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2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docx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030701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科技新城(约12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划定了50平方公里的封闭管理区。

东湖科技新城已经编制多次总体规划,最近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于2000年12月获市政府批准。

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完善规划管理,受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我院编制了其重点建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次编制控规的区域,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也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范围为:

西起汤逊湖、南湖东岸,北至珞瑜路,东到南环铁路、滨湖大道,南止汤逊湖北岸,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范围。

以南环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片同步编制规划。

北片面积,南片面积KM2。

第一章本区域的基本定位和有关规划要求

最近编制完成的《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设想,根据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设产学研居一体化综合发展、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

其重点是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

规划在北片布局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工程产业园、应用软件产业园等三个产业园;建设鲁巷科技商贸区、关东光电子管理服务中心、关南高科技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公建区;重点建设关山公园东侧与碳黑厂地区两个居住区,村镇居民点集中安排在职业技术学院西面的闸上徐地区(部分村民外迁安置);重点建设关山公园和凌家山公园,并形成连接南湖和东部山系的绿化走廊。

规划在南片布局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汤逊湖高技术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汤逊湖居住区,村镇居民点安排在园区西部边缘;建设民院路立交公园和玉龙岛北部公园和汤逊湖沿岸绿带。

第二章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概况

1、社会经济与人口现状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武汉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开发区内现有高新企业1181个,200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GDP达亿元。

开发区现有产业科技人员万人,规划区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涉及九村一委,现有居住人口约万人(如下表)。

居民

北片

万人

南片

万人

村民

北片

万人

南片

万人

总人口

万人

2、用地现状

由于开发区内大部分土地尚处于征用阶段,并未投入使用与实际运营,实际开发建设用地仅占%,加上村镇居住与企业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为%。

其中以工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要类别,分别为公顷(占%)、公顷(占%)、公顷(占%)、公顷(占%)和公顷(占%)。

另外还有少量绿地、特殊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

从用地布局情况分析,北片基本形成了关东、关南两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和关山一路以东传统工业区。

南片主要为各大学科技园、华软科技园、和江夏区早期批租建设得小型工业企业,已批租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火炬路、江夏大道两侧。

本区教育科研发达,有中医药研究院、核动力研究所、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武汉纺织学院、纺织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城建中专、交通技校等大专院校,教育科研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的%。

本区居住生活用地由城市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组成,二者用地面积基本相当,城市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关山一路沿线、珞喻路沿线的学府佳园和康居苑、玉龙岛花园等;村镇居住用地几乎遍地开花,而且利用率很低。

(各类用地分布见用地现状图与现状用地汇总表)。

二、现状使用评价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科技产业区,现状产业用地比例远低于一般要求的产业用地比例;居住用地基本满足区内现状人口的居住需求,但开发区现有从业人员在区内居住的比例较低;同时,安置农业人口的新村用地遍地开花,占据重要地段,与产业发展有矛盾,且农民新村的还建用地总量远远超出实际所需安置的农业人口。

区内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以教育科研为主,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仅占%),不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同时建设的整体性不强,多数为沿街一层皮的低级建设模式。

绿化系统建设以几条主干道沿线,集中绿地(区级公园)与公共开敞空间严重缺乏,现状公共绿地仅占%,不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十分之一;

根据现状土地的使用情况,结合规划利用要求,将规划区内土地分为已建成用地、在建用地、审批待建用地、批租意向用地、未开发用地、道路(铁路)用地、水域等七大类别。

其中,已建成用地公顷,占%;在建用地公顷,占%;审批待建用地公顷,占%;批租意向用地公顷,占%;未开发用地公顷,占%;道路(铁路)用地公顷,占%;水域公顷,占%。

现状土地的使用情况,表现为占而不用较多,可开发用地不足。

详细情况见(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三、规划的执行情况评价

1、规划用地实施评价

本区土地的规划执行情况,表现为规划的产业用地执行情况较好,建设的产业用地中绝大部分(87%)是按规划布局实施的;而非产业用地的建设中,规划执行情况较欠缺,只有40%按规划实施,主要是由于旧城改造、老企业改造尚未进行;区内有大量原规划确定为绿地的土地已经转变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特别是关山公园等,几乎被填占怠尽。

