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735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docx

第七章创造性问题解决

第七章创造性问题解决

案例与问题

014:

一位猎人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每次过河猎人只能带一种东西,猎人怎样顺利过河?

015:

如图所示,已知圆的半径为10cm,求圆外接正方形面积。

 

016:

创造性理念:

鲁迅说过:

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

第二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庸才;

第三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蠢才。

创造性思维是宇宙最伟大的力量——(美)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人生的支柱》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在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教育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就是问题解决的总过程。

因此,有关人士坚持主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人的学习、工作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利用动物实验开创了问题解决的研究。

近百年间,许多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

他们力图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问题解决的性质、过程、模式,探索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从而进一步探讨培养和发展人们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

最近二、三十年间,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问题解决的研究,使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在心理学、特别是在认知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问题、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是一个重要的受到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问题解决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它不仅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还涉及到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言语、情绪情感、意志、人格(个性)、元认知等心理现象。

就问题解决本身而言,现在人们主要探讨问题解决的性质、特点、种类、过程、模式、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训练;问题解决技法及其训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问题解决的脑生理基础,等等。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涵义

(一)问题的涵义

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多种多样,从内容到形式千差万别。

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遇到问题。

在个人体验和直觉水平上,每个人也都知道什么是问题,例如,旅游者策划去北京旅游;医生给患者诊断病情;公司经理研究产品的营销对策;学生学习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问题是指要求解答的题目,或需要讨论、研究和加以解决的疑难、矛盾或困境。

在英语中,一般用单词problem(问题、难题)来表达,其含义为questiontobesolvedordecided,esp.sthdifficult。

在心理学中,一般都认为问题是指个体面临的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加以处理,而必须重组信息或认知结构才能使之得到解决的困难情境。

(二)问题解决的涵义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问题情境引起的、一系列的、有目标指向性的心理操作过程。

问题解决也是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由问题的初始状态启动,经过问题空间向问题目标状态推进,最后达成目标的过程。

如图7-1所示:

 

图7-1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一般由认知、态度和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认知成分是问题解决的理性因素;态度成分是问题解决的非理性因素或动力因素;操作成分是问题解决的操作或策略因素。

认知成分是指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理解、表征及对问题解决的评价、监控等认知活动。

态度成分是指问题解决者接受问题,并愿意采取各种策略、方法、努力解决问题。

它包括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具有动力性的心理活动。

操作成分是指问题解决者在针对问题的性质、特点,制订解决计划或方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目标性的操作活动。

例如:

一位猎人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每次过河猎人只能带一种东西,那么猎人怎样顺利地过河?

问题解决者理解该问题的初始状态(一位猎人、一只狼、一只羊、一筐白菜和一条小河组成的问题情境)和目标状态(在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猎人要顺利地过河),并进行心理表征(明确猎人、狼、羊、白菜、河之间的关系,制约条件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认知成分。

问题解决者愿意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是态度成分(“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并一定要解决它)。

问题解决者把这一问题被解决的过程明确地说出来或写出来是操作成分(心理操作如下:

1、猎人先带一只羊过河,把羊留在对岸,再返回原岸;2、猎人带一只狼过河,把狼放在对岸,并把羊带回原岸;……)

二、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一)问题的特点

心理学中所研究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通常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构成。

(1)问题的“给定”(givens)是一组已经明确给予的有关问题的信息,关于问题的条件的一系列描述,即问题的初始状态(initialstate)。

(2)问题的目标(goals)是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明确描述,即问题需求的结论、答案或目标状态(goalstate)。

(3)问题的“差距”(gaps)是问题的给定与目标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距离,问题解决者要通过一定的心理操作来改变给定(初始)状态,缩小差距,逐步达到目标状态。

介于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中间状态及其算子(operator)的组合统称为问题空间(problemspace)。

由此可见,问题是给定的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差距需要加以缩减的情境。

2、问题通常不能用“是”、“否”或简单一句话直接解决,而要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信息,寻找新的策略、方法来加以解决。

例如,请问您贵姓?

你是北京人吗?

你是老师吗?

这类问题通常都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但是,诸如以下之类的问题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围,如:

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一个好教师应有哪些素质要求?

