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75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

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课时作业·巩固提升]              单独成册 方便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代表的是增长率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

解析:

一片草地属于同一区域,灰喜鹊属于同种个体,因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A正确;“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可提高一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且个体大小合适,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B

2.(2020·山西太原模拟)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中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便可保持稳定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种群的K值

C.对于同一种群来说,K值是固定不变的

D.可通过减弱家鼠的繁殖力减小其K值

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种群的K值,B正确;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减弱家鼠的繁殖力不会减小其K值,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D错误。

答案:

B

3.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

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其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C

4.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再次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解析: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不易计数,不宜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B错误;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在比较密集或稀疏的地方取样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C正确;标志重捕法调查中,种群个体数: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第二次捕捉总数/第二次捕捉中标志数,动物被捕捉一次后较难再次捕获,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应偏大,D正确。

答案:

B

5.某种群的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t1时种群数量为N0·2t1

B.在t1~t2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种群数量在t3时最少

D.t4后种群的增长率为1

解析: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由于在0~t1年间,λ的值不变,种群在该时间段呈“J”型增长,即t1时种群数量为N0·2t1,A正确;t1~t2段内,λ>1,说明种群数量上升,此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t3~t4段内,λ<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种群数量在t3时不是最少,C错误;t4后,λ=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种群的增长率为0,D错误。

答案:

A

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使植被被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正确;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会改变的,B正确;草原的植被受到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大熊猫生存,可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D正确。

答案:

C

7.(2020·河北衡水联考)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

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

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Q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λ为1,A错误;捕获银鱼较为适宜的时期是O时,B错误;图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S”型数量增长曲线,C错误;增长速率大于0时,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所以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答案:

D

8.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

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错误;“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曲线,C正确;种群的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

答案:

C

9.(2020·河北石家庄模拟)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

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

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解析:

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据题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原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据题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很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0.(2020·河南名校质检)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

解析:

(1)种群既是繁殖单位也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2)“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恒定不变。

由于环境阻力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竞争力弱的个体,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3)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管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少,导致最后酵母菌因缺少营养物质而减少。

统计酵母菌数量时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答案:

(1)(生物)进化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率与迁出率 

(2)不变 基因频率 (3)营养物质的减少 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法) 数学

11.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_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先大于后小于”)。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不利于野兔中________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________雄性数量(填“>”“<”或“=”)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4)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期是________(填“3~4月”“5~6月”或“7~8月”),因为此时期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该海岛改造成牧场,从生态系统功能上分析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根据图示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根据图中数据知,11月~次年1月,雌雄比例小于1,不利于雌性个体的生存;雌雄比例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4)控制野兔种群数量,应选择在种群数量少,且种群数量增长慢的3~4月。

(5)把海岛改成牧场,可以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更多地流向人类。

答案:

(1)标志重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S 大于

(3)雌性 >

(4)3~4月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5)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12.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

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

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

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_______值。

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_______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提高。

解析:

(1)选取样方时,关键是要随机取样,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区杂草种类减少,原来的优势种群草龙减少。

(3)分解者可将鸭粪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植株吸收利用。

鸭的引入使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

答案:

(1)随机取样 平均

(2)物种数目 草龙 结构

(3)分解者 无机物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3.某高校生物系同学在某草原进行野外实习。

(1)调查该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只。

(2)在该草原1公顷的调查区内,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调查区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但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______株。

(3)调查时还发现该草原分布有某种集体采食、共同繁衍后代的食草鸟,该食草鸟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在通往草原的路上,道路两侧分布有整齐有序的绿化树(某种柳树),也可看成一个种群,则其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

(4)下表是该草原中某种野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数据(单位:

株)。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种群数量

0

12

72

432

2592

该种群从无到有,在这五年之内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按照该数学模型,预计第六年种群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株。

解析:

(1)N=32×36/4=288。

(2)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对样方内个体计数时,计数原则是计算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个体。

(3)因种群内个体集体采食,所以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整齐有序,种群空间特征属于均匀分布。

(4)当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根据表格可知下一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的6倍,所以第六年种群数量为2592×6=15552。

答案:

(1)288 

(2)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或9 (3)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4)空间充裕 没有天敌等 15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