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98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docx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一

禁烟控烟宣传资料

(一)

《烟草危害:

科学与谬误》

一、烟草危害

误区1.吸烟没那么大危害,死不了人,有些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不吸烟的人还不是一样得肺癌

解析:

普通人往往只了解身边的吸烟者患病情况,不了解全球、全国吸烟致病的数据。

据调查,全球约有10亿人吸烟,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有540万人。

我国约有烟民3亿以上,受二手烟危害的达5.4亿,每年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超过了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

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中国吸烟形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每年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

与此同时,大部分吸烟者的寿命会缩短10年以上。

近50年来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烟草造成的疾病和死亡不是即时发生的,这些事件的出现常常是在吸烟后的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吸烟的危害常常被人们大大的低估了。

的确,吸烟的人不是100%会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或肺癌,但是慢阻肺、肺癌患者中有80%~90%的人是吸烟者。

癌症的病因复杂,是遗传、环境、行为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要减少患病的危险,就不要吸烟。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均已证实,二手烟也会引发肺癌等疾病,比如丈夫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所以即使本人不吸烟,吸入二手烟同样会致病、致死。

误区2.吸烟量小,没什么瘾,不会有什么危害

解析:

首先,吸烟者成瘾性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吸烟量小不一定烟瘾小,不少人每天的吸烟量不大,但烟瘾却很大;由于尼古丁是高度成瘾性物质,95%以上的吸烟者会成瘾。

其次,除尼古丁外,每支卷烟燃烧都会释放出4000多种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尽管吸烟量小,但如果是长期、规律吸烟的话,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误区3.只吸不咽,烟雾只要不吸入肺部,对身体就无害

解析:

人体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吸烟的全过程包括以上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不能人为控制。

吸烟时口腔、气管、肺都需保持负压的吸气状态,不可能把烟雾完全留在口腔而不进入肺部。

即便如题所说,多数烟草烟雾只进入口腔,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也会对口腔造成损害,轻则引起口腔溃疡、牙齿变黄锈蚀,重则引起口腔白斑(癌前病变)、牙周炎甚至唇癌、口腔癌。

口腔粘膜也会吸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通过血液等输送到全身,造成危害。

“只吸不咽”的吸烟方式也会促使吸烟习惯的形成。

吸烟成瘾的行为是逐步形成的,不仅有对尼古丁的物质依赖,还有行为和心理依赖。

一旦烟瘾形成,由于人体的补偿机制,吸入与否根本不由个人意愿控制,吸烟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实际吸入的剂量。

再者,“只吸不咽”同样会造成二手烟,烟草烟雾可以通过鼻腔进入自己的肺部,也会对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误区4.吸烟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不抽不喝63,不抽只喝73,只抽不喝83,又抽又喝93

解析:

这种说法是吸烟者为吸烟行为辩护的一种偏见,列举的只是特殊的个案,不是人群调查的结果,不是普遍规律。

当您身边有人死于慢阻肺、肺癌时,很多人并不去了解患这些疾病的病因——吸烟。

调查显示,这些疾病的患者中80%~90%都吸烟。

另外,人群调查的结果显示,吸烟的人相对不吸烟的人平均至少折寿10年。

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人吸烟一辈子,还能长寿,有的人不吸烟却短命。

正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吸烟者看不到吸烟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看到的只是吸烟并且长寿的个案,形成了这种口口相传的偏见。

但科学的结论是,吸烟的人如果不吸烟一定会更长寿。

不要拿个别现象作为客观规律,为吸烟找借口。

为了健康,请尽早戒烟。

误区5.吸烟可以预防SARS,吸烟的人不得SARS

解析:

根据卫生部门的权威调查,SARS流行期间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都有患SARS的。

根据SARS患者临床表现,吸烟的人一旦得了SARS,往往病情更重,因为在感染SARS病毒前,长期吸烟已经使他们的肺功能下降。

一旦感染SARS病毒,对肺功能的影响比非吸烟者的更为严重,所以说吸烟能预防SARS的话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误区6.不吸烟人的肺像鲜肉,吸烟人的肺像腊肉,腊肉不易腐烂,所以长期吸烟人的肺可以预防疾病

解析: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69种是致癌和促癌物质。

吸烟者吸入的烟雾可以抑制支气管粘膜纤毛活动,减弱这些纤毛防止尘土、微生物或分泌物入侵的功能,同时减弱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降低肺部抵抗力。

烟雾中的焦油颗粒还会粘着在肺泡的表面,减弱肺泡功能。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会减弱血氧交换作用,对心肺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早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

虽然半个世纪以来,烟草企业开发了大量新型产品,比如低焦油卷烟和淡味卷烟,但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数据表明,吸烟者得肺癌的风险并未下降。

有人误以为“腊肉”不易腐烂、好保存,但需知腊肉是失去功能的组织,人的肺若功能丧失,如何维持生命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呼吸?

