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137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docx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

第一期赛事揭晓

  碧翠闻钟

  僧本无心,铁拐不回头,洪声远渡苍茫外;

  法原有道,铜钟长醒世,余韵犹闻碧翠间。

(1号董汝河)

  平均分:

8.97分

  常 江:

9.1分,不可移易,至为贴切;不怨僧人,而责铁拐,颇有新意。

  刘太品:

8.6分,上下联前半部分拘于典故,叙述上嫌平实,结句转开阔,语意略重复。

  薛宗汉:

9.2分,将典故与意境融为一体,落笔有力,“余韵”悠长。

  阆山雪意

  雪敷阆山面,莫非天意;

  霞牵老叟心,亦是人情。

(2号曹云霖)

  平均分:

8.3分

  常 江:

8.3分,由景及人,十分难得。

只是天意、老叟似无来源。

  刘太品:

8.2分,立意造语都觉浅显,未能拓出新意,结句犹觉无力。

  薛宗汉:

8.4分,由景生情,全联略乏生气。

  七佛春云

  霞卷霓舒,满寺香云争礼佛;

  晴奇雨好,半峰天絮最宜春。

  注:

天絮是云的别称。

(3号吕可夫)

  平均分:

8.57分

  常 江:

8.4分,写云必然,未尽七佛、泰山特色,疑写杭州西湖寺院。

  刘太品:

8.6分,起句铺垫无力,收尾强切主题,故意境略单薄,未尽题中之意。

  薛宗翰:

8.6分,上联收句较有韵味,造景略显平淡。

  白濑溪声

  濑水亦关情,携袅袅云烟,心萦峡岛思归海;

  溪声犹醉耳,伴悠悠天籁,梦敞襟怀盼弄潮。

(4号李俊和)

  平均分:

8.93分

  常 江:

9.0分,写到归海、弄潮,充分。

溪有落差壮观,应增加立体感。

  刘太品:

9.0分,全联语意紧凑,稳切主题。

个别词汇落征联套语。

  薛宗汉:

8.8分,由溪水联想到归思,联意较厚重。

  成云观瀑

  读尽古人心自壮;

  赏来喷雪月同清。

(5号许有信)

  平均分:

9.0分

  常 江:

9.2分,一人一景,一读一观,切景切事,归结到人,短而精深,然有上重下轻之嫌。

  刘太品:

8.8分,一咏读书,一咏赏瀑,均切主题。

言简意丰,炼句上稍欠圆美。

  薛宗汉:

9.0分,用语凝练,联意隽永。

“古”“喷”相对有嫌。

  月峰樵径

  数百年石径依然,惟世界聿新,樵歌无复振林樾;

  三五步月岩即是,有烟霞不老,云影犹堪问洞仙。

(6号康永恒)

  平均分:

9.53分

  常 江:

9.6分,十分切题。

樵歌难振,烟霞不老,所云在理,甚为难得。

  刘太品:

9.4分,意精辞工,张弛有致,得时空变幻之妙,正是联家本色语。

  薛宗汉:

9.6分,由古及今,纵横跌宕,错落有致。

全联语言藏雄浑厚,寄托深远。

  东甲晓霞

  紫澜涌,红霞飞,问谁把春山削作笔尖,巧绘成玉裹金镶、人间画卷?

  碧水连,翠嶂叠,待我和晓日结为旅伴,同走进花香鸟语、梦里桃源。

(7号苏振学)

  平均分:

9.03分

  常 江:

9.0分,顺畅,贴切,不够简练。

春山晓日与他句搭配,似须斟酌。

  刘太品:

9.0分,赋笔为联,色彩斑斓,唯句式为今人过多套用,略嫌堆砌。

  薛宗汉:

9.1分,气息流转,灵动轻快;有落熟之嫌。

  三台夕照

  容夕照穿西岭而来,华彩新辉,大善尚怀陈幕府;

  喜湖头有北门之锁,雄峰乍屹,丰神如对李榕村。

(8号石印文)

  平均分:

9.33分

  常 江:

9.4分,清末民初古风体,归结为本地名人。

“屹”不如“立”。

  刘太品:

9.4分,起句从容道来,结句坚如磐石。

将山川人物一并包举之,非大笔力不能为。

惜细部有欠稳处。

  薛宗汉:

9.2分,语言凝练,两个人物的对仗精彩。

全联稳切大气。

“锁”对“来”宜斟酌。

  西湖夜月

  天下西湖三十六,惠曲颍幽太古,杭娇扬瘦偏柔,小家碧玉落安溪,疑红尘不到,濯之洁,掬之凉,万象澄明,避世深藏山籁寂;

  此间妙景百千姿,晓霞夕照颇佳,冬雪春云恰好,大把银辉拖夜月,看冰魄初圆,影自孤,神自静,一轮清绝,思凡倒挂水烟寒。

(9号周广征)

  平均分:

9.03分

  常 江:

8.9分,上联对比新奇恰好,下联显拖,用“三十六”,作茧自缚。

  刘太品:

9.1分,铺叙96字,句式参差变化,势如流水行云,一气而下。

略有拖沓及拗口处。

  薛宗汉:

9.1分,洋洋洒洒,面面俱到。

作者用语清爽明快,句式灵动。

“百千姿”对“三十六”尚有再炼的空间。

  霞浦鱼灯

  泊心以岸、燃梦于灯,供养烟霞成一席;

  鸥鹭无猜、鱼龙有寄,笑谈天地竟何言。

(10号莫 非)

