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11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1讲《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1讲《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岳麓版选修2

[考纲] 1.洛克。

2.卢梭。

[课标] 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2.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一、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①自中世纪以来,由于教皇权威的作用,人们相信君权来自神权,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教权高于王权。

②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2)主要内容:

阿奎那认为,凡接近自然过程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

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蜜蜂也只有一个王,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2.詹姆斯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

到了近代,仍然有人试图从神学中找到君主专制的依据。

詹姆斯一世鼓吹“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2)主要内容:

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他甚至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3.“君权至上”

(1)背景:

近代一些先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人开始从世俗权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君权至上”论。

(2)主要内容:

①马基雅弗利的著作《君主论》;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抛弃了自古以来的“美德”政治观念;他直接挑战罗马教会,斥责罗马教廷是造成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罪魁祸首。

②英国近代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同样反对“君权神授”,并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

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他认为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国家的宗旨是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4.评价:

阿奎那、马基雅弗利及霍布斯等人的学说,都强调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

(1)主张: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

(2)认为:

“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2.洛克的“天赋人权论”

(1)背景:

17世纪,英国革命历经波折,最终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

洛克等一批流亡者随同威廉和玛丽来到英国,于1689年发表了《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了理论论证。

(2)主要思想:

①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包括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②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

③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3)影响:

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1)背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

孟德斯鸠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2)主要思想:

①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合理的政体也可能腐化,导致专制,所谓专制就是滥用权力,实行压迫。

②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③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部分: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4.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1)主要思想内容:

①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平等,法律上、经济上的平等。

②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但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③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2)意义:

①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巨大。

   洛克的民主思想

主题1 洛克的主张

史料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

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

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以此为安全!

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以上材料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本史料主要信息有:

反对把全部权力转让给君主;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享有的各项自然权利不可转让与侵犯。

为防止政府侵犯人权,后来他又提出了政府“分权”的主张。

主题2 洛克的分权制衡学说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不同

(1)洛克的三权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它分属议会(掌立法权)、国王(掌行政权和对外权)。

(2)而孟德斯鸠的三权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

   卢梭的民主思想

史料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

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不自由了。

这时,公共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本史料体现了“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

   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兴起发展的原因

1.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

3.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5.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依据,即所谓的“存在的合理性”。

从理论上对这种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往往成为一种政治形态的“出生证”,而从理论上研究和批判其存在的历史落后性,则可以找出其消亡的历史衰竭点,从而成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死亡证”。

材料二 自中世纪以来,由于教皇权威的作用,人们相信君权来自神权,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

材料三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凡接近自然过程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

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蜜蜂也只有一个王,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材料四 卢梭指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

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请回答:

(1)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2)与托马斯·阿奎那相比,卢梭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用托马斯·阿奎那和卢梭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同认识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他痛心地说:

“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

”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材料二 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

“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

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3.洛克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请回答:

(1)洛克“分权”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

其学说与洛克的差异是什么?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宾诺莎说:

“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人越自由,便越自觉地遵守他的国家的法令。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材料二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

……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用。

……我耕种的土地及其成果都是我的,甚至“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

这样的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材料三 在孟德斯鸠看来,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

但是他又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人的专制”。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2)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看法。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

并解释结果的内涵。

为防止此结果的出现提出何种思想?

并谈谈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答案

课时训练

1.

(1)特点:

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授”说。

(2)进步之处:

阿奎那“为君主辩护”,而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3)阿奎那的思想为君主的权威辩护,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他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必将被要求建立民主制度的新思想所取代,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即此。

2.

(1)主要思想:

主张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若答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也可)。

(2)信息:

一方面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对封建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

3.

(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

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

他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为君主,孟德斯鸠则将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

历史的进步意义在于是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4.

(1)思想自由,行动守法;自由、平等和生命安全是人不可侵犯的权利。

(2)主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果实,享用果实,是对劳动的尊重,是进步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主张能保障私人的财产权,但对一无所有靠劳动生存的人们是很不利的。

(3)合理的政体也可能腐化,其结果是导致专制。

所谓专制就是滥用权力,实行压迫。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的思想,体现的是政府机构分权独立,又相互制衡的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专制,确保民主,保障人们的自由。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1讲《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1

[考纲]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课标]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梭伦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由于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过程:

开始于前594年,先在经济领域开始,再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

3.改革的措施

4.总体认识:

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位平民领袖,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

然而,其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二、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

(1)必要性:

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①经济:

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六国。

②政治:

“诸侯卑秦”,秦国地位低下。

③文化:

秦国社会风俗相当落后,诸子百家无一秦国人,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情。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2)商鞅舌战以甘龙、杜挚为首的保守派,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商鞅通过南门徙木,最终取信于民。

3.变法的内容

(1)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①商鞅设立了军功爵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新法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②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严肃军纪。

③建立什伍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保证。

(2)经济:

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

①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①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什伍连坐制度。

③商鞅还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4)思想文化:

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

4.变法的影响

(1)积极作用

Ⅰ.对秦国而言:

收富国强兵之效,为秦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①经济:

发展了地主经济,推动了社会发展。

②政治:

打击了旧贵族,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③军事:

壮大了军事力量,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Ⅱ.对后世而言:

产生深远影响,“百代犹得秦政法”。

5.总评:

战国时最彻底的一次成功的变法。

(1)表现: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梭伦改革

主题1 梭伦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史料表明贵族对平民大肆剥削压榨,平民政治上无平等参政权,经济上丧失土地,债务沉重,贫富分化严重,内战危机严重。

史料二 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

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此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史料反映了贵族的特权统治,严重影响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推动改革或革命的力量。

主题2 梭伦改革体现出的特点

(1)从目的上看,主要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史料 梭伦说: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后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梭伦改革维护了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体现了“中立”、“折中”的改革立场,但实质上仍然维护了贵族奴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

主题3 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1)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按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

(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4)组建公民陪审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

史料一 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及债务奴隶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史料二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麦斗之间,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史料集中反映出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使部分平民获得了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也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商鞅变法

主题1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

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目的相同:

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代表的利益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指导思想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5)措施相同:

各国的变法基本上都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6)影响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主题2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

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史料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二 ……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体现的是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三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的提高。

史料四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史料表明变法使秦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综合比较

主题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2)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

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2.不同点:

(1)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两者的性质不同。

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两次改革的特点不同。

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4)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

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