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389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堂教学诊断报告

《反比例》的课堂教学

诊断分析报告

文水县东南街第一小学韩步峰

一、课堂教学现场反馈信息

1、授课教师现状及教学现场  

学区牵头学校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教师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

职称

授课地址

东南街第一小学

6

数学

55人

48岁

本科

教研室副主任

小学一级教师

2、教学变量控制:

2017年3月31日上午第一节课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0′37″)有44位老师在听课,并有其余年级各一个四人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最全面的反应。

  

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46—47页。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反比例的意义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变化”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根据本课教学情境制作的课件。

5、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小组活动、练习配置、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

(4)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学生心理动机、兴趣反馈表)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一)时间分配          

表1:

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

师生问答

独立验证

生生交流

独立作业

总教学时间

具体时间

10分6秒

9分54秒

12分5秒

8分55秒

41分

总课比例

24.4%

24.39%

29.26%

21.95%

100%

表2:

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自主观察讨论反比例的意义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有序思考

复习导课

讨论交流展示

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

占时

5′33″

15′41″

10″27″

5′19″

提问

5次

10次

3次

2次

反比例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时间主要教学过程课件、投影板书

一.温故互查,再现学习方法

问题1:

你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吗?

1.韩老师上班步行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2.韩老师晨跑的时间一定,所跑的路程和所跑的速度。

问题2: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条件是什么?

抢答用2′13″总结1′03″

二、情境导入,小故事大道理

师:

听到大家能在正比例的变化规律中有序地思考问题,老师很高兴,为你们点赞,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老师一边讲述财主和帽子的故事一边点击课件)

问题3:

听了故事你为什么笑?

问题4:

“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可以,2顶帽子也可以,做3顶、4顶、5顶......10顶都可以呢?

问题5:

像这样一个增加另一量减少的生活中还有哪些?

共用2′17″占总课时的13.41%,共提问5次。

三、设问导读,授之以渔

(一).初步感受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请大家自主学习数学书46页表1和表2。

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把表格填写完整。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4.思考交流后填空。

共用5′33″其中讨论3′17″,展示2′16″

生:

精彩展示呈现:

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交流发现,虽然这两个表格中的y都随着x的增加而较少,这一点呢也和正比例的意义相同,也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但是,表1是长方形相邻两边的积一定,而表2是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和一定,这又和正比例的意义不同,正比例的意义关键在于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而表1正好是积一定,正好相反,不如叫它反比例吧!

师:

用简短的语言总结:

刚才大家从表格中既看到相同的变化规律:

y都随着x的增加而较少;又看到不同的变化规律表1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积一定,而表2中是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和一定。

用43″

(二).形成反比例意义的雏形

请你继续独立思考书47页下面的表格学生展示后老师追问:

(1).120千米表示什么?

(2).如果大巴车要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几时可以到达?

如果大巴车要3时可以到达它的速度应该是多少?

共用3′56″

(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1).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速度ⅹ时间=路程(一定),像这样两个量的变化书上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6页红色部分并齐读体会,并互相说一说反比例意义的关键。

共用1′17″

(2).请你用书上的话在二人小组内分别说一说表1和表2是否成反比例,看谁能想编书的叔叔一样棒!

共用2′16″

(3).总结呈现反比例的要点:

首先看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再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能一定。

(关键)共用59″

4.师:

同学们刚才《财主和帽子》故事,你能揭示为什么“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么”,请你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________和______成________比例。

因为______随着_______的______而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而——却——并且它们的——一定。

共用58″

整个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环节共用15′41″占总课时的38.29%提问达到10次。

四、自主检测,追求有序思考

1.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并说明理由。

(1).韩老师的年龄和体重()

PPT相继出现年龄和身高,体重和身高,让学生挑一个判断。

(主要理由:

无论是那一对关系都不是相关联的量)

(2).圆的周长一定,圆的直径和π()

(主要理由:

π是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

(3).甲与乙的商是24,甲数和乙数()

(主要理由:

比值24一定成正比例)

(4).100米往返跑,所跑的时间和跑的速度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并说明理由。

所行驶的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转的转数。

师:

车轮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呢?

整个练习环节共用15′46″基本上也是占总课时的38.29%提问达到5次。

五、小结回顾,升华知识网络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小组合作通过创设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有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时间是15′41″占总课时的38.29%

(三)练习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有目的力求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分为三组

(1)利用具体的情境巩固最基本的反比例的意义

(2)脱离具体的情境通过抢答判断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3)与生活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反比例问题

(四)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课后对全班学生心理、动机、兴趣作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1、你喜欢今天这节课吗?

喜欢

比较喜欢

4

7.41%

喜欢

喜欢

50

92.59%

无所谓

0

2、你认为今天学《周长》是怎么学的?

自己发现

40

74.07%

老师教的

14

25.92%

说不清楚

0

3、对今天的上课内容,你掌握的怎样?

51

94.44%

较好

3

6.56%

一般

0

不好

0

4、你喜欢小组学习吗?

喜欢

41

75.92%

比较喜欢

13

25.08%

一般

0

不好

0

5、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1、学习反比例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节课的,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16位同学认为知识是老师教的,38位学生对小组合作交流兴趣大,可见目前的小组合作状态仍处于少数人说而有一部分学生仍处于听、接受的状态,造成他们认为知识是从别人那里习得的,是老师教的,而并不是自己发现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都能大胆的说出口,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可以尝试鼓励小组其他成员多给他们一些说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可能就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大胆表达的自,信当然这些想法,并不是在一节课中就能落实的,还需要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给予关注。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一)学校骨干教师评论  

3月31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骨干教师就《反比例》的课堂教学谈了一些看法。

(1).这节课中有几处教师意料之外的生成是否处理恰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

常校长认为:

首先,教师处理学生的动态生成时,还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得都比较恰当,这也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无所顾忌把自己的思维火花都能展现出来;其次,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促成好的生成。

比如学生对表1和表2的展示:

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交流发现,虽然这两个表格中的y都随着x的增加而较少,这一点呢也和正比例的意义相同,也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但是,表1是长方形相邻两边的积一定,而表2是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和一定,这又和正比例的意义不同,正比例的意义关键在于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而表1正好是积一定,正好相反,不如叫它反比例吧!

于是我们可以认为教师科学合理的精心"预设"有利于学生精彩的"生成"

(2).您对这节课的整体感觉如何?

  

杨艳琴老师认为:

这节课创设了情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环节设计较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独立计算等方法都比较到位,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最后环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但从较高要求看本节课在大胆地放的手,同时细节处也要落得更实特别要注意。

(3).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这节课中应该如何落实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李静杰老师认为:

在这节课中教师很有小组合作的意识,也落到实处,同小组合作后的汇报体现了小组所有成员的意见,而不是个人意见。

如第一小组汇报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完全是在小组讨论,分工和合作的基础上的观点;但也有其他小组的成员,特别是小组内的学困生是否清楚,不得而知,此时老师应该追问:

"某某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哪怕只是简单的重复了一下前一位同学说过得话,也会给学困生带来一次表达的机会,在以后的小组合作中学困生可能会更有劲,学困生会知道老师在关注他,他不会躲在大树底下乘凉,他更想去解决完成它,总的来说要注意明确、恰当,学生又有兴趣来完成的建议,一边更好地落到实处,否则小组合作就是低效益的或者更是无效的。

  

(二)执教者对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灵活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反比例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

反比例的含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在教学时我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

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反比例的含义:

  

先设计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活动(让学生观察表1和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