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93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4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课标要求: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题

呼吸系统

主备人

余绍明

参与者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4月

教者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导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教法

讲述、谈话、启发、讨论

学法

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问题2:

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

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师:

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

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

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自主学习:

进行新课

 

 

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

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

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 

问题2: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师:

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

请同学们思考:

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师:

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3: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为什么?

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问题4:

痰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小结:

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师: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

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

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师:

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4──25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想一想”,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的观看并进行讨论。

 生答:

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生1:

可以清洁空气。

 生2:

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

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回答:

当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暧的作用。

 

生:

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

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提出问题的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生:

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答:

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

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小组为单位,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生答:

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马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作业布置:

见课件及探究丛书P14~16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2、呼吸道对进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三、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四、声音的产生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气体交换

主备人

余绍明

参与者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4月

教者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导学重难点

重点:

1.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法

讲述、谈话、启发、讨论

学法

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提问: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那几部分?

2.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能进行怎样的处理作用?

转接:

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那么外界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

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板书课题)

回顾上节内容,思考并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确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进行新课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吸障碍之煤气中毒及预防

 

多媒体演示动画:

呼吸运动

讨论题:

1.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2.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3.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

4.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继续探究:

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演示实验:

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实验。

出示讨论题:

1.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2.手向下拉橡皮膜时,代表膈肌呈什么状态?

此时胸廓的上下径有什么变化?

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3.橡皮膜回缩时,代表膈肌呈什么状态?

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4.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小实验:

取一个拔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让学生堵住安针头的小孔,用另一只手往前推活塞,使学生体会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越小,所用的推力越大,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总量不变,体积变小时气压就大”的原理。

分析表格发现人体呼出气体与外界空气的差异,得出肺通气后在肺部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怎样证明?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学生分组实验)]证明了什么?

(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那么呼出气中还有没有氧气呢?

如果有的话,与二氧化碳相比谁的量多呢?

氧气的量仍比二氧化碳的量要多。

气体扩散原理:

打开香水瓶盖子,前面的同学先闻到香气,后面的同学后闻到香气,说明气体也可以扩散。

一种气体总是从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吗?

录象: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思考]:

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如何扩散的。

结果使血液中气体的变化如何。

(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同时,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

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录象: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简单介绍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电脑演示]: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分析]:

此处的气体交换与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有何不同?

氧气最终进入哪里?

(组织细胞里)[电脑演示]:

呼吸的全过程

原理:

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且易分离,这样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失去了与氧气的结合机会,影响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造成全身缺氧,危及生命。

预防:

煤炉装烟筒,且检查是否漏气或堵塞;室内保持通风……

学生观察多媒体动画,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得出: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由指定学生操作小实验,并说出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体积的变化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归纳、细化、整合,完成表格

 

指定学生进行该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肺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进行的。

 

掌握血液流经肺泡时,气体的扩散方向,血液的成分变化

 

掌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气体的扩散方向,血液成分的变化。

 

发解生活常识,提主安全意识

 

让学生学会归纳

 

让学生学会探究

 

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记忆

 

学会探究,学会总结

 

学会知识点的归纳

小结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即

(1)肺的通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人为什么要呼吸?

(呼吸的意义:

吸入的氧气可以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可以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作业布置:

见课件及探究丛书P17~19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一、肺的概况

二、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三、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四、肺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标要求: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概述血液循环。

课题

血液

主备人

余绍明

参与者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4月

教者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情感目标

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导学重难点

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难点:

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细胞

教法

讲述、谈话、启发、讨论

学法

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气被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理的组织细胞中呢?

组织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怎样运离细胞?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建立和新知识的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进行新课 

 

 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血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知识应用

1、展示经抗凝剂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介绍演示实验方法,并为每组提供一份。

提示学生在观察分层血样时注意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强调重点看化验单“栏目”。

3、巡视、解读。

4、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血液的成分,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大屏幕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2页图4—31,通过血浆的成分来推测血浆的功能

提问:

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检查人的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使用探究进一步认识血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1、自主学习教材52—54页,归纳出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贫因患者会表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2)身体某处有外伤时,不注意卫生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应怎样处理?

