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224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docx

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a

b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b

c

分析地理环境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a

b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b

概述陆地自然带

的分布特征

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a

b

8.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b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b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在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生命出现后,生物演化极其活跃,生物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环境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界依次由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时代进化为爬行动物、两栖类动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植物界依次由孢子植物时代进化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3)地质史上的两次生物大规模灭绝: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绝;

②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2013年,我国研发的钻机“地壳一号”前往东北平原执行“中生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任务。

据此完成下题。

1.在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是(  )

A.大象化石    B.恐龙化石

C.三叶虫化石D.金丝猴化石

B [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生活的主要动物是恐龙等爬行动物;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金丝猴和大象是新生代的动物。

]

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B [本题考查地质年代和物种。

新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时代是中生代;海藻类是在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裸子植物时代是在中生代。

]

1.在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C [恐龙灭绝的时代在中生代末期,此时期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是在古生代末期灭绝的。

]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代D.新生代

2.D 3.B [第2题,此题考查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时间演化顺序看,鱼类出现的时间最早,然后依次是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

第3题,根据题目材料中的“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从图中观察可知中生代的爬行类“宽度最大”,选B。

]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4~5题。

4.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5.下列有利于人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叙述是(  )

A.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平衡

B.毁林垦荒,获得一些新的耕地

C.积极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不足

D.捕捉所有珍奇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4.D 5.A [第4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均顺应自然规律;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背自然规律,图示信息反映不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第5题,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应不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最好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毁林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的湿地功能,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加试要求)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加试要求)

自然地

理要素

对土壤的作用

结论

成土

母质

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断变化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气候

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生物

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地形

海拔

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坡度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坡向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加试要求)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完成下题。

1.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

C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图中显示该河谷东西走向,因此②侧山坡朝向南方,光照充足,但蒸发旺盛;而①侧为背阴坡,蒸发较弱,故①侧比②侧的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茂盛。

]

2.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  )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热带荒漠带由于植被条件差,成土过程微弱。

故本题选C项。

]

1.大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2.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1.(2016·宁波市3月学考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生物体

B.动物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最大

C.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D.只有被子植物能促进土壤的形成

C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表层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层,有机质集中在表层,养分被植物吸收,积累少,深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快,含量少。

温带草原带有机质层厚,积累多,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度大,因此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植被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最大,只要为植物均能促进土壤形成。

]

读下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B.def

C.aceD.bdf

3.下列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洞庭湖平原把旱地改为水田,加剧了土壤的盐碱化

2.B 3.D [从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知,该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def均把人类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3题,洞庭湖平原位于湿润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

]

(加试要求)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4~5题。

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5.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