3、问题具有主观性。

任何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个人来说是否构成问题,关键在于问题情境(problemsituation)。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认识的一种有目标指向、但又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

如果个人遭遇到问题情境,感觉到它的存在,继而接受问题,产生问题解决的心向,愿意做出努力去解决它,那么问题情境就对个人构成问题,否则不构成问题。

例如,两辆公共汽车相撞并着火,对于受重伤、不省人事的乘客来说,就没有“怎样逃生或寻求救助”的问题;而对于受轻伤、意识清醒的乘客来说,就会产生“怎样逃生或寻求救助”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情境性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的,通过克服问题空间中的各种障碍,最终进入问题的目标状态。

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感受到问题情境的存在,任何问题对他不构成问题,也就无从谈问题解决了。

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者而言,通常是第一次遭遇到的,如果对同一问题情境多次经历过,那么问题解决只能是一种练习。

问题解决的结果是问题情境的消失、问题解决者的能力或心理倾向的变化以及出现新的思维产品。

(2)认知性

问题解决主要是一种综合性的系列认知过程,它不仅受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结构的制约,而且体现出他的认知能力和元认能力。

(3)目标性

问题解决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定向的、自主性行为。

它启动于问题的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运用系列性的操作策略(operators),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从而实现对问题生成一个或多个有效的答案。

(4)操作性

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心理操作过程。

它需要问题解决者运用并重组已有的信息、知识、经验,寻找新的策略方法,制订实施的方案,朝着问题的目标状态进行内隐性操作(思维)和外显性操作(动作)。

(5)情感性

问题解决是比较复杂的、持久性心理操作过程,它需要多种心理成分的相互作用,有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为了使问题解决顺利、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者必须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心向和动机,认同、接受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

三、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类型

(一)问题的类型

问题的分类对问题解决很重要。

分清问题的类型不仅利于明确界定问题,而且利于评价问题、表征问题,制订计划、决定对策。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问题可作不同的分类。

1、根据问题需要寻求答案的多少,可把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是指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例如:

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小孩,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几毛?

开放性的问题是指寻求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数个可行性答案的问题。

例如:

试列举一杯水的用途。

2、根据问题呈现的具体情境,问题可分为书本问题和现实问题。

书本问题是指书本上呈现的、经过书本编写者选择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表述上信息充分,并需求给予期望的、正确的解答。

例如:

已知:

(a+b)2=a2+2ab+b2,那么212、252、322各是多少?

现实问题是指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遭遇到的问题。

这类问题有的信息复杂,甚至模糊,有的限制条件不明确,因而可以寻求多种多样可能性的解答。

对这些解答可以进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例如:

设计一条由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

3、根据问题的信息表述的明确性,问题可分为明确的问题和模糊的问题。

明确的问题(well-definedproblem)(确定性问题)是指具有明确的条件和目标的问题。

例如:

河内塔问题(theproblemoftowerofHanoi)。

模糊的问题(ill-definedproblem)(不确定性问题)是指对条件或目标没有明确规定、说明的问题。

例如,怎样培养创造型教师?

4、根据问题寻求解答的指向性,问题可分为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

理论问题是指以探讨和发展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定向的问题,即基础性研究的问题。

例如:

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应用问题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并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为定向的问题。

例如:

三峡工程建设问题。

5、根据问题的创意性,问题分为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常规性问题(regularproblem)是指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创意程度较低或无创意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解决不需要寻找新的策略,只需直接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提取有关解决方法。

例如:

求1+2+3+…+100的和。

创造性问题(creativeproblem)是指那些富创意的、需要重组信息、知识、经验,寻找新策略方法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

树上有五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二)问题解决的类型

问题解决分类多种多样,这里根据不同的标准,主要作如下分类:

1、根据参与问题解决的人数的多少,问题解决可分为个体问题解决和群体问题解决。

个体问题解决是指个体通过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寻求新的策略、方法,独自进行的问题解决。

由于个体问题解决是个人行为,所以它能否顺利地进行,除了问题本身的因素以外,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因素。

群体问题解决是指群体成员相互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而进行的问题解决。

群体气氛和凝聚力是影响群体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2、根据问题解决所寻求答案数量多少,问题解决可分为封闭性问题解决和开放性问题解决。

封闭性问题解决(closeproblemsolving)是指针对封闭性问题,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的心理操作过程。

例如:

张三比李四高,王五比任六矮,李四比任六高,张三比刘七矮,陈八比刘七高。

问:

他们之间谁最高?

