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841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docx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

 

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

(一)

 

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

(一)汗证

 

【归纳】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

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沉寂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很多者为自汗。

汗证常有于婴少儿和学龄先期儿童,特别素来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

婴少儿睡后边部微有汗出,以及天气酷热,衣被过厚,激烈活动,乳食过急等以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

 

医学常有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录。

【病因病理】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

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停,腠理固

 

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

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松懈,则常汗出很多,形成汗证。

其他也可因调护得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

 

可以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诊断要点】

 

1.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沉寂状态或稍事

 

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很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生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

 

1.表虚不固症状:

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

 

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简单感冒,舌质淡,

 

苔薄白,脉纤弱。

 

证候解析:

肺性情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

 

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其。

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

 

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屡次感冒。

舌淡苔白月永纤弱,

 

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

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

 

有低热,精神疲备,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解析:

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够外固,营阴不行以内守,

 

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

营卫不

 

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备,纳呆食

 

少。

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

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

 

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

 

见花剥苔(地图舌),脉首饰。

 

证候解析:

素体气阴两虚,或病后失调所致,气虚不能够

 

敛阴,阴虚生内热,逼津外泄,故见汗出,且盗汗、自汗并

 

见。

气虚则体弱神萎;阴虚则手足心热,口干低热。

汗为心

 

之液,汗出耗伤心血,血虚而心烦少寐。

舌淡少苦,花剥苔,

 

脉首饰,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4.脾胃积热症状:

自汗盗汗,面黄形瘦,纳呆口臭,腹

 

胀腹痛,大便秘结,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或如米绀泔,时

 

有低热,睡眠不宁,舌苦黄腻,脉滑稍数。

 

证候解析:

脾胃积热,热蒸津液,故见自汗盗汗。

 

脾胃不健,易食滞内停,故纳呆口臭,腹胀便秘,大便

 

臭秽。

脾胃受损,脾虚失运,饮食化生气血受碍,故面黄形

 

瘦。

宿食不化,清浊不分,小便色如米泔。

苔黄腻,脉滑稍

 

数,均为脾胃积热之象。

【分型治疗】

 

1.表虚不固治则:

益气团表。

 

主方:

玉屏风散加减。

 

加减:

汗出很多,加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先煎);

 

易感冒者,加太子参10克、白菊花10克;大便干燥,加麻

 

仁6克、全瓜萎10克。

 

主方解析:

玉屏风散为益气团表止汗的要方。

方中黄芪

 

补气固表,为本方之主药;白术益气健脾;防风则可走表而

 

祛风邪。

玉屏风散可预防感冒,也是其功能之一。

 

处方举例:

 

黄芪10

太子参10克

白术10

克茯苓10克浮

小麦30克

牡蛎30克(先煎)龙骨30

克(先煎)红枣5

防风10

甘草6克

 

2.营卫不和治则:

调停营卫。

 

主方:

桂枝汤加减。

 

加减:

汗多不仅,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

 

煎);神倦纳呆,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时有低热,加

 

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主方解析:

枝枝汤不但为治感冒之剂,也是调停营卫的

 

要方。

方中枝枝温经通阳,芍药敛和营,生姜助桂枝和卫,

 

大枣助芍药以养营,甘草和诸药。

 

处方举例:

 

桂枝

6克

 

芍药

10克

 

红枣

5枚

 

生姜

2片龙骨

30克

(先煎)牡蛎

30克(先煎)碧桃干

10克

黄芪

10克

味子6克甘草6克

 

3.气阴两虚治则:

益气养阴。

 

主方:

生脉散加减。

 

加减:

神萎体弱,加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

克;心烦低热,手足心热,加泰艽10克、生地10克;睡眠

 

不宁,加合欢皮10克、枣仁10克;口渴欲饮,加石斛10

 

克、芦根30克。

 

主方解析:

生脉散为益气生津之要方。

方中人参大补元

 

气,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敛汗生津。

 

处方举例:

 

