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92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常见传染病.docx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常见传染病

一、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

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

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

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

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预防:

(一)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

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二)控制传染源:

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

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等。

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

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

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

并发症:

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一)睾丸炎:

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

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

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二)卵巢炎:

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

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

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预防:

(一)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二)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三)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四)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五)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六)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病学: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

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

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

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预防:

(一)自动免疫: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二)综合预防措施: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四、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

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

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五、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

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

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

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

乙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预防:

1.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

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

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4、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

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

六、肺结核

肺结核,过去曾被称为“痨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已有近1/3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生结核病人870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200万例。

全球目前有结核病病人2000万例。

预防: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可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三)接种卡介苗。

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

可维持5-10年。

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⒈流感:

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⒉麻疹: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⒊水痘:

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⒋风疹:

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⒌流脑: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⒍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⒎肺结核:

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传染源:

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可以经由飞沫传播,如果手接触病毒后没有洗干净就接触嘴巴、鼻子等有黏膜的组织,也能感染病毒。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

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使用功能好的空气净化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多喝水,尽量不吸烟,不酗酒,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5.不要滥用抗生素,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肠道传染病防治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只有经口食入才引起发病,其途径有:

1、经水传播:

被这些致病菌污染的地面水进入未完全密封的水井,或在江河洗涤病人衣物、倾倒吐泻物;带菌的船民排泄物直接污染江河水等。

人们如果喝进被污染的生水,或用这些水洗刷食具、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致病菌便可经口而进入人体。

这是大规模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2、经食物传播:

食物对本病的传播作用仅次于水。

携带致病菌的食物有:

受致病菌污染水域的海产品;用受污染的水洗涤水果、蔬菜;或加工后可直接食用但再受污染的食品,或生熟共用砧板切的熟食。

3、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是经手传播。

即健康人的手接触了受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食品而引起传染。

苍蝇叮爬污染物后再叮爬食物引起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知识水平;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管好饮食卫生;要采取措施保证师生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一旦发现疫情(包括可疑病例),要本着“早(时间早)、小(范围小)、严(措施严)、实(落在实处)”的原则,认真处理疫点和疫区。

对个人预防肠道传染病,做好以下三点:

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

食熟食,指不吃生食物,要吃煮熟的食物,隔餐食物也要重新加热煮熟后才食用;生熟食物不要混放,要备有分别切生、熟食的砧板;未消毒和已消毒的食具要分开存放。

饮开水,就是不喝生水,要饮开水。

洗净手,要求出饭前便后,都要用肥皂洗手。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1.隔离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无传染性为止。

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

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专用、饮食隔离。

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肝炎、痢疾、肺结核、伤寒、渗出性皮肤病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

贯彻食品卫生法,对不洁变质腐败食品禁止上市。

搞好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

加强水源管理。

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人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也可对相应疾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或以中草药(如大蒜、金银花、野菊花等服用以防止细菌性痢疾)来防止流行。

4.对法定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肝炎等)一经明确诊断,即应立即上报防疫站。

 

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

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排查

原因

主要

症状

是否

就诊

排查结果

登记人

 

 

*1)因病缺勤;2)传染病早期症状;3)疑似传染病

幼儿园晨检制度

一、晨检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须在园门口接受值日教师的晨间检查。

二、晨检内容:

一摸:

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

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

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三、晨检记录

晨检后,值日教师将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代班教师须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向园长汇报情况并送往医院诊治。

 

晨检制度

校园内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

学校的每日晨检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事实证明,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因此,学校每天晨检制度,让学生做到健康上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修订本制度如下:

(一)、每天进入校门前接受学校值班人员的晨检。

(二)、各班晨会课任课老师负责在上课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身体一般状况的询问检查。

如有学生发生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红眼睛、皮疹等要及时疫情报告员。

(三)、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如有因传染性病缺课,要将情况报告疫情报告员,并作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四)、各班卫生委员负责每天的班内因病缺课的统计,如有发热、红眼睛、皮疹等缺课的学生要及时疫情报告员。

(五)、告知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

如有发热、出疹等可疑传染病情况,应要求家长及时处理,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课

(六)、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

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七)、疫情报告员对因病缺课报告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附件六:

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

校园内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

学校的每日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事实证明,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因此,学校每天执行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学生人数的统计与登记,并做好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要将联系情况报告学校保健老师,并作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三、告知学生因病缺课时要事先向班主任汇报请假,说明病因。

四、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