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002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docx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2015.11.3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②英国己经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军事落后,英国武器先进④中国闭关自守成井底之蛙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林则徐在一首诗中写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最能体现他的这种精神的实践是

A.领导禁烟运动B.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

C.开眼看世界学西方D.奉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项条款都有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B.《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和《爱珲条约》

6.一百多年来,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似乎在诉说着中国近代的耻辱历史。

以下关于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符合历史理性思考的是

甲:

中国和世界的文明遗产遭受毁灭

乙:

英法联军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丙:

要报复清朝皇帝,所以烧掉他的私人会所

丁:

烧掉的只有皇帝才能寻欢作乐的地方也挺好

A.甲乙B.甲乙丙C.丙丁D.甲乙丙丁

7.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清朝军队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B.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手共同绞杀

8.“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

”为此,清政府开展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9.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三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

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维护清朝专制统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10.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

洋务运动后,民族工业勃兴。

在上海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A.大生纱厂B.发昌机器厂c.贻来牟机器磨坊D.继昌隆缫丝厂

1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2.《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公使毫不客气地对各国公使说:

“没有我下面的‘功劳’,你们的好处,不可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他所说的“新阶段”是指

A.通商口岸的扩展B.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租界

C.外国可在华投资设厂D.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13.1895年,严复提出了变法图强的方案,其理论依据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C.驱逐鞑虏,恢复中华D.提倡民主,崇尚科学

14.阅读清政府19世纪末借外债表格

1895年7月

1896年6月

债权国

俄、法

英、德

金额

40000万法郎

1600万英镑

其目的是:

A.甲午战后重建北洋舰队B.战后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为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D.急需支付甲午战争赔款

15.严复《戊戌八月感事》: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

诗中的“求治"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清末新政D.三民主义

16.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的哪场战争

第16题图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有学者说: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里的“礼物”应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8.章太炎写于20世纪初的对联讽刺慈禧:

“五十割云南,六十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千里版土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其中与“割东三省”相关的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壮烈殉国令人钦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英豪美名万世传

20.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洋务运动期间D.维新变法期间

21.观察右边20世纪初的一幅画,下列各项符合该画主题的是

A.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

B.甲午战争使清朝统治崩溃

第21题图

C.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D.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崩溃

22.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面对列强的进攻,“不守国门”而离京出逃的皇帝有①道光②咸丰③同治④光绪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3.有人称清朝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这是因为

A.新政的措施仅涉及军事问题B.新政促进清朝政治经济近代化

C.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改革D.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措施

24.列宁曾说:

“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

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的,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动机和效果往往不一致或相反,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戊戌政变

25.清朝中叶以后的中国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的反应各有不同,以下有关“冲击”—“反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展开B.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实施D.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兴起

2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

守旧党一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

党一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一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周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7.一位经济学家曾说:

“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人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

”这段对20世纪初世界形势的描述反映了

A.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经济联系加强B.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区分工明显

C.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D.亚非拉农业国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8.一战前夕缔结“三国协约”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第28题图

29.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己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这反映了德国

A.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B.不满本国领土的狭小

C.对其他列强的不满

D.要想称霸世界的野心

30.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3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两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

这两人的共同目标是

A.实行君主立宪的制度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2.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是在解释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3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

这说明中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B.权力过于分散C.注重权力的制衡D.实现了全国普选

34.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35.有人说:

“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

”说其“失败"的主要依据是

A.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B.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主要区别是

A.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B.国家的政体不同

C.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D.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37.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

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声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38.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指的战争是

A.克里米亚战争B.日俄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国内战争

39毛泽东曾用诗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来评价十月革命的胜利,此处的“日月换新天”最贴切的理解是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B.摆脱了帝国主义大战的折磨

C.在世界范围传播了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40.中国近代史上,学术界对李鸿章争议颇多。

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二、综合题(60分)

(一)史实与推论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近代反侵略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正确打“√”,错误打“×”。

(6分)

题号

史实

推论

41

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清朝统治者对内外政策做出实质性调整

42

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农民阶级是落后的阶级

43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

西方列强支持与否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

44

义和团运动中后期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八国联军侵华时帮助清政府平息叛乱

45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己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6

1882年三国同盟最终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主要矛盾

 

(二)史料的分类

20世纪的史学家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里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所谓转手史料,为史学家或编年家论述彼等所未及亲见的事件,仅凭传闻或直接或间接的参稽原始史料而来。

下表中的内容有的属于“原始史料”,有的属于“转手史料”,是“原始史料”的选“A”,是“转手史料”的选“B”。

(6分)

47.哥伦布《航海日志》

48.英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49.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手稿

50.中国记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报导

5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52.开平矿务局股份收银单实物

(三)历史的解读

历史史实考定,按照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说,那还是“死的历史”。

要把“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就需要历史学者赋予历史以生命,就是对历史做出解释或说明。

下表中的有的属于“历史史实”,有的属于“历史说明”,是“历史史实”的选“A”,是“历史说明”的选“B”。

(6分)

53.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他的杰作。

54.罗斯福新政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己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

55.发昌机器厂位于虹囗,最初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

56.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了圆明园。

57.根据档案,五四运动中“火烧曹宅"的当天被军警逮捕的学生有32名。

5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反映了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的转移及国际关系的层面加深。

(四)列强侵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9.“三次战争”分别指哪三次战争?

(3分)

60.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第一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分)

61.第二次战争中中国又有哪些方面受到重大影响?

(5分)

 

(五)城市化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世纪欧美部分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

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俄国(1851年)

约5900

93%

7%

美国(1850年)

约2300

87%

13%

材料二:

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

……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三:

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

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四:

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水蒸气、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

使全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62.根据材料一,分析英、俄、美三国城市化的水平有何差异?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8分)

63.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6分)

 

(六)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其实质是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被迫开放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

材料二:

1867年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

使臣志刚在法国看到铁路、火车,盛赞“公私皆便,而利益无穷”,在参观美国国会后认为议会制度可使“民情达而公道存”。

材料三:

1877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格致书院讲解、演示电的原理,当场进行铁丝导电等实验,并用电引燃爆竹。

这是书院举办的第一次科学讲座,慕名前往听讲的有五十多人,反应相当热烈,"观者无不赞美,无不欣悦"。

材料四:

康有为说: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五:

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仅仅存在于少数囗岸城市。

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

新式学堂推动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

64.归纳西学东渐的特点。

(4分)

65.以上述材料为例,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