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屿说明书042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20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屿说明书04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屿说明书04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屿说明书04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屿说明书04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屿说明书04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屿说明书0422.docx

《三屿说明书04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屿说明书042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屿说明书0422.docx

三屿说明书0422

第一章建设用海规划方案初选

1.1区域功能定位

依照《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思想,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将作为未来宁德的重要优化区域之一,经过对宁德市传统产业资源以及相关规划的发展分析,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及互补发展的原则。

将宁德市三屿工业区的定位为: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功能配套齐全、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外向化程度高的新兴临海工业区

——蕉城区承接出口加工工业的重要基地:

依据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宁德市产业发展规划等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着重发展具有发展前景的出口型优势产业、外向型出口加工工业、地方特色资源加工及其它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一类工业。

——重点发展外向化程度较高一类工业项目:

充分考虑三屿工业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本工业区开发建设和发展应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实际,在土地利用和用地功能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与周边村镇的对接互动,努力做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

在产业发展上,应充分考虑保护周边村镇居民生活环境,维护近海海域生态平衡,禁止安排对周边村镇和近海海域带来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

规划重点发展外向化程度较高的一类工业项目。

——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的临海工业区:

通过工业带动三屿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将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建设成现代化良好的临海工业区,宜人的新城区,优美的生态园区。

通过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手段,促进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三屿工业区开发由第二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旅游,度假居住等服务业的发展。

1.2区域用海初选

通过对本区用地的踏勘、调查,以及区域规划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规划拟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选(详见用海规划方案初选表):

——南港分流情况

——对霍童溪下游设防标准的洪水位壅高影响

——防洪防潮影响

——对涉河建筑物的影响

——与规划区域上下游河宽的协调

 

方案一:

七都镇三屿村与云淡岛之间区域(规划区)不留行洪通道。

 

方案二:

规划三屿工业区与云淡岛间预留50米行洪道

 

方案三:

规划三屿工业区与云淡岛间预留100m米行洪道

 

 

方案四:

规划三屿工业区与云淡岛间预留150米行洪道

 

1.3用海规划方案初定

本规划区域建设属于填海造地工程,规划区现状有由北向南的行洪通道,主要分流霍童溪上游经该区域的水量。

规划考虑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域现状情况,以及建设用海方式,方案的比选将着重从南港分流情况、对霍童溪下游设防标准的洪水位壅高影响、对防洪防潮的影响、对涉河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与规划区域上下游河宽的协调等五大方面着手。

 

表1-1用海规划方案的初选

比选要素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规划用海范围

七都镇三屿村与云淡岛之间全部海域,不留行洪通道

在规划区与云淡岛之间预留50m港道

在规划区与云淡岛之间预留100m港道

在规划区与云淡岛之间预留150m港道。

围填海面积

477.47公顷

448.12公顷

434.98公顷

422.27公顷

占用岸线长度

占用大陆岸线长度为5072米、海岛岸线长度为3013米

占用大陆岸线长度为5072m

占用大陆岸线长度为5072m

占用大陆岸线长度为5072m

形成新岸线长度

3290米

5909m

5844m

5744m

南港分流情况

0

10%

18%

25%

对霍童溪下游设防标准

的洪水位壅高影响

有一定影响

影响均不大

防洪防潮影响

有一定影响

各方案影响不大

对涉河建筑物的影响

不利于将来该涉河建筑物的基础稳定

公路桥与围堤的流速大于3.30m/s,不利于将来该涉河建筑物的基础稳定

无不利影响

无不利影响

上下游河宽的协调

低于南北港最窄行洪断面的合计宽度在霍童溪下游干流最大河宽的2倍,不合适

保持南北港最窄行洪断面的合计宽度在霍童溪下游干流最大河宽的2倍左右比较合适

依据以上比选框架综合分析方案一至方案四可知,方案三、方案四较其他方案更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但方案三在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角度上更加合理、可行,方案三较其他方案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对霍童溪下游设防标准的洪水位壅高基本没有影响。

第二,不影响该区域的防洪防潮标准,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同外部水系统筹考虑,形成统一的防洪防潮标准,确保了区域的安全开发建设。

