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34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改

第六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于是快乐的》,还有语文园地。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孩子们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六、教学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搭石》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卡罗纳》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课题

20、古诗两首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词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凌》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如:

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熟读古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

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凌》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2、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学生:

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2、各组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四、布置自选作业。

板书

设计

古诗两首

(实景)黄鹤楼烟花三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凌

(抒情)孤帆碧空尽长江天际流

(实景)朝雨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抒情)更尽一杯酒无故人

教学

反思

 

课题

21、搭石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词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

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

正音:

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听写、认读)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从哪里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

二、据学巧导,局部探究

1、课文哪些画面构成这道风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反复地读,读出你个人的独特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你们画的句子中哪些是写乡村景色美的,哪些是写人的行为美的,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听。

 

(一)交流景美的句子。

(板书)

【板块一】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乡村的和谐美

1、课文中哪句话总结了走搭石的特点?

(紧走搭石慢过桥)

2、想去感受一下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那有声有色的美丽画面吧!

(师配乐朗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在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课件播放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这么美的画面,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写下来的,请大家画出课文里的有关句子,自己练习着美美地读一读。

6、指名个别读——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立配乐读(要求学生能背的看着画面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7、总结学法:

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这段话背下来。

学语文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

(二)交流人美的句子。

(板书)

【板块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抓“早早”、“谴责”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可能是在夏末,可能是在第一丝秋风吹起的时候,勤劳的乡亲们已经将搭石摆放得很好。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齐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体会老人热心助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边读边想象画面谈体会。

(你看到怎样的老人形象)

抓关键词谈体会。

(无论、只要、一定、合适、直到、才……)

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老人如果不这样做,会遭人谴责)

3、总结学法。

4、指导个性化朗读这句话。

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评读——全班齐读

(师总结:

读书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5、模拟记者采访。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师:

如果你们就是那位急着赶路的老人,我想现场采访一下:

a、大爷您好,刚才您踩到了这块搭石不平稳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b、大妈您好,我看你行色匆匆,你为什么放下东西,在这里搭石?

听了老人的话,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板块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好心灵。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为我们描述了几件事?

(两件)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边读边想象画面。

3、同桌合作,加入你们的想象,把当时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人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也加进去,让人们听了感觉更加真实,有兴趣的还可以演一演。

4、从这两个例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而当地人却把这看成是怎样的事?

(理所当然)

引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理所当然”。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小结:

“理所当然”的事就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让我们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乡亲们的优秀品质。

6、学了这篇课文,村里的乡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板书)

7、乡亲们这种高尚的品德不正像小溪里的搭石一样,任人踩,任人踏却无怨无悔,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段),生谈感受。

三、美读全文,回归整体。

小小的搭石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小小的搭石使人间充满温暖,小小的搭石留下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将课文美美的读一读。

(将课文进行适当的重组,师创设情境配乐引读,学生接读课文的三大板块,再次想象画面,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延伸,动笔寻美

1、一位教育家曾说: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2、(课件出示)小练笔:

我是小小寻美家

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召开“寻美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交流所寻风景。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听写、认读)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从哪里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据学巧导,局部探究

1、课文哪些画面构成这道风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反复地读,读出你个人的独特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你们画的句子中哪些是写乡村景色美的,哪些是写人的行为美的,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听。

(一)交流景美的句子。

 

1、课文中哪句话总结了走搭石的特点?

2、想去感受一下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那有声有色的美丽画面吧!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课件播放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这么美的画面,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写下来的,请大家画出课文里的有关句子,自己练习着美美地读一读。

6、指名个别读——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立配乐读(要求学生能背的看着画面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二)交流人美的句子。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齐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板块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好心灵。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为我们描述了几件事?

(两件)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边读边想象画面。

3、同桌合作,加入你们的想象,把当时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人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也加进去,让人们听了感觉更加真实,有兴趣的还可以演一演。

4、从这两个例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美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生接读课文的三大板块,再次想象画面,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延伸,动笔寻美

小练笔:

我是小小寻美家

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教学

反思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词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

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

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

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

“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

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

注意区分:

平舌音与翘舌音,如:

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

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

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

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

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

为什么?

(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谈话:

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

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

(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

(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a.想象: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

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