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31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蜷伏()瞵视()栅栏()鸟啭()干瘪()

秾纤()倏忽()伫立()釉绿()鸢鹰()鸱枭()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灵上的雀儿的映影。

B、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捉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C、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澜的花彩。

D、黄昏时候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3、请你根据下面句子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1)一夜之间,他失去了双亲,成了________(孤单困苦,没有依靠)的孤儿。

(2)我________(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在窗前,望着天空,不由地感到寂寞。

(3)小姑娘吓得________(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4)体育课上,同学们个个精神________(振作,振奋)。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B、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C、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D、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首老歌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B、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

“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C、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D、能否告别雾霾,实现天蓝水清的宜居环境,关键在于节能减排力度的提高。

6、请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    )

(2)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    )

(3)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    )

(4)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

(    )

7、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③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④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⑤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⑥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A、③④⑥②⑤①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③④⑥②⑤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儿瞵视昂藏的神气?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

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

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

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8、第二段中说“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其中“感觉兴味”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9、如何理解“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的深刻含意?

10、“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一句所呈现的画面很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11、“我爱鸟”一句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1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

老驼的喘息

梁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

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

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

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

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

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

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

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

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古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

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

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感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

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

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

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

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

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

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

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

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

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11)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罢了。

(12)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

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13)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

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

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14)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

他说它老了。

我说:

“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

”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15)我无话可说了。

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

我经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16)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嗔视我的样子。

13、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14、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

15、选文要表现的是戈壁滩上的骆驼,开篇为什么要写在动物园里见到的骆驼?

16、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15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略

2、D(点拨:

A项中“灵”应为“棂”,B项中的“捉”应为“啄”,C项中的“澜”应为“斓”)

3、

(1)孤苦伶仃 

(2)伫立 (3)战栗 (4)抖擞 

4、A(解析:

B项中“夜莺”“云雀”应用书名号。

) 

5、C(解析:

A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重复累赘或句式杂糅;B项“从来不请假”有歧义;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 

6、

(1)反语 

(2)对比 (3)引用 (4)比喻 

7、B

8、引起注意和思考对鸟的不幸命运产生深切的同情。

 

9、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

 

10、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色彩明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静结合,引人入胜。

 

11、开启下文,奠定感情基调。

 

12、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笼中鸟来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的那些鸟的可爱,表达了作者不满囚笼养鸟的做法。

 

13、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 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4、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

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写动物园里经人工驯养的骆驼,表现其安逸、慵懒,与戈壁滩上的骆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野生骆驼之美。

 

16、示例:

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即使认识回家的路,也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

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渊博(yuān)压榨(yà)根深蒂固(dì)

B.汲取(jí)思维(wéi)锲而不舍(qì)

C.恭喜(ɡōnɡ)对称(chèn)孜孜不倦(zǐ)

D.模式(mó)创意(chuànɡ)持之以恒(hénɡ)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举办的义乌海洋世界海底魔术节,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丰富奇妙的魔术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徐州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

3.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九年级

(1)班拟举办一次“跳出习惯思维怪圈”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变换角度谈一谈】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

滥竽充数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立意:

②从齐宣王角度立意:

③从齐湣王角度立意:

④从三百同事角度立意:

(2)【仿照示例做一做】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中国汉字表形表意的无穷魅力。

示例:

众对人说:

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

(或:

人对众说:

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

丰-干林-木甲-由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3~8段,回答4、5题。

4.选文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答: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它会让人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止步不前。

B.结合上下文来看,“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作者赞同“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观点。

D.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学识渊博。

三、美文品析

(2011·沈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

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

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

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

“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

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

“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

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

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

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

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为什么呢?

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

细想,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7.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

C

得出结论

D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答:

9.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0.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11.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为什么?

事例:

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答:

四、写作训练

12.【写法借鉴】文中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

如第7段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有力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

【片段仿写】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压”应读yā;B项,“锲”应读qiè;C项,“孜”应读zī。

2.【解析】选C。

A项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而魔术的奇妙变化只能是令人“不可思议”。

B项中“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轻而易举”。

D项中“持之以恒”感情色彩有误,在此应用贬义词。

3.

(1)答案:

①要有真才实学才有出路。

②用人不察。

③打破“大锅饭”,展示个性才华。

④互相包庇,害人害己。

(答案可多样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

丰对干说:

没有你的干劲,就没有我的丰收。

(或:

干对丰说:

去掉头上的十字架,你会干得更轻松。

林对木说:

没有你这一棵木,就没有我这一片林。

(或:

木对林说:

林再大都是由一棵棵木组成的。

甲对由说:

我们都是田氏子孙,只不过我钻研地,你探究天。

(或:

由对甲说:

老兄,根基牢才能站得稳。

4.【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事实论据作用的分析能力。

概括论据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结果”的形式。

作用要围绕论据所论证的观点来回答。

答案:

事例: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作用:

有力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

5.【解析】选C。

A项,“在任何情况下”的语言过于绝对,某种数学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

B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项,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6.【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

本文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证,在结尾归纳出了论点。

回答时,要围绕题目,进行提炼概括。

答案: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7.【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③段的第一句即是本段的观点;引用卡耐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举爱迪生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本段结尾句正是作者得出的结论。

答案:

A: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B:

引用卡耐基的话C:

举例论证D:

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8.【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能力。

概括时要联系上文,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提炼事实论据。

答案:

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9.【解析】选A。

B项,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C项,“任何”一词太过绝对,与原意不符;D项,是因为人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不懂得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首段和结尾段作用的分析。

议论文首段的作用主要有:

激发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充当论点的论据。

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答案:

第①段:

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⑧段:

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个事例侧重于论述勤奋,与本文论述的变换角度不相符。

答案:

不能。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2.答案(示例):

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