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04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docx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

作者姓名:

王忠仁

学科:

语文

职务:

教师

职务职称:

一级教师

单位: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学校

手机:

地址: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乡

邮政编码:

164144

9

/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的重要性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学校王忠仁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习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

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我们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指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分成设疑、解答、测试三个基本步骤,为阅读教学设计了“自我质疑──自我解答──自我测试”的“三自”教学法。

“三自”教学法每一个步骤的实施和完成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既以发挥、利用其自学能力为依靠,又以发展、强化其自学能力为目的。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学“入门”介绍必要的知识,对每一个步骤中的自学活动作精心的组织和切实的指导,交给学9

/2

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学会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

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

我们知道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反复备课、朗读课文、钻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如此。

更何况是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课前预习很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忽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

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必须将其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教师如果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的效率就低。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但是,预习到哪个度?

哪样才有效?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一套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古人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

“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9

/3

强听课的目的性。

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

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

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圈。

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3.查。

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划。

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5.拓。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一些知识点。

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时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6.问。

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

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了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

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给学生讲清了道理,使他们懂得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9

/4

句提问题等。

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

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和时代背景的。

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会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要勤动笔。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

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

这时,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

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9

/5

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

我想只要教师做到长期关注,经常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前预习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三、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

“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那么,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叶圣陶曾经说过:

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某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残缺的一部分,是二者之间的“过渡段”。

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9

/6

取得较好效果。

而在“明白”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

“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

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指预习。

同时,我注意在课上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情况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奖给学生每人一颗星。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可以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主组合的方式,根据老师教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合作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

这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

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地模仿,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9

/7

经过几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拓展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产生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地、严肃认真地去完成。

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通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关注学生的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一笔巨额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存款,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且能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作业习惯、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但能力的提高,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红枫.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3]唐芳翠.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阅读预习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

[4]石丽彤.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2013(11).

9

/8

9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