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765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北京东城区2016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6年6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验卷第Ⅰ卷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

(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序跋(bá)咯血(kē)信札(zhā)嬉皮笑脸(xī)B.模样(mú)剖析(pāo)悭吝(qiān)愤世嫉俗(jì)C.祛除(qù)后嗣(sì)殉职(xùn)潜移默化(qiǎn)D.忧悒(yì)冻馁(něi)琢磨(zhuó)败井颓垣(yu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缘由蒙昧穿流不息至高无上B.厮杀部署老态龙钟无可置疑C.赔偿秘诀谈笑风声怒不可遏D.暮霭陷井适得其反重山峻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②明月悬在中天,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在的气氛中,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边的苏比入定了。

③人们感到惊异的是他们怎么会找到这个在沉睡的沼泽地中的村庄的,吉卜赛人道出了真情:

是小鸟的歌声为他们指的路。

A.慰藉静穆淹没B.安慰静谧湮没C.慰藉静穆湮没D.安慰静谧淹没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终于出场了,演员们衣冠楚楚,神采飞扬,舞姿优美,表演精彩绝伦,令人叫绝。

B.初学者从模仿开始并没有错,最可怕的事情,无疑是那些名人名家把抄袭和剽窃当做习惯还自鸣得意的态度。

C.热播的电视剧中,各路人马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观众从中窥出了当今职场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的影子。

D.从古到今,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科学家们试图揭开谜底的努力,大都以失败告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他那样惝恍迷离往前走的时候,对于这次在狄涅的意外遭遇所能给他的后果,是否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呢?

B.为了出于安全起见的考虑,他们互相手牵着手,惊奇地看着这位全身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

C.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

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D.对画家来说,世界上除了画笔、墨瓶、漆罐、绢卷、宣纸和文具以外,似乎再没有别的东西是值得占有的了。

6.下列作品、作家、年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王羲之――晋代《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B.《陈情表》――李密――晋代《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美国C.《滕王阁序》――王勃――唐代《悲惨世界》――雨果――法国D.《阿房宫赋》――杜牧――唐代《瓦尔登湖》――梭罗――美国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7~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节自《兰亭集序》)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

及其所之既倦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辍耕之垄上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⑥曾不知老之将至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⑥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向来所高兴接触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因此不能不因它而引发心中的感慨。

B.向来所高兴接触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仍然不能不用它来引发心中的感慨。

C.从前所高兴接触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发心中的感慨。

D.从前所高兴接触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因此不能不用它来引发心中的感慨。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0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自《陈情表》)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擢:

提拔。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希冀:

希望、企图。

C.但以刘日薄西山但:

但是。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句即陈述“以孝治天下”这一治国纲领,以此劝谏武帝真正推行孝道。

B.作者说自己先前曾出仕伪朝,表明自己也希望宦达,想借此打消武帝的疑虑。

C.节选文段末作者再次称祖母病笃,以此来向武帝说明自己确实不能马上出仕。

D.节选文段通过多方面的陈述,反复向武帝表达了自己与祖母之间的深厚亲情。

二、阅读《〈呐喊〉自序》选段,完成11~13题。

(12分,每小题4分)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

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

”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11.节选文字第一段详细描述了作者居住S会馆的相关情况,这有什么用意?

12.节选文字中有关于铁屋子的一些争论,争论双方各用了一些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请对下列各喻体所指内容分别作具体说明。

①“铁屋子”用来比喻;②“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③“大嚷起来”用来比喻;④“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

13.文中说,“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三、按照要求完成14~15题。

(16分)14.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

(8分,每空1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2)秦爱纷奢,。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3),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5)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权,;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第Ⅱ卷1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

(2)题。

(8分)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e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

②�e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叹息:

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4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12分,每小题3分)眭夸,赵郡高邑人也。

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

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好饮酒,浩然物表。

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

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

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

浩为司徒,奏征为其中郎,辞疾不赴。

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

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

其见敬惮如此。

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

夸曰:

“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

吾便于此将别。

”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其维絷。

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浩知而叹曰:

“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

”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

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

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

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

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

叹曰:

“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

”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

或人谓夸曰:

“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遂著《知命论》以释之。

年七十五卒。

葬日,赴会者如市。

【注】①桃简:

崔浩小名。

②维絷:

约束,挽留。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耽:

入迷。

B.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竟:

竟然。

C.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遗:

赠与。

D.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书:

书信。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B.其见敬惮如此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D.遂著《知命论》以释之故书其言以遗后世18.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直接表现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项是①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②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③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④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⑤及浩诛,为之素服⑥子何独在桑榆乎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⑥19.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眭夸从小志向高洁,李顺横行乡里,连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但眭夸拒绝与之交往。

B.眭夸的朋友崔浩让他来京做司徒,但考虑到眭夸的清高,最终没敢言明,只与他饮酒叙旧。

C.眭夸私还,按照当时法律理应追究,幸亏有崔浩在朝廷中帮助开脱,才免予受到法律制裁。

D.崔浩被杀,眭夸为之戴孝,先后写了《朋友篇》和《知命论》两文来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20分)儿子窗外的风景朝窗外望去,儿子看见了一棵树,树枝来回起劲地晃动着。

“树是怎么摇动树枝的呢?

”他问。

我没有从椅子上起身,目光也没有离开书本,就打算回答:

“不是树在摇动树枝,儿子,是风……”但是话还没有说出口,我就抑制住了自己。

我站起来,走到窗前,和儿子一起看窗外那棵树。

在房间里,站在窗后,我感觉不到也听不到风,只看见一棵树,它的枝条在轻轻地摇动。

我不禁想,在这个房间里,我怎么能断定树枝摇晃是因为风而不是因为它自己的意愿呢?

当我站在那里和儿子一起观察那棵树的时候,我开始被摇曳的树枝和闪烁的树叶迷住了。

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不那么确定是什么在摇动树枝了。

是风,还是有表达欲望的树自己在摇动呢?

“我明白了。

”我对儿子说,“树摇动得很美啊。

”“你觉得树是在跳舞吗?

”儿子问。

“它为什么要跳舞呢?

”我问。

“也许是因为阳光灿烂,它很高兴啊。

”儿子说。

“也许吧。

”我回答。

“要不就是因为春天。

”他补充说,“天不那么冷了。

”“有可能。

”我说。

我们继续一起观察那棵树,我也开始觉察出了树的舞蹈。

看到以前未曾留意的微妙之处,我开始欣赏起树枝的起伏摇曳。

它的摇动似乎有一种节奏,起先是强劲有力的,然后是轻微柔和的,再后来又变得更加强劲有力,有时候甚至是剧烈的。

“它们有感觉吗?

”他问。

“我不知道。

”我说,“为什么这么问呢?

”“因为这棵树看上去很高兴,”他回答说,“树会高兴或悲伤吗?

”“你想说什么呢?

”我问。

“冬天的时候,树好象很悲伤。

”儿子说,“枝条向下耷拉着,它们看上去很冷,也很孤单。

但是现在树上有叶子,太阳照着它,鸟儿在飞翔,树看上去很开心。

”“我来看看。

”我说。

静静地,我们看着窗外。

我观察了一下其他的树。

尽管它们也在风中摇曳,但每棵树都有自己不同的节奏,每棵树的摇曳都似乎表达着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并不是每一棵树都在舞蹈。

“你看那边那棵大橡树,”我说,“你觉得它怎么样呢?

”“它也很开心啊,”儿子说,“但它不怎么跳舞。

我想也许是因为老了,它的枝条已经僵硬了;也许它不觉得看见太阳和春天有什么好兴奋的,这样的事情它见得太多了,不觉得新鲜了。

”“是啊。

”我应着,心里暗自笑了。

这会儿,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棵树。

至少我感觉心中满是喜爱,不可能再把这棵树挡在我的心门之外了。

我开始琢磨,是不是这棵树在我心中激起了这种感觉?

抑或,这棵树只是像风一样,激发了我心中已有的一种感觉,就像风在树中激起了回应一样?

“你真的觉得这棵树是在跳舞吗?

”我问儿子。

“不知道。

”他回答。

“不知道?

”我很惊讶,他突然不那么确定了。

“如果它是在跳舞,”他说,”它应该需要音乐。

”“噢,我明白了。

”我说。

“它应该是需要音乐的。

”他接着说:

“也许音乐就在风中,也许风中有一种只有树才能听得见的音乐。

”“是的,儿子。

”我说,“也许风中有一种只有树才能听得见的音乐。

”我开始想像,有一些所谓科学工作者,他们用仪器来捕捉风,论证其中有否音符和节奏。

忽然之间,我觉得有些恐怖。

儿子打断了我的思绪。

“爸爸!

