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62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4、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改革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简述你对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4、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多样化)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17、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

18、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部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19、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主体性和示范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二、学生指导

2、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5、简述意志的基本特征

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第四,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树立效仿的榜样

(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创设优良的集体氛围

(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7、、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

9、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教育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1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质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12、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变

(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

(4)认知兴趣不断发展

14、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桑代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

(2)练习律:

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1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1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8、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坏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

这一阶段也称“他律期”。

该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

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的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10-12岁)

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19、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0、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即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

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办法

(4)指导实践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鼓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6)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21、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行为疗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8)系统脱敏法(9)厌恶疗法(10)放松疗法

23、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关键年龄

25、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三、班级管理

2、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4、班级突发时间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5、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5、简述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工作

(5)开展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先进生的教育: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进,弥补过错(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的教育: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6、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第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第二、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第四、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10、简述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3)情景感染法(4)规范制约法(5)舆论影响法(6)心理疏导法(7)行为训练法

1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着

(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13、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1)活动性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

(2)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

(3)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4)活动组织具有自主性

(5)活动方法具有实践性

(6)活动评价具有综合性。

14、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指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15、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音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四、教学实施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简述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

3、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维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教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原则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学习的互动性。

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

(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情景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式相应的知识。

10、简述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语言能力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教学研究能力

(6)创新能力

11、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你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