因此,长期吸烟人的肺可预防疾病完全是无稽之谈。

误区7.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解析:

饭后吸烟,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脑袋飘飘然,也即出现“神仙”一样的感觉。

实际上,饭后吸烟,比平常的毒害更大。

因为饭后吸烟会使人体的蛋白质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

同时还给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部疼痛等症状。

而且身体在对食物积极消化、吸收的同时,对卷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也会增加。

所以,可以这样说:

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误区8.吸烟可以来精神,增强性功能

解析:

恰恰相反,大量的科学硏究证实,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损伤睾丸,降低性激素分泌,阻碍阴茎的血液循环,引起男性阳萎。

尼古丁可以导致阴茎动脉血管发生痉挛,从而影响阴茎勃起。

吸烟对勃起功能的慢性副作用会导致勃起组织发生器质性的血管生理退行性改变。

由于吸烟对脊髓的神经中枢起抑制作用,会使吸烟男人性欲变弱。

在阳痿患者中,吸烟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同年龄段不吸烟者;烟吸的越多,发生阳痿的比例越高。

因此,吸烟可以增强性功能完全是无稽之谈。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减少精子的数量,影响精子的质量。

它会杀伤精子,对精子的外形、活动力和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响,造成男性不育症或胎儿畸形。

尼古丁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如想要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应当尽早戒烟。

误区9.吸烟可以预防蛀牙,治疗口腔溃疡

解析:

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吸烟时烟雾从口腔吸入,烟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腔粘膜,引发溃疡。

如果吸烟者的口腔有破损,烟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附着在破损的口腔黏膜处,干扰、破坏黏膜的自我修复,引起反复的溃疡。

此外,正常唾液里面有抗氧化剂,这是机体用来抵抗癌症的有益物质。

但是吸烟会破坏抗氧化剂,并且把唾液变成了一种有害的化合物,会反过来破坏口腔粘膜和牙齿。

据调查,吸烟者的牙周炎、口腔白斑、唇癌、口腔癌的发病率远髙于不吸烟者。

长期吸烟会使牙齿表面产生过量的黄色斑,使牙齿变黄并被锈蚀,不但难看,还易引起蝺齿(蛀牙)。

误区10.吸烟可以抵抗饥饿,有减肥的作用

解析:

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同时烟草烟雾对舌头上的味蕾有一定破坏作用,所以吸烟的人食欲较差,可能吃的要少一些。

但利用这种方法减肥和保持体重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

烟草具有高度成瘾性,一旦上瘾,很难戒掉。

冒着因吸烟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的风险来“吸烟减肥”,是得不偿失的。

看看周围的人,吸烟者中也不都是身材苗条的。

想要减轻体重,还是要通过运动和调整膳食习惯来达到目的。

误区11.边上厕所边吸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缓便秘

解析:

许多人认为厕所里有臭气,吸烟可以冲淡一些。

事实上,厕所里氨的浓度要比其他地方高,氧的含量则相对较低,而烟草在低氧状态下燃烧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连同厕所里的有毒气体等被大量吸入肺中,对人体危害极大。

患有冠心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在上厕所时吸烟,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气管炎、哮喘的急性发作。

目前尚无吸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缓便秘的科学报道。

但来自多国大量的证据证明,吸烟可以造成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及消化道溃疡的高发,而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吸烟会使症状加重,影响疗效。

误区12.便宜点的烟才5元一盒,吸烟比吃零食还便宜,又不用担心长胖

解析:

正是因为中国的普通卷烟价格过低,中国烟民才会有这么多。

但吸烟者必须明白:

您为吸烟付出的成本绝不是每包5元的烟钱,而是您的健康、生命、事业和家庭幸福。

众所周知,吸烟可导致肺癌、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疾病。

治疗这些疾病的医疗成本远远不止是5元钱的问题。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烟草致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就更大了。

据2006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发布的《中国吸烟成本估算》显示,在2005年,我国吸烟导致的疾病的直接成本估算为1665.60亿元,间接成本是861.11亿元至1205.01亿元。

