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17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docx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

第1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

法人代表:

吴燕敏

建设地点:

无锡京杭运河两岸绿地

1.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无锡市政和园林局的主要职能是:

(一)承担全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生活饮用水(纯净水)、排水、污水(再生水)处理、城市燃气、城市照明(亮化)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绿化、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责任。

 

(二)起草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相关政策;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编制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

 (三)拟订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市政设施维护和大中修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城市绿化、公园重点工程的建设;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负责全民义务植树费的收缴工作;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专项经费计划并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参与编制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计划。

 (四)负责城市道路、城市排水、城市绿化、城市道路照明(亮化)及附属市政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负责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管理;负责城市绿地和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城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五)负责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和园林绿化养护工程市场。

组织审定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依法审查绿地内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规划;依法对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养护工程业主方、承包方、中介方等市场主体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住宅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化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六)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

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稽查工作,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对市政公用和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七)推进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进步工作。

制定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开展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指导工作。

 (八)负责全市社会绿化工作。

拟订城乡全民义务植树的实施办法和措施;编制全民(军队)义务植树年度计划,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组织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作;承担市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3报告编制基本情况

1.3.1编制依据

1.《关于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立项(建议书)的批复》

2.《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3.《无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5.《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方案》

6.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

7.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提供的有关资料。

1.3.2研究内容

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需求分析

3、建设范围与建设条件

4、规划设计方案

5、配套专项设计

6、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

8、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9、节能节水措施

10、招投标专章

11、项目建设进度

1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3、工程效益评价

14、结论和建议

1.3.3编制原则

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提升功能、综合整治”的整治原则,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方案的技术、功能、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合理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1.4研究过程

1、2012年8月受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委托,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2、组织编制人员进行现场踏勘。

3、收集运河两岸景观的设计资料。

4、收集无锡市区、运河两岸、古运河的景观绿化规划资料。

5、走访市规划部门,了解京杭运河的规划情况,以及周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规划情况。

6、现状景观绿化调查。

7、向市园林局汇报有关研究成果,并征求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

8、编制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1.5项目基本情况

1.5.1工程建设范围

本次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改造对象为新运河段。

规划建设改造范围北起凤翔大桥南至通锡高速互通立交全长约24.2公里,范围内运河两岸现状绿地及已平整尚未进行绿化的绿化用地。

其中改造景观面积约50万㎡,新建景观面积约31万㎡,合计81万平米。

对运河两岸连续的非现状绿化用地的,需要大片拆迁的地块,本次暂不实施。

但为保持运河两侧景观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对沿途的限制贯通的单幢建筑如吴桥海事所等予以迁移。

从北起的凤翔大桥至高浪大桥运河两侧以景观改造为主,完善栏杆、铺装、小品、码头、亮化、休闲设施,贯通慢行系统;改造面积约50万平米。

从高浪大桥到通锡高速运河西路侧现状为空地,以绿化为主,种植苗木,新建绿化面积约31万平米。

1.5.2工程建设内容及定位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是无锡市做好水文章、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要以景观美化为基点、便民休闲为重点、功能提升为亮点,对运河两岸进行总体提升改造,使之成为无锡城市一景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提升改造工程要与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对改造区域进行规划控制,确保一次规划到位、分阶段组织实施。

从风格上要与现代化城市风貌相融合,体现现代、时尚、生态,在城市集中区应以提升景观品味,增加城市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在城郊及外围以绿化为主,要注重树种选择,增加绿化层次,体现通透性,丰富绿化景观。

改造提升要根据不同地段的现状、功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实际出发,根据各段地形地貌及绿化景观特点进行改造提升,现状景观大树原则予以保留,其它绿化能利用之处尽量予以完善,既要节约成本,又要避免景观单一化,绿化规划建设体现节约型、生态型原则。

运河两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追求精细化,科学设计体现历史和文化元素,充分考虑景观带的休闲、健身、水上游等功能,适当增加广场、休闲、健身设施、服务配套设施、文化景观,合理配置城市家具以及公厕、盲道、绿道(慢行系统)等功能设施,确保设施便民利民、安全持久,打造集美化、绿化、休闲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外滩”。

