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4020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Word版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识记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理解生物进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改造作用的表现。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生存的威胁。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新生代

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中生代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古生代

两栖动物时代

鱼类时代

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元古代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海生藻类时代

太古代

原核细胞生物

3.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

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期

全部灭绝

部分灭绝

古生代末期

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中生代末期

恐龙

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2)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对环境影响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1)原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程度:

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人类行为: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

(4)结果:

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不利影响

破坏自然环境,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启示

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判断题

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  )

2.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古生代。

(  )

3.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两个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初期。

(  )

4.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  )

5.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演化在环境变迁中一直扮演着极其活跃的角色

B.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绿色植物

C.植物能改造自然,对环境不具有依赖性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向有氧转变

解析:

选D。

在生命出现之前,地表发展以化学演化过程为主;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植物依赖于环境,也能改造自然。

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在人地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B.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C.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会破坏地理环境的生态平衡

D.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解析:

选C。

人类活动若违背自然规律,会破坏地理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图(见教材P66图3-1)。

材料二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这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

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

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如果一颗足够大的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那么,大量的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就会散发到大气层中。

在地球表面就会覆盖一层富含铱的尘土层,最后形成的地层铱元素含量就会异常多。

经计算,含铱泥土里存在的铱,需要一颗大约10km直径的小行星撞击才能产生。

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km,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

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1)地质发展史分为哪几个代?

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哪一个代?

(2)材料二能否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提示:

(1)地质发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

(2)能。

从材料中可知,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恐龙因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绝。

【核心归纳】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利用生物演化规律确定地层时代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

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

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

【跟踪训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

(1)~(3)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过程(  )

A.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答案:

(1)B 

(2)D (3)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下图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个例图片。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

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核心归纳】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从其诞生之始即成为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人类活动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农业活动

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增加农业产出;修筑梯田,平整土地;挖低填高,建立新颖的“基塘生产系统”——混合农业生产模式

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碱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源污染

工业活动

开采矿产资源,把资源转化成产品

工业“三废”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等;开采矿产引起地面塌陷、泥石流频发

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生态建设改造荒漠环境

道路、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会破坏生态环境,改变下垫面状况

【跟踪训练】

人类出现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增强。

据此回答

(1)~

(2)题。

(1)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其区别在于人类(  )

A.能够通过迁徙来适应环境

B.不受环境影响

C.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D.对环境无影响

(2)全球“温室效应”与人类哪些行为有关(  )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二氧化碳增多,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②大量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③臭氧层空洞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④森林面积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1)题,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2)题,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是植被的破坏。

答案:

(1)C 

(2)C

对点练一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2018·6月浙江)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

回答1~2题。

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B.被子植物

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降水逐渐增多,气温逐渐下降。

第2题,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答案:

1.C 2.C

对点练二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

据此回答3~4题。

3.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期食草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4.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

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

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等

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

解析:

第3题,狮子、猎豹等被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数量又会因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减少。

第4题,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难以适应美国黄石公园的环境。

答案:

3.C 4.D

1.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解析:

选B。

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元古代持续时间最长。

2.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选D。

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

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据此回答3~5题。

3.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

4.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

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解析:

第3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

第4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第5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答案:

3.B 4.A 5.C

由于人类的智慧与欲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7.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  )

①印度洋海啸②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④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6题,人类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不应停止经济发展,而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第7题,海啸和特大洪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答案:

6.C 7.C

8.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自1650年至1950年物种灭绝速度呈现________的趋势。

(2)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答案:

(1)加速

(2)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争夺生存空间

(3)D

1.读生物进化和环境变迁示意图,有关图中序号①~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大约48亿年

B.②的转变过程完全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结果

C.③主要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结果

D.④缩小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析:

选C。

有氧环境产生了大量臭氧,而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代D.新生代

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

第2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第3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第4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答案:

2.D 3.B 4.B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该州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6.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

解析:

第5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

第6题,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

答案:

5.C 6.A

7.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D。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