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01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谷中的谜底519.docx

山谷中的谜底519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17山谷中的谜底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五个生字,规范书写四个一类生字,重点指导“柘、篷、贞”等生字的书写。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

“弹性、弯曲、反弹、滑落、完好无损”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和名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两节。

扣住题目,按照“谜面——谜底——启示”的线索理清文章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谜面和谜底,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理解四个“反复”,体会雪松以退为进的斗争技巧;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4.认识开头概述奇异的现象;结尾感悟升华,揭示道理的写作方法。

选用古今名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雪松的本领及雪松与大雪抗争的过程。

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2、选用古今名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正确,并练习用“不是……而是……”的句式练习说话。

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和名言。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同桌轮读,指名读、小组长评价、汇报、板书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识字和写字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出关键词,看图、想象、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体会雪松以退为进的斗争技巧。

3.选用古今名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正确。

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和名言。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查看预习,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扣“谜”导入

1.同学们看我写一个字。

(板书:

谜)一起读读!

用这个字可以组成哪些词?

指生板书。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课件出示)

猜一猜。

并用黑板上的词语填空: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打一植物)————(这是谜面)

【松树】————(这是谜底)

2.齐读谜面并猜出谜底。

3.师讲述:

谜语一般分成两个部分,出的这部分叫谜面,猜出的这部分叫谜底。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解开它的谜底好吗?

这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板书课题:

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山谷吗?

(山谷是两山之间的低洼处。

师边说边画出山谷的简笔画,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加深了印象)。

山谷中的谜底

4.学生据课题质疑。

预设:

(1)山谷中有什么谜?

它的谜底又是什么?

(2)是谁解开的谜底?

他们是怎么解开的谜底?

5.学生带质疑问题读书。

6.交流预习单。

(1)(课件出示词语)

帐篷摧毁枝丫女贞魁北克柘树

苍翠挺拔完好无损大雪纷飞漫天飞舞

出示第一行词语(生字词):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指导,如:

“柘”zhè“贞”zhēn翘舌音,“篷”péng后鼻音。

出示第二行(四字词语):

积累本课四字词语。

(2)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预习单“魁、贞、篷、丫、柘”交流书写情况。

注意针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的书写指导。

(“篷”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竹字头”略微分开些,要覆盖住下面的“逢”,整个字横画较多,注意些紧凑。

“贞”字的最后一笔是长点。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自己写错或不满意的字词。

(4)检查读书情况,(师生及时评价、正音)——听读同学认真聆听,仔细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及谜底是什么?

分别用“─”和“┄┄”划出来。

(5)明确文章结构:

谜面——谜底——启示。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揭“谜”深入。

1.读懂大意,感受“谜面”。

a.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要求:

自读第一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b.交流:

课件出示谜面

1 

谜面: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c.(出示课件)认识松、柏、柘、女贞等杂树。

2.读中感悟,揭示“谜底”

3、你见过哪些树,在哪里见过?

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现象的确奇怪,它像一个谜一样。

那这个谜容易解开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4.拓展思考:

如果你来到魁北克,当你面对这一奇异的景观,你会怎样想?

(指名交流)那你能把你的疑问放到课文中,传达给大家吗?

指导朗读1、2小节。

过渡:

这条山谷中的雪是一场怎样的雪?

5、文中从哪些词或句子可以看出雪的大?

把有关的词或句子画下来。

6、欣赏山谷雪松风景:

7、让生谈谈观后的感受(雪的大、狂、暴、猛……)

8.指导朗读感受暴雪的大、狂、暴。

四、课堂小结:

面对这么大的暴雪,东坡的雪松能承受的住吗?

这个问题我们到下堂课再去研究。

五、作业:

完成《新课堂》的“对话窗”的题目。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

二、引“谜”思考

1.过渡: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

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2.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出示“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4)指名交流: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外部原因)

b.松的特殊性决定。

(自身原因)

3.体会雪松以退为进的斗争技巧。

(1)自由读一读,找找雪松有什么本领?

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在课文中找找、画画、读读。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带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出示有关雪松本领的语句:

(出示课件)

(3)把你认为能体现雪松的独特之处的词用圆点标下来。

(富有弹性、向下弯曲、立即反弹、依旧保持)

板书:

弯曲、反弹。

(4)理解:

“弯曲”“反弹”

(5)师利用实物演示“弯曲、反弹”加强学生的理解。

(将钢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上,用另一只手使劲的向下压,这时钢尺就会向下弯,这叫弯曲。

去掉手的压力钢尺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叫反弹。

(6)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弯曲的?

(引导学生认识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

(7)再大声朗读这几句话,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雪松的特性!

(弯曲、反弹)

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来为我们刻画雪松独有的身姿。

4.雪松还有独特之处吗?

出示: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让我们读读句子,把你最欣赏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字词,一个短语,也可以是标点符号。

(2)同桌交流:

说说令你惊叹、佩服的地方(出示课件)

A.交流四个“反复”

反复地积说明:

风雪之大,来势凶猛

反复地弯说明:

不停地承受风雪

反复地落说明:

由于适当的弯曲,“退让”策略取得了成功;

反复地弹说明:

不屈不挠的精神

 

B.省略号:

(表示语意的重复)意思即:

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3)假如雪松不具备向下弯曲和反弹的本领,结果可能会怎样?

