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15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docx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应用方法

利用word插入参考文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

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

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

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

用什么方法呢?

按“编辑/查找",在查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

方法:

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

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

怎么办?

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好像不管用,应该是单击右键,“更新域”)

6.连续尾注问题

      引用文献特别在文献综述部分,常常要把几篇引文列在一起,如[21-25],但是word没有这一功能,又不能将中间的文献删去,否则尾注引文也会自动删除,所以只好用比较笨的方法实现:

      ①先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所有尾注插入好,包括替换样式,如有连续的尾注先不处理,例如形成[3][4][5][6]这样的连续尾注,下面要变成“[3-6]”的形式。

     ②选择字符“][4][5][”,快捷键按下alt再按H-FN调出字体属性框,在“效果”选项中勾上“隐藏”的复选框,将所选字符隐藏。

这样形式上达到要求,而且也能够保留引文链接。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A.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

(1):

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

[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

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

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

(2)[C].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

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

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

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

[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1]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版次.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

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1 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2)论文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总结和书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科学文献,由于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可能将所有引用前人成果都详尽地复述,只能将其主要引用文献注明出处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态度的欠缺。

(4)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论文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5)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6)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信息人员进行信息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2 参考文献著录的一般原则

2.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参考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2.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

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一般也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2.3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论文作者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顺序编码制

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

“引用文献的标准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

”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应注意:

凡不是句子组成部分的文献序号及其方括号,须作为右上角标处理。

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

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

【注意】:

最后一个规定与本校《指导手册》不同。

我们听学校的。

4 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

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

缅甸、印度尼西亚人名多为一个字,如Sukarno(印尼)文献著录为(以下用“→”表示)Sukarno。

缅甸人名前的“吴”、“德钦”为尊称,书写时为“吴努”,西文为UNu,UThant→NuU和ThantU。

姓前名后:

见于中国人(汉族等),日本人(但用拉丁字符转写时常用名前姓后的写法)、朝鲜人、越南人、匈牙利人。

名前姓后:

见于原苏联人、英国人、捷克人、丹麦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挪威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埃及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巴西人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人。

如JCSmith→SmithJC;连姓如E.C.Bate-Smith→Bate-smithEC;父子、几世如F.W.Day,Jr(小)→DayFWJr,A.B.TollⅢ→TollABⅢ。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ie,la,les或前置词de,du,dela,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

如JulesLeGoff→LeGoffJ;GuydeMaupas-sant→deMaupassantG。

德国人和荷兰人姓前有词头、词组或其缩写词,应写在姓前。

如PaulvonHindenburg→vonHindenburgP;HanszurHorst-Meyer→zurHorst-MeyerH。

葡萄牙人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do,da,dos,das,应写在姓前。

如SilviodoAmaral→doAmaralS.

西班牙人名常包括其父母姓,书写时父姓在母姓之前。

如CasimirGomezOrtega→Gomez-OrtegaC;JuanPerezyFernan-dez→PerezyFernandezj;GonzaloLeyh(higo,"其子"之意)→LeyGh。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其变体,如ed,ibn,ahedl,abdoul,abu,abou,aboul或el,文献著录时用连接号与姓相连。

如AlyAbdelAziz→Abdel-AzizA;KamelelMetwali→el-MetwaliK。

无前缀或其变体者,如HassanFahmyKahlilKhalilHF。

泰国人,如SomsokdiDuangjai→DuangjaiS。

(2)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几“,”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al”,“等”或“etal”前加“,”号。

(3)每篇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8条。

(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时刊名不用书名号(《》)。

5 参考文献的核对

为了使文内引文标注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可按下列项目检查核对,以免发生遗漏或差错;

(1)参考文献格式是否合乎要求?

(2)正文引文的标注方法是否正确?

(3)是否采用连续编码制,其编码是否按顺序出现,有无缺漏?

(4)正文引文与参考文献表是否对应?

