告诉你一道算式,再根据这道算式摆学具,看看等于几,这道算式是4-1,先在脑袋里想一想怎么摆。

再开始摆。

问:

如果不摆学具,这道题你会算吗?

怎么算?

(4)问: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道5以内的减法算式,让大家来摆学具?

五、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里的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左图里知道什么,再提问从5只里面去掉(手势表示“去掉”)1只怎样列式。

汇报、交流、板书。

再让学生看右边图里,是从几只里面去掉2只(手势表示“去掉”)。

交流汇报。

指出:

这里都是从一共的数里面去掉(手势)几,所以要用减法算,可以按照一共的数可以分成几和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

“4-3”下面的图表示什么?

让学生算出得数,说说怎样想的。

(2)看后两道算式。

先独立练习,在交流完成情况。

指出:

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从一共得数里面去掉一个数,还有几。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解答后交流。

追问: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算减法时,可以看算式想一共的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很快算出得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3幅小鸟图。

小朋友从左往右看图,看看小鸟图里各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看图填出算式。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六、课堂小结,指导作业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想一想,我们平时看到的哪些问题要用减法?

算减法可以怎样想?

2.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描算式、算得数。

教师巡视、指导。

教后感:

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减号表示去掉。

从什么中去掉呢?

重点强调从总数中去掉。

比如:

5-2=3。

从5去掉2是3。

让学生反复说,可以结合图意,最后抽象到算式。

让孩子经历自己将得数5以内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对算式之间的规律变化进行挖掘。

第三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

主备人:

鲁晓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3、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有关0的加减的含义,知道在加减计算中的“0"表示“一个数也没有”的意思,学会有关O的加、减法口算,能正确地口算有关O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联系现实情境说明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的思考方法,初步学会简单表述个人思考的大体过程;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与计算相关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计算、交流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是有规律的,逐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有关O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

谈话:

傍晚放学了,小朋友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回家,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

这时教室里的人数用几来表示呢?

(板书:

0)为什么?

再给小朋友想一个问题。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两个孩子每人准备2个桃当午餐。

中午猴哥哥吃了1个桃,而猴弟弟呢,一口气吃了2个。

小朋友们猜猜看,它们各自还剩几个桃?

2.导人。

猴哥哥和猴弟弟各人还剩下几个桃,用什么方法算呀?

想想看,这里还剩下几个桃的得数里,会出现哪个数呢?

揭示课题:

在加减法里为什么会出现O呢,出现0又怎么算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关0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主动思考,认识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明确:

一共3人,走了3人,没有剩下的。

提问:

你能用手势表示一共3人、走了3人吗?

我们一起做一做。

(一起表示:

从3人里去掉3人,一个也没有剩下)

(2)小朋友知道怎样算吗?

想想用什么方法,得数是几。

和同桌议一议。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3—3=0。

追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得数怎么会等于O呢?

把你的想法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小结:

从3个里面去掉3个,要列成3—3来算;结果一个也没有剩下,就要用0表示,所以得数是0。

(3)想一想,刚才猴弟弟把2个桃一口气吃光了,一个也没有剩下,可以写成哪个算式?

(板书:

2—2=0)

追问:

这道算式的得数为什么也是0呢?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图。

请小朋友数一数,左边花盆和右边花盆里各开了几朵花?

提问:

把两盆花合起来(手势表示)一共有几朵呢?

想一想,你能列出算式吗?

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5+0=5。

追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怎么会还等于5呢?

指出:

把两盆花合起来算一共几朵,要用加法算;因为这里的0表示一朵也没有,所以5加0还是等于5。

3.回顾反思。

提问:

小朋友看看前面算过的几道题,想想算式里的0都表示的什么意思?

指出:

在算式里的0,表示的是“一个也没有”。

所以在计算时,我们就按照它是“一个也没有"的意思,想出得数是几。

4.教学“试一试”。

板书出“试一试”的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再告诉同桌是怎么想的。

交流得数和想法。

三、巩固深化,提高技能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

明白每幅图的意思。

你会列算式数出得数吗?