(4)雪松具有反复地弯、反复地弹的本领,因此始终完好无损。

“完好无损”可以换个什么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始终”。

5.教师质疑。

(1)至此,这个谜底全揭开了。

但有人这样评价雪松:

面对大风雪,雪松只是一个劲地弯曲,这是在向风雪低头,它们是一群苟且偷生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要想把别人说服,必须做到有理有据。

请大家再次读读第三自然段,把可以作为论据的句子画出来,充实你的观点。

(学生可以进行辩论)

(2)师生交流。

a.策略——雪松不是弱者。

它的弯曲只是暂时的,是它对付风雪的一种手段,它这样做是为了最终的反弹。

b.计谋——雪松不是弱者,她是一位很有计谋的人,如果,它也像其他杂树那样不去弯曲,它的树枝早就被积雪压断了,也不会至今还生活在魁北克山谷的东坡。

”)

(3)朗读指导:

是策略也好,是计谋也好。

总之,这弯曲是智慧的弯曲(板书:

智慧)这是以退为进的力量。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苍翠挺拔的身姿。

”要读出这种力量。

男生齐读。

(4)所以:

“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________,依旧__________。

”读出胜利感受。

(5)师小结:

同学们,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他仍然不屈不挠,昂头抖落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之中,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

你愿意做这样的一棵雪松吗?

你想对雪松说点儿什么?

(6)带着对雪松的敬佩之情练习朗读第三小节。

三、悟“谜”升华

1.许多人都曾尝试过要揭开这个谜底,但都没有成功。

现在,这两位旅行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

善于思考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往往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齐读5、6小节。

2.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读第5小节,面对外界的压力有几种应对方法?

(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

3“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华名族是一个有气节的名族,面对压力、面对困难,面对敌人,我们首先要敢于面对,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慷慨从容赴义死”如果它关乎信念、做人的尊严与名族大义!

但有时也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就是学会雪松的弯曲,会适当的让步,因为——(齐: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记住,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追“谜”求得。

(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过渡:

善于思考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往往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1、请阅读第五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学生说后,课件出示:

 

2.再读一读,有哪两种对待压力的方法?

作者使用什么词将两种方法连接起来的?

为什么?

3.出示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5.从这位旅行者的感慨中,你有没有收获呢?

(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打击,我们首先不是弯曲而是抗争,要尽最大能力去承受,去挑战,但是当困难大到你无法承受的地步,就要学会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以求反弹机会。

4.所以我们说,(出示课件):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朗读)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

“的确,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同学们,这种写法叫篇末点睛。

(1)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

(那指谁?

(2)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同样战胜困难。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1、卧薪尝胆师:

我们可以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

2、韩信胯下之辱师:

韩信只有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才能后来登台拜师,夺取天下。

3、司马迁师:

忍一时个人之辱,成《史记》千古绝唱。

6.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吗?

学生举例说一说。

五、思“谜”生活。

1.“反弹”之例。

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先适当的让步,然后伺机“反弹”的例子还真不少。

(出示课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吞吴。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成为一代名将。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革命火种的传奇。

(背景音乐:

怒放的生命)

1、雪松面对大雪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3、蔺相如的躲避廉颇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4、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5、卢沟桥的守桥官兵暂时退守宛平县城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6、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2.回顾课文(出示课件)

3.积累背诵:

3、赞美松树的诗;《青松》陈毅;

4、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

 

2.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

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心坚石穿雷打不动坚韧不拔坚持不渝始终不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磨穿铁砚磨杵成针铁杵成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3.赞美松树的诗;《青松》陈毅;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更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出示课件)齐读。

负荆请罪、忍辱负重、退避三舍、以逸待劳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丈夫能屈能伸

6.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还聆听了两位旅游者的人生感师:

我们在压力面前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

5.小结:

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的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的发展,让我们再一次记住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启示:

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谜,我们要做一个智者,用智慧的眼睛去观察,用智慧的大脑去思索,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六、作业超市(可选择)

(1)抄写课文中对你最有启发的话,或者在书上写出你的感受。

(2)山谷中的谜底虽然解开了,但是,这篇课文还留下了许多谜,比如: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只有这两位旅行者才发现?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

反复:

积压、弯曲、滑落、反弹(智者)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附件1:

《山谷中的谜底》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读生字

魁贞篷丫柘

二、我会写生字: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两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2.读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

帐篷苍翠挺拔完好无损摧毁屈服毁灭

三、我会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思考

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课文介绍的是哪个山谷?

山谷中有什么谜?

他的谜底是什么?

2.读书贵在有疑。

边读边思考,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观的自然现象,启示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揭示出了一种生存的智慧: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一、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猜谜导入课题的方法,引导启发孩子知道“谜底”和“谜面”,告诉学生学习和猜谜一样需要动脑筋,需要自信。

然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带着“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谜底又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通读课文。

我觉得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通过猜谜导入课题,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紧扣重难点自能读书,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在通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谜底的第三自然段,围绕“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

”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当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出“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和“雪松的枝干富有弹性,能把积雪抖落下来”这两个原因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告诉他们,“特殊的风向,造成东坡的雪来得大”这是外部原因,而雪松那特殊的本领则是雪松能够在东坡生存的内部原因。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

为解决课文的难点作好辅垫。

接下来,我顺势出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我要求学生找出反映雪松特点的词语“富有弹性”“向下弯曲”“立即反弹”“依旧保持”,先读好这四个关键词,再读好这个句子,循序渐进。

为了理解“弹性”“反弹”等词语,我将用尺子作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雪松有弹性,能弯曲,会反弹的特点。

从而想象暴风雪之大、之狂,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因为有了理解作依托,学生一定会读出真正的感情,读出对雪松的敬佩和赞美。

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我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

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的前提下理解哲理,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以生动精当的引导及课文所特有的魅力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入境动情,让他们充分自由发表意见,说出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认识,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

不足之处:

指导阅读重点片段时,指导太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文章。

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进行词句的训练。

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初读时便可理解,在理解内容上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暴风雪之大、之狂,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领悟雪松作出适当的让步后,最终成了胜利者,从而领悟人生哲理。

榴园镇中心小学郑翠

峄城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