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63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1

第二节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空气,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板书课题】氧气的制法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问】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讲解】工业制取氧气

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体验制取的方法。

【过渡】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3、加热氯酸钾

(三)合作探究,讨论释疑(20-25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氧气的制取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

【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投影归纳】

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b)气密性检查

c)装入药品,d)加热药品,e)收集气体

f)检验,g)验满,h)仪器的拆卸

边演示边强调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3)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收集气体的方法?

说说原理

(5)检验、验满

(6)实验完后操作方法

【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过渡】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探究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的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支试管中

2.往一支装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探究活动2剩余的二氧化锰还能不能再次使用呢?

你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

待没有气泡产生时,再往试管中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让学生明确: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投影归纳】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速率

【板书】

【提问】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

【追问】那么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呢?

【投影】催化剂概念---

【讨论】仔细观察上述两个反应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投影】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思考,说说

识记并体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

识记文字表达式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验步骤并展示。

学生注意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

说说收集气体的根据

观察,说说检验、验满

方法

小结步骤

明确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探究

协作完成实验,填写表格内容。

用探究活动③的方法

推导出催化剂的概念。

明白过氧化氢是能够用来制取氧气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归纳、总结并展示。

学生识记催化剂的概念

学生通过自学知道这三种方法

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加强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一直都没有改变。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

汇报收获,小结本课所学

回顾所学内容作总结,加深印象

(五)总结反刍,当堂检测(8-10分钟)

让学生进行课堂达标练习之后反馈检查。

思考、练习、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B.淀粉遇到碘酒(或碘水)呈现蓝色,可用碘酒(或碘水)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C.从新买的衣服边上剪取一段线头放在火上灼烧,闻到一股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判断这件衣服的面料是全棉的

D.糖类、蛋白质、油脂都能提供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4.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A.CuCl2B.ZnCl2C.FeCl3D.AgCl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

A.植树造林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6.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SO4-硫酸铁②2Cu2+-2个铜离子③O3-一个臭氧分子中有三个氧原子④Ne-氖气⑤

-钠离子⑥2H-2个氢元素⑦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A.

B.

C.

D.

7.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8.酸酸的柠檬令人口舌生津,但柠檬皮因含有柠檬苦素(化学式为C26H30O8)而味道发苦。

柠檬苦素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有关柠檬苦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苦素分子中含有三种元素

B.柠檬苦素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13:

15:

4

C.柠檬苦素中含有四个氧分子

D.柠檬苦素是氧化物

9.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

用α粒子(带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

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金原子核的质量比

粒子大得多

C.金原子核不带电D.金原子核与氦原子核质量相当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冰水C.盐水D.雨水

11.一定质量的氧气液化成为液氧,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氧分子之间的间隔B.氧分子的质量

C.氧元素的存在形态D.氧气的化学性质

12.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作吸附剂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作保护气D.氧气用于气焊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2℃时,A、B的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多

C.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15.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在不停地运动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所以原子就带有一定的电性

二、填空题

16.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请完成下列空白。

(1)碘盐中加入了碘酸钾(KIO3),其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如图是I-(碘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则右图中x=_________。

(3)下图表示的微粒中,与I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氢氧化钙③二氧化碳④氯化钠

(1)可用于灭火的是___;

(2)用于动植物呼吸的是___;

(3)常用来腌制食品的是___;

(4)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

18.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尾气(CO、SO2与NO等物质)将会加重城市空气污染,其治理方法有:

(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氢气作为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三、简答题

19.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图是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

(3)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其中一种改进的方法____

20.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a

四、实验题

2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该装置制取CO2应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仪器②用______________代替;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A发生装置来制取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以用哪个装置来收集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碳酸镁水合物是制备镁产品的中间体。

(制取MgCO3·3H2O)工业上从弱碱性卤水(主要成分为MgCl2)中获取MgCO3·3H2O的方法如下:

图1获取MgCO3·3H2O的工艺流程

(1)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O2+2NaOH+2H2O

MgCO3·3H2O↓+2____。

(2)沉淀过程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沉淀过程的操作为____(填字母)。

A向卤水中滴加NaOH溶液,同时通入CO2

B向NaOH溶液中滴加卤水,同时通入CO2

C向卤水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NaOH溶液,同时继续通入CO2

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卤水,同时继续通入CO2

图2沉淀过程的pH变化图3不同温度下溶液中镁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表1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水合碳酸镁

温度(℃)

产物

46.95

MgCO3·3H2O

47.95

MgCO3·3H2O

48.95

MgCO3·3H2O

49.95

Mg5(OH)2(CO3)4·4H2O

(3)沉淀过程的溶液中镁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不同温度下所得到沉淀产物如表1所示。

则沉淀过程选择的温度为____,理由是____。

(测定MgCO3·3H2O的纯度)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以确定MgCO3·3H2O的纯度。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____(选填“缓缓”或“迅速”)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

D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硫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快速滴加硫酸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C装置左侧导管末端增添多孔球泡

(3)实验中准确称取15.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中生成CaCO3沉淀的平均质量为10.0g。

请计算样品中MgCO3·3H2O的纯度________

(4)小明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除了Ba(OH)2溶解度大,浓度大,使CO2被吸收的更完全外,还有____。

(5)若获取MgCO3·3H2O的样品中含有少量Mg5(OH)2(CO3)4·4H2O,则样品中MgCO3·3H2O的纯度____(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六、计算题

23.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

如图所示。

求:

(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精确到0.1%)。

_______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24.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

(1)制取0.8g氧气,需要这种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2)要配制这种过氧化氢溶液60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七、探究题

25.食品包装中常有一种袋装防腐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生石灰等,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该防腐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黄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浅绿色)。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后的溶液呈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和Ca(OH)2

(2)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Fe2O3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研碎,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后过滤,向过滤后的固体滴加稀盐酸

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B

B

B

B

B

B

B

A

A

C

B

D

二、填空题

16.+553B

17.③①④②

18.2NO+2CO

2CO2+N22H2+O2

2H2O

三、简答题

19.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尾气用酒精灯点燃

20.25g20%蒸发结晶ABDE

四、实验题

21.试管长颈漏斗2H2O2

2H2O+O2↑CaCO3+2HCl=CaCl2+CO2↑+H2O分液漏斗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E

五、流程题

22.NaClC48.95℃此温度下,Mg2+沉淀的速率较快,沉淀效率较高,且不会生成其它沉淀缓缓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Ca(OH)2溶液吸收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C装置干扰实验BC

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等质量的MgCO3•3H2O生成的BaCO3质量大于CaCO3质量,实验时相对误差小偏大

六、计算题

23.84.8%19.6%

24.

(1)34g

(2)10g

七、探究题

25.CaO(或氧化钙)稀盐酸(或HCl)(稀硫酸也可)铁(或Fe)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铁锈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后,能与未变质的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成黄色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硬水与肥皂作用易起泡沫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食盐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B.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3.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7个B.6个C.5个D.4个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B.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

1

6.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

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水分子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9.下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

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10.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极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11.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

Fe+CuSO4═FeSO4+Cu

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

12.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

看B.

听C.

闻D.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

稀释浓硫酸

C.

读液体体积D.

称量NaCl

1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

①塑料袋;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尿素;⑨烧碱.⑩玻璃钢对上述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⑩D.属于碱的有②⑨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

B.滴加试液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镁元素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镁元素与硫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在镁和硫生成硫化镁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原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3)C和D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7.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D中x=_______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8.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2)D中x=_____;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E中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

(4)写出图中A、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三、简答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