”他说。

“怎么了,儿子?

”“我有时不是很喜欢学校。

”然后我们站在窗前谈论了一会儿这个话题。

尽管不是很肯定,但有一种感觉,树在看着我们。

我很想知道,我们三个――树、儿子和我――是否分享了这一刻的满足。

20.文中说“当我站在那里和儿子一起观察那棵树的时候,我开始被摇曳的树枝和闪烁的树叶迷住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中“迷住”一词的含义。

(4分)21.文章中有父子间比较充分的语言交流,简要分析父与子在对话情境中的心理变化。

(4分)22.“我开始想像,有一些所谓科学工作者,他们用仪器来捕捉风,论证其中有否音符和节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通观全文,这句话与“风景”有怎样的关系?

(6分)23.文章标题为“儿子窗外的风景”,这种“风景”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6分)六、按照要求完成24~25题。

(10分)24.阅读下面文字,在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联句。

(4分)某老先生一向安贫乐道,始终秉持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操守。

他不完全赞成《论语》中“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要求,也不片面附和《礼记》中“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而是对它们略作增删,集得一幅对联用以自勉。

对联曰:

“,。

”其中襟怀,不能不让人感佩。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段话。

(6分)2009年4月25日世卫组织通报,甲型H1NI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随后,4月30日中国政府建立了由33个部委和单位组成的甲型H1NI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北京则启动了首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立了市区两级防控应急指挥部,北京地坛医院、佑安医院两家定点收治医院随时待命。

到5月11日,我国内地出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I流感病例。

截至北京时间6月7日19时,我国内地共报告73例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与此同时,据世卫组织通报,全球共有69个国家报告21940例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死亡125例。

看到这样一组有关甲型H1NI流感的消息,你会有怎样的看法或评价呢?

写出你的认识并作简要分析。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不超过100个字)第Ⅲ卷七、作文。

(50分)26.按照要求作文。

(50分)以“转身”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30分)1.D(A项中“咯”读音为“kǎ”,“札”读音为“zhá”;B项中“剖”读音为“pōu”,“嫉”读音为“jí”;C项中“祛”读音为“qū”,“潜”读音为“qián”)2.B(A项,川流不息;C项,谈笑风生;D项,陷阱,崇山峻岭)3.C(慰藉,安慰的书面用语;安慰,心情安适,或使心情安适。

静穆,气氛安静庄严;静谧,安静。

湮没,埋没;淹没,大水盖过,漫过)4.A(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一般不用来形容演出服装。

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常用为贬义词。

勾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贬义词。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5.C(A中主语残缺,B项中句子杂糅,D相中并列不当,逻辑关系有误)6.A(“葡萄牙”应为“西班牙”)7.B(例句中“之”的意思是“到”。

①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③句中“之”作代词,指称“它”;⑥句中“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8.C(主要在重要词语的把握)9.C(但,只是)10.A(“以此劝谏武帝真正推行孝道”有误)二、(12分)11.会馆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抄古碑反映了作者对于苦闷的逃避,烘托出作者处境的孤独寂寞,而“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则象征着为寻找出路而作的思考。

(意思对即可)12.①极端黑暗、极端专制的旧中国;②处在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③为唤醒民众而发出“呐喊”;④摧毁旧中国黑暗、专制的统治。

(各比喻的理解,意思对即可)13.虽然我认为黑暗的、专制的旧中国难以改变,但是我也认为只要“几个人既然起来”,改变旧中国的希望就仍然有。

作者以此表明有信心通过“呐喊”唤醒麻木的民众。

(或,我认为,虽然“铁屋子”万难破毁,但只要有“几个人既然起来”,破毁它的希望就仍然有。

作者以此表明有信心通过“呐喊”唤醒麻木的民众)(意思对即可)三、(16分)14.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2)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3)落霞与孤鹜齐飞(4)所以游目骋怀(5)咏而归(6)然后知轻重每句1分。

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15.