黄芪

 

10克

 

太子参

 

10克

 

白术

 

10克

 

茯苓

 

10克

 

10克

牡蛎

30克(先煎)五味子

6克

麦冬

10克

小麦

30克

甘草

6克

 

4.脾胃积热治则:

清热泻脾。

 

主方:

泻黄敬加减。

加减:

尿少,苔黄腻,加滑石10克(包煎)、车前草15

 

克;汗渍色黄,加佩兰10克、茵陈10克;纳呆口臭,加莱

 

菔子10克、连翘10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清泄脾胃积热之要方。

方中石膏、山桅清泄脾胃积热,防风疏散伙热,董香化湿和中,甘草调停诸药。

 

处方举例:

 

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石膏30克山栀10克防

 

风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牡蛎10克(先煎)连翘

 

10克甘草6克【中成药】

 

1.清身仗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

适用于气阴

 

两虚。

 

2.龙牡壮骨冲剂

 

每日

 

2次,每次

 

1包冲服。

用于各种汗证,对有佝偻病患儿更合适。

 

3.黄芪止汗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

 

适用于营卫不和。

【简略方】

1.碧桃干10克,糯稻根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

 

于各种汗证。

2.浮小麦、麻黄根各15克,凤凰衣10克,

 

水煎服。

用于各种汗证。

3.五倍子粉合适,温水或醋调

 

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用橡皮膏固定。

用于盗汗。

 

【其他疗法】【注意事项】

 

1.患儿宜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

 

3.患儿勤换衣被,保持皮肤干净与干燥。

汗后防范直接

 

吹风,慎用辛散药物。

 

暑热症

 

【归纳】

 

暑热症为婴少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远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色,秋凉后症状可自然减退。

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酷热,体温调理中枢功能

 

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

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常有,发病多在6~8月。

有些患儿常可连续发病数年。

此病最早

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医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发现,提出上实下虚的病理变化,创温下清上汤,收效显卓,此一发现

 

已为中西医儿科界所公认。

本病西医称“夏天热”。

 

因病理】

 

本病发病内由于体质虚弱,外由于夏天暑热熏蒸。

小儿

 

感觉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

 

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

暑热易于伤气,气虚下陷,

 

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而小便增加。

肺主皮毛,又司腠理

 

开合,肺津为暑热所伤,化源不足,水液不能够敷布,肌腠毛

 

孔闭塞,故汗闻或出汗甚少。

汗与小便同为阴液,汗闭则尿

 

【病

 

多,尿多则津伤,故饮水自救。

若病情迁延,或素体脾肾不

 

足,内之真阳不足,易出现热盛于上,阳气虚于下。

 

断要点】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

好发于

 

【诊

 

2~5

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2.高热可连续在39~4iC之间,可连续3~4月之久,当

 

外界气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

次年

 

可复发。

 

3.口渴、多饮、多尿,每日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

 

液清长。

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

患儿一般情况优异,体检及

 

实验室检查无特别。

【辩证分型】

 

1.暑伤肺胃症状:

发热连续不退,口渴引饮,皮肤灼热,

 

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色彩淡黄,烦躁不宁,口唇干燥,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证候解析:

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内热

 

炽盛,则长远壮热不退,口渴引饮,烦躁不宁,舌质红。

 

伤肺津,化源不足冰液不能够敷布,则肌肤灼热无汗或汗少。

 

气不化水,多饮而水液下趋,故尿多而色淡。

舌苔薄黄,脉

 

数,均为暑伤肺胃,内热炽盛之象。

 

2.下虚上盛症状:

神萎,虚烦不宁,发热日久不退,面

 

色苍白,下肢欠温,口渴多饮,尿多清长,频数无度,大便

 

稀搪,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

 

征候解析:

发热日久,证属虚实并见,脾肾两虚,肾阳

 

命火已亏,故面色苍白,神萎纳呆,便溏肢冷,小便清长。

 