2、功能建设实施评价

规划北片主要布局三个产业园、三个公建区、两个居住区和一个村镇居民点、两个公园。

现已形成关东、关南两个工业园,曙光软件园已经逐步启动。

科技商贸区已有部分商贸设施建设,但可利用地不多,规划实施中改造难度大;关东、关南服务中心均已无法实施。

两个居住区尚有60%用地未建成,居民点在建设中。

关山公园已被蚕食殆尽,凌家山公园也被逐步蚕食。

南片主要布局一个产业园、一个公建区、一个居住区和村镇居民点,一个公园。

产业园按照园区发展模式,划分为五个大学园区,建设发展较快。

规划的中心公建区土地已经被华师园征用,一个居住区已进入开发实施阶段,滨湖及中心地区公园大部用地被用作开发建设。

3、环境景观实施评价

园区门户形象与节点景观进行了初步建设。

但公建设施的缺乏,造成零星、无序的服务设施建设多。

绿化系统建设形成以几条主干道为骨架的道路沿线绿化带,但缺乏集中绿地。

科技园区内环境建设滞后,除关东工业园有整体环境建设外,关南工业园建设各自为政,整体环境较差。

园区智能化程度明显不足。

老居住区与老工业企业设施落后,建筑破旧,环境景观较差。

新居住区环境较好,但缺乏基本配套设施,加上开发规模小,布局零碎。

农村居民点现有两种形式:

老村镇居民点和还建农民新村,除还建农民新村在建筑质量和整体布局稍有改进外,还存在建设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对开发区整体形象有较大负面影响。

相对于规划目标,即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

开发区的建设还有巨大任务。

四、当前问题分析

1、规划执行不严格

批租土地和总体规划的布局有较大出入。

尤其是非产业用地,以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为主,本身建设不足,被其他用途侵占严重。

一些生产项目布局选址不符合科技新城产业规划布局;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内农民新村和部分住宅建设零散,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没有生活服务设施。

2、规划指导作用不强。

规划对产业进行严格规定,也得到了较好执行。

但在公共设施、仓储用地、研发用地的布局与规模上,规划预测与实际发展趋势有差距。

3、实施中存在重产业、重居住,轻配套、轻环境的情况,执行有关法规不严格。

土地出让工作中,在用地规模上,集约化程度不高;在用地界限上,规整性及与规划衔接不够。

规划区内几个大型产业园区和几条主干道尚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其它如早期引进企业档次不高,工业区内不少土地荒废,与科技新城总体规划部署的高新技术园区形象有一定差距,同时规划区也缺乏整体的城市景观形象。

第三章规划分析与工作重点

一、规划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定》;

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武汉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标准》;

6.《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0--2010)》;

8.武汉市“十五”计划,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五”计划,及相关文件;

9.武汉市勘测院实测1/2000地形图;

10.其他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二、规划指导思想

1.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2.建设现代化的高科技商贸区及生产管理服务中心。

3.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

4.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形象。

5.配备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体系。

三、规划定位及规划目标

开发区的重点发展区是武汉市的三大工业基地之一,是科技新城的重要产业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的高度密集区。

规划以发达的高科技产业生产集群、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为支撑,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

四、规划期限及人口规模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考虑与《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武汉市及开发区“十五”计划相协调,确定控制期限为2002-2010年,控制年限为8年。

2、人口规模

规划控制总人口万人,其中城市居住人口万人,村镇居住人口万人。

规划安排居住用地公顷,其中城市居住用地公顷,村镇居住用地公顷。

居住人口毛密度327人/公顷,各类居住用地人口容量标准为,二类居住用地350人/公顷,一类居住与SOHO用地为150人/公顷,村镇居住用地为300人/公顷。

人均居住用地(包括城市居住用地与村镇居住用地)平方米,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平方米,村镇居民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

五、开发区的用地需求与规划重点

1、安排适量研发与商贸市场用地

作为科技园区及其依托母城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信息交流——产业化发展”的产业链,本区内甚至科技新城均有明显不足。

尤其是在“技术开发”、“中试孵化”、“信息交流”等方面几乎是空白。

主要原因当然是产业发展本身的阶段性和运作的问题,但规划在用地上的控制应为其提供发展的保证。

2、切实保证产业用地需求

园区产业用地表现出结构与总量两方面的不足,主要由于老企业的改造压力和居住用地的盲目扩张,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功能用地的发展,显示结构上的不足。

但产业用地的发展中,由于必须保持工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用地在规模结构与布局结构上的比例关系,造成工业生产用地在总量上的不足。

作为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国家计委批准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是武汉市三个大型工业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也已成为武汉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开发区编制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提出:

“确定基地主体区域面积为30平方公里,划分为5个园区,实现“十五”期末600亿产值的目标”。

武汉市“十五”计划也提出,到2005年,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光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

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保证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从规划布局角度可以采取两个途径,一是按照目前的产业项目引进情况,以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30亿元的年产值计,需要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二是提高入园门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在新入园企业达到园内现有最好的产出情况下(65亿元/平方公里),也需要新增8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达到约13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总量。

3、完善服务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本区现状生活服务设施档次低、规模小、总量不足,主要是发展阶段与区内人员结构的原因。

为形成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在用地上必须予以充分保证。

区内现状仅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

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在产品展示交易、信息交换、人才交流、技术培训、资金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艺术欣赏等多方面的需求将进一步突出。