(1)CE(C项中,“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原文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

E项中,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词人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选对1项给2分,选对2项给4分。

(2)答案示例:

①上片叙述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

②下片中“夜阑风静�e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能结合词句对所描绘的情景恰当解说,给2分;对情景合一的分析合理,给2分。

四、(12分)16.B(竟,最终)17.D(A在;引出比较对象。

B被;“我”。

C才;又)18.B(①为父丧悲痛;③为崔浩语;⑥为别人质询)19.C(A项中文章未说李顺“横行乡里”,也未说“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

B项中崔浩推荐眭夸做中郎,不是司徒。

D项中眭夸作《知命论》与崔浩被杀无关)五、(20分)20.①作者注意力完全被窗外的树吸引了;②作者由不经意地关注转而开始深入思考。

每答对1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21.①儿子由犹豫到自信。

②父亲由疑惑到认同。

每答对一方面给2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文段:

“你觉得树是在跳舞吗?

”儿子问。

“它为什么要跳舞呢?

”我问。

“也许是因为阳光灿烂,它很高兴啊。

”儿子说。

“也许吧。

”我回答。

“要不就是因为春天。

”他补充说,”天不那么冷了。

”“有可能。

”我说。

…………“如果它是在跳舞,”他说,”它应该需要音乐。

”“噢,我明白了。

”我说。

“它应该是需要音乐的。

”他接着说:

“也许音乐就在风中,也许风中有一种只有树才能听得见的音乐。

”“是的,儿子。

”我说,“也许风中有一种只有树才能听得见的音乐。

”22.第一问:

(4分)①一些人往往依赖科学的手段来寻找并描述快乐;②这种所谓的科学方式往往破坏了最活跃的想象与最真实的快乐。

每答对1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2分)这样的方式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有一些“风景”消失的原因。

23.①灵动活泼;②富于创造性;③有时不为学校(社会)所认同。

(分析略)每答对一方面并合理分析给2分。

意思对即可。

六、(10分)24.答案示例:

①居无求安食求饱,富不润屋德润身②食无求饱居求安,富不润屋德润身(从对联立意明确健康、对联句式合乎要求两方面考虑给分)25.(略)(从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以及表达简明连贯三方面考虑给分)七、作文。

(略)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眭夸,赵郡高邑人。

年轻时就很有气度,不拘小节。

潜心读书,不曾把世俗事务放在心上。

喜好喝酒,器宇轩昂,超然于世事之外。

20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得)以致于鬓发全白,每次恸哭,听到的人都会感动得流泪。

他情怀高远,不入仕途,将自己的情志寄托在高山大谷之中。

同郡的李顺希望结交他,然而眭夸拒绝了,当地无论年少年长的没有不敬畏他的。

眭夸和崔浩年少时就是莫逆之交。

崔浩担任司徒时,进言皇上要征召眭夸作自己的中郎官,然而眭夸却借口自己有病推辞不去。

州郡的官员催促他就职,迫不得已,他才到了京城。

和崔浩相见后,逗留了好几天,但是只喝酒叙旧,不涉及世务利害。

崔浩每每想诱导他顺从自己的意愿,最终都难以说出口来。

他就这样让人敬畏。

后来崔浩把诏书扔到眭夸怀里,也不开口说话。

眭夸说:

“你已经作到司徒了,为什么还要用作官来烦扰才能出众的人呢?

我现在就要告辞了。

”崔浩想到眭夸就要回去了,来时只骑了一匹骡子,没有其他的坐骑,于是把眭夸的骡子藏在马厩中。

希望以此来留住眭夸。

眭夸于是就委托送租粮的同乡弄了辆车,谎称是车夫,才逃出关去。

崔浩知道后,叹息说:

“眭夸是独来独往的人,原本不该用卑微的职务去侮辱他。

使他赶着车子回去,我将怎样说才能向他赔罪呢?

”当时朝廷律法严峻,眭夸既然偷偷回去,就有私归之罪。

因崔浩仍辅佐在君王左右,才得以不受追究。

过了一年,崔浩送还眭夸的骡子,并把自己的坐骑赠送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

然而眭夸没有接受他的赠与,也不回信。

崔浩被诛杀以后,眭夸为他穿素服,接受乡人的吊唁,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

叹息道:

“崔公已经死了,谁还能容得下我眭夸呢!

”作《朋友篇》一文,篇中的文辞和内容为当时人所称道。

岳父是巨鹿人魏攀,也是当时的知名人士。

眭夸没有完全以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