相信看到这些,你一定不会再认为吸烟是一个便宜的爱好了。

误区13.年轻人吸烟不必担心患肺癌,得癌症是老了以后的事儿

解析:

吸烟可以导致至少十多种不同的癌症,肺癌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每种癌症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

但吸烟致癌的后果往往要多年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因此,年轻时吸烟没有患癌症,并不代表年老以后也不会患。

况且,肺癌在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往往不易发现,一旦检出肺癌,绝大多数患者已属中晚期,生存几率不高。

所以应防患于未然,尽早戒烟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14.能吸烟表明身体还很健康,如果身体不行了,就不吸了

解析:

很多老人认为“能吸烟代表身体还行”,但实际上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

一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等到实在吸不动烟时再停止吸烟,为时已晚,因为肺功能损伤是不可能逆转的。

肺癌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发现时已到中晚期。

吸烟危害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累积性等特征,且吸烟导致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危险性越高。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经历三个时期:

最初还只是单纯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阶段,尽管此时尚未患病,但如果不对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机体会逐渐出现生物学指标的异常,进而发展成临床疾病阶段,此时机体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病情多不可逆。

没有症状并不代表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完全健康。

因吸烟引发的疾病和死亡通常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以临床疾病的形式显现,致使烟草的危害常被严重低估和忽略。

以美国为例:

美国烟草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阶段是1915年至1950年,1945年后美国肺癌发生率开始急剧上升,1980年比1940年肺癌发病率上升了11倍。

因此,维护健康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防患于未然。

误区15.吸烟可以解酒,烟酒不分家,很有气氛

解析:

许多人都喜欢在喝酒时吸烟,认为朋友相聚,有酒有烟,才有气氛。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烟酒一起食用比单独喝酒或吸烟的毒害更大。

酒精会促进焦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吸收。

口腔癌患者有70%与吸烟和喝酒双管齐下有关。

最为严重的是,烟酒齐下会增加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的蓄积。

误区16.喝酒伤肝,吸烟伤肺,为什么只禁烟不禁酒

解析:

“喝酒伤肝”,准确的讲是酒喝多了伤肝,也损害健康;但也有专家指出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

肝脏是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对各种药物、毒物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解毒功能”。

饮酒过量即酒精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就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饮酒也不是不禁止的,例如俄罗斯立法严禁酗酒,许多国家也都制定了法律严禁酒后开车和向未成年人售酒。

吸烟的危害比酒更为严重,科学已证明,无论吸烟多少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鉴于烟草烟雾危害的严重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第56届大会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减少烟草使用,防止接触烟草烟雾。

因此社会上有禁烟、限酒之说。

误区17.既然吸烟有害,怎么还有医生吸烟

解析:

烟草在全世界已流行了四、五百年,但对烟草危害的科学认识才五、六十年。

我国控制吸烟工作起步较晚,即使在卫生界,以往在医学教育、卫生宣传等方面对烟草危害和控制吸烟的重视也不够,许多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知之不多或未引起重视,以致我国的医生特别是男性医生的吸烟率仍然较高。

但近20年来,卫生部门在倡导控制吸烟的同时,也大力加强了医务人员的控烟教育,提出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做控烟表率的要求,医务人员吸烟率己有所下降。

如2002年全国男性居民平均吸烟率为66.8%,男性医生吸烟率为56.8%,比居民略低;据2008~2010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60家医院调查,医生吸烟率己降为10.7%,其中男性医生吸烟率为19.6%。

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目前各地卫生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相信今后医生吸烟率会下降得更快些。

二、烟草成瘾

误区18.吸烟已成习惯,不吸烟,浑身都不自在

解析:

很多人说吸烟是一种习惯,其实不是不明白吸烟的坏处,而是因为戒烟有困难,并以为这种困难是因为形成了习惯才难以改变。

其实吸烟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的依赖性疾病,如同毒瘾和酒瘾一样。

吸烟成瘾,本质上是尼古丁依赖。

尼古丁依赖,又称烟草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将药物成瘾正式定义为:

“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有以下特征:

①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去获得它;②有加大剂量的趋势;③对该药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④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所谓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即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旦停止用药,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

人们吸烟,不是养成了习惯,而是患了成瘾性疾病。

误区19.吸烟可以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解除疲劳

解析:

吸烟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解除疲劳,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烟草中的尼古丁很快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者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另一方面,重复的行为也能够减轻焦虑,如同吃零食、购物一样。