暑气耗阴,水不济火,心火易旺测虚烦不宁。

舌淡苔薄,脉

 

细数无力,均为下虚上盛,虚实并见之象。

【分型治

 

疗】

 

1.暑伤肺胃治则:

清暑益气。

主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

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

10克、羌活

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

30克、鲜生地

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

10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

 

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

 

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麦冬10克黄连3克竹

 

叶6克知母10克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

温下清上。

 

主方:

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

心烦口渴,加莲子心

 

3克、玄参

 

10克;口渴不

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

10克(包煎);大便稀少,加

山药

10克、扁豆衣

6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

方中附子

 

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

1.5克

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

覆盆子10克

桑嫖蛸

10克

莲须6克天花粉10克

磁石

30克(先煎)玄参10

【中成药】

1.生脉饮

每日

2次,每次

1支口服。

适用于暑伤肺胃。

2.缩泉丸

每日

2次,每次

3克吞服。

适用于下虚上盛

型小便频多时。

【简略方】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

适用于小便频多,

 

发热不退的患儿。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

 

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

适用于暑伤肺胃。

【其他疗

 

法】【注意事项】

 

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干净凉爽。

必要时可使用空

 

调,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26~28℃,不宜过低。

 

2.饮食宜平庸,富饶营养,合适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

维生素C。

 

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

 

勿滥用抗生素。

 

疰夏

 

【归纳】

 

痉夏是春夏之交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

临床以全身疲备,饮食不振,大便不调,或有低热为特色。

 

多发生在江南天气润湿之地。

本病为中医特有的季节性

 

病种,在西医学中无相应的记录。

【病因病理】

 

本病发生的内由于小儿天分单薄,脾胃本虚,中阳不振

 

矽咽为感觉季节之气,暑湿困脾。

人夏暑湿渐盛,天气润湿,小儿不能够耐受暑气熏蒸,暑湿内蕴,脾胃受困,运化渎职,

 

清浊起落失调。

或小儿素体阳虚,脾胃素弱,感觉暑湿之气后,元气更亏,中阳不振,出现运化失司之症。

入秋后燥气

 

行令,湿气自化,本病即可逐渐痊愈。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尤以黄霉季节发病率最高。

在江

 

南一带及南方地区较为常有。

秋凉后即可自愈。

 

2.无热或有低热,纳呆食少,大便不调,面黄少华,倦

 

怠嗜睡,舌腻不化。

形体可逐渐消瘦。

 

3.实验室检查血象和大小便老例等,均无异常。

【辩

 

证分型】

 

l.湿困脾胃症状:

饮食不振,精神疲备,嗜卧懒言,四

 

肢困重,时有泛恶,身热不扬,大便不调,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濡稍数。

 

证候解析:

脾受湿困,隔断气机,运化失健,故饮食不

 

振,时有泛恶,大便不调。

脾主四肢,脾被湿困,故四肢困

 

重。

湿蒙清阳,则嗜卧懒言,精神疲备。

暑湿内蕴,热为湿

 

遏,故身热不扬。

舌苔腻或微黄,脉濡稍数,均为湿热内蕴

 

之象。

 

2.脾胃虚弱症状:

精神萎靡,嗜卧疲备,口中无味,饮

 

食少思,肢软乏力,大便稀少,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濡

 

细。

 

证候解析:

暑湿熏蒸,元气受损,脾胃健运失司,故口

 

中无味,饮食少思,肢软便稀。

脾虚中阳不升,气阳不运,

 

故精神萎靡。

脾主困,湿困脾胃,则嗜卧疲备。

舌淡苔白,

 

脉儒细,均为脾虚气弱之象。

【分型治疗】

 

1.湿困脾胃治则:

醒牌化湿。

 

主方:

藿朴夏苓汤加减。

 

加减:

小便短少,加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

湿郁化热,加青蒿10克、黄芩10克;脘腹胀满,加枳壳6

 

克、木香6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芳香化浊,理气渗湿之要方。

 

