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526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歌:

《渴望春天》

2、欣赏:

《春之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

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春之声》即《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这首作品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这首乐曲不同于作为舞蹈伴奏的圆舞曲,而是作为纯粹的音乐会曲目创作的。

乐谱中的各段落也没有其他圆舞曲一样,标上圆舞曲的顺序号。

体裁则兼具维也纳圆舞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乐曲《春之声》,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欣赏《春之声》

1、聆听舞曲的主题部分,请学生说出乐曲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判断这首乐曲的节拍。

2、继续提问:

这种生机勃勃的感受更接近于哪个季节给予我们的感受,

3、教师出示作品名称——《春之声》

4、出示课本中的两幅画作,请学生选择与刚才所听乐曲片段更为接近的绘画风格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5、简介曲作者。

6、出示第一主题谱例,带领学生边聆听、边跟着录音哼唱这段旋律。

同事画出旋律线,尝试分析这段旋律为何给我们以生机勃勃之感。

(三)、歌曲《渴望春天》

1、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2、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3、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

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4、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

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5、复听歌曲,师:

“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6、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7、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让学生仔细聆

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

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8、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

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9、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

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

a+a1+b+a2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10、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12、师让学生讨论:

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

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

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

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

?

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

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

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

气氛中。

教师:

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

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

第一部分:

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

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

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

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教师:

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生活动:

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教师:

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

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

教师:

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

(3)、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

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

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

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

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

四、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

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