这样的效果,会刺激使用者继续使用烟草,我们称之为正性的强化作用。

可是,由于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在逐渐的重复使用中,机体对尼古丁产生了耐受性,即必须吸入更多的尼古丁以达到和以前同样的舒适感,形成烟瘾。

最初的压力和不适也许来自生活和情绪,吸烟后似乎缓解了;但形成烟瘾之后,不适和焦虑感则来自尼古丁水平的下降,不吸烟会更加难受。

这个时候,烟草的作用,变成了负性强化,不得不用了。

误区20.吸烟可以提神、提高记忆力,有助于加速大脑的思考,找到灵感

解析:

烟草中主要的物质之一是尼古丁,它是作用于脑内特异性受体的一种成瘾性物质。

吸入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者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负担。

但是,尼古丁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美好的感觉,转瞬即逝。

同时,尼古丁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很短,当尼古丁低于吸烟者机体所需的水平时,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通过吸烟补充尼古丁。

长期使用烟草之后,由于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的作用,为了达到相同的兴奋效果,必须使用更大的剂量,所以吸烟者的吸烟量在不断地增加。

反复的使用烟草,并不是为了追求美好的感觉,只是为了减少尼古丁浓度下降的不适。

开始,我们是烟草的主人;后来,我们就成了烟草的奴隶。

误区21.戒烟很容易,想戒就戒

解析:

由于绝大多数吸烟者都会对尼古丁这种成瘾性物质产生依赖,因此即使得到全方位的戒烟支持,戒烟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吸烟者认识到吸烟可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后,都会倾向于戒烟。

但吸烟是一种成瘾性、髙复发性疾病,吸烟者在无帮助的情况下尝试戒烟,复吸率可高达90%~95%,有时戒几次甚至十几次都不能成功。

因此,一旦做出戒烟的决定,就应当寻求戒烟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医生指导和合理使用戒烟药物,可使戒烟成功率提高2倍以上,如再加上个人戒烟的毅力,成功率会更髙。

误区22.烟龄长、吸烟量大的人不宜戒烟,戒烟后会身体不适,咳嗽、痰多、萎靡、失眠、烦躁

解析:

戒烟后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大部分人会误以为“容易生病”,实际是尼古丁突然撤断后出现反应。

尼古丁与其他成瘾物质如海洛因、可卡因等一样,在大脑中枢尼古丁与尼古丁胆碱样受体结合,导致多巴胺释放的增加,进而带来平静和愉悦感,满足心理需要。

尼古丁与受体竞争性结合使得受体激活延长,受体脱敏及上调;当尼古丁水平下降时,引起受体高应激状态,导致觅药行为。

吸烟者戒烟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加上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原因,尝试戒烟者可能会诉说由于停止吸烟,他们出现的种种不适,如渴望吸烟、烦躁不安、抑郁、紧张、易怒、萎靡不振、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群。

戒断症状的本质是尼古丁依赖和心理依赖。

戒断症状在戒烟后几小时内即会出现。

但是戒断症状是暂时的,是人体机能逐渐恢复到不吸烟状态的自身调整的过程,在戒烟后的第1周最为严重,多数在3~4周后逐渐减弱至消失。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遇到长期吸烟者戒烟后很快检出肺癌的例子。

但患肺癌的真正原因并非由戒烟所致,而是因为吸烟多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年累月对身体造成损害的累加结果。

大量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戒烟后,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都在下降,其中癌症的风险下降最慢,要到十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戒烟20小时后,心梗危险性降低;2天后,味觉、嗅觉敏感性增加;2个月后,自我感觉呼吸变顺畅、体力恢复、身上和口腔异味消失、牙齿变洁净;1年后,由于心脏病所致死亡风险降低50%;15年后,罹患吸烟相关疾病风险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戒烟可以增寿,6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3年以上;5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6年以上;4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9年以上;3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10年以上。

误区23.如果戒烟失败,重新吸烟,烟量或烟瘾会更大,对身体会更不好,还不如不戒烟

解析:

不管是否戒烟,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烟瘾都有增高的趋势,对烟草的需求量也都会逐渐增加。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能成功,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最终戒烟。

如果采取正确的戒烟方法,包括医护人员的咨询指导和使用戒烟药物,可使戒烟成功率提高2~3倍。

即使尝试戒烟没有成功,也证明你已经有能力停止吸烟一段时间了,这表明你可以不依赖烟草生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鼓励自己,尽快计划一次新的尝试。