第三,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方案三在确保满足霍童溪行洪需求外,保证了围填海造地面积最大化,兼顾了区域的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虽然方案三、四的规划行洪通道都能满足规划区域的防洪排涝要求,但方案三中的百米行洪通道已经可满足要求,与方案四相比,使围填海造地的量达到了最大化,起到了节约难得的土地资源的作用)。

综上方案比选分析,规划推荐方案三,基于方案三展开该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第二章建设用海规划方案比选

2.1用海规划比选方案

本规划区域建设用海属于围填海工程,相应的用海方式除满足一般陆域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以外,还需要结合区域建设用海的特殊性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传统海岸线的破环,海域功能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这是从用海规划的功能角度阐述了区域建设用海应该考虑的问题。

把用海规划的各个功能环节直观形象的表达,则表现为用海规划各项功能在空间布局中的落实与优化的过程,即:

——对应海洋产业开发理念,空间布局形态上表现为一系列绿廊分割的组团状布局形态,具有产业链条延伸的相关产业结合相关研发机构等集中布局。

——对应与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从空间布局以及平面设计角度,表现为大的环境景观系统的渗透,通过人工水系的构建,不仅实现填挖的土方量平衡,还可以起到保护海洋生态的作用。

——对应用海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港口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等)的发展协调,规划用海的空间布局与平面设计上体现为一系列发展轴线的串联,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对接。

基于上述规划思想,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拟从两个层次设计规划备选方案,其一为围填海层次,即从围填海的海域范围、面积、走向等几个方面遴选围填海海域范围;其二为总平面布局与产业功能分区层次,即在上述适宜的海域规划范围基础上,规划设计内部空间布局以及用地分配,实现既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又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与营造规划区景观格局的空间形态与产业功能布局。

规划以科学、合理、人与自然共生为原则,规划重点围绕产业功能分区、空间结构等平面布置层次设计了两个规划方案。

2.1.1比选方案一

总平面布局与空间结构方面,规划以自然环境及规划道路网为框架组织功能空间分区,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一心”规划工业区西南部以居住、行政、服务为主要功能,构筑整个规划区域的公共服务核心。

经5路以北为工业集中区,布局电动车产业、金属件加工业等,整个规划区通过河道及绿廊分割,形成“三区”,即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生活配套区;规划三屿工业区东南部为自然滞洪区。

沿南北区围堤线布置“U”型生态绿地(图1-1)。

在产业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规划区的分期开发原则,产业发展同七都镇等周边村镇协调发展、与闽东工业园区等宁德市其它工业区互补发展的思路。

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有前景的出口型优势产业、外向型出口加工工业、地方特色资源加工及其它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一类工业(图1-1)。

 

图1-1备选方案一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2.2.2比选方案二

规划总体布局上,比选方案二主要在用地布局上进行了调整,在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旨在挑选较为合理的用海规划方案。

规划区围绕104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交通优势条件,紧接七都溪,规划以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框架组织功能空间,形成“一心、一轴、三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集中布局居住配套、一类工业、二类工业等,整个规划区通过主要干道及绿廊分割,形成“三区”,即居住配套区、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规划以出口型优势产业、外向型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生态环境营造方面,整个三屿工业区主要结合东南边的滞洪区布局水系,布置生态绿地,工业区和生活区则主要以沿街边和道路广场的形式布置公共绿地,以求突出规划区的优美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业区生态效应(图1-2)。

比选方案二在产业发展重点方面与比选方案一相同,在产业布局上,相比方案一仅分区不同;同时方案一重在商业居住和工业项目同时发展,方岸二重在工业区项目用地的合理布局,且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着重体现出环境和发展同等重要的原则,整个规划区域自然形成“上、中、下”三部分,工业区中北部,主要布局产业用地,南部布置生活配套区。

基于此,规划区由南及北形成生活配套服务区、一类工业区、不产生环境污染的二类工业区的空间格局。

 

图1-2备选方案二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1.3用海规划方案初定

本规划建设用海类型属于填海造地工程。

所以,平面设计与总体布局主要体现两大功能:

第一,实现用海规划范围内用地的节约、集约发展,达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地均GDP最大;