综合考虑游船码头设置、夜间亮化、两岸建筑风格、交通道口设置、公交站点设置等服从和服务于运河两岸的规划建设。

对新建建筑物、构筑物体量规模要加以控制,注重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及韵律感。

1.6研究结论

1.6.1建设的必要性

1、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作为无锡市重要的一个生态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富有韵味,充满老无锡历史文化气质的特色空间;一个独具魅力的富含多样性的“山—水—城”景观,一个富含价值的,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潜力空间。

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无锡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是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的需要

无锡城市的发展又与运河密不可分,因此无锡市城市空间特色可以概括为“重湖叠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

最具标识性的是“三湾六区”构成了有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骨架,“三湾”分别是指运河湾、蠡湖湾、太湖湾。

“三湾”建设已列入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Y:

T1p5m3D8l6\!

}横穿无锡市区的京杭运河,拥有无锡市区良好的水域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长久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天然水域,来营造一个集水运、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优美环境。

运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运河湾的先期启动具有示范意义。

3、完善无锡绿地布局的需要

运河走向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市区,运河两侧是天然的绿色屏障,部分地段虽然刚改造过,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航道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

沿高浪路南侧运河西路的绿地还未实施,目前为空地。

运河两侧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绿地内容。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对无锡绿地的格局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是满足城市现代服务配套的需要和改善本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

京杭运河无锡段多为城郊结合地段,定位为生态防护绿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运河两侧住宅区、商业区不断增加,原有生态防护绿地已不能适应居住、商业业态的需求,绿地的休闲功能、景观功能、亮化功能亟待提高。

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增设慢行系统、休闲设施、码头、亮化等对全体市民开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和的优势,能将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合一的运河地带,打造无锡山水名城,改善人居环境。

1.6.2建设条件

运河西路和运河东路穿城而过,是重要的城市干道,道路周边是重要的居住区,道路两侧自来水、供电、燃气、污水、电信等各类市政管线也已接入。

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将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和配合,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6.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投资估算约2.98亿元,其中前期费用为1800万元,工程费用为24217万元,其他费用为1717万元,预备费为2074万元。

建设期一年半,建设内容为:

绿化景观、小品、铺装、码头驳岸、步行桥、亮化、市政管线、配套设施等。

资金来源为市政府拨款。

1.7结论和建议

1、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建议尽快实施。

2、本项目属于政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需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3、应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第2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项目由来

无锡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处于沪宁杭中心地带,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苏锡常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苏省经

济发展的先到地区和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

无锡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市群中,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北起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五牧(今属洛社镇),南到无锡与苏州交界的望亭,全长41公里。

其中,无锡城区段自吴桥至下甸桥,全长约11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段,而且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

它,犹如伟大的母亲,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无锡儿女,同时也孕育、发展了这座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城。

京杭运河无锡段是无锡市城市当中最为珍贵、最为稀缺的城市景观和文化资源,兼具了居住、生产、行政、商贸、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和市政服务等多种功能,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对运河两岸的景观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合理的景观改造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运河两岸景观绿地的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山水文化标志区,城市中心活力区。

2.1.2无锡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

1、基本概况

“太湖明珠”无锡由江苏省省辖,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繁华富庶,人间仙境,素有“江南明珠”之称。

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在境内流过。

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183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无锡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

2、自然地理及地质

无锡市辖6区2市,共32个镇、51个街道;全市实际总面积3966.66平方公里(含太湖水域总面积为4606.75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总面积为640.09平方公里(滨湖区太湖水域面积397.8平方公里,宜兴市太湖水域面积242.29平方公里);山区和丘陵为782平方公里。

无锡市区面积1224.85平方公里,(另有太湖水域397.8平方公里),人口354.23万人。

邮政编码214000。

下辖共6个区、7个镇、41个街道。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

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

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

锡山、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

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

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

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

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

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

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

2003年无锡市气候特点是:

气温特高,盛夏高温明显,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无锡京杭运河东、西两侧土质比较接近,上部为灰黄、灰棕色粘土和亚粘土,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全线分布,但层后不一,一般层厚2.5~4m,具有较好的边坡稳定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其顶部由于后期冲沟切割,间断沉积了灰色淤泥质亚粘土底层,形似倒锥,在无锡西段较为常见;中部为灰黄、灰色亚粘土,混夹粉砂,软素至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层厚2~4m;其下为灰色粉砂土、稍密至中密状态,层厚6~8m,多见于无锡东段,在无锡西段仅部分位置附近有揭露;下部为绿灰、灰黄色亚粘土、粘土层,硬塑状态,是地基良好的下卧层,仅局部夹少量灰色软亚粘土混腐植物,验算结果表明,对一般边坡稳定无直接影响。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把京杭运河无锡段建成岸绿水清的生态景观河。

将地域文化和国际经验、历史遗产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打造成一条富有无锡文化底蕴,满足市民休闲、旅游的城市之“肺”。

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为市民建设一个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走廊。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作为无锡市重要的一个生态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富有韵味,充满老无锡历史文化气质的特色空间;一个独具魅力的富含多样性的“山—水—城”景观,一个富含价值的,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潜力空间。

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无锡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是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的需要

无锡是一座自然风光绝佳的城市,山水环绕。

外有太湖,内有蠡湖,又有惠山等诸多山体,山水就占了整个无锡的一半。

另外,无锡城市的发展又与运河密不可分,因此无锡市城市空间特色可以概括为“重湖叠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

最具标识性的是“三湾六区”构成了有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骨架,“三湾”分别是指运河湾、蠡湖湾、太湖湾。

“六区”分别是指三湾中的人文龟背城、运河水弄堂、锡惠运河湾、蠡湖新天地、太湖佳绝处、都市新客厅。

人文龟背城、运河水弄堂、锡惠运河湾都包括在运河湾的范围里。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老城市中心的2平方公里已经颇为现代化,但古城的格局却从未改变。

无锡也是全国少有的一个呈龟背格局的城市,里面有着诸多的人文古迹。

运河水弄堂指的是清名桥历史街区,和苏州等江南小城不同,这里是基于古运河之上的水弄堂,目前正在申遗。

锡惠运河湾则是运河的第一湾。

这三区涵盖了运河湾范围内的绝大部分精华,也是无锡运河文化的一个缩影。

规划依托自然山水格局,从“城看山,山看城,水看两岸”三个层面,对运河湾地区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和风貌特征进行规划设计与控制。

拥山揽水的运河湾将成为无锡新的城市名片和标志性景观区。

“三湾”建设已列入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Y:

T1p5m3D8l6\!

}横穿无锡市区的京杭运河,拥有无锡市区良好的水域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长久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天然水域,来营造一个集水运、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优美环境。

运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运河湾的先期启动具有示范意义。

3、完善无锡绿地布局的需要

运河走向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市区,运河两侧是天然的绿色屏障,部分地段虽然刚改造过,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航道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

沿高浪路南侧运河西路的绿地还未实施,目前为空地。

运河两侧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绿地内容。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对无锡绿地的格局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是满足城市现代服务配套的需要和改善本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

京杭运河无锡段多为城郊结合地段,定位为生态防护绿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运河两侧住宅区、商业区不断增加,原有生态防护绿地以不能适应居住、商业业态的需求,绿地的休闲功能、景观功能、亮化功能亟待提高。

目前运河沿岸地段的景观绿化已有一定基础,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水系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

由水上观看岸上的景观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区域亲水的环境设计很不足,几乎没有亲水驳岸,已成规模的绿化比较分散,很多地段只能供附近小区居民所有,未能形成对公众开放绿地体系。

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增设慢行系统、休闲设施、码头、亮化等对全体市民开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和的优势,能将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合一的运河地带,打造无锡山水名城,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章建设范围与建设条件

 

4.1建设范围

本次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对象为新运河段两侧景观。

规划建设改造范围北起凤翔大桥南至通锡高速互通立交全长约24.2公里,范围内运河两岸现状绿地及已平整尚未进行绿化的绿化用地。

其中改造景观面积约50万㎡,新建景观面积约31万㎡,合计景观建设面积约81万平米。

对运河两岸连续的非现状绿化用地的,需要大片拆迁的地块,本次暂不实施。

但根据市领导要求,为保持运河两侧景观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对沿途的限制贯通的单幢建筑如吴桥海事所等予以迁移。