解决的答案只有一个,即陈八最高。

开放性问题解决(openproblemsolving)是指针对开放性问题,寻求多种多样的可行性(或可能性)答案的心理操作过程。

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思路具有发散性,朝着多个方向、多种维度展开,其目标在于寻求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解答。

例如:

试列举钢笔的用途。

对这一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可以获得成千上万种解答。

3、根据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程度,问题解决可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常规性问题解决(regularproblemsolving)是指运用现有的方法、程序解决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problemsolving)是指运用新颖、灵活、独创的方法,寻求问题的具有创意性解答的心理过程。

这里常规性和创造性是相对的。

有些问题对一部人来说是常规性的,但对另一部人来说是创造性的。

有些问题解决的方法、程序对学生而言是创造性的,但对有经验的教师而言,已是熟练的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体。

目前,问题解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造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相互转变这两个方面。

第二节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涵义

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problemsolving)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心理和行为表现。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中,都会产生和需要各种各样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活动。

目前探讨创造性问题解决实质、运行机制和规律,培养人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是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而且也是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创造性管理、创造性决策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依据。

研究和应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原理的意义:

1、有利于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创造性决策、创造性管理。

2、有利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发明、创造和新产品的开发。

3、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

4、有利于营造开放、民主、认同、互动、平等的群众创造氛围。

5、有利于形成一种国民关心创造、认同创造、参与创造的社会潮流,从而促进国民的创造性素质的提升。

创造性问题解决是指以新颖、灵活、独创的方法寻求问题的具有创意性解答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问题解决总是与问题解决者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密切联系的。

它是创造性活动的综合体现。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特征

创造性问题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的开放性

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问题通常具有开放性(openness),即这类问题蕴含着多种可能性的、可行的解决方法,人们可以运用可能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对问题展开探究,以便多中求新、新中求优,使问题解决富有创造性。

2、思路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问题解决要求思路开阔,富于应变,超越常规。

思路的流畅性(fluency)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问题给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方案。

创造性水平高的问题解决者的心智活动较活跃,思路开阔流畅,很少出现阻抗和闭塞,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问题产生较多的解决方案。

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的解决方案越多,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大。

思路的变通性(flexibility)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解决方案。

它要求问题解决者对同一问题变换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

例如:

问学生钢笔有什么用途,有的学生说:

钢笔可以书写,可以用作杠杆,可以用作吸管,可以用作攻击他人的工具,可以用作发卡,可以用作联络的暗号,可以用作朋友间的信物,等等。

解决方法多种多样,颇有创意。

思路的独创性(originality)是指问题解决者的思路的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的程度。

它充分反映一个问题解决者的创造性水平。

这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核心特征。

例如:

在列举红砖块的用途时,有的学生说红砖块可以用来遮阳光或挡雨。

这种想法是新奇独特,不常见的,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3、目标的多样性

由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所以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产生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做到多中选优,优中选佳,从而以使问题求得最优的解决方案和最佳的结果。

例如:

让学生大胆地反思司马光砸缸救溺水小孩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救小孩的策略方法,并从中选优。

4、操作的发散性

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一个综合性的、高级的、创造性的心智操作过程。

这一操作过程具有鲜明的发散性特征。

创造性问题解决从思维的角度来看,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而创造性思维通常被认为是有创见的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高级思维活动。

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不存在脱离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活动。

创造性思维在心智操作上通常是以发散性思维来表现的。

发散性思维(divergentthinking)是指针对开放性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地展开思路,以寻求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例如:

沙漠中有一头狮子,你怎样抓住它?

这显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只要我们展开思路,就可能产生多种富有创意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5、成果的新颖性和价值性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成果不仅具有新颖性的特征,而且也具有价值性的特征。

这里的“新颖性”主要是指不墨守陈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超越过去和现实。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成果必须具有新颖性,否则就可能是重复的。

根据不同的参照系,新颖性具有不同的层次:

个体新颖性,又叫主观新颖性,是低层次的,即针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者个人而言,成果的新颖性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和现实的。

群体新颖性是中等层次的,即针对一定地区、民族或行业的群体而言,成果的新颖性是在一定群体中具有先进性、超越性。

社会新颖性是最高层次的新颖性,即对整个社会而言,成果的新颖性是在全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创新的。

这里的“价值性”是指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成果对个人、或群体、或社会有一定的用途或作用。

任何问题解决成果的价值性都与其新颖性相互联系,新颖性的层次也往往是它的价值性的层次。

哥白尼的“日心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国三峡工程策划、设计等等,这些伟大的设想成果不仅具有社会新颖性,而且具有社会价值性,即具有历史性的、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求数学题1+2+3…+100之和的解决策略,不仅具有个体和群体的新颖性,而且也具有个体和群体的价值性。

事实上,创造性问题解决本身具有层次性。

创造性问题解决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水平。

初级创造性问题解决对社会大众来说具有普遍性、经常性,而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特别是在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和解决的思路,都是初级的创造性问题解决。