应大力发展公共设施用地,并拿出好地段,安排开发区建设发展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与其他城市开发区对比,初步测算,除教育以外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不少于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比例在5%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开发区的服务需求。

4、完善绿化用地与开敞空间布局

本区的建设目标是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尽管各企业进行了比较好的绿化环境建设,但园区公共环境、共享空间的建设不能在企业内部解决。

开发区采取绿地分散建设的方法,在各园区内加强了绿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缺乏集中绿地。

在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中要求绿地率达到40—45%。

特别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关山公园、凌家山公园、南湖南路公园等重要公园绿地,应予以保护。

开发区的绿化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与规范要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并保护好区内原有的山体、水面,延续地域自然特色。

因此,应在加强分散绿化建设的同时,建设适量集中公园绿地,满足区内居民休闲、游憩活动的需要。

在规划中,可尽量利用原有山体、苗圃与空地,安排公共绿地,并考虑对关山公园、凌家山公园、南湖南路公园内已经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清理,还原部分绿地,形成开发区更加和谐、系统的绿化环境。

5、进行土地权属与用地性质的适量变更

由于现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园区建设,北片需要补充较多服务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南片由于道路调整,特别是城市中环线的调整对部分已批租用地影响很大,部分用地面临调整和置换的问题。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一、规划结构

根据科技新城整体结构规划要求,结合本区现状及自然条件,规划以关山一路为主轴,形成“丁“字形规划结构,重点布局一个科技商贸区、四个产业园、一个核心区、两个中心、四个副中心。

1、“科技商贸区”布局在民院路、珞喻路、关山一路和雄楚大道之间面积平方公里,是未来科技新城的核心枢纽,集中设置一批现代化的公共设施。

科技商贸区分别布置光电子市场、金融中心、高级商务中心和高级酒店,同时布局文化剧场、艺术中心、科技会所等一批文化交流设施,构成综合性、多功能为一体的商贸核心枢纽。

规划定位满足6个方面的功能需求,即为园区开发服务的管理功能、为产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投资功能、为产品交易服务的商务贸易功能、为科技研发服务的信息交流和展示功能、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配套功能,以及高科技研发创业人员配置的智能化商务公寓。

2、“四个产业园”指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园、曙光软件园、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

(1)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

在原园区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光纤通信产业基础,向东扩展洪山区南环铁路线和老武黄公路之间钢铁村、群英村,向西逐步改造老机电工业基地,置换用地,提升功能,进一步发展光纤通讯产业,形成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关南生物医药园。

关南生物工程科技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发展,在现有的红桃K、苏盛、美力集团的基础上,重点引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以各种高技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工程产业园区。

(3)曙光软件园。

结合现有华中软件园,在关南工业园的东区,规划布局曙光软件园,集中形成以软件开发为主导的高科技园。

(4)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区。

规划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为主,整个园区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吸引高新技术大项目、大投资,实现大发展的重中之重。

3、“一个核心区”指光谷核心区。

鲁巷是六条城市道路的交汇处,已经建设直径300米的特大绿化交通广场。

围绕该广场分别布置光电子市场、金融中心、高级商务中心和高级酒店,商业中心,形成服务关山组团的城市副中心。

4、“两个中心”指关南产业区中心、汤逊湖产业区中心。

分别布置在关山一路与南湖北路交叉口地区、民族大道与汤逊湖北路交叉口地区,形成两个产业服务为主、生活服务为主的产业区中心。

5、“四个副中心”指关东产业副中心、关山二路产业副中心、玉龙岛产业副中心和中心居住区服务中心。

以服务产业生产为主,分别服务关东、关南、汤逊湖地区产业生产和临近居民。

二、规划用地分类与构成

本区内用地分类按照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分至小类,无小类的分至中类。

并补充Rs用地(SOHO用地,归入R类)、M0(研发用地,归入M类)、Mc(园区管理服务用地,归入M类)等三个中类用地。

规划用地类型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等10大类用地组成,包括31个中类和30个小类。

三、各项用地布局

本片区作为武汉科技新城的核心区域,功能上以产业为主。

结合规划结构安排,规划以产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为主,形成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区(见规划用地平衡表)。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区用地公顷,包括城市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

其中城市居住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

还有少量SOHO用地和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雄楚大街以南、凌家山路以北地区,关山三路地区,汤逊湖沿岸地区,武大软件园北部地区,形成4——5个居住区。

SOHO用地主要分布在科技商贸区与关东东扩区内,通过原居住用地的改造,及新建部分专门SOHO建筑来实现。

一类居住用地为玉龙岛别墅区,已经基本建成。

规划村民集中安置,主要布置在闸上徐、南湖南路东端李陈村、南湖南岸的詹湾、及火炬路地区,规划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安排村镇居住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并实行城市化居住环境与住宅建筑建设。

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这部分村民将逐渐城市化,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将完全城市化。

