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08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岭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走进大自然》2017年8月30日

第一课时:

《美妙的小世界》

学习目标:

一、能借助工具观察、发现“小世界”的色彩、花纹和形状。

二、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自然界和画家作品中色彩、花纹、形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能用线条描绘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观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

难点:

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评述或表达。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一定量的词汇供学生选择。

学习口头表达的程序和方法。

兴趣点:

发现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图片、范画、视频片段、放大镜等。

二、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

集体探秘——各小组派代表去花草一角寻找“小秘密”,或拿起放大镜去观察桌子上的小盆栽。

2、板书课题:

美妙的小世界。

三、课堂发展

1、视频:

科技片段《微观世界》。

2、美术作品里的小世界:

如果我们变成小人走进自然界,会看到什么奇特的东西呢?

视频:

电影片段《阿凡达》主角在草丛中漫步的情景。

3、画家在画里画了什么?

欣赏《万众一心》《蚂蚁和西瓜》《黄花蝈蝈》。

4、我们可以画什么?

四、评价与发展

1、哪位同学描述得最清楚、最生动、最精彩,为什么?

哪位同学的感受最特别?

哪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2、我们还可以在画上添画什么?

五、课后延伸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

第二课时:

《壮观的大世界》

学习目标:

一、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大自然美丽的神奇的色彩与形状。

二、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家作品中的神奇和壮丽。

三、能通过观察初步发现“大”与“小”的对比表现手法。

教学要点:

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大与小。

难点:

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之美。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一定量的词汇供学生选择。

学习口头表达的程序和方法。

兴趣点:

感叹大世界的庞大、高大、壮丽的形态与气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各种“世界最大”物象的有关资料,课件,各种绘画工具等。

二、课堂导入

1、探秘活动——大象。

(以屏幕显示1:

1大的大象局部图)

猜一猜:

这是什么动物?

比一比:

请你站到大屏幕前和大象比一比,大象有多大?

说一说:

大象有什么特征?

(形状、色彩、皮纹.....)

想一想:

它们成群结队到哪里去?

给你什么感受?

(气势庞大、线条粗犷、壮观、有力量)

2、板书课题:

壮观的大世界。

三、课堂发展

1、探讨与想象:

(1)说说你们知道的大世界(调控资料收集情况)。

(2)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探究他们发现的大物象,例如“大树”“大海”“鲸鱼”“沙漠”等。

大树——有什么特征?

(形状、色彩、树纹)大树的根有多粗?

树纹想像什么?

鲸鱼——有多大、多长?

给你什么感受?

它们像什么?

想和它玩什么游戏?

大海与沙漠——会发出什么声音?

给你什么感受?

它们有着怎样的情感?

沙纹、海浪像什么?

2、布置学生做学案设计示例中的第1题和第2题。

3、出示画家作品《长河颂》。

听:

是什么声音?

给你什么感觉?

说:

画中什么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找:

画面中有些什么?

远、中、近的水纹有什么不同?

猜:

大师想说什么?

我向大师学什么?

4、提出问题并布置作业(学案设计第3题):

我喜欢大世界吗?

喜欢些什么?

大自然与我有什么关系?

学学大师,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我心中的大世界”

四、评价与发展

自我与他人评价。

哪位同学描述得最清楚、最生动、最精彩,为什么?

哪位同学的感受最壮观?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这个画面?

五、课后延伸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继续去发现自然中壮观的物象。

第二课:

《点线色,你我他》2017年9月5日

第一课时:

《手拉手,找朋友》

学习目标:

一、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二、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要点:

重点:

识别各种工具媒体,用点、线、色画出简单的物象造型。

难点:

如何用美术工具材料描绘和表现物象。

解决难点的方法:

多体验、尝试。

兴趣点:

体验各种红菊材料的性能和描绘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美术工具、欣赏的作品等。

2、课堂导入

1、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看看能说出多少种颜色。

2、尝试各种工具材料感受其特征。

三、课堂发展

1、选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纸材画一些自己认识的点、线与同学交流。

2、小比赛(评论)

(1)看哪一组能说出工具、材料的不同性能;

(2)能流利说出颜色名称;

(3)能说出不同形态的点与线;

(4)能画出各种“点、线和平涂色彩”。

3、感受具象画与抽象画,认识点线色是绘画的基本:

(1)找一找:

在两张作品中找出课本右下角图例中的点线色;

(2)做一做:

把具象画《鹭鸶》分成若干份,每组取一份,找出画中的点线

色,并描在另一张画纸上;

(3)说一说:

你喜欢哪张作品?