尽管它们的成果新颖性可能不大,其价值也可能较小,但是至少对个体而言是有一定价值的。

中级创造性问题解决具有某一地区、行业和群体的新颖性,也具有群体的价值性,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高级创造性问题解决具有社会的新颖性和价值性,能够超越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影响社会发展的理念,推动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生存、学习和工作模式。

例如:

电脑的发明及其软件的开发,克隆技术发明、人类基因工程探索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时代发展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总之,初级创造性问题解决是中级和高级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基础,中级和高级创造性问题解决是初级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继续、提升和发展。

创造性问题解决不仅体现人们思考、探索的过程,有利于人们积累创造的经验,而且会让人们感悟创造成功的真谛,体验创造成功的快感,激活更多的创造动机,从而驱动更多更高级的创造行为。

一个人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不断转化和提升的过程。

三、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要想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就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以开放的意识和态度、开放的思路来寻求问题的合理解答,也就是启动开放性思维,使问题得到富有创意的最佳解决。

例如:

树上有五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对这个问题,传统的、常识性的、封闭性的解答是:

没有了。

我们认为这个答案是创意程度较低的。

其实,如果以开放的态度来探究这一问题,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还有多种富有创造性的、且切合题意的解答。

在应用开放性原则时,应做到:

(1)面对开放性问题,要确立开放的意识和态度;

(2)要敢于突破已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超越条条框框的限制;

(3)针对问题的性质,利用自由联想或远距离联想去寻求多个概念、命题或多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充分拓展思维的空间。

2、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是指在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去寻找富于创意的、切合题意的可能性解答。

例如,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棵大树,远远望去,树后仿佛隐藏着什么?

请大胆设想:

树后隐藏着什么?

为什么隐藏在那里?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大胆地进行设想,那么就会提供成千上万种可能性的解答。

在众多的具有创造性的可能性解答中,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就会使问题得到确定性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的最佳解答。

在运用可能性原则时,应做到:

(1)要充分认识到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样性,多种可能性,而不是唯一的;

(2)在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时必须打破中国人习惯的“不可能性思维模式”,确立,“可能性思维模式”,也就是要以“问题具有多种可能性解答”的认知倾向性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3)明确问题解答的可能性与确定性和可靠性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孕育着确定性和可靠性,是确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条件;确定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可能性,只有在众多的可能性中进行精心的筛选,才能获得确定性和可靠性。

可见确定性和可靠性是可能性的浓缩和提升。

可能性只有上升到确定性和可靠性,才能使问题获得最佳的解答。

(4)要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可能性设想,但切忌漫无边际、胡思乱想,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3、发散性原则

发散性原则是指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开放性特点,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思路,以便使问题获得多种多样的合理性的解答。

例如:

“试列举尺子的用途”这一开放性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索:

从尺子的一般功能来看,它可以用来量东西、绘画绘图等等;

如果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发散性思维,它可以作为自我保护或攻击他人的武器;可以用作发卡;可以用作杠杆;可以作为支撑物;可以作为友人之间的信物;可以作为信息联络的载体;可以用作小孩的玩具;可以做工艺;可以作为指挥棒等等。

在应用发散性原则时,应做到: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互动的创造氛围,使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

(2)鼓励和强化思路的流畅性、多维性、变通性、新异性;

(3)注重知识和思想观念的交叉与整合;

(4)鼓励问题解决者打破心理定势,大胆地进行设想;

(5)延缓评判思路的价值性,以免干扰思路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核心原则,它要求问题解决者以新颖独创的思路求得问题的富有创意的解答。

例如:

图案“△△”象征着什么?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要获得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解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是一些大学生的解答:

象征着奶奶掉下来的牙齿;送给女朋友的珍贵的眼镜;悉尼歌剧院;太空居民的住房;外星人的眼睛等。

这些解答都富有一定创意。

在应用创造性原则时,应做到:

(1)确立创造意识,敢于突破和超越传统的思想观念;

(2)确立开放意识,乐于吸纳和创造性地运用别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失败的教训,努力拓展视野和思路;

(3)问题的解答要求多、求变、求是、求异、求新、求佳。

求多就是力求思路的流畅性,思路越多越好;

求变就是力求思路的变通性,即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探求问题的解答;

求是就是力求发现问题及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求异就是力求思路的与众不同,超越他人或前人;

求新是力求思路新奇独特,富于创意

求佳就是力求在多种多样的思路中选择最优最佳的解答。

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创造心理和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并努力把它们应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