误区24.吸烟可以减肥,戒烟会导致发胖

解析:

体重的增加是很多戒烟者遇到的问题。

因戒烟而发胖的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体重也不过增加2~5公斤。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开展科学的运动锻炼,便可防止发胖或尽快使体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此外,目前的一些戒烟药物也具有缓解戒烟后体重增加的作用。

“吸烟减肥”是一种危险的选择。

对于追求美的吸烟者尤其是女性来说,要认识到吸烟对皮肤的损害,会增加皮肤皱纹,加速衰老,破坏个人形象,何况还要冒着患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癌症、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的风险。

切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误区25.年轻人戒烟对以后有好处,老年人抽了一辈子,戒了对身体帮助不大,戒不戒无所谓

解析:

科学研究证明,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也不论吸烟时间有多长,只要能成功戒烟,就会对身体有益,身体的机能就会改善。

专家估计,一个吸烟者在未曾患上慢性病之前就戒烟的话,一年后他因吸烟致病的机会将降低6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戒烟可以增寿,6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3年以上;5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6年以上;4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9年以上;30岁戒烟预期寿命增加10年以上。

任何年龄戒烟都不算迟!

对老年吸烟者,戒烟可以减少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危险,会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误区26.周围朋友亲戚或同事都吸烟,戒了也白戒,还得和他们一起抽

解析:

的确,有很多人吸第一支烟是别人“劝诱”和“怂恿”下开始的。

但现在社会大环境不一样了,吸烟危害健康己成为社会共识,许多城市已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过去,吸烟是“时尚”“品位”的象征,现在己被视为不文明行为,是陋习。

因此,戒烟是大势所趋。

为了自己和家人、同事的健康,您应下决心戒烟;如果您患有某种疾病,医生劝您戒烟,您就更应当机立断,下决心把烟戒掉。

告诉您一个好办法,即您决定戒烟后,要大胆地向自己的配偶、亲友、同事等宣布自己戒烟的决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同时,要学会拒烟的技巧,如回避、主动拒绝、以攻为守地拒绝等。

您也可从医生那里寻求戒烟方法和药物的帮助。

三、无烟环境

误区27.二手烟有害完全是谬论,我自己吸进去了都没事,别人闻到一点还能要命了

解析:

二手烟又叫“二手烟草烟雾”、“环境烟草烟雾”,也曾叫“被动吸烟”,是指从卷烟或其它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喷出的烟雾混杂在一起。

吸烟者抽吸时产生的烟雾称主流烟雾,其中约70%左右吸入肺部,30%吐在空气中;吸烟者停止抽吸时卷烟(或雪茄、烟斗等)自燃散发的烟雾称支流烟雾(又称侧流烟雾)。

吸烟造成的支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的有害物质成分基本相同,但数量上有一定差别,其原因主要是抽吸时温度较髙,燃烧比较完全,而不抽吸时烟草自燃的温度较低,所以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一些有害物质含量较髙。

如支流烟雾的一氧化碳含量是主流烟雾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苯并芘是4倍,氨是46倍,尼古丁是2倍或更高。

如在通风不好的室内有人吸2支烟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出20倍。

在密闭的室内,吸烟者同样也吸入支流烟雾。

1986年,美国卫生官员首先提出“二手烟”危害健康。

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上万项科学研究共同证实,二手烟草烟雾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增加血液粘稠度,伤害血管内膜等严重后果。

因此,二手烟的烟雾同样可引起肺癌等恶性肿瘤、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有研究表明,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几率比常人高出6倍;20%~30%的肺癌患者是由二手烟引起的。

婴幼儿尤其易受二手烟的侵害,可引起肺功能低下、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

特别要指出的是,烟草烟雾发散、滞留在墙壁、沙发、地毯、家具的有害微粒(可吸入颗粒物),包含有重金属、致癌物、放射物质,吸烟者的衣服、皮肤、头发也都有残留。

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可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不会随风而散,可危害儿童神经系统,造成智力低下;损害呼吸系统,引发哮喘、感染等;还会增加日后罹患心血管病等慢病风险,严重者可致婴幼儿猝死。

二手烟草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人类A类致癌物质。

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院已做出结论:

二手烟雾是职业致癌物。

因此,控制二手烟,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是当前控制吸烟的主要措施之一。

经全国人大批准已在我国生效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要在《公约》生效5年内实现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