给你什么感觉?

画中什么地方使你产生这种

感觉;

4、尝试用点线色进行具象表现。

欣赏运用点线色表现的三张学生作品。

5、尝试用点线色进行情感表现。

如运用点线色表现“平静”、“激动”、“活泼”、“开

心”等效果。

四、评价与发展

1、摸一摸、议一议:

教师把优秀学生作品发到学生手中,四人一组摸一摸、议一议。

2、教师提出:

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感受不同工具的绘画效果有何不同。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材料,如“小纸碎”可替代“点”的运用,用电线、棉线可否代替“线”的运用,大自然的花、草、叶子、废弃的挂历纸可否代替“色块”进行表现。

第二课时:

《圆圆、方方和尖尖》

学习目标:

一、能找出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美术作品中圆、方、尖形状的物品。

二、能运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美丽的画面。

教学要点:

重点:

认识圆、方、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探寻圆、方、尖的形状特点。

难点:

如何运用圆、方、尖进行创作。

解决难点的方法:

用拼贴画组合直观效果进行创作。

兴趣点:

圆、方、尖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图片、范画。

二、课堂导入

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我们掌声欢迎。

有兴趣的同学请拍拍手。

1、你们先向小朋友作个自我介绍。

2、你们支持他们当中哪位呢?

三、课堂发展

生活中的圆、方、尖

1、我知道圆圆、方方、尖尖都有很多好兄弟,而且他们也悄悄地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你们能帮他们找出来吗?

2、我看哪个小组能找得又快又多,开始。

3、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为他们找到这么多好兄弟,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他们到底谁的本领最大呢?

探讨圆、方、尖的特性

1、这样吧,我们先请他们说说自己有什么本领。

圆圆你先说。

2、方方有什么本领呢?

3、尖尖呢?

4、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同学们想想他们是不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5、他们说得对吗?

6、他们三个互有优点,我们的小朋友也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学会团结协助,取长补短。

表现圆、方、尖

1、我们认识了圆、方、尖的小兄弟,你们想不想用圆、方、尖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呢?

2、看看你们桌面上有些什么工具材料,商量一下你打算用这些工具材料创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

3、我们开始和自己的小伙伴用画笔或者圆、方、尖的卡片创作一幅美丽的作品,看看谁的作品色彩鲜明,圆、方、尖组合得最美。

四、评价与发展

1、现在请评议一下同学们最喜欢哪幅作品?

2、哪位同学最有信心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呢?

3、同学们不仅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还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为了表扬同学们今天积极参与这个有趣的美术探索活动,教师设立了四个奖项,分别是兴趣奖、进步奖、合作奖、作品奖。

4、请圆圆、方方、尖尖上台领奖。

5、了解拿奖原因。

6、我们用掌声表扬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

重要的是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美、探索美、感受美、创造美。

今天的美术探索活动到此结束。

第三课时:

《变幻的画面》

学习目标:

1、观察认识快速转动产生的图像重叠的现象。

2、掌握点、线、色简单组合、装饰画面的技巧和对称粘贴的制作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分享。

4、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小剪刀和其他材料。

教学要点:

重点:

进行“变幻的画面”正反两面的设计制作步骤与方法。

难点:

背景的留白位置与肢体的关系。

解决难点的方法:

先把纸对折,在正面画出主体物,然后用硬的铅笔用力勾画轮廓,使之能够透过反面看见主体轮廓。

兴趣点:

感受画面转动时变幻的奇妙,向同学或家人分享自己想象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棍子。

2、课堂发展

1、故事引入课题。

“同学们,小熊、小鱼和小女孩迷路了,找不到家了,同学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家吗?

”同学们根据打乱的图片连一连线。

2、谢谢同学们帮助小熊、小鱼、小女孩回到了家,小鱼为了感谢你们,邀请你们去参观它的家。

老师出示画着小鱼的一面,再出示画着海底世界的另一面。

3、老师转动“变幻画面小制作”。

并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正面和反面有什么关系?