其次,规划的平面布局应体现离岸、多区块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海岸自然岸线、海域功能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基于此,拟将规划方案的初选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对比的基础上,规划着重在用海方式、产业功能分区、总体平面布置、围填海面积、占用及新增岸线长度、提升景观效果等方面考虑,使得总平面布局与产业功能分区层次能够实现充分利用自然海域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的自然岸线,继而在平面设计上达到以生态景观廊道为框架分隔不同的功能组团的目的;景观格局上着重体现水韵,静景展示与动景参与相结合,结合自然水体,提升景观效果,体现片区风貌特征;同时总体布局应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土地的综合使用,强调区块之间的联系与共生,以达到用地节约、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生态保护等兼顾的综合效益;后者则通过选取适宜的评价指标,将上述内容定量化,围绕规划布局要实现的两大基本功能,选择工业用地比重、绿化率、水域比重等作为比选指标要素,拟选择工业用地比重较大、新增绿化比重较多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因此,以实现规划的两大基本功能为中心,以上述评价依据为基础,考虑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用海方式,规划方案的比选将着重从总体布局与产业功能分区、水域布置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三大方面入手。

 

用海规划方案的初选

比选要素

备选方案一

备选方案二

总体布局与产业分区

产业功能分区

体现了产业性质的原则,规划区中水系走形将用地功能分隔成为北、中、南三个空间部分。

二类工业布局在北部,与生活区隔离。

中部安排轻型、无污染的产业项目,主要为外向型出口加工工业等的一类工业,同时规划南部为配套生活区,作为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片区

功能分区基本和方案一一致,但在用地比例,环境保护上有所调整。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规划以水系与绿地系统为框架组织功能空间,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一心”规划工业区西南部以居住、行政、科研为主,构筑整个规划区域的公共服务核心

规划以水系与绿地系统为框架组织功能空间,着重考虑工业区的核心利用价值,形成“一心、一轴、三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一心”规划工业区中部,中心主要规划安排一类工业区项目。

主要以工业项目为主。

水域布置规划

基于生态安全与生命财产安全、承接海陆水体一体化原则,水体主要考虑滞洪功能

规划区除内部排洪河流与方案一大致思想一样外,在满足滞洪需求下,水域布局在滞洪区设置2个安全港湾,同时提高景观效果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工业用地比重:

40.40%,绿化率:

8.88%,水域用地比重:

11.4%

工业用地比重:

47.08%,绿化率:

16.44%,水域用地比重:

11.61%

依据上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比选框架综合分析方案一、二可知,方案二较方案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方案二突出体现了宁德三屿工业区近期开发一期产业发展的衔接,以及区域50%项目的落实情况,与本规划实施时序相协调,产业布局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系统性特征。

第二,在工业区绿化景观规划布置上,方案二较好的体现了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布局原则,做到环境与发展同等重要的理念。

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与内部水系,沿堤生态绿带构筑了整个规划区的生态屏障。

第三,从经济技术指标层次,方案二兼顾了产业用地规模与生态指数的合理结合。

综上,规划推荐方案二作为此次建设用海规划。

 

第三章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2.1规划用海布局方案

2.1.1基于产业集群思想的产业功能定位与产业链条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思想是指将产业链上的一批相互关联的产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布局,整合资源、促进创新,制造产业发展的内部学习型区域,产业发展的地方根植性的过程。

宁德市三屿工业区在规划过程中了本着区域协调、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思想,形成双向互动。

按宁德市现有产业基础,宁德市三屿工业区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

——电动车产业集群

——电池制造产业集群

——金属件加工产业集群

——塑料件加工与模具加工产业集群

2.1.2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规划利用沿海规划的优势,依托沿海重要的岸线以及主要发展轴线,作为纵横发展轴;以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园区绿色开放空间为核心,各种功能组团通过绿色廊道串接,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生态绿廊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图2-1空间功能分区图

“一心”:

工业区西南部以居住、行政、科研为主,构筑整个规划区域的公共服务核心。

“两轴”:

由经3路设置的10m防护绿地形成的绿带,以纬5路为依托形成的绿化景观带。

“三区”:

规划依托自然景观岸线以及主要道路框架,以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围绕生活岸线,总体上形成工业区、居住商业区、公共服务区。

 

第三章总体布局

一、规划设计理念

1、落实宁德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三屿工业区与宁德市、七都镇、云淡港区及闽东工业园区等周边开发区间的空间关系,在工业区的土地使用、用地功能空间布局和对外交通组织上与周边城镇及工业区相衔接。