(5)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是否齐全?

有无缺项,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6)作者姓名是否姓在前,名在后?

(7)题名、刊名(或书名)有无遗漏或书写错误?

外文应大写的字母是否按规定书写?

(8)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是否齐全准确?

(9)标点符号是否合乎标准规定?

更高一些的要求示例

注:

1.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中文参考文献须翻译成英文,并与相应中文文献同时列出。

2.英文书名、英文刊名和英文会议论文集名需要加粗。

3.文章名除首字母和专有名词外,其余均小写。

4.外国人名:

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只写首字母,且大写,不需要使用表示省略的点号,姓和名之间也不需要用逗号隔开,格式如NOVAR;中国人名:

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格式如TONGXiao-dong,WANGJun等。

5.文献有三个以上作者时,前三个作者写全,从第四个作者开始省略,用“等”或“etal”代替。

1.普通图书

[1]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2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LJUNGL.Systemidentificationtheoryfortheuser[M].Beijing:

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2.

[4]O'BRIENJA.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ystems[M].7thed.BurrRidge:

Irwin,1994.

[5]ROODHJ.Logicandstructureddesignforcomputerprogrammer[M].3rded.[S.l.]:

Brooks/Cole-ThomsonLearning,2001.([S.l.]表示出版地不明)

2.期刊

[6]VATSALAA,NOVAR,SRINIVASAMURTHYBR.Elastoplasticmodelforcementedsoils[J].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1,127(8):

679-687.

[7]朱冬林,任光明,聂得新,等.库水位变化下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3):

6-9.

ZHUDong-ling,RENGuang-ming,NIEDe-xin,etal.Effectingandforecastingoflandslidestabilitywiththechangeofreservoirwaterlevel[J].HydrologicalGeologyandEngineeringGeology,2002,29(3):

6-9.

3.会议论文集

[8]GRUBERP,THEIFJ,TOMEAM,etal.Automaticdenoisingusinglocal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C]//ProceedingsofEIS2004.Portugal:

[s.n.],2004:

255-260.([s.n.]表示出版者不明)

[9]ZHANGWen-li,WANGLin-ze,XIEJiang-hua,etal.Hopfbifurcationofimpactdamper[C]//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onlinearMechanics.Shanghai:

ShanghaiUniversityPress,1998:

437-440.

4.学位论文

[10]童小东.水泥土添加剂及其损伤模型试验[D].杭州:

浙江大学,1999:

24-69.

TONGXiao-dong.Experimentofcementadditiveanditsdamagemodel[D].Hangzhou:

ZhejiangUniversity,1999:

24-69.

[11]CALMSRB.Infraredspectroscopicstudiesonsolidoxygen[D].Berkeley:

UniversityofCalifornia,1965.

5.科技报告

[12]BREIMANL.Usingconvexpseudo-datatoincreasepredictionaccuracy[R].USA,UCBerkeley:

StatisticsDepartment,1998.

6.专利

[13]TACHIBANAR,SHIMIZUS,KOBAYSHIS,etal.Electronicwatermakingmethodandsystem:

US,6,915,001[P].2002-04-25[2002-05-28].

[14]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

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LIUJia-lin.(略)

7.报纸

[15]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1-11-20(15).

8.标准

[16]IEEEstd802.11b,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

higher-speedphysicallayerextensioninthe2.4GHzband[S].NewYork:

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s,Inc,1999.

9.计算机程序

[17]Scitorcorporation.Projectscheduler[CP/DK].Sunnyvale,California:

ScitorCorporation,c1983.

10.电子公告

[18]KNOWLENC,WILLIAMSJ,MATTICKAT,etal.Quasi-isothermalexpansionenginesforliquidnitrogenautomotivepropulsion[EB/OL].[2002-10-08].http:

//www.aa.Washington.edu/AERP/CRYOCAR/Papers/sae97.pdf.

11.汇编

[19]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90-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