”出示书本“小博士告诉我们,因为人的眼睛可以把看到的物象保存几秒钟,所以两张图快速交替出现,图像就好像重叠了。

正面和反面的图像是有联系的。

4、同学们思考:

如何用画纸制作变幻的画面?

(请学生看课本示意图)①对折②添画③上色④粘贴。

注意:

一面画小鱼,一面画海底世界,在海底世界里要给小鱼留出一个空白的位置;在两面画纸中间粘上一根小棒。

5、小结“一面画小鱼,另一面画海底世界,在海底世界里要给老虎留出一个空白的位置;在两面画纸中间粘上一根小棒(用透明胶比较容易粘得牢固)。

四、评价与发展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作品的故事。

2、互相评价。

3、交换小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课后延伸

1、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2、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

第四课时:

《哈哈镜,笑哈哈》

学习目标:

一、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

二、能运用点、线、面、色画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三、能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并跟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

难点:

“夸张变形”的手法。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多种折叠方法及效果给学生参考,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点:

探讨哈哈镜的奥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锈钢勺子。

二、课堂导入

欣赏图片(照哈哈镜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

1、看一看图中的人物有什么变化,胖了、扁了、细了、长了......为什么?

2、用不锈钢勺子照一照、想一想自己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3、进入新课

出示课题:

《哈哈镜,笑哈哈》。

1、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

2、欣赏作品。

(作品展开前、展开后)

四、课堂发展

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1、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折叠的方法。

2、如何在折叠纸上“添加和装饰”。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画?

先折再画最后添(折——画——添),还是先画再折?

3、用什么方法画:

线条、色彩、剪贴......(学生自由选择)

4、欣赏作品。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

5、作业。

5、评价与发展

1、你选择了哪种折叠方法?

2、你如何装饰你的画面?

3、谁创造了新的折叠方法?

六、课后延伸

哈哈镜前的动物、植物......又是怎样的?

你会画吗?

第四课时:

《我爱我家》

学习目标:

一、能向同学、教师说出自己跟家人一起的难忘情景,以及家人的不同爱好。

外貌特征和神态、形态。

二、能用点、线、色表现出“一家亲”的画面。

能用形状组合得方法画出家人的动态和幸福开心的神情。

三、能用“点、线、面、色”装饰画面。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画“一家亲”画面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

画出家人的动态和幸福开心的神情。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一定量的家庭合照供学生欣赏感受。

兴趣点:

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视频片段。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营造“幸福家庭”的氛围。

二、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

欣赏小朋友“幸福家庭”的照片,感受“一家亲”的温馨。

说说:

“看了照片你有什么感想?

2、板书课题:

我爱我家。

三、课堂发展

4、阅读课本,欣赏书中作品。

“画家在画里画了什么?

5、“除了画家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你跟爸爸妈妈等家人还有哪些快乐的活动?

当时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6、指导学生学习绘画步骤,分先后画出人物的动态。

“书中的步骤图叫我们要先画什么呢?

7、教师示范不同脸型、发型与表情的画法。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脸型特征和表情。

8、进一步运用点、线、面、色装饰人物服饰。

4、评价与发展

提出作业要求与评价标准

1、我能画一幅幸福家庭的画面,能画出人物开心的表情。

2、我能根据家人的特征画出各自的脸型、发型。

3、我能用点、线、色装饰人物服饰和画面。

五、课后延伸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除了家庭给我们带来的爱,继续在生活中发现其他人给我们的爱。

 

 

第三课:

《玩泥巴,好快活》2017年9月18日

第一课时:

《快餐美食店》

学习目标:

一、掌握橡皮泥揉、搓、压、捏、贴、盘等泥塑制作方法。

二、能运用基本形体组构自己喜爱的美食。

三、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食品”的拼盘和分享。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揉、搓、压、捏、贴、盘等泥塑技能。

难点:

如何表现各式美食。

解决难点的方法:

图片启发。

兴趣点——角色扮演:

1、当小厨师;2、合作办一件快餐美食店;3、制作自己喜欢的食物。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黏土、视频等。

2、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

集体感受——各小组派代表去美食节摊位寻找“美味小点心”。

2、板书课题:

快餐美食店。

三、课堂发展

1、拿出自己课前制作的美食小菜单,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

2、欣赏视频及图片,发现美食的特点。

视频:

影视片段《舌尖上的中国》。

3、古代和现代的美食有什么不同?