从北起的凤翔大桥处至高浪大桥运河两侧地块以景观改造为主,建设亲水景观步道完善栏杆、铺装、码头、亮化、休闲设施,运河两岸都需要贯通慢行系统;从高浪大桥到通锡高速运河西路侧现状

通锡高速立交互通

为空地,以绿化为主。

运河东路、运河西路为城市道路,道路与运河之间的带状线性绿地为改造主要范围,在重要节点处,如梁韵阁(梁韵桥)、金匮大桥、金城大桥、高浪大桥等大桥处节点,改造范围扩大到节点处运河西路的西侧绿地。

4.2建设条件

运河西路和运河东路穿城而过,是重要的城市干道,道路周边是重要的居住区,道路两侧自来水、供电、燃气、污水、电信等各类市政管线也已接入。

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市政府对本项目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将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和配合,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五章规划设计方案

5.1规划依据

(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3)《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4)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江苏省、无锡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及其他已有规划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5.2项目分析

5.2.1交通现状分析

经过前期的详细地实地踏勘,发现京杭运河无锡段目前为三级航道,运河东路、运河西路为城市主干道,区域内道路均以车行、船行为主要功能,交通功能较为突出。

城市干道紧临运河,导致大量快速城市干道分割城市、滨水空间,不利于将公众引入运河沿岸公共空间,可达性不强。

水上交通系统没有建立,水陆交通的换乘也缺乏考虑,这不利于运河地区的旅游开发。

5.2.2建筑空间现状:

原有运河空间尺度,在沿岸土地密集开发和现代高层建筑蚕食下逐渐丧失。

运河沿岸大量建筑,尤其是住宅,由于朝向的缘故,通常与运河垂直布置,暴露给运河大面积的山墙面,既不利于运河游人观沿岸的风景,也不利于沿岸居民观运河的风景。

运河边孤立的线形绿地,虽然形成了建筑——绿地——河的模式,但是缺乏三者内在的有机联系。

5.2.3用地性质分析

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商业用地。

5.2.4绿化景观现状

运河沿岸地段的景观绿化已有一定基础,由水上观看岸上的景观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区域亲水的环境设计很不足,几乎没有亲水驳岸,已成规模的绿化比较分散,很多地段只能供附近小区居民享有,未能形成对公众开放绿地体系。

运河沿岸绿地缺乏完整连续的慢行系统,缺乏宜人的滨水风景道。

运河沿河由于缺乏景观步行系统,全线慢行系统不贯通,可进入性不强,使公众难以亲近运河。

运河两岸有部分单位建筑占用河道绿地,导致整个慢行系统无法贯通,具体见下图。

运河沿岸城市干道与河道间用浓密的植物相分割,现状绿化过密,结构单一,不仅极大影响沿岸的景观空间,更加重城市空间和运河亲水空间的有机联系。

道路与航道景观相互隔离,没有成为一个有机体,影响河道两岸通视。

运河整体形象特色不明确;运河以建绿地形式单调,功能不明确;缺少文化内涵,标志不鲜明;亮化欠佳,现状部分堤岸功能陈旧。

5.3项目规划建设原则

5.3.1生态优先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原则,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对古运河绿地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绿化配置,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环境林建设系统,增加城市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5.3.2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

生态环境林营建应重视发掘乡土绿化树种资源,积极引进、驯化、筛选外来优良绿化树种,增加植物种类,提高运河生态环境的系统发育稳定性。

5.3.3生态绿化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原则:

在突出滨河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注意结合树种特性,营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

根据运河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选用生态保健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绿化景观功能突出的植被树种,优化组合、合理配置,适当构造园林建筑艺术小品,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5.3.4保护利用文化古迹原则:

京杭运河是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视觉走廊,沿岸分布有若干珍贵的古文化遗迹。

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观价值和宗教文化开发前景。

京杭运河生态环境营建,应充分利用这条文化主脉,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观光走廊,强化历史名城效应,提升环境建设价值。

5.3.5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门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

5.3.6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

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

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

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

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

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这样既满足驳岸设计的防洪要求,又将人们逐渐、逐级引入水面之中,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5.3.7技术更新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