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61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升华

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C.风能发电

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3.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加热烧杯中液体B.

放置洗净的试管

C.

锌粒放入试管D.

闻气体气味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然界中的水基本为混合物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小苏打B.加碘盐C.酱油D.白酒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8.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乡是“长寿之乡”,与当地富硒有关.如图是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是相对稳定结构B.核电荷数为34

C.共有4个电子层D.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0.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11.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番茄汁的pH;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用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14.下列除杂、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或提纯的方法

A

硝酸钾

少量氯化钠

降温结晶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Fe

铁锈

稀硫酸

A.AB.BC.CD.D

15.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二、填空题

16.化学用语是一种信息丰富、国际通用且比较简明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氧化铝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生活中常通过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18.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钙和水反应:

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_____。

19.请回答下列关于KCl溶液的问题:

(1)KCl溶液跟其他溶液一样,都具有稳定性和_____性;

(2)测得KCl溶液的pH=7,说明KCl溶液呈_____性;

(3)若用KC1溶液浇花,相当于为花施用了化肥中的_____肥。

三、流程题

20.保险粉(化学式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的条件下,Na2S2O4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下降。

Na2S2O4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I的原理为:

,该反应类型为_____。

(2)操作a的名称为_____。

(3)滤液中含有Na2S2O4,往滤液中加入NaCl和少量NaOH的原因分别是_____。

四、推断题

21.已知盐酸、硫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现将某蓝色晶体A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溶液中,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无色中性溶液是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其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有色液体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五、实验题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

(3)某气体只能用装置D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验证的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①:

Na2SO4、Na2CO3;

猜想②:

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

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

Na2SO4、H2SO4;

猜想⑤:

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填序号)。

[实验探究]

(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

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

工厂和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答一点即可)。

七、计算题

24.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合金(Cu-Zn合金)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

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的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铝放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风能发电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是使水与蔗糖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纸张具有可燃性,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知识。

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加热烧杯中的液体在火焰上方垫石棉网,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洗净的试管倒放置,在试管架上,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要要平放,故是错误的操作;D选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在瓶口用手轻轻的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操作

4.A

【详解】

选项A空气的成分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其他气体,所以选项A不正确;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得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选项B正确;

水和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选项C正确;

选项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物SO2、NO2有关,选项D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地球上虽然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不到1%,因此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选项A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选项B不正确;

C、水的硬度是由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决定的,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沉淀出来,降低了水的硬度,选项C正确;

D、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等天然水中都含有许多杂质,都是混合物,选项D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纯净物;B、加碘盐是由食盐和含碘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C、酱油是由水、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D、白酒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的,属混合物。

故选A。

7.C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正确;

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正确。

故选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是相对稳定结构,错误;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34,正确;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4个电子层,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正确。

考点: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的知识。

9.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使人窒息死亡,但本身没有毒性,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选项B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选项D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

故选A。

考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不正确。

②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也生成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正确;③pH试纸用水润湿以后,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相当于把待测液给稀释了,则测出的pH不准确。

故错误。

④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因此正确;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也可分,所以错误。

⑥可以利用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液中的溶质有的是以分子分散如蔗糖溶液,有的是以离子分散如氯化钠溶液;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C选项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化学推理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故D错。

故选C。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14.D

【详解】

A、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选项A正确;

B、氮气不能跟灼热的铜反应,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此氮气中混有氧气时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氮气,选项B正确;

C、CaCl2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选项C正确;

D、铁中混有铁锈,加入稀硫酸,铁和铁锈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在除去铁锈的同时也使铁减少,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时一定要注意:

“不增”、“不减”、“易分离”。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6个,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碳、氧气、一氧化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16.2HAl2O3

【详解】

(1)元素符号的意义之一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几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前用数字表示,因此2个氢原子为:

2H。

(2)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因此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17.煮沸过滤

【详解】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加热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常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过滤操作可以实现固液分离,因此实验室中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18.CaO+H2O=Ca(OH)2NaOH+HCl=NaCl+H2O

【详解】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19.均一中钾

【详解】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KCl溶液跟其他溶液一样,都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

(2)对于溶液来说: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KCl溶液的pH=7,说明KCl溶液呈中性;

