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49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docx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

黄山导游词讲解视频

【篇一:

黄山导游词-精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

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传说咱们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大业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成仙。

唐朝皇帝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于是命名黄山。

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

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下面,我把黄山“四绝”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千姿百态。

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松从坚硬的花岗岩石中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

你能说不奇吗?

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

从总体来说,黄山松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株松树,在长相、气韵上,又各不相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

著名的黄山松有:

迎客松,送客松,团结松等。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

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比较有名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等。

这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

再说云海。

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

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

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温泉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常年不息,属高山温泉。

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病症,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功效。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的。

黄山四季分明:

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好了,我们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面时间大家自由参观,三小时后在车上集合,再见。

【篇二:

湖南省十三景点导游词与视频对应】

金鞭溪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

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7、5千米。

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身上的一条蓝色丝巾,它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山水美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金鞭溪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峡谷呢?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它是“张家界的少女”,当年张家界的宣传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此曾赞叹它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吴老和沈老先生当年的足迹去揭开金鞭溪神秘的面纱吧!

请大家注意看左边这些奇特的植物,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

珙桐是多年生木本花卉,通常在春末夏初时节开花,花呈白色,柱头上略带-点紫红,很像鸽子的头和嘴,花身有两片又大又长的苞片,像是一对翅膀。

整个花朵的形状就像一只放飞的鸽子,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而外国人亲切地称它为“中国鸽子花”。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峡谷的两旁,这种高大而华贵的塔形树,这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

水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人们曾经以为已经在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绝迹了。

然而1941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沟发现了它。

1982年开发张家界时,人们发现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水杉及3000多种珍奇植物,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大家请往右前方看,前面这座高耸如云的石柱就是闻名遐尔的金鞭岩,而金鞭溪就是因为长年流经此岩而得名的。

它高378米,方方正正,上细下粗,棱角分明,如同一支高举的钢鞭,直指云霄,令人望而生畏。

加上其岩石结构为红色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故名金鞭岩。

金鞭岩是整个张家界景区最高、最陡、最壮观的石峰,人们称赞它是“名山大川处处有,惟有金鞭奇上奇”!

更为奇特的还有呢,再请大家看紧紧依偎着神鞭左边的巨峰,它好像一只雄鹰,鹰头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还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伟,所以叫做“神鹰护鞭”,这也是金鞭溪的王牌景点之一。

看了金鞭岩的雄姿,大家可能会奇怪:

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

据科学论证:

3亿8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大约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陆地。

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张家界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化、流水切割,逐渐形成了由一系列柱峰、方山、峡谷组合而成的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看到此情此景,没有人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峰回路转,鸟语花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沿溪遍布着一种形状怪异的花,它的形状特别像龙虾,不错,这就是龙虾花。

龙虾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它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落叶。

根据花形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当地人称花小的为“米虾花”,花大的叫“龙虾花”,介于中间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叫“河虾花”。

人们都说武陵源有两只明亮的眼睛,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紫草潭。

据说以前潭壁上长年攀生着一种紫色的草,因而得名“紫草潭”。

在这里,河道陡然变宽,从砂刀沟直泻而下的水经过长约15米的层层阻滞已变得没有多少波纹和涟漪了,水平如镜,紫草潭宽4米,水深约5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生活的温床,也曾经是著名的金鞭鱼产地。

凤凰古城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

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仍保存完好。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

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

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

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侯,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

“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

“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一时被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以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

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

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

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在这条旅游商品一条街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还有别具一格的扎染工艺品和蜡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

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的官道,到达的这是沈从文的墓地。

这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撤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椽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子张允和女士的铭文: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黄石寨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张家界,非常高兴能同大家一起游览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

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整个张家界风景的精华,一位著名诗人曾经这样评价黄石寨:

“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汉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又称“黄狮寨”。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沿着这条“杉林幽径”来欣赏两旁让人目不暇接的风景吧。

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

大家请注意听,前面传来了阵阵歌声。

这是悦耳动听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点歌台。

一个个衣着秀丽的土家姑娘正在载歌载舞地欢迎着各位来宾,她们优美的歌声是否会唤起您对土家民风的无限向往呢?

