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552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docx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

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3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50,分数:

85.00)

1.开展“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

(分数:

1.50)

 A.巴班斯基

 B.维果斯基

 C.杜威

 D.赞可夫 √

解析: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其提出者是______。

(分数:

1.50)

 A.克伯屈 √

 B.特朗普

 C.伯克赫斯特

 D.兰卡斯特

解析:

设计教学法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

作为杜威的学生,他沿袭了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在1918年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成为这一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3.“开其意,达其辞”。

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分数:

1.50)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解析:

孔子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解释: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意思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应适时地诱导、引发,故选C。

4.关于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

1.50)

 A.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C.在人的发展中起塑造作用

 D.在人的发展中起定型作用

解析: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表现为: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在古代,“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期的______。

(分数:

1.50)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

解析:

道德二字连用,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不但将道和德连用,而且还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意义,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6.“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

”持这一主张的是______。

(分数:

1.50)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解析: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有意义的学习。

7.宋老师要上一节高二数学课,他备课的最重要依据应该是______。

(分数:

1.50)

 A.历年高考题

 B.习题集

 C.课程标准 √

 D.教学参考书

解析: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最重要的依据。

8.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作______。

(分数:

1.50)

 A.讲授法

 B.谈话法 √

 C.讨论法

 D.实验法

解析: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

9.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兴起了旨在改造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要求的教育运动。

这一运动史称______。

(分数:

1.50)

 A.进步教育运动

 B.新行为主义教育运动

 C.新教育运动 √

 D.全纳教育运动

解析:

“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

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美国为适应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运动,它的目的是通过一个有控制的、合理化的社会改革的过程,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

新行为主义教育是现代美国教育学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后,由华生创建的行为主义逐渐演化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是斯金纳。

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

10.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______。

(分数:

1.50)

 A.施瓦布

 B.布鲁纳

 C.博比特

 D.泰勒 √

解析:

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泰勒撰写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于1949年出版,这是50年代美国课程论方面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

11.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是______。

(分数:

1.5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教师资格条例》

解析: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本法。

12.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此专设一章作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______。

(分数:

1.50)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章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13.“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这一规定出自______。

(分数:

1.50)

 A.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C.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解析: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这一规定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保护。

14.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______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分数:

1.50)

 A.2年

 B.3年

 C.5年 √

 D.8年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5.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______。

(分数:

1.50)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

 D.昆体良

解析: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叫作“助产术”。

16.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赛尔首次将成熟概念移用到教育研究之中。

他认为,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

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这一结论来自他曾做过著名的______。

(分数:

1.50)

 A.黑猩猩实验

 B.黑箱装置实验

 C.爬楼梯实验 √

 D.刺激反应实验

解析:

格赛尔用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了成熟机制的作用。

1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______。

(分数:

1.50)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

 D.选择性

解析:

18.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这句话涉及的教育原则是______。

(分数:

1.50)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原则 √

 D.疏导原则

解析:

这句话意思是:

大体上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如同草木刚开始萌芽,舒朗畅适就枝条发达,毁坏阻挠就衰败萎缩。

现在教育儿童,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展,如此内心喜悦,他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

这体现了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原则。

1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针对两个具体领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改进目标。

这两个领域是______。

(分数:

1.50)

 A.体育和美育 √

 B.体育和德育

 C.德育和智育

 D.美育和劳动教育

解析:

《决定》明确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巴格莱、坎德尔、芬尼和布里格斯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其理论主张与进步教育相对立。

这一教育思想流派是______。

(分数:

1.50)

 A.要素主义教育 √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永恒主义教育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

又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

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莱、坎德尔、芬尼和布里格斯等。

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以其作为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想流派是在布拉梅尔德于50年代中发表一系列的著作之后。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存在教育主义思潮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斯,法国的萨特和奥地利的市贝尔等。

永恒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

21.开展教学过程最优化与教学质量提高实验研究的教育家是______。

(分数:

1.50)

 A.马卡连柯

 B.赞可夫

 C.奥苏伯尔

 D.巴班斯基 √

解析:

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地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

22.“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______。

(分数:

1.50)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华生

 D.维果斯基 √

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3.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______。

(分数:

1.50)

 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解析: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该题干描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

24.根据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

这属于______。

(分数:

1.50)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发现学习

 D.抽象符号学习 √

解析:

抽象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习尤其是言语符号学习,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在儿童的词汇学习中,他们既能把一个新的符号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同这个新符号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建立起某种新的等值关系;也能在词汇学习中使总是代表着某种事物、现象或性质的新符号,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及概念等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引起实质性的心理内容。

2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属于条件作用的______。

(分数:

1.50)

 A.分化

 B.泛化 √

 C.反射

 D.获得

解析:

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是条件作用的泛化。

26.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

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______。

(分数:

1.50)

 A.主动感——内疚感

 B.勤奋感——自卑感

 C.角色同一——角色混乱 √

 D.信任——怀疑

解析:

该同学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27.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______。

(分数:

1.50)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

解析:

该同学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28.下列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途径的是______。

(分数:

1.50)

 A.心理辅导课程

 B.教育教学渗透

 C.精神治疗 √

 D.心理咨询

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常用途径有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心理咨询等。

精神治疗是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方案。

29.张明打了通宵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

这属于______。

(分数:

1.50)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

 D.同时性正诱导

解析:

正诱导:

兴奋>抑制,抑制为主状态时向兴奋为主状态时的一个转换,是神经比较容易集中的一个状态。

负诱导:

兴奋<抑制,兴奋为主状态时向抑制为主状态时的一个转换。

通常这个状态,是处于精神休息、精神麻痹的状态。

同时性诱导:

兴奋=抑制,即当大脑皮层上某一点发生兴奋或抑制时,跟这点相邻近的皮层区就发生相反的神经过程。

简单理解,比如:

在夜晚时间段内,生物钟的作用使脑处于抑制过程为主状态。

但因为外界干扰,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兴奋。

两种状态同时产生,而且相互作用,两种状态处于转换时的均衡状态。

继时性诱导:

两种状态的顺序产生,互相有继承关系。

在产生作用时,有着明显的层次感。

表现为:

一个人在夜间工作,他安排好了作息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他工作时,脑部强调为兴奋。

当他工作完毕,很自然地进入抑制状态。

30.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

这涉及______。

(分数:

1.50)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

 C.注意的强度

 D.注意的稳定性

解析:

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称之为注意的分配。

31.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此人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

这是由于知觉具有______。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

解析:

一个人无论离我们的距离远或近,其大小都保持不变,这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32.李小明同学今天在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

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______。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动机性遗忘理论

 D.提取失败理论 √

解析:

提取失败理论强调遗忘是由于缺少一种可供提取的线索,在考试中产生遗忘往往就是由于缺少线索而引起的,故本题选D。

33.章山同学高考失利后,长期陷于一种消沉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影响章山的情绪是______。

 A.激情

 B.应激

 C.热情

 D.心境 √

解析: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持久性。

34.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特征强加在他人身上,以己度人。

其中涉及的主要心理概念是______。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定势

 D.投射 √

解析:

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属于投射。

35.一个男人想结婚,但又怕结婚后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_。

 A.双趋冲突

 B.多重趋避冲突

 C.趋避冲突 √

 D.双避冲突

解析:

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

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结婚这件事是想要的,承担责任这件事是不想要的,所以是趋避冲突。

36.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是______。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解析:

道德结构包含四种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37.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三个过程是指______。

 A.转换、编码和存储

 B.编码、储存和提取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和再现 √

解析:

38.“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会挨骂”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中的__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

 C.惩罚

 D.消退

解析:

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

题干中描述的挨骂是厌恶刺激,撤销厌恶刺激所以属于负强化。

39.体育比赛中经常使用名次对运动员进行评价。

这种做法属于______。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解析:

定名测量:

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如性别、婚否、是否为党员等。

定序测量:

无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不能加减乘除,如名次。

定距测量:

有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可加减,不能乘除,如人的智商、初婚年龄、人均生活费用、家庭人数等。

比率测量:

有相等单位,有绝对0点,可加减、乘除,如分数、百分比等。

40.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

这一指标指的是______。

 A.效度

 B.信度 √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

多次实施测试,结果一致是指信度。

效度是测试的有效性。

41.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______。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孟母三迁”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解析:

A、B、C三项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D选项是遗传对人的影响。

42.“谈虎色变”属于______。

 A.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

 B.联结—试误说

 C.完型—顿悟说

 D.认知发现说

解析:

按照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划分,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

43.对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测验,以掌握其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

这属于______。

 A.诊断性评价 √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解析:

在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的教学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44.下列认知性目标要求中,学习层次最高的是______。

 A.知道

 B.了解

 C.应用 √

 D.理解

解析:

布卢姆对认知性目标划分为六级:

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选项中应用是高级的。

45.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得出逻辑的结论,反映的是哪种思维方式______。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

 D.创造性思维

解析: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4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

 A.热爱教育

 B.热爱学校

 C.热爱教学

 D.热爱学生 √

解析:

47.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______。

 A.评价功能

 B.教育功能 √

 C.辅导功能

 D.说服功能

解析:

4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______。

 A.多层性

 B.单一性

 C.多样性 √

 D.不确定性

解析:

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创造性、示范性、复杂性、协同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其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和研究者角色等。

49.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______。

 A.隐含性原则

 B.团结一致原则

 C.“双赢”协作原则 √

 D.和平共处原则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50.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______。

 A.奉献性

 B.导向性

 C.全局性 √

 D.发展性

解析:

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在从中央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全党、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的言传身教,表里一致是学校方向正确的政治保证;同时,师德的导向性引导教师自身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性,即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职业整体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从事教师职业者的个体素质要不断发展,这里包含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