2、采用理性有序的方格网布局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和土地使用效益。

3、追求规划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齐全、内外交通联系便捷顺畅,确保工业区健康、有序、高效运转。

3、充分利用工业区所处的山、海自然环境特点,加强工业区环境景观规划,使工业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提升工业区环境景观风貌和品质,体现工业区良好形象和特色。

4、远近结合,滚动发展。

规划布局既要有利于工业区近期启动开发,又要满足远期发展要求,确保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本着经济实用、节省投资、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控制路网密度、道路宽度和绿化用地,避免盲目求宽、求大、求洋。

二、功能结构

(一)功能分区

工业区总体上分为产业区和配套生活区两大功能区。

产业区主要安排外向型进出口加工工业和地方特色资源加工等一类工业项目,并安排居住便民服务设施等用地。

配套生活区集中部置在七都溪东北岸、纬三路已南、规划区的西南部,此地段相对独立,通过104国道可与七都镇区便捷联系。

该区主要为工业区配套安排单身公寓、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

(二)规划结构

工业区总体布局结构可概括为:

“一心、一轴、三区”。

一心:

即一类工业区的配套服务中心,位于工业区中部,即纬三路以北、纬八路以南的部分,该中心主要规划安排一类工业区项目。

两区:

规划纬三路以南,即规划区的西南部分,做外生活配套区和纬八路以北的的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二类产业区。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工业用地

工业区工业用地均集中布置在规划纬三路以北地块,根据本工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工业区主要发展无污染的出口加工一类工业项目。

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181.1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7.09%。

2、居住用地

工业区的配套生活居住用地集中布置在纬三路南侧、工业区的西南部,西临七都溪,背山面海,环境优美,规划在其南侧滨海沿岸组织一条20-30米宽的滨海绿化景观休闲带,进一步提升了配套生活区的环境景观品质。

规划工业区居住用地24.8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45%。

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在生活区的中部,配套设置了一所小学,总用地1.24公顷。

4、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结合工业区配套生活区和中心公共绿地的组织,在纬三路以南和经三西路以西,集中配套安排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工业区管委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单身公寓、就业服务和培训中心、科研创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及综合购物超市、商业零售和餐饮等服务设施,为工业区和邻近村民服务,并可与七都镇区形成互动,在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等社会设施上可与周边村镇形成共享。

在配套生活区的南侧规划小学一所,结合规划中心绿地配套设置了一处体育运动场地,区位相对独立而适中,环境好,可方便小学和生活区居民、职工共同使用。

工业区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12.0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13%。

四、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三屿工业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1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占总建设用地(%)

R

居住用地

24.83

6.45%

C

公共设施用地

12.06

3.13%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1.78

0.46%

C3

公共服务用地

1.68

0.44%

C6

教育科研用地

1.24

0.32%

CR

综合用地

7.36

1.91%

G

绿地

63.28

16.45%

其中

G1

公共绿地

52.13

13.55%

G2

生产防护绿地

11.15

2.90%

M

工业用地

181.17

47.09%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113.60

29.53%

M2

二类工业用地

67.57

17.56%

S

道路广场用地

50.83

13.21%

其中

S1

道路用地

44.96

11.69%

S2

广场用地

2.08

0.54%

S3

停车场用地

3.79

0.99%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含海堤用地)

51.98

13.51%

T

对外交通用地

0.32

0.08%

建设用地

384.74

100%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50.51

规划总用地

434.98

第四章道路交通与竖向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

规划的对外交通规划主要依托104国道和温宁高速公路对外联系,随着云淡港区、福温铁路及其本区铁路支线的即将建成加上沈海高速公路本区互通口的开通,本区对外交通联系将更加便捷。

工业区西侧的104国道、规划经一路、经三路、经五路以及纬一路、纬六路、纬九路、纬十路将直接承担工业区对外交通联系功能,内部道路交通规划着重考虑与上述对外交通规划的衔接。

(二)道路系统规划

(1)结构体系

规划道路网路采用“方格加环网”的布局方式,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层次布置。

——主干道

规划主干路是交通性联系干道与生活性的联系干道相结合的双系统道路体系。

规划结合104国道形成横向的主要交通干道,有纬一路、纬六路、纬九路、纬十路红线宽度为28米;南北向的主要道路系统则依托规划的经三路、经五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8米;两侧布置10米绿化带;生活性交通干道则依托纬六路和经一路和经四路形成南北、东西的“7”字型生活景观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