请把下面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算式,板书算式。

提问:

0+4=4表示什么意思?

4—4=O呢?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三幅小鸟图。

小朋友从左往右看图,看看小鸟图里各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的意思在下面填上算式和得数。

交流算式并板书。

追问:

前面两道为什么不等于0,后面一道为什么就等于0呢?

指出:

当一个数是几时,算式里就写几;一个也没有时,就在算式里写0表示。

所以最后的得数应该等于一一(O)。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得数,教师板书。

横着看,每行都是怎样的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得出:

第一行,几加0还得几;第二行,0加几得几;第三行,几减O还是几;第四行,几减几都得O。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这里有二三道题,你会填吗?

要求:

先自己填写,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还可以怎样填。

交流算式,说说每道能填哪些数。

提问:

这里的题都有几种填法,你能说说有什么规律吗?

说明:

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学科,只要我们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寻找,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去思考,就会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发现有关O的计算里的哪些规律?

小结:

我们从浇花、花的朵数这样的问题里,发现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在加减算式里就用0表示。

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可以按记住的一些规律算:

0和几相加、几减O都得几,几减几就得O。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6题。

教后感: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通过老师奖励“红花”,老师手上一朵红花也没有用“0”表示。

0的第二层含义:

0表示起点,我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格尺发现这个含义。

第四课时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练习

主备人:

鲁晓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0~51页练习五和思

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根据现实情境里“合起来”和“去掉"的实际现象,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式子;进一步了解口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根据实际情境写出算式的过程,能结合情境大致说明列式的想法;培养观察和初步的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人交流、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法和减法含义、5以内的加减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幅图中不同情境列加、减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5以内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口算。

3+22+21+43+1

4-33-22-l5-2

让学生口算,选择几道要求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算得数。

2.揭示课题。

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主要练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进一步认识加法和减法表示的意思,正确口算5以内的加减,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内化提高

1.完成练习五第l题。

(1)出示加法图。

同桌互相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再交流。

明确:

①原来4个西瓜,又搬来1个,一共5个;②左边飞来3只小鸟,右边飞来2只小鸟,一共5只。

让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再填空完成。

学生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结合每道算式,分别让学生边用手势表示,边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表示什么。

提问:

第一小题得数5是怎样想的?

第二小题呢?

指出:

这两个加法算式都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手势),求一共多少。

计算时,可以想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得数就是几。

(2)出示减法图。

同桌互相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再交流。

明确:

①原来4个书包,拿走1个,还有3个;②原来2个气球,放走2个,一个也没有了。

要求:

先看图想想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再填空完成。

学生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

第一小题可以怎样算出得数是37第二小题呢?

指出:

这两个减法算式都表示从一共的数里“去掉”几(手势),求还有多少。

计算时,可以想从一共的数里面去掉几还有多少,算出得数。

(3)小结。

提问:

我们的生活里有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的问题要用加法算呢?

怎样的问题要用减法算?

说明:

小朋友学得真好!

如果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多少,就用加法算;如果从一共的数里去掉几,求还剩多少,就用减法算。

计算时可以用数的合或分来想得数。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1)出示题目,指导练习。

引导:

每只小鸟都有一张算式卡片,房子上都有不同的数。

小鸟卡片上得数是几,它的家就在“几”的漂亮小房子里。

小朋友能帮每只小鸟找到家吗?

指导:

先看第一只小鸟的卡片1+2的得数是几?

它的家在哪个小房子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算出得数是3,就把这只小鸟和“3"的小房子连一连,把小鸟送回家。

小朋友会帮每只小鸟找到自己的家吗?

自己算一算、连一连。

(2)让学生计算、连线。

组织交流,结合选择1~2道加、减法题,要求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3)口算。

谈话:

我们不光要能算对,还要算得快一些。

现在看看谁能算得对、算得快。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3.完成练习五第3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