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8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复习

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

(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多位数的读法:

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例如:

40052136读作:

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30052019读作:

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

40052136   读作:

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08710532 读作: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多位数的写法:

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如:

七千万零五百写作:

70000500六百万八千写作:

6008000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用“=”表示。

省略尾数求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再写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这样原数的大小改变了,所以用“≈”表示。

例如:

4700000=470万   12700000000=127亿12924800≈1292万  

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

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第一步分级,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例如:

208090O20080919916025O200万3265002003O33亿

用计算器计算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

4796×254-3250=(1214934)75与156的积,减75除以15的商,差是多少?

(11695)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二、经典例题

例1、30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

讲解:

这是考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说出数位顺序。

问:

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

例2、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读作:

(2)最小的数 读作:

(3)一个0都不读的数读作: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读作:

(5)要读出2个0的数 读作:

(6)约等于3亿的数  读作:

(7)约等于10亿的数读作:

讲解:

这道题结合了多位数的读写和大数的省略知识,先理解题意,再做题。

求最大和最小的数就是把最大和最小的那些数按从大或从小排列下来。

这题的最大的数是986300000,最小的数是300000689,读数根据多位数的读法。

(3)、(4)、(5)小题都是说读“0”的数,根据多位数的读法中“0”的

读法。

(6)、(7)小题是考虑省略数位求近似数

课堂练习:

一、填空: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是一千万;7个十万是()万。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八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3、4800300是()位数,最高位是();“8”在()位上,表示8个(),“3”表示()

4、由4个千万、3个百组成的数写作();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

5、50048060≈()万;读作();它由()、()、

()、()组成。

二、读写出下列数

62540000005482006004

4785650024620026800

324058112000800

三千四百亿零二十万零三九千三百四十二万零三百零三

三十亿零二十万零四十八百亿四千零五十万零七

一千零三万零七百五千八百零九万

三、比较下面各数:

98965()100000410200()40930072605()102800

38456()3854635万人()350000人        20万()199999   

94537()94536410200()409300           85万()850001      

十七万()七十万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四、用万作单位

500004053000060926000550300

8346060980005060809130030000

六、兔子分萝卜

  100只兔子分100个萝卜,大兔子1只分3个萝卜,小兔子3只分1个萝卜,问大、小兔子各多少只?

第二单元年月日复习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

4、①平年:

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

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6、求有多少个星期?

用天数÷7。

→如:

52天52÷7=7(个)……3(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8、通常每4年里有

(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计算经过的年份:

就用2011-给的年份。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

(2011-1949=62)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1小时=60分②1分=60秒

③1日=24小时④1周=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

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思考

6月12日----30日30-12+1=19天

7月31天31天

8月1日-----17日17天

(合计:

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减单位)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单位)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5、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

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

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

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小数在学生平时生活中较为常见。

在这基础上学生已初步认识小数,对小数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小数的读写,不用老师说学生早已明白(这是学生自己说的话),可见,小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确实掌握得很好,但仍有个别学困生在计算小数时,有的没有把小数点对齐,有的计算粗心。

特别是计算整数减小数时,如:

8-2.6=6.6(元)或20-12.3=8.7(元)等,因此,在复习小数知识过程中,我有则重点地把好学生小数计算过关,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数问题。

复习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复习过程: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回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小数时,学了哪些知识?

你认为哪些内容最重要?

你认为哪些地方最难理解?

你认为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代表汇报,师把重点进行板书。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老师布置每个小组收集一张超市的价目单,现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考考你的组员。

要求是:

每个组员都轮着读出一个小数。

每个组员听写小数,由组长读小数,组员写出小数。

(堂上本)

每个组员提数学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有创意。

各自在堂上本写问题,交换解答。

组长汇报组员情况。

要求100%的学生会读写小数。

存在问题:

个别学生比较小数大小时,仍出错,如:

0.6元O0.59元或7元O7.00元

师强调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重点分析小数的加减法,根据组员提出的问题,以及解答的过程,老师重点评讲遇到整数减小数的情况。

如:

我有50元,买了一个钻笔刨用了18.60元,还剩多少远?

50-18.60=(要求竖式计算)

我买了一个布娃娃9.90元,又买了一个笔记本2.50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9.90+2.50=(竖式计算)

师小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在列竖式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退一。

(四)全课总结,作业布置(略)

第四单元泰山黄金周——计算器复习

一、复习要点

(1)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选取“十一”黄金桌期间泰山门票的收入为研究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深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3)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4)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资助学习空间。

计算器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一些常用键。

在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教材仅仅设计了4道小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把大量的资助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5)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复习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

(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步熟练提高的过程。

4.复习时还需要说明几点:

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计算机的教学不能影响以后的计算教学中对算里的教学。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计算方法。

2.基本数量关系。

3.估算和积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把以上知识条理化,内化统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复习与整理

(一)数量关系

1.读题

从台州开往沈阳的特快列车,165千米/小时,13小时到达,两地路程是多少?

从台州开往北京的普通列车,105千米/小时,15小时到达,两地路程是多少?

