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5124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docx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

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

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

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

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

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

(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

(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

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

(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

(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

(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

(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

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

(1)地面测量方法:

包括常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空间测量技术:

包括卫星定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3)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4)专门测量手段:

包括激光准直、各类传感器测量和应变计测量等。

数据处理分析:

1.成因分析(定性分析):

成因分析是对结构本身(内因)与作用在结构物上的荷载(外因),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变形值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性。

2.统计分析(定量分析):

根据成因分析的结果和其他相关影响,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粗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找出分布规律,从而导出变形值与引起变形的有关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九、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沉降观测】

(1)基坑回弹测量

(2)地基分层沉降观测(3)建筑场地沉降观测(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5)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6)建筑物倾斜观测(7)建筑物裂缝观测(8)日照变形观测和风振测量

第2章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1.测量标志按其性质和用途分别分为哪几种?

工作性质分类:

(1)平面标志用来构成测量建筑物平面位移的平面控制网。

(2)高程标志则构成观测建筑物沉降或进行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控制网。

用途分类:

(1)变形点又称变形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所要观测研究的建(构)筑物上,它们和待测建筑物一起移动,以表明建筑物空间位置的变化。

(2)工作基点即测量控制点:

(包括测站点、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等工作点),仪器安置在工作基点上以测定变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基准点:

是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基础,通常埋设在变形地区之外,便于长期保存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建(构)筑物是否产生变形的参照点

2.什么叫变形点?

有哪些结构要求?

(1)变形点(观测点)应与研究的建筑物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随建筑物的变形而移动。

(2)标志能长期保存,不受破坏。

(3)变形点与工作基点能互相通视,目标鲜明,便于观测。

(4)可安置相应的仪器设备等。

3.什么叫工作基点?

平高点?

平高点即平面高程控制点

4.什么叫基准点?

基准点的结构和埋置分别有哪些要求?

(1)标志能长期保存。

这种标志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材料制成。

(2)标志应稳定不动。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仔细选择,远离变形区域,并将其基础埋设到可靠的深度上,同时采用专门的稳定结构。

(3)标志的上部结构应便于测量仪器和设备以要求的精度进行安置和对中。

标志露出地面的高度要适当,标志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观测。

(4)标志头上应有可微动的装置,以便将标志中心移到设计的位置。

5.高程基准点为何采用双金属标志?

试用公式推导说明双金属标志的原理。

为了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对标志高程的影响,可设计并埋设双金属标志。

利用钢管和铝管具有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在变形监测的同时,测定两管长度的变化差值并加以改正,即可达到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对标志高程影响的目的。

推导:

假设钢管和铝管原长为L0,其膨胀系数为:

实测时由于温度变化的影响,钢管和铝管的实际长度变化为:

因为温度t未知,且难以测定;故实际测量时,测定钢、铝两管的伸缩差值,即

由前面的假设和推导,得

根据上面两式,可得:

将上式移项后,得代入钢、铝的膨胀系数:

故得到钢、铝两管伸缩量:

6.垂直位移观测的主要内容和测量方法有哪些?

垂直位移观测主要包括:

基坑回弹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建(构)筑物基础及结构本身的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等。

常用方法主要有:

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

7.简述沉降观测点布置的基本要求与具体方法。

基本要求:

在拟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案时,通常是由设计部门提出要求有施工组织计划者提出布置方案,在施工期间进行埋设。

观测点应有足够的数量,观测点应牢固地与待测物体连接在一起,便于观测,并使其在整个观测期间不被破坏。

具体方法:

对于民用建筑物,通常在建筑物四角、中点、转角处、沉降缝及伸缩缝的两侧等关键部位布置观测点。

当建筑物较大时,沿着建筑物的周边每隔10~15m布置一个观测点;

对于混合结构,观测点布置在承重墙上;