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否带给您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

此时此刻,您是否已经感悟到张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谛呢?

大家请看右边对面的山上,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上面还有一块长约3米、宽1.5米的石匣,石匣上有一个石盖,这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周围环绕着五棵翠绿的松柏。

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

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半山腰了,离“会当凌绝顶”的寨顶只差一半的路程了。

大家请看前方,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条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

大家请看这边,顺着我手指方向的便是“定海神针”。

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强硬的身躯支撑着整座大山。

“定海神针”与“金鞭岩”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天然壮景”。

那前面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点呢?

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300余米,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为立在南天门下面而得名。

“南天一柱”是整个“武陵源”风景的特写,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

在它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说起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

根据科学论证:

3亿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大约在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

后来,经过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了陆地。

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好了,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顺利登上黄石寨寨顶了。

我带大家到“摘星台”来看看吧。

站在这儿,使人油然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特别是到了晚上,有一种与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能将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

眼前的这个人工景点就是“六奇阁”。

“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

这是公园内唯一的人造景观,它是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层,是一座集民俗、书法、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殊楼阁。

站在楼上,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

好了,我们的游览也要结束了,有机会欢迎大家再来黄石寨旅游,谢谢大家!

崀山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崀山观光旅游。

崀山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境内,它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

相传舜帝南巡时途经新宁,看到这秀美的奇山秀水,驻足赞叹:

“此山良好,可谓崀山。

”崀山由此而得名。

大家知道,从地质地貌上来看,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桂林属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在数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的变动,内陆湖底突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红色砂粒岩结构的丹霞地貌。

其丹霞地貌的形态和规模在全国同类地貌之中均达到了极限:

象我们将要看到的八角寨之高、天下第一巷之长、亚洲第一桥之险、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峻,都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崀山风景区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骆驼峰、八角寨、紫霞峒和扶夷江等五大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牛鼻寨景区。

为什么叫牛鼻寨呢?

原来在东面那块大石的右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成对出现的“牛鼻孔”,当地老百姓称为牛鼻山,后来因为农民领袖雷再浩、李源发先后在这里聚众起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在这里屯兵扎寨而改称为牛鼻寨。

眼前大家看到的“天下第一巷”几个大字是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达教授1993年来崀山时亲笔题写的。

天下第一巷最宽的地方也只有0、8米,最窄处仅0.3米。

置身在这天下第一巷,后不见来处,前无有尽头,只能看见头顶一线青天,绝壁对峙,鬼斧神工,大有“天光一线,人生如缝”的感觉,堪称天下一绝。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八角寨景区,八角寨景区是位于崀山最南端的湘桂边境,因为山顶有八座山峰相连,这八座山峰互为犄角,像一朵八角莲花而得名。

大家请看这个叫“天生桥”的景点,它被誉为是“亚洲第一桥”,它是丹霞地貌中很独特的自然景观。

整个桥呈半圆拱形,就象是人工砌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登临八角寨要走1708个台阶,走过1708个台阶,来到这个平台,站在这里,我们现在可是一脚跨两省,一边是广西,一边是湖南。

现在我们进入了骆驼峰景区,骆驼峰景区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区。

大家请看正前方的骆驼峰,像不像是一只从沙漠远足来此的骆驼呢?