(3)为什么身体患了炎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4)身体有了小伤口,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

3、播放视频:

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小板参与止血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各种血细胞的功能、特点和正常值,明白了医生为什么能根据血液化验单诊断疾病,教师这儿有一些化验单,哪位同学愿意当一回医生,为他们诊治一下?

给学生提供课下收集的血液化验单位(贫血、炎症等)

1、观察思考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材51页的“资料分析”,细心观察分层的血样,思考第51页讨论题1—2。

3、合作交流:

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题的答案,并作补充及评价,尝试归纳血液的组成,小组推荐同学在全班表达。

4、通过复习组织的概念,结合血液的组成,分析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血浆成分示意图,了解血浆的成分,理解血浆的功能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2—54页,独立完成归纳。

 

2、合作探究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贫血、化脓、炎症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观看视频,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一位同学上台,拿出化验单,请其他同学都来当一医生,大家要根据化验单信息说出病因和治疗方法,并说出预防措施。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并学会总结

让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

合作与交流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

巩固基础知识

体验生活,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学内容,总结血液的功能。

归纳血液的组成及血浆,血细胞的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

指导学生进行小结

作业布置:

见课件及探究丛书P20~22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

2、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血细胞

二、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调节体温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血管

主备人

黄翠华

参与者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4月

教者

黄翠华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小生命、爱公物、讲卫生,团结协作的情感;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导学重难点

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难点: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

教法

讲述、谈话、启发、讨论

学法

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使用投影仪展示:

 

问题1、血液在哪里流动的?

 

问题2、血管的分类有哪些?

 

问题3.在抽血和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血管?

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生与合作探究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进行新课 

 

 

展示视频:

医护人员为受伤工人血管出血的包扎录像。

讲述中医切脉,指出人体手腕部和颈部的动脉。

讲述:

血管的这种跳动是脉搏。

提问:

你身上的血管都能感到跳动吗?

讲台上演示实验操作: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讲述方法步骤:

1包裹小鱼;2安放小鱼;3.观察小鱼。

简要讲解三个过程,并提示注意事项:

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提问: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再让学生摸自己的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脚背上的“青筋”等,认识动脉和静脉。

介绍三种血管:

用挂图展示

使用投影仪展示问题:

1、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用动脉行不行?

 2、同学们在上体育课时,随着运动剧烈程度的增加,脉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人体三种血管结构特点的比较表格

讲述:

 

1、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范围、血流速度。

 

2、出示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范围、血流速度的比较表格。

视频:

卫生部医学试听教材------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鼓励全体同学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肥胖症、不合理的饮食、抽烟酗酒和不爱运动等不良现象是酿成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中老年人练习中华传统武术,比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学生感受血管的跳动并相互切脉

学生讨论并回答身体其他部位血管不能感受到跳动

 

学生观察并进一步明确操作。

 

学生仔细阅读P64—65,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行动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课堂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

 

让学生懂得关心长辈,关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会归纳

 

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记忆

 

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心

小结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

最后小结有关内容。

巡视、指导。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指导学生进行小结

作业布置:

见课件及探究丛书P23~24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动脉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静脉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

三、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心脏

主备人

余绍明

参与者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4月

教者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和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和分析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讲故事、技能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情感目标

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欲望

导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和静脉血

难点:

(1)如何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

通过亲身体验,如何主动地获取知识

(2)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法

讲述、谈话、启发、讨论

学法

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1、提问:

人们常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

2、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

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

3、提问:

关于心脏你知道些什么?

关于心脏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人们习惯用心跳和呼吸的存在作为判断人生命存在的指标。

学生按要求自己做动作,感受心脏的跳动,体验生命的存在。

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心脏跳动,体会不同之处并表达。

回答问题并提了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