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44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docx

货币银行学金融最终成品

金融最终成品

第一篇范畴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

(问答题)中西方关于货币的起源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

一、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1、先王制币说:

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作为货币。

2、自然产生说:

货币产生于交换的发展之中,强调货币的存在是客观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

二、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有三种:

1、创造发明说;2、便于交换说;3、保存财富说;4、选票说。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3阶段)

1、实物货币:

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如天然海贝。

中国很多汉字都是有贝字旁:

财、货、贸、贫又如金属货币(贵金属,主要是铜、银、金),金属铸币上世纪初还在流通。

2、代用货币:

用纸作为实物的替代品-可兑换银行券(银票)

3、信用货币:

由国家和银行共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国家发行,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特点:

第一,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第二,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

a、辅币-硬币:

贱金属,用于小额或零星交易b、现钞-钞票:

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c、银行存款:

账簿上的货币: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d、电子货币-信用卡:

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名词解释)什么叫做币材?

并写出其特征。

答:

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特征:

1)价值较高普遍接受性2)易于分割(价值均质可分)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轻便)。

(名词解释)什么叫做信用货币?

答:

由国家和银行共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国家发行,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其特征同上)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五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第六节货币制度

(名词解释)什么叫做货币制度?

答:

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

1)货币金属——币材(金、银)2)货币单位——名称、值(含金量,即单位货币所含金属的重量和成色)3)货币种类4)对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5)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定支付能力和有限法定支付能力,也叫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6)其他,如实名制、反洗钱等规定。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名词解释)什么叫做信用?

答: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

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了解)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5部门:

⑴个人部门——盈余;⑵企业部门——赤字;⑶政府部门——多为赤字;⑷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⑸金融部门——调剂盈余赤字。

第四节信用的形式

信用的的形式有哪些?

(5个)

答:

一、商业信用:

1.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有限(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2)严格的方向性

二、银行信用:

1.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通过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进行的融资-贷款、贴现等2)间接融资:

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取得货币资金

三、国家信用——即政府的信用:

1.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2.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观点。

四、消费信用:

1.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信用形式。

他主要是与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基本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2.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五、国际信用:

1.国外商业性借贷。

2.国外直接投资:

一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享有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

第五节股份公司(了解)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

特征:

1)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2)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3)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4)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5)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股份公司与信用

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

⑴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⑵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名词解释)什么叫做金融?

答:

凡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

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2)金融机构:

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3)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4)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5)制度和调控机制。

第四章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利息(名词解释)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答: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利息理解为: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一、利率及其及基本表现形式

答: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2.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

3.公式:

第三节单利与复利两种计息方法(懂得计算)

1.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

其本利和是:

2.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并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其本利和是:

第四节利率的决定一、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1.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2.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

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

3.至于处于中间何处?

没有规律可以论证。

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

三、凯恩斯的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第六节利率的作用

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

1.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

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2.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1.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极大,基本原因在于:

经济人有足够的独立决策权。

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企业、个人等经济人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人的收益;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必然有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要使利率的作用能够较为充分的发挥,核心的问题,是要使经济行为主体,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行为主体。

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

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二、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资产

1.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金融产品。

2.就其作为金融交易行为的载体来说,是工具——金融工具。

3.对于持有者来说,则是资产——金融资产。

4.金融资产的种类极多,

除股票、债券外,还包括保险单、商业票据、存单和种种存款、贷款,以及现金,等等

第二节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融资市场的统称,主要包括:

1)票据市场(贴现市场);2)短期国库券市场;3)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4)银行间短期拆借市场;5)回购市场……

一、票据市场

1.票据交易的市场称票据市场。

2.交易品种有二:

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

3.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称“真实票据”;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称“融通票据”(以融资为目的)我国现行立法强调票据应有真实交易背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票据主要是融通票据。

4.票据市场的交易采用“贴现”方式,因而这个市场也称贴现市场。

二、国库券市场

1.12个月以内的国库券为短期国库券。

有政府信誉支持,通常视为无风险投资工具。

2.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3.短期国库券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阵地。

(公开市场业务)

三、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1.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金额为整数,到期之前不可提款,但可转让。

是上世纪60年代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

客户可以以实际上的短期存款取得按长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2.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它已经是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之一。

四、回购市场

1.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五、银行间短期拆借市场

1.即银行之间短期的资金借贷市场。

该市场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2.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于1996年联网试运行,其交易方式有信用拆借和回购两种,以回购为主。

3.银行同业间短期拆借市场的存在,对市场经济中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行来说,是灵活调动资金的必要条件;对于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相当重要。