方中藿香、厚朴、半夏、蔻仁行气化湿;茯苓、苡仁、

 

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杏仁降泄肺气,以通水道;豆豉分别

 

表邪。

 

处方举例:

 

藿香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蔻仁6克(后下)苡仁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枳壳6克六

 

一散10克(包煎)

 

2.脾胃虚弱治则:

健脾益气。

 

主方:

理中九加减。

 

加减:

院腹胀痛,加厚朴10克、木香6克;呕恶少食,

 

加半夏10克、陈皮6克;舌腻口淡,加苍术10克、蔻仁6

 

克(后下)。

 

主方解析:

本方为健脾补气温中之要方。

方中人参补益

 

中气,白术健脾化湿,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益气。

 

处方举例:

 

党参10

焦白术10克

炮姜6克

蔻仁6克(后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厚朴10

吴萸

6克扁豆衣6克

泽泻10克

神曲10克

甘草6

【中成药】

1.藿香正气片

每日3次,每次2~3

片口服。

 

适用于湿困脾胃。

 

2.纯阳正气丸每日2次,每次1克口服。

适用于脾胃

 

虚弱。

【简略方】

 

1.冬瓜500克,苡仁50克,煎汤代茶。

适用于湿困脾胃。

 

2.藿香10克,佩兰10克,青蒿10克,在初夏每日煎汤代茶,

 

有预防疰夏的功能。

【其他疗法】【注意事项】

 

1.居室要通风冷清,保持环境干燥。

 

2.饮食宜平庸,少吃油腻煎?

怪?

物。

保持大便畅达。

 

3.注意治疗脾胃病,增强小儿体质。

入夏之际,饮用中

 

药清暑化湿的药茶,防范本病发生。

 

白血病

 

【归纳】

 

白血病是白细胞系统原始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小儿绝大多数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类。

急性白血病在小儿

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以3~5岁最常有。

本病属中医“血

 

证”、“疤积”、“血虚”等范围。

【病因病理】

 

正气不足,毒邪外袭,由表入里,伤及营阴,骨髓受损,生血不足而血虚。

血热妄行或气不摄血则可出血。

正虚邪恋

 

或阴伤血败则壮热不退。

病久气血两亏,脉络瘀阻,结于胁

 

下则成疤块。

【诊断要点】

 

1.以发热、贫血和出血为最常有症状。

发热的热型及高

 

低不一致;贫血呈进行性,进展迅速;出血程度轻重不等,

 

以皮肤粘膜出血较常有,如瘀斑、鼻衄、齿衄、消化道出血

 

等。

大多数患者有轻至中度肝脾肿大和轻度淋奉迎肿大,常

 

见于颈、腋、腹股沟等处。

还可伴有骨与关节难过。

 

2.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加,一般在30X109/L左右,一

 

半以上白血病患儿出现增加。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3.骨髓象中白细胞分类中,原始及天真细胞增生,可高

 

达90%以上,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辩证

 

分型】

 

1.毒入营血症状:

壮热,鼻衄,齿衄,皮肤紫癜、瘀斑,

 

或有大便出血,伴头痛,烦躁神昏,舌红少津,苔黄,脉弦

 

数。

 

证候解析:

素体虚亏,正气不足,为毒邪侵袭,伤及营

 

血,伏于骨髓,伤精动血,故见壮热不退,并有紫癜、鼻衄

 

等出血症状。

胃肠积热,火盛气逆,迫血妄行,故有大便出

 

血。

毒邪侵入营血,心肝受病,心主神明,邪犯心包,故见

 

神昏烦躁。

毒邪上扰于脑则头痛。

 

舌红少津,苔黄,脉弦数,均为毒人营血之象。

 

2.气血两亏症状:

面色萎黄或?

s白,神疲备力,眩晕心

 

悸,肢冷便溏,纳呆气短,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数。

 

证候解析:

骨髓受毒邪所侵,生血不足而血虚,故见面

 