欣赏古代和现代的美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仿生点心”。

4、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做什么样的美食快餐?

四、评价与发展

哪位同学描述得最清楚、最生动、最精彩?

为什么?

哪位同学的感受很特别?

哪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我们还可以在作品上添加什么?

五、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继续去发现美食中奇妙的美。

六、作业指示帮助学生实现感受实际操作的手段,不必强求制作完成效果。

第二课时:

《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目标:

一、了解十二生肖的传说。

二、认知不同动物不同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三、运用点、线、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自己喜欢的生肖动物。

四、通过讨论、评价的方式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要点:

重点:

能抓住生肖动物的特点,概括表现。

难点:

能用多种手法表现生肖动物的外形、花纹、特征。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真实的动物图片和民间泥玩具供学生比较。

兴趣点:

1、十二生肖的故事;2、十二生肖的性格;3、大聚会的游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十二生肖有关资料、民间泥玩具、棉签等。

2、课前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

播放录音:

十二生肖的故事。

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

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的故事?

这些小动物一起参加什么聚会?

2、引入课题:

生肖动物大聚会。

三、课堂发展

1、给生肖排序:

现在,我们再给十二生肖按次序的先后排队,请知道这个顺序的同学一起大声说出来!

牛(头上有一对角,身躯较大,鼻孔大。

常见有黄牛,水牛,奶牛。

虎(有很尖利的虎牙,身躯较大,有浓密皮毛,程黄色,上面有黑色条纹,额头有类“王”字条纹。

书食肉动物,性格凶猛暴躁。

兔(长耳朵,三半豁嘴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皮毛常见有白色、黑色,瞳孔有黑色或红色。

爱吃胡萝卜、青菜。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动物。

传说中的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马或狮的头,鹿的角,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鹰的爪。

蛇(爬行动物,没有四肢,靠身体的鳞片和地面摩擦行进,身体细长灵活,上面有不同花纹作保护色或用来迷惑猎物,舌头分叉,非常敏感。

马身躯较大,头部,颈后。

3、将游戏与绘画结合

老师:

现在我们的十二生肖要和大家作个游戏。

规则:

四人一组,每一组捏一种动物,可以按照提供的图片画,也可以发挥想象,小组讨论。

看哪个组能在最短时间里最快最好地抓住生肖的特征。

要求:

动物外形特点突出;

4、评价与发展

1、创设“大聚会”情境。

2、自我与他人评价(外形美,点、线、色的装饰美)。

哪位同学介绍得最清楚、最精彩?

为什么?

哪组同学的生肖作品最生动、最可爱?

我们还可以在聚会上添加什么生肖?

5、课后延伸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继续去发现生肖动物以外其他动物的外形特点。

第三课时:

《可爱的小虫》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训练做泥塑过程中的搓、压、捏、揉、贴、接等表现技能。

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制作泥塑小虫的各种技法。

难点:

制作生动而富于趣味的小虫形态。

解决难点的方法:

增加卡通小虫的欣赏,强调小虫夸张的造型。

兴趣点:

小虫的可爱;玩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昆虫的图片、范画、视频片段、叶子和花道具。

二、课堂导入

1、欣赏歌曲《小蜻蜓》,出示小蜻蜓玩具,导入课题。

师:

歌曲里赞扬的是哪种小动物?

教师出示一只蜻蜓模型玩具,手拿着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

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里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

请学生戴起手中的头饰,跟老师一起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2、扳书课题:

可爱的小虫。

三、课堂发展

1、指名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师:

①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

它的身体形状像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师小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左右对称,都有头、胸、腹)。

②昆虫身体的花纹色彩漂亮吗?

(漂亮)③你能表演一下小昆虫的动作吗?