从台州骑往拉萨的自行车,18千米/小时,230小时到达,两地路程是多少?

2.怎么列式解答?

解这些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用同一个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二)笔算

1.请列竖式计算,怎么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哪些地方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

0的问题,进位问题。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

(三)估算

1.除了进位和0的问题上我们特别细致之外,我们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简单验证一下。

2.事实上,我们在表述这些地方的路程时,并不需要讲得这么详细,请估计台州到重庆和乌鲁木齐的路程。

从台州开往重庆的普通列车,105千米/小时,17小时到达,两地路程是多少千米?

从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普通客车,75千米/小时,55小时到达,两地路程是多少千米?

3.看图,你能估计台州到广州(1370千米)、上海(360千米)的距离吗?

4.开往北乌鲁木齐普通客车票价405元/人,33人包车去,估计一下,单程应准备多少钱?

用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四)积的变化规律

1.台州到黄山的距离

从台州骑往黄山的自行车,18千米/小时,23小时能到达,台州到黄山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有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

2.积的变化规律

18×230=4140

18×23=414

180×23=4140

180×2300=414000

三、综合练习

1.耍耍小聪明

(1)120×34的积是多少()

A.4080B.4200C.4213

(2)357×46积是多少()

A.16422B.16427C.16433

(3)16×32积是多少()

A.5120B.5122C.512D.312

(4)240×3=72024×30=240×300=

2.动动小脑筋

(1)唐老师从家骑自行车去乐万家超市东苑店,15分钟到达,每分钟行250米。

唐老师家离超市有多远?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和面粉各102袋,大米每袋重25千克,面粉每袋重50千克。

学校共买来大米和面粉多少千克?

(3)南麻五小有2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全校至少有多少人?

(4)张爷爷计划把原来菜地的宽度增加到24米,长不变。

扩大后的菜地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计算是根本,只有会算了,我们才可以对这些算式作更多的处理。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

笔算:

163×13=2145105×15=157518×230=4140

(2100)(1600)(4100)

四舍五入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大

估算根据实际情况

估小

18×230=4140

积的变化规律18×23=414

180×23=4140

1800×2300=414000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图

2.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3.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建立知识框架

师: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图)

2.师:

看来同学们复习的都很好,但是你们说的太没有顺序了,老师脑子里太乱,对于你们所说的记得不太多,怎么办呢?

生:

可以利用知识框架图理顺知识。

师:

噢,那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框架图呢?

学生展示

3.师:

看来同学们都做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图。

我们发现知识框架图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的学习知识。

但是,接下来我们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本单元所学知识!

二、习题练习

1.填空题

(1)我们观察物体时,一般从()看,从()看,从()看。

(2)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看到()个面,至多可以看到()个面。

(帮助学生重温所学的观察物体的方法)

2.连线题

3.选择填空

(1)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2)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3)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B的有()

(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的给学生引导,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本题)

4.看图画出它的正面和左侧面图形。

总结提高

1.同桌之间相互说一下自己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比知识框架图,完善知识框架图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时要进行巡视,并适当提问一些学生)

第七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单元知识结构:

  1、师生共同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初步建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2、学生课前整理本单元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并在小组内交流和完善自己整理到的知识点。

二、展示单元知识结构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展示口算、笔算、规律、应用四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和补充。

老师指导并归纳,利用白板展示教师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

问:

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你最容易出错?

三、应用单元知识结构

  利用白板出示题目及要求

1、复习除法口算:

采取口答的形式,说出结果,出错的更正并说出计算的过程,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240÷30=420÷70=

180÷20=560÷80=250÷50=450÷90=630÷7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722÷90≈

  578÷60≈507÷80≈289÷50≈455÷7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78÷6=520÷4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3号、4号黑板展示,进行小组评价。

1)816÷51=665÷25=816÷51=1826÷83=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解决实际问题:

  白板出示整理和复习(第96页)图表,问:

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总计这座楼的平均用水量怎么求?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平行与相交复习

一、复习内容:

平行与相交.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如何把所学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汇报交流的习惯。

2、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系统的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升对平行与相交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准备:

直尺、三角尺、铅笔、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和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今天,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一双筷子掉在了地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根筷子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或互相垂直)

(二)刚才,同学们利用平行与相交的知识成功解决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的知识网络图。

(四)组内交流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对本单元的知识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

2、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组内互评。

3、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形成一份网络图参加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汇报

1、选择不同形式的网络图进行展示。

2、学生选择同学到台上汇报。

3、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5、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

(六)重点回顾巩固知识

(七)、巩固和练习

1、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让孩子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判断:

1、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是互相平行的()

2、直线比射线长.()

3、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a线是平行线()

5、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3、填空:

下面的各组直线中,()是互相平行的,()是互相垂直的.

4、作图

1、过a点作直线的平行线过b点作直线的垂线

2、请你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将下面画成一个长方形。

3、村庄边修了一条宽阔的公路,村里为了方便,想修一条小路,该怎样修才能省时省料?

(八)通过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想法?

第九单元统计复习

一、填空。

1、简单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