对于框架结构,可隔一、二个柱子设观测点。

对于宽度大于15m且内部有承重墙或支柱的建筑物,或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其内部也应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置视地基、建筑结构及观测要求而定。

对于一般工业建筑来说,除了柱子基础上布设观测点之外,在主要设备基础的四周以及动荷载四周和地质条件不良之处也要布置观测点。

对于电视塔、水塔、烟囱、油罐、高炉等高耸建(构)筑物,应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且点位不少于4个。

当建筑物比较重要而地基情况复杂时,为了研究各土层压实情况,应布置分层沉降观测点。

布点时,以布设在基础中心线上为宜,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布设在基础边缘。

分层沉降观测点埋设得最大深度应达到理论计算的受压层的底部,其余各层观测点的深度和数量应根据土层和应力的大小而定。

8.什么是沉降水准测量?

沉降观测有哪几种方法?

为测定建筑物沉陷量所进行的水准测量工作称为沉降水准测量。

几何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

9.沉降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沉降水准测量精度等级的选取,取决于观测对象预计沉降量的大小和观测目的。

由下列换算公式计算出单程观测测站高差中误差μ,则可得沉降水准测量等级精度指标m0。

10.沉降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

测站中误差如何确定?

1.观测误差

(1)照准误差

(2)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的误差(3)读数误差;2.仪器误差

(1)调焦误差

(2)水准尺分划误差(3)尺底不平的误差(4)水准仪的i角误差;3.外界条件的影响(水准尺立尺不直的误差和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

(1)单转点法每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2)双转点法每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11.水准线路的环线闭合差及限差如何确定?

(3)每测站的高差允许值

(取2倍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每测站的高差允许值)

(4)沉降水准测量环线闭合差的限差

式中:

n为水准线路环线的测站数

12.观测点高程的中误差如何计算(加权)?

若不考虑起始误差的影响,则Hi1、Hi2的中误差分别为:

i点的高程Hi是Hi1和Hi2的加权平均值,即

i点的高程Hi的中误差按加权平均值中误差计算:

13.什么是水准线路的最弱点?

最弱点的沉降量及其精度是如何计算的?

根据误差理论可知,水准环线最弱点就是环线的中点(最弱点即整个水准路线中精度最低点)

14.沉降水准测量实施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其观测周期如何确定?

要求:

1.水准线路应力求站数最小,不得超过限制的测站数。

2.当观测点较多时可组成几个环线,或布设成环内附合线路,但不得附合两次,附合点应选精度较高的点,避开环线上的最弱点。

3.如果个别点难以编入环线时,可用中视法观测两次,并在环线上注明。

注意事项:

1.工程开测前,应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和校正。

2.观测前应检查各观测点和水准点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松动情况,以便作业顺利进行。

3.观测时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4.施工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时,应纪录观测时的施工进度,以便绘制沉降量与荷载关系曲线图。

5.沉降观测中应采取“三固定”的办法来提高观测点沉降量的精度,即在沉降观测中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所用仪器和在施测中固定施测路线(镜位与转点)。

15.为什么要进行地基分成层沉降观测?

当建筑物比较重要而地基情况复杂时,为了研究各土层压实情况,应布置分层沉降观测点。

布点时,以布设在基础中心线上为宜,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布设在基础边缘。

分层沉降观测点埋设得最大深度应达到理论计算的受压层的底部,其余各层观测点的深度和数量应根据土层和应力的大小而定。

16.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有哪些误差?

如何消除或减小误差的影响?

球气差改正包括:

球差改正f1和气差改正f2式中:

K-大气垂直折光系数;R-地球曲率半径,取R=6371km。

17.倾斜测量的概念?

地面倾斜测量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倾斜测量应包括两类:

(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测量;

(2)相对于垂直面的倾斜测量。

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测量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2)倾斜仪测量方法(3)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18.倾斜测量仪如何分类?

主要有哪几种?

倾斜仪按用途分为两类:

(1)测量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