——次干道

次干路承担工业区内部较短距离的交通联系,分流主干路的交通,对主干路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区内各种用地。

本次规划生活性交通干道则依托纬三路、纬四路、纬五路、纬七路、纬八路和经二路和经四路形成南北、东西的“十”字型生活景观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

——支路

支路主要沟通联系相邻功能组团,以及满足组团内部各地块间的交通需求,在新区内起着广泛联系,提高交通可达性、增加道路网密度的作用。

规划纬二路为支路,本次规划支路红线宽度12米。

(2)道路交叉口规划

本次规划道路采用平面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的道路缘石半径,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按20米控制,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按照15米控制。

不同等级的道路相交,按照等级高的道路控制。

交叉口用地范围内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满足视距三角形控制,主干道停车视距为40米,次干道停车视距为30米。

(3)道路横断面布局

规划依据工业区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三级道路体系,断面形式主要为三块板、一块板,形成20米、24米、28米的道路横断面形式。

(4)停车场规划

城市停车场规划采取以配建停车为主,以公共停车为辅的建设策略。

布局上以路外停车为主,路内停车为补充。

公共停车场主要结合便利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来布置,以利于疏散交通,组织人流。

(5)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走向要合理,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工程造价,并根据技术要求确定各类道路坡度、合适的竖曲线和平曲线以及缘石最小行车转弯半径。

道路竖向标高应与室外场地顺畅衔接,使道路与两侧建筑物配合协调。

车行道路最小纵坡不小于0.3%,以满足道路最小排水的要求;道路全线最大纵坡结合现状地形控制在3%以下,使行车舒适、安全,规划道路高程为1.4-1.7米,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场地竖向应结合规划区地势的特点和规划道路竖向设计要求,采用平缓过渡的形式,规划场地高程为1.5-1.8米。

第五章绿化景观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依托沿海自然环境特色,合理布局,构建生态绿地系统,使工业区成为脉络清晰、各类绿地贯通的生态型新城区。

——充分利用河湖水面等现状条件,将绿化与自然条件相结合。

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方式,形成规划区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组团内部绿地、等多种绿地形式相结合,营造优越的人居环境。

——协调绿化与景观的依存关系,实现“绿化打造景观、景观衬托绿化”的互动性特征。

——保障足够的开放空间和绿化广场以平衡片区环境质量,提高土地素质和使用价值。

(2)规划指标

规划绿地面积63.2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45%。

(3)规划布局

本区绿地系统形成由道路绿带为网架,沿路绿地、专用绿地穿插其间的网络化的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

工业区主要设置三处公共游园广场,分别位于工业区北、中部以及地块东南部滞洪区的功能中心,滞洪区西岸广场与水系贯通,体现“水、绿”一家亲。

——防护绿地

规划在工业区的主要交通性干道两侧设置10米宽的绿化带,有效分割噪声等,提高环境的质量;规划纬五路、纬七路以北和经二路、经七路以西侧以排洪渠为依托形成的绿化景观轴,以利于河道的清洁以及避免河道两侧生产等对河道的所造成的污染。

规划在内部景观水系岸系设置10米宽的绿化带,打造亲水空间,丰富规划区景观。

——生态绿地

规划104国道以东和生活区交汇带沿岸线布置“S”型生态绿廊,七都溪东北岸的滨海景观休闲带。

2、空间景观规划

(1)规划原则

——重视景观的“实用性”,以人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挖掘景观“人文性”,塑造具有规划区特色的景观标志。

——组织景观“序列性”,营造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

——体现景观“视觉性”运用城市设计手法,提高景观空间的视觉舒适性。

(2)开放空间系统

以生态绿轴为纽带,以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等为节点,以规划区内部以及七都溪水体环为渗透,构成规划区重要的开放空间系统,以自然造景,塑造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空间序列。

(3)空间景观结构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营造了各类景观单元,以工业区发展景观轴线、生态绿带为空间主框架,围合功能各异的景观风貌区,组织景观节点,形成“景观廊道—景观节点—主题景观区”的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