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48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前认知必备

目标导航

1.了解古代中国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

(重点)

2.掌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力量对比的消长。

(重点)

3.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广受欢迎赞誉的原因。

(难点)

4.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难点)

要点导读

教材创新研读

教材要点详解

知识点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地位、发展与特征

(1)地位:

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特征: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冶金

(1)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冶铁: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3)炼钢:

南北朝的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图文探究:

《史记》中谈到楚国宛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般厉害,学者判断是钢材制作的。

而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因过于柔软,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

公元1世纪时欧洲学者曾经说过:

“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媲美。

思考:

欧洲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

提示:

(1)铁器的出现既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标志,又是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2)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制瓷

(1)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时已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想一想:

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提示:

(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

4.丝织

(1)出现: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发展:

①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②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③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④宋朝时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⑤明清时期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状元微博:

棉花的种植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的发展也是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是各族人民融合交流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领悟整合】

知识点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内容:

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主,作为农产的副业。

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演变与发展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发展;魏晋南北朝受摧残;隋唐时期:

得以恢复和发展。

(2)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3)元朝时: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明中叶以后:

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5)明朝中后期:

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议一议: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雇佣关系。

【领悟整合】

知识点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

2.外传

(1)西汉开始:

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代,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4)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陆续生产瓷器。

图文探究:

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说:

“赛里斯(注:

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

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

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

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思考:

普林尼的表述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①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技术好,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

②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3.影响: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领悟整合】

知识深化应用

1.我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比较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供贵族消费和军队使用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使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示例1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

解析: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A

2.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新技术的发明主要来自手工工人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手工业发展到手工作坊,再发展到手工工场。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4)分布地区由北向南迁移。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生产部门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其中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

(5)农业与手工业的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6)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到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7)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使之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示例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解析:

我国古代的三种手工业经营方式中以官营手工业工艺水平最高,故A项错误;古代手工业除了国内消费外还大量出口,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故B项的说法不正确;除了官营手工业外,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故C项错误。

答案:

D

典例分类剖析

类型一官营手工业

命题揭秘:

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官营手工业的含义、特点及评价,因此命题者可以选择多种史料,巧妙组合,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等多种能力,值得复习时关注。

典例1(2013·福建卷,1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B

变式训练

1.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织造技术。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解析:

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可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

B

类型二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命题揭秘:

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手工业成就和产品特色,主要集中在冶金、制瓷和丝绸上。

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看,主要考查调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典例2(2013·天津卷,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别棉花种植的不断扩大与棉花能够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在原因上的不同。

A项政府的大力推广、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这些条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棉花种植的扩大。

但是,棉花能够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其前提条件还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选B项。

答案:

B

类型三课本图文史料

命题揭秘:

教材史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

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材料在高考试题中往往“新意”迭出,因此本课应关注的史料就是教材中的插图,特别是瓷器等。

典例3 (2011·浙江卷,12)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右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地图以及古今地名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这四处名窑的所属省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钧窑在河南省禹州市,定窑在河北省定州境内,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

因此本题选D。

答案:

D

方法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锐读天下感悟历史

中国瓷器享誉天下

【背景材料】

2013年春,苏富比上拍的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碗估价20万至30万美元,以222.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5.431万元)加冕为定窑瓷器拍卖新纪录。

2002年10月,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在香港佳士得拍得1239.41万港币。

另外,北宋定窑宝相花纹碗拍得54.50万美元,南宋吉州剪纸双凤纹玳皮天目碗拍得19.7万美元,宋钧窑天蓝釉紫斑碗拍得18.5万美元。

【名师点评】

中国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以雅见长的宋瓷注重内涵,喜欢者多为文人或儒商;而以媚突出的明清代官窑器,则得到了更多市场派认可,因拥有更多的粉丝而更适合于投资。

以宋瓷为切入点,考查宋朝的历史将是高考的着重点。

宋朝因为思想开放,给思想开放以很大空间,中国四大发明中就有三样是出自宋朝,而且中国的理学、文学也在宋朝达到了鼎盛,说明宋朝重视文化教育业,给文人很大的空间。

宋朝极为重视崇尚气节,其人文科技成就涌现,史学、哲学、艺术、文学、艺术成就极高,同时也出现了大批被后人尊崇的画家和诗人。

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试题设计】

1.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

解析:

由粉彩瓷和珐琅彩可知是清代。

答案:

D

2.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

A.青瓷B.白瓷

C.青花瓷D.彩瓷

解析:

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杜甫在诗中赞赏了白瓷。

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是在清代。

答案:

B

课时跟踪训练

A组(基础题)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答案:

C

2.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A

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青花瓷出现于元代,而青瓷和白瓷的出现早于元代,答案为A。

答案:

A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解析:

学生易错选C,因为他们认为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就能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同时也是由于不理解封建经济形态的含义导致的。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答案:

B

5.歌谣:

“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答案:

C

6.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因为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

答案:

B

B组(能力题)

7.《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

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

答案:

D

8.“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生产状况是指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9.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从材料“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说明松江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又从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说明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①④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

B

10.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

“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

解析:

读懂材料中士农工商的具体解释即可。

答案:

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

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

请分别说出理由。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分别根据沉船运载的货物和出水的铜钱可判断出沉船的年代;第

(2)问,可联系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得出“宋代外贸繁荣”的结论。

答案:

(1)泉州沉船来自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因为东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因为出水的铜钱最晚是南宋高宗时期的。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3)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或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瓷器、铁制品,进口的多是香料)。

高考真题演练

1.(2013·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解析注意题干提到的关键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青花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

这时期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

A时期没有青花瓷;B时期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选C。

答案C

2.(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

题干给出的限制性条件信息是时间“商代”。

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属于西汉墓,黄道婆是元朝人,《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因此A、B、D三项应该分别反映了西汉、元朝和东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故答案为D。

答案C

3.(2013·上海单科·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

解析商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商周时期也被称为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出的大量青铜器主要是供给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使用或者在祭祀等政治活动中使用,故选B。

答案B

4.(2012·山东文综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材料大意:

山东半岛最东部的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②③正确。

①不符合史实、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5.(2012·江苏单科·1)《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的细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