因此,其居住用地布局、住宅建设应与城市住宅共同考虑,只是考虑到其长期的集聚生活习惯、邻里和亲缘关系,可以适当集中布置,并适当放宽有关指标。

建议对区内大量临主干道、规模小的农民新村,如关山二路沿线、江夏大道沿线、关南工业区内村民住宅,进行城市化改造,必要时进行二次搬迁。

2、公共设施用地

本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平方米。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科技商贸区、两个生活服务中心和三个产业服务副中心,以关山一路、民族大道、珞瑜路—老武黄公路为三条公建布局带;教育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主要分布在关山一路、民族大道沿线,主要现有高等院校与中等专业学校,规划中以保留为主,适当扩大调整用地。

3、绿地

规划绿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绿化用地平方米。

其中公共绿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公园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公园面积平方米。

(详细情况见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产业用地

产业用地为本片区的主要用地类型。

规划产业用地公顷,占总用地的%,人均产业用地平方米,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和科技研发用地。

规划结合现状产业园区发展状态,形成一个创业园和4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别为关东高新产业园、关南产业园、曙光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及旧城传统工业改造形成的创业园。

创业园为现状汽轮发电机厂、湖北电机厂等传统工业,通过高新技术化改造,同时对周边村镇居民点、农民新村等用地进行改造,引进小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建设形成南北到珞瑜路、雄楚大道,东西至关山一路、关山二路的综合性创业园。

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在原园区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光纤通信产业基础,向东扩展洪山区南环铁路线和老武黄公路之间钢铁村、群英村地区,置换用地,提升功能,进一步发展光纤通讯产业。

关南生物工程科技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发展。

园区内在现有的红桃K、苏盛、美力集团的基础上,重点引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以各种高技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工程产业园区。

整合现有华中软件园和曙光软件园的土地资源,向西扩大园区范围至民族大道,集中形成以软件开发为主导的高科技园。

在汤逊湖地区整合软件产业园、大学科学园,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为主,整个园区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吸引高新技术大项目、大投资,实现大发展。

第五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小型公园、街头游园、沿街绿带、高压走廊和铁路沿线防护绿地为主,形成地区绿化系统主骨架。

分别在南、北片各布置一个主绿化节点,即原关山堆场地区、民族大道立交地区,同时布置五个次绿化节点,即光谷广场、关山公园、玉龙岛公园、华工软件园公园、原关山监狱公园,形成布局均衡的园区绿化节点。

园区内规划以沿街绿带和防护绿带为纽带,串接各绿化节点,形成园区连续、贯通的绿化系统。

道路绿带以民族大道(江夏大道)、关山一路(两湖大道)、关山二路(滨湖大道)、华光大道、南环铁路为纵向绿化主干道,以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道、南湖南路、南环铁路、三环线、汤逊湖北路为横向绿化主干道。

二、空间景观组织

规划园区空间景观以绿地、广场构筑开敞空间体系,以各级服务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构筑空间高度体系,形成园区空间景观体系。

开敞空间体系见绿地系统规划。

空间高度系统结合园区公建区的布局安排,规划形成一个空间景观核心、一条空间主轴线、三个入口景观廊。

即以光谷广场及周边建筑群组成空间景观核心;以关山一路(两湖大道)为纽带,连接沿线科技商贸区、生活服务中心、关南产业服务中心、玉龙岛产业副中心,以绿化景观、街面建筑景观、空间高度景观相组合,形成关山一路(两湖大道)城市景观主轴线;以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道、民族大道(江夏大道)为纽带,强化沿街绿化和街面整体景观,形成园区东向、东南向、南向三个方向的入口景观。

第六章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

1、概况

规划区主要由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教育科研、城市居住和村镇居住等用地构成。

规划区内现状按规划红线形成的主要道路纵向有民族大道(两湖大道)、关山一路(江夏大道)、关山二路、横向有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街(关山路)等。

现状道路总长公里,道路总面积公顷,现状道路网密度为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规划区地势北高,南低,现状地面高程在~米(黄海,下同)左右。

2、存在问题

区域内道路体系不完善,交通联系不便;缺乏道路交通配套设施,道路建设未能与新城建设同步;缺乏小区路;交通管理相对滞后。

(二)道路交通规划

1、原则及目标

本着符合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并使规划区内路网既与主城有机结合,又能自成体系,协调发展的原则。

规划建成与区域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快捷、安全、舒适、经济并有利于环保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系统。

2、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路网骨架,依据交通及用地布局规划对道路网进行完善修改,重点是形成支路网络系统和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布点。

以“三纵五横”的主干路为基础构架完整的路网系统。

规划区路网分五级建设,既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组团级道路。

快速路有:

三环线、珞喻路和武黄一级公路,红线宽50-60米;主干道有:

雄楚大街、关山路、南湖南路、汤逊湖北路、民族大道、关山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