这可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重的骆驼了。

大家再看这边,有一座倒立的辣椒峰,它高180米,上周长约100米,下周长才40米,这通体赤红、分外夺目的辣椒正是我们湖南人热情的象征。

2002年9月,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就是在此举行的。

各位朋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绿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区,它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以幽为它的主要特色。

大家不要以为紫霞峒是一个洞,其实啊,紫霞峒并不是一个洞,峒者冲也,它是少数民族村和寨的意思。

传说有一位高僧云游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来,点燃香烛,迎着彩霞把袈裟铺在红瓦山上,然后打坐修炼,袈裟经阳光一照,是霞光万道,香火缭绕,故称“紫霞峒”。

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这里也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

刚刚我们见识了崀山的伟岸,现在请大家再来感受一下扶夷江的温柔。

美丽的扶夷江碧流澄清,两岸奇峰异石就象一条飘带贯穿全景。

扶夷江与漓江同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因为新宁县古为“扶夷侯国”,故称扶夷江。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崀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

将军石原是一座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了石柱,它高400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见其独立天外的伟岸英姿。

马王堆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呢是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心约4千米。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

其中一号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的尸体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禅衣。

素纱呢是指没有染色的纱!

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儿了,真可谓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啊。

那么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的呢?

当时啊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字母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之为“t”形帛画。

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

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

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的右边画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当中还画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啊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你们看,他们都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

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

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

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

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

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1、54米,体重为34.3公斤,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

大家看到的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

但是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

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经过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死亡年龄约为50岁。

好了,我为大家就讲解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篇三:

黄山导游词讲解】

黄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把放心交给他,开心交给我。

小王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春风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和大家相遇,小王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世界级桂冠的风景区。

黄山古称黟山,因为山上有许多青黑的石头,黟又是黑得意思,所以古人就给了它这个名字。

唐天宝六年,唐明皇李隆基下诏改黟山为黄山,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黄山风景神奇秀丽,是著名的花岗岩名山。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四绝。

近年来,又有人将冬雪誉为黄山第五绝。

黄山松造型独特,各具神态,最著名的是迎客松和送客松了;黄山无峰不石,怪石星期罗布,造型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猴子看海、仙人晒靴等。

“黄山自古云成海”,特别是在冬季,每当雨雪初晴,就会出现令人蔚为观止、如梦如幻的云海。

黄山温泉水温常年在42℃左右,泉水纯净渴饮可浴,有这样一首赞美黄山温泉的诗句:

“五岳若与黄山并,又欠灵砂一道泉。

”黄山冬天雪多,雪花纷飞,整座山犹如一座银装世界,真可谓是:

“处处路通琉璃界,时时身在水晶宫。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就一同去亲身感受黄山独特的真、善、美。

各位游客,我们感受了黄山的温泉,参观了云谷寺,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去玉屏楼景区去看看吧!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玉屏楼景区,当年陈毅元帅对黄山景区做过这样精辟的概括

“前山雄伟,后山秀丽。

”,玉屏楼景区则充分体现了黄山前山雄伟的地貌特征。

大家再看这边,这是莲花峰,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似一朵初开的莲花,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说:

“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

”在那边的就是百步云梯了,从下面从下面的观景台上,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写情书、老鼠偷油等景点。

从莲花峰下来,到达阎王壁,为什么称其为阎王壁呢?

因为啊,这段山路奇险无比。

大家再看这儿,这里有一株造型比较奇特的古松,主干不过一米高,因为像老和尚打坐用的蒲团,所以被命名为“蒲团松。

你们看啊,玉屏峰介于天都峰和莲花峰之间,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

大家看这棵松,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迎客松了。

它是千千万万棵黄山松中的瑰宝。

她仪态万千,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安徽省的省树,更是黄山人的骄傲。

现在,我们来到玉屏楼。

登上玉屏楼,左望天都峰,右看莲花峰,秀峰相拥,可谓是人间仙境。

大家再向这里看,这座就是天都峰。

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一公里。

天都峰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天都峰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其特色在于它卓立地表,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在黄山松中最为雄伟壮丽。

“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形容的极为贴切。

好了,各位游客,休息完之后,我们沿着这条下山路通往半山寺,大家看那块巧石,那块石头名为“金鸡叫天门”,崖壁上还刻有“空中闻鸡鸣”的字样。

各位游客,小王对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