第三节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

长期借贷市场

2.资本市场长期证券市场股票市场

长期债券市场

一、股票市场

1.股票市场是专门从事股票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

二、长期债券市场

1.债券是一种资金借贷的证书,其中包括债务的面额、期限、债务证书的发行人、利率、利息支付等内容。

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一)远期

1.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2.目前主要有:

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3.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则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则卖方亏,买方赚);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价差(则买方亏,卖方赚)。

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大的。

(二)期货

1.期货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

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2.无论是远期合约还是期货合约,都为交易人提供了一种工具,可用以避免因一段时期内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投机人利用价格波动取得投机收入提供了手段。

(三)期权:

需要支付期权费。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1.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具备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今天的经济运作难以想象。

2.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施保证金制度。

在这种交易中的保证金是用以承诺履约的资金;相对于交易额,对保证金所要求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0%。

因而投机资本往往可以支配近10倍于自身的资本进行投机操作。

即“高杠杆化”。

3.衍生工具的发展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

第五节投资资金

1、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2、投资基金的种种类型:

1)按基金的法律地位划分:

契约型、公司型(封闭式、开放式)

2)按基金的资金募集方式和资金的来源:

公募与私募

3)按对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设定目标:

收益基金、增长基金

4)货币市场基金-专门投资于货币市场

5)对冲基金-为追求高收益的人设计

6)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直接权益投资

7)养老基金-稳健

3、一般投资者将个人不多的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人集中运作,则可实现投资分散化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第七节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1、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投资人主动冒风险投入资本,以期取得比谨慎投资更高的回报。

2、风险投资的资本,均采取私募方式筹集;资本的投向则是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

因此,风险投资体现的金融活动是非公开的资本市场;是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即不通过公开买卖股票的方式实现权益融资的市场)活动的一部分。

3、按照风险投资的传统做法,只是对处于初创期、增长期、成熟期的新项目、新企业投资,特别是以高科技企业为对象。

但近年来,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风险投资向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一些低风险的传统项目和企业扩张。

4、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包括:

公司上市、兼并收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转卖、亏损清偿、注销等。

其中,公司上市回报率最高,被称为黄金收获方式。

5、风险资本所培育的企业,在寻求上市机会之际,一般具有经营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的特点;它们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内发展,失败的风险较大;风险投资家均具有力求较早地把企业推向市场以撤出资金的倾向……这就使股票市场承受较大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一种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它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这种市场一般称为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小盘股市场,等等。

世界最有名的创业板市场,是美国的NASDAQ。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处于酝酿过程之中。

2004年,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第八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1、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2、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4、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

金融范畴,它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理由是借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由于不同的金融中介,其经营规模、业务领域、职能特征不同,提供给社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

这就是说,金融机构必须适应不同的客观条件实现多样性的发展。

这个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建设应有的方针。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3、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

4、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1)职能分工型银行:

美国、日本

其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

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

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

①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②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

(2)全能型商业银行:

德国、奥地利、瑞士

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

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

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1、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包括:

(1)自有资本

包括:

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统称权益资本。

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2)吸收的外来资金

包括:

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以吸收存款为主。

2、资产业务:

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投资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

第四节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的种类:

(1)避免风险的创新(例子:

资产业务证券化)

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

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

①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②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③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

(2)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例子:

网络银行)、

①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

②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上。

(3)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的、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

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等。

第五节不良债权

1、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

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

第七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1、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

 

2、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1)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2)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

 

A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

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⑴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

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

⑵可转换性理论。

为了保持流动性,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⑶预期收入理论。

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

 

B负债管理理论

1.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2.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3.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

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实践中,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

2.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

 

第十章中央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1)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在金本位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

1)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2)存款货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

那时,中央银行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行保证制度。

(3)20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

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

控制的最小口径M1(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稳定与否的关键已主要取决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给状况。

但存款货币的源头仍在中央银行,因此对于现代经济的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仍居关键地位。

银行券的发行是央行地重要资金来源,为央行调节金融活动提供了资金实力。

银行的银行

存、放、贷--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

1.集中存款准备;

2.最终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3)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4)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6)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2、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3、为什么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工作始终是追求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经济工作虽然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但社会问题往往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而当政治矛盾突出时,政治要求则压倒一切。

缺乏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目标就会被淹没。

(2)中央银行工作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为长期的专业经验积累。

仅凭政治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普遍经验指挥,往往是不准确的。

4、独立性必然是相对的

①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终归是一个子系统;

②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而不是孤立的,更不是惟一的;

③中央银行的活动总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大多数央行主要负责人也由政府委任。

此外央行也需要其他部门配合,二者又需要政府协调。

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是:

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因此,所有参加交换的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就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

第三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