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96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疆域广阔

B.秦朝百姓罢工

C.秦朝的暴政

D.修长城费时十年

2.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那么华夏族是由哪两个部落长期发展融合而成的()

A.黄帝、蚩尤

B.尧、舜

C.黄帝、炎帝

D.炎帝、后羿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

B.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C.德才兼备

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叔侄关系

5.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

6.在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7.“黄河”与“长江”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

在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农作物中属于我国最早种植的是

A.玉米

B.黄瓜

C.水稻和粟

D.西红柿

9.甲骨文一般刻写在哪里()

A.龟甲或兽骨上

B.青铜器上

C.竹简上

D.纸上

10.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11.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商军倒戈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

12.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分封制度的建立

C.盐铁官营的实施

D.平抑物价的成果

13.下列哪部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汉演义》

14.下列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很大

B.陶器在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陶器的典型代表

C.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导致我国原始农耕生活各具特色的根本原因

D.农作物种植、家禽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和人工取火技术的掌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5.下图为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名称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利簋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

17.2008年3月26日,媒体报道:

近些年,不断有坟墓修建在古老的元谋人遗址上,元谋人遗址纪念碑已被数十坟堆“包围”。

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你认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A.元谋县是著名的风景区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C.元谋人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D.中国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8.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表演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使用了打制石器

B.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C.他们已经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D.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

19.以下图片中,能时空再现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

B.

C.

D.

20.大禹所治的水指的是()

A.湘江

B.雅鲁藏布江

C.黄河

D.长江

二、综合题

21.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管仲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根据上述史料,从中概括出第二、三则史料中的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艺术篇)

材料二 

(3)写出材料二中《史记》的体例;图二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

(注:

图片不清并不影响答题)

(思想篇)

材料三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4)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教育篇)

(5)请写出唐朝科举制完善相关的三位皇帝?

22.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请说出:

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23.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

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贡献?

(2)根据图例指出: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创新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

(4)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及建立者。

24.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历史发展形势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逐步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1)图A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的是哪一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指出图B到图C中国政治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到图C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最终谁终结了这种局面。

材料二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中划线句子,表达了卫鞅什么主张?

符合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中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握什么权力。

地方官吏郡守和县令由谁来任命

(4)综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些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