色萎黄或眈白,眩晕心悸,舌质淡,脉细数。

正气不足,气

 

虚脾弱,故见神疲备力,纳呆便溏等。

脾主四末,性情虚弱,

 

阳气失于敷布,故四肢发冷。

 

3.气阴两虚症状:

面色惨淡,眩晕乏力,五心烦热,腰

 

膝酸软,自汗盗汗,口腔溃疡,舌质淡红,舌苔花剥,脉细

 

数。

 

证候解析:

正气不足,阴液已损,故见面色惨淡,眩晕

 

乏力,烦热汗出,舌淡红,苔花剥,脉细数等气阴两虚症状。

 

阴虚于内,水不制火,虚火上炎坝u以致口腔溃疡。

 

4.痰瘀互结症状:

低热咽痛,疤瘕齐集,入夜盗汗,痰

 

核增加,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皮下紫癜,音质紫暗,舌苔

 

薄黄,脉弦滑数。

 

证候解析:

病久气血已亏,痰浊内生,脉络瘀阻,结于

 

胁下测为疤瘕(肝脾肿大)。

痰瘀互结,结于颈、腋、腹股

 

沟测痰核(淋奉迎肿大)增加,且质地较硬。

 

血不循经,溢于皮下,则发为紫癜。

阴虚内热,虚火上

 

炎,故低热咽痛。

舌紫暗,苔薄黄,脉弦滑数,均为痰瘀互

 

结之象。

【分型治疗】

 

1.毒入营血治则:

清营凉血。

 

主方:

清营汤加减。

 

加减:

壮热不退,加知母6克、生石膏30克;头痛,

加龙胆草10克、菊花10克;鼻衄,加藕节炭10克、茅根

 

30克;皮肤紫癜,加赤芍10克、丹皮10克;

 

便血,加山栀10克、侧柏炭10克;神昏,加神犀丹1

 

粒(研吞),或安宫牛黄丸1粒(研吞)。

 

主方解析:

本方为清营凉血解毒的方剂。

方中犀角(以

 

水牛角代)、生地黄清热凉血,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连、

 

竹叶心清心泻火,丹参活血化瘀,玄参、麦冬养阴生津。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5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

 

克赤芍

 

10克

 

玄参

 

10克

 

紫草

 

15克

 

龙胆草

 

10克

 

连3克

连翘

10克

白花蛇舌草

30克

山慈姑

10克

2.气血两亏治则:

益气养血。

 

主方:

八珍汤加减。

 

加减:

肢冷便溏,加熟附子6克(先煎)、炮姜炭10克;

 

眩晕无力,加仙灵脾10克、龟版15克;心悸气短,加五味

 

子6克、麦冬10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补益气血之要方。

方由四君子汤合四

 

物汤组成,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10克熟地10克

 

灵脾10克红枣

白术10克

 

川芎10克

 

5枚甘草

茯苓10克当归10克

 

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6克

 

白芍

 

3.气阴两虚治则:

益气养阴。

 

主方:

三才封髓丹加减。

 

加减:

低热盗汗,加黄柏10克、鳖甲15克;口内溃疡,

 

加知母10克、玄参10克;舌苔花剥,加伟绩叶10克、生

 

地10克;腰膝酸软,加杜仲10克、金狗脊10克。

 

主方解析:

本方为益气养阴,降火涩精之方。

方中人参

 

益气,熟地、天冬、黄柏等滋阴降火,砂仁理气,甘草调停

 

诸药。

 

处方举例:

 

黄柏

 

党参10

 

10克

 

克玄参

 

天门冬

 

10克

 

10克鳖甲

 

生熟地各

15克五味子

 

10克知母10克

 

6克枸杞子10

克女贞子

10克

杜仲

10克

甘草

6克

4.痰瘀互结治则:

活血化瘀散结。

 

主方:

隔下逐瘀汤加减。

 

加减:

肝脾肿大,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淋奉迎肿大,加夏枯草15克、山慈姑10克;发热,加银花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