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680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综合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5

10-4m

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

C.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限速30km/h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A.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约2cm,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约为2.5cm,合2.5×10-2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25℃,故B不符合实际;

C.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实际;

D.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要减速,最大车速不能超过30km/h,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敲击水瓶琴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详解】A.大力敲鼓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

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

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A.偏低了B.属正常C.偏高了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的正常体温在

,小明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属于正常,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灵山县是“中国荔校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

加入冰袋是为了(  )

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

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冰袋的原因是为了利用冰块熔化吸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

B.通过热传递

方式,因为冰熔化吸热,减少了荔枝的内能,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冰块,温度降低,水分的蒸发减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没有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而不是做功,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

B.“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

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

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项正确;

B.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项错误;

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故C项错误;

D.雪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项错误。

故选A。

8.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冰袋降温

冰冻的衣服晾干

干冰变小

冰花的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10.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晶体凝固图像问题看清温度保持不变段。

【详解】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故A正确;

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故B错误;

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二、填空题

11.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

(1).振动

(2).空气(3).信息

【解析】

【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2.智能手机有个“声纹解锁”功能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识别的。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从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1).音色

(2).传播途中

【解析】

【详解】[1]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智能手机的“声纹解锁”功能就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2]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3.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0~4min内这块冰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加热到6min时,将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加热到______min,水开始沸腾。

【答案】

(1).增加

(2).固液共存态(3).14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0~4min内这块冰的温度在升高,内能在增加。

[2]加热到6min时,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正

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加热到14min时,水的温度达到100℃,保持不变,开始沸腾。

14.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

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请写出2个能省油的原因:

______,______。

【答案】

(1).降低油的温度

(2).减小油的表面积(减小油与空气接触面积)或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三个原因写出两个即可)

【解析】

【详解】[1]在夹层中加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些,减少油的蒸发,所以相对耗油量就少些。

[2]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还能减小油的表面积(减小油与空气接触面积)或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从而减少油的蒸发。

15.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______的。

【答案】

(1).液化(或先汽化后液化)

(2).静止

【解析】

【详解】[1]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静止的。

16.北方冬天的清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有美丽的“窗花”,这是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

(1).室内

(2).凝华(3).放出(4).液化

【解析】

【详解】[1][2]冬天因为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凝华变成冰花。

[3]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包装盒液化形成的。

[4]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17.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

她将干冰放入试管,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壁外面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外壁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1).升华

(2).凝华(3).吸热

【解析】

【详解】[1]干冰从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

[2][3]干冰升华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试管会放热而凝华成为小冰晶,形成霜附着在试管壁上。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1).v=

(2).小(3).0.2(4).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公式v=

(2)[2]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

(3)[3]由图可知,全程的时间

t=5s,

小车运动距离

s1=100cm=1m,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0.2m/s;

[4]上半程:

s2=0.5m,

t2=3s,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v2=

≈0.17m/s;

下半程:

s3=0.5m,

t3=t-t2=5s-3s=2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

≈0.25m/s;

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19.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我们还可敲击试管使其发声,随着试管中的水量增加时,敲击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3)如图丙所示,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少量的碘颗粒.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高/低).

【答案】

(1).高

(2).低(3).液化(4).升高(5).升华(6).高

【解析】

【详解】

(1)[1][2]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空气柱会变短,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高;还可敲击试管使其发声,随着试管中的水量增加时,水柱会变长,那么敲击时声音的音调变低;

(2)[3][4]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烧瓶中的水会汽化为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金属盘底部时,会液化为小水滴;水蒸气液化要放热,会让金属盘的温度升高;

(3)[5][6]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这个固态碘变成气态碘,是升华;碘升华为碘蒸气,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就是碘没有经过熔化这过程,那么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碘的温度没有达到熔点.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直管,将他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

数据如下: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131

2

30

2.0

1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_______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______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理由:

___________。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cm直径为_______cm的金属管。

【答案】

(1).振动

(2).响度(3).3(4).不能(5).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6).2.0或2.5

【解析】

【分析】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

(4)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金属管的长度和直径。

【详解】

(1)[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产生的;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大力时振幅大,响度就大,因此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

(2)[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3)[4][5]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6]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cm直径为2.0或2.5cm的金属管。

2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______℃。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______。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

(1).④②③⑤①

(2).小颗粒(3).42(4).BC(5).C

【解析】

【详解】

(1)[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

高度;将装水的烧杯放到石棉网上,安装装有海波的试管,最后安装温度计,其合理的顺序是:

④②③⑤①。

(2)[2]实验中宜选用小颗粒的海波,能使海波均匀受热。

(3)[3]图乙中温度计

分度值是1℃,则温度计的示数是42℃。

(4)[4]从图丙中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则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5)[5]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故选C。

四.综合题

22.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答案】

(1)汽车通过隧道时,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没有

【解析】

【详解】解:

(1)表示汽车通过隧道时,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汽车的速度

所以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答:

(1)标志牌上数字80表示的是汽车通过隧道时,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2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

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又过

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

(声音的速度为

,不计光传播的时间)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3)炮弹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1)光速远大于声速;

(2)

;(3)

【解析】

【详解】

(1)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

(3)炮弹的速度为

答:

(1)光速远大于声速。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

(3)炮弹的速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