(指名表演)

2、教师归纳板书:

身体形状、颜色花纹,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模型或玩具,学生分组讨论。

师:

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

请你们打开桌面的树叶,每人拿一种昆虫,向身边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认识和喜欢的小虫。

4、学生介绍完自己喜欢的昆虫后,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些昆虫橡皮泥塑作品。

请学生看是用什么做成的,引导学生回忆泥塑方法:

搓、压、揉、捏、贴、接等。

三、课堂发展

1、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做一只昆虫。

一边做一边讲制作方法。

捏一块泥巴揉一揉,揉成细条放一边。

粘上两个小泥球就成小眼睛,好象还看着我们笑嘻嘻呢。

再搓出两个大两个小的泥球,压成圆块成翅膀,粘上花纹更美丽,蝴蝶夸我真能行。

2、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开办昆虫大聚会。

四、评价与发展

1、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看?

好看在哪里?

2、你们组哪个同学的作品最好看?

为什么?

3、自己的作品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怎么改?

4、点评不同层次的作品。

五、课后延伸

1、认识更多昆虫的相关内容。

2、手机有关于昆虫的小故事。

3、用日记画的形式画一画不同昆虫。

 

第四课:

《五彩纸,变呀变》2017年9月30日

第一课时:

《节日的小彩旗》

学习目标:

一、能认识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

二、能运用点、线、面方法进行旗面设计、装饰。

三、能用小彩旗布置出节日气氛。

教学要点:

重点:

小彩旗形状、色彩和花纹的认识,设计和制作的方法。

难点:

设计和制作形状、色彩、花纹新颖的小彩旗。

解决难点的方法:

提供一些基本形状供学生进行变化。

兴趣点:

创设节日气氛,用自己的小彩旗布置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二、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彩旗飘飘》。

2、板书课题:

节日的小彩旗。

三、课堂发展

(一)欣赏与体验:

9、引导欣赏节日中的各种彩旗,感受彩旗的美与实用意义。

10、说一说:

你觉得彩旗美在哪里?

(二)启发与探究:

1、活动一:

变一变

(1)欣赏小彩旗的外形(基本几何形),你知道怎样的形状适合做小彩旗吗?

小朋友的小彩旗形状有什么变化?

(2)变一变:

你能变出有趣的形状吗?

2、活动二:

摆一摆

(1)欣赏各种色彩的小彩旗(旗面色彩的搭配)。

(2)摆一摆:

什么色彩的彩旗放在一起会好看?

3、活动三:

加一加

(1)欣赏各种彩旗的装饰图案(点、线、面)。

(2)你能用点和线,装饰这些小彩旗吗?

(三)观察与思考:

1、示范彩旗的绘画步骤及装饰方法。

2、师生归纳设计方法(外形、装饰图案、色彩)。

(四)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彩纸,以绘画的方式,设计制作一面新颖好看的小彩旗。

2、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设计创作。

四、评价与发展

评一评:

哪位同学画的小彩旗最好看?

为什么?

那位同学画的小彩旗最特别?

为什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

五、课后延伸

1、展示自己画的小彩旗。

2、欣赏不同场景中以不同彩旗营造的氛围。

第二课时:

《有趣的吊饰》

学习目标:

一、能认识民间工艺品吊饰及其造型、色彩、花纹的装饰特点。

二、能运用“折、剪、贴”的方法制作简单的小吊饰并进行装饰及串联组合排列。

三、对民间工艺品产生兴趣。

四、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用剪贴、串联、绘画等方法制作小吊饰。

难点:

剪贴制作和串联小吊饰。

解决难点的方法:

充分运用对比鉴赏法,对民间工艺吊饰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民间工艺吊饰色彩美、造型美的特点及不同排列方法所产生的节奏美。

兴趣点:

结合创作主题创设比赛故事情境(如小动物爬栏杆或小车过桥等),激发学生合作参与集体制作吊饰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纸材、剪刀、胶水、画笔、学生吊饰作品、民间艺术吊饰、课件。

2、课堂导入

1、用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

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

2、板书课题:

有趣的吊饰。

三、课堂发展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以一小动物的造型为例,提例一些简单图形,请学生根据写实造型设计夸张见解的造型

3、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①构思形象;

②用画、剪、折、撕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

③组合拼贴造型。

4、学生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造型的作品,贴成一串,成小吊饰。

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评价与发展

1、悬挂学生制作的吊饰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

哪组的小吊饰造型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