(3)含钾元素的化肥就是钾肥,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是常用的钾肥,因此若用KC1溶液浇花,相当于为花施用了化肥中的钾肥。

20.化合反应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Cl的原因是:

降低Na2S2O4在水中的溶解度;往滤液中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

使溶液呈碱性防止Na2S2O4分解

【详解】

(1)反应I的原理为: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流程中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因此该操作是:

过滤。

(3)题干提供的信息:

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的条件下,Na2S2O4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下降。

因为Na2S2O4存在于滤液中,而该流程的目的就是制备Na2S2O4,所以往溶液中加入NaCl的原因是:

降低Na2S2O4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尽可能多的结晶出来;滤液中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

使溶液呈碱性防止Na2S2O4分解。

【点睛】

对于像第(3)小题这样的问题,在课本上没有接触过,就需要认真审题,找到可以利用的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

根据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找到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根据在NaCl存在的条件下,Na2S2O4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下降,找到往溶液中加入NaCl的原因。

21.Na2SO4(或NaCl)BaCl2CuCl2+2NaOH=Cu(OH)2↓+2NaCl

【详解】

(1)因为实验最后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若无色中性溶液是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根据元素守恒和物质的转化可知,该溶液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钠离子,而阴离子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氯离子,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或NaCl);因为实验最后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有色液体是氯化铜溶液,因此B溶液中的阴离子一定只能是氯离子,而蓝色液体和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为蓝色液体中含有铜离子,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所以白色沉淀不可能是碳酸盐和氯化银,也不可能是碱,只能是硫酸钡(初中阶段一般不考虑硫酸铅),故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BaCl2。

(2)根据实验最后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可以推出有色液体是氯化铜溶液,C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Cl2+2NaOH=Cu(OH)2↓+2NaCl。

【点睛】

本题解题过程中需要根据元素守恒,充分利用具有特征的实验现象如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蓝色沉淀),倒推出反应物。

22.试管BC密度比空气小和易溶于水(或能溶于水)

【详解】

(1)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试管。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态和液态,反应在通常条件下就能进行,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择C,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BC。

(3)装置D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这种收集方法收集的气体必须密度比空气小,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等成分在通常情况下反应。

易溶于水(或能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因为该气体只能用装置D收集,即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密度比空气小和易溶于水(或能溶于水)。

23.②③不合理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无法判断溶液呈中性还是呈酸性,因此仅凭该实验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只有Na2SO4④防止水体污染(或防止酸性废水腐蚀金属排水管)

【分析】

实验过程中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就会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本题中实验现象是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稀硫酸和碳酸钠已经发生反应,但碳酸钠可能反应完,可能有剩余,稀硫酸也是可能反应完,可能有剩余。

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钠能发生反应,所以不可能同时存在。

【详解】

[猜想假设]

根据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可能含有Na2CO3,也可能含有H2SO4,但Na2CO3和H2SO4不能同时存在。

因此猜想合理的是:

①④⑤,不合理的是:

②③。

猜想②不合理的原因是:

因为实验中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反应完,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猜想③不合理的原因是:

H2SO4和Na2CO3两种物质之间要发生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

[实验探究]

(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

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这个结论是不合理的。

其理由是:

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无法判断溶液一定呈中性,该溶液也可能呈酸性,猜想④⑤滴加酚酞现象相同。

[实验结论]

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猜想④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

酸性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如果排水管是金属的比如铸铁管,酸性废水还会腐蚀水管。

因此工厂和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防止水体污染(或防止酸性废水腐蚀金属排水管)。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的反应先后顺序分析清楚。

24.

(1)0.2g

(2)35%

【分析】

根据题中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第一次、第二次实验中加入10mL稀盐酸都生成0.08g氢气,而第三次实验加入10mL稀盐酸,只生成氢气0.04g,可见第三次实验中稀盐酸有剩余,黄铜中的锌完全反应。

可以根据三次实验中生成的氢气总质量求出黄铜中锌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最后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小华总共收集到氢气的质量=0.08g+0.08g+0.04g=0.2g;

(2)解:

设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解得x=6.5g

黄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