  平均分:

8.8分

  常 江:

8.9分,前16字涵义、诗意俱佳,宜作成八言联,后七字缺乏连贯意义。

  刘太品:

8.5分,起句自对,语意皆新,然与结句略觉不谐。

于立意凝练上略欠锻炼之功。

  薛宗汉:

9.0分,作者将细腻与豪放,景物与心境糅合在一起,显功力。

收句含糊实为遗憾。

  黄河队:

董汝河、许有信、康永恒、周广征、莫 非。

总分:

45.33分

  长江队:

曹云霖、吕可夫、李俊和、苏振学、石印文。

总分:

44.16分

本期比赛以“湖头十景”为题。

风景名胜联的写作,不外乎两种思路:

其一是纯用白描手法,在炼字炼意上下足功夫,“无我”色彩较强,如“华岳三峰当槛立;黄河九曲抱城来”。

其二是情景交融,“有我”色彩浓烈,如“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十位选手的作品中,以第二类型居多。

董汝河先生创作的“碧翠闻钟”一联,从该风景缘来的典故出发,结尾处又落回典实,厚重称题,不可挪移半步。

上联先以简练的文字概述了铁拐云游,寺僧击钟的故事,以“钟声清越,远渡红尘”之意境做结,表达了由于僧人性急,钟声未能远传的遗憾之情;下联则以“铜钟醒世”做理性思考,与上联写传闻之“实”相比,此乃写“虚”,然能切合写寺庙的一般思路。

结句余韵不绝,有苍茫之气。

倘若要说缺点,则在于过分囿于该地传说,对风景着墨无多,上下两联之间缺少层次感。

曹云霖先生“阆山雪意”一联短小别致,整联不足20字中,尚嵌入了“阆山雪意”4字,可谓别出心裁。

结构上,上联写景,下联言情,层次分明;用字上“敷”与“牵”表意皆能传神。

然而整体终觉薄弱,倘若没有“阆山”二字在其中,此联则泛泛而已。

下联“霞牵老叟心”语出无名,亦觉牵强寡味,“莫非天意”与“亦是人情”正如几位评委所言——画蛇添足,无力振起。

看来短联要成功,还须得在立意造语上多费思量。

吕可夫先生的“七佛春云”一联,也有同上联类似的瑕疵,第一分句“霞卷霓舒”和“晴奇雨好”虽放置该景点亦无不可,但无特色,不能夺人眼球。

该景点传说丰富,人文色彩为“湖头十景”之最,可以切入的角度也非常广,可惜正如刘太品先生所言——“开拓不力”。

“满寺香云争礼佛”句为全联亮点,切题切景,想象新奇。

李俊和先生的“白濑溪声”一联,韵致翩翩,情感真挚浓烈。

该联前两个分句皆是寻常笔法,两个结句则跳出该景点的自身特质,将“思归”(台湾回归)的理念融入其中,可谓有时代特色。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作者过多地“跳出”,而忽视了“融入”的概念,据记载,“白濑溪声”“水势汹涌,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景点本身的特点在联中几乎无迹可寻,能“出”不能“入”,是其一憾。

许有信先生“成云观瀑”一联,是本期比赛中唯一的一副七言联。

联所写的景点曾是前清名臣李光地的读书之处,是以有上联“读尽古人”之句,其意非独称颂前人,亦含有自我勉励的成分在其中,“心自壮”彰显豪迈之气;下联“喷雪”二字切题最紧,也最有画面感,是全联的亮点所在。

“同清”二字,将情景巧妙融于一体——既指雪色如月光一样清澈无瑕,也指人心清淡,别无所求。

这样写来,更突显了“成云观瀑”这一景观的诱人魅力。

康永恒先生的“月峰樵径”十分养眼,极具前人风味。

该景点原本并无典故可言,而联作读来却绝有厚重之感,全赖康先生笔力矫健。

章法井然,脉络通畅是其一佳,仔细寻觅,上联由古及今,下联由今及古,一抑一扬,顿挫有致,风味俱显,从“惟”、“无复”、“犹堪”几个副词的运用便可窥见一斑;语言古劲,意境悠远是其二佳,开篇即是古文笔法,绝无拖滞疲软之病,中间分句承上启下,干脆利落,两个收句都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振学先生题“东甲晓霞”一联,挥洒自如,亦颇可玩味。

其联前两分句都采用色彩词“高密度”铺叙,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后面更有“玉裹金镶”、“梦里桃源”等诸多美好事物一齐涌现,词藻富赡,节奏明快,感情激昂,喜庆的味道盎然其中,可以说在笔法上相当娴熟,为一般征联所重。

只是如此铺排,终究只是一场“视觉盛宴”,缺乏内涵,而且上下联表意几近重复,其中的逻辑关系不甚明了,需要引起注意。

石印文先生的“三台夕照”一联与康先生的“月峰樵径”不相上下。

整体结构上,骨架硬朗,照应得当,尤为可贵的是,石先生总能由眼前之景归结到人文意蕴,而又能圆通自如,绝无生硬感。

如“大善”“丰神”,原是该景点的材料所未述及,而在石先生笔下,均能有所发挥。

联作前两分句都是结合该地景物做出的描述,然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实,而是极具动感,“穿”、“来”、“屹”的运用,使得原本静态的景物顿时舞动起来,如在目前。

由于句式变化有致,读起来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这一点也与康先生联类似。

结句处升华题旨,更显格力超凡。

需要稍做解释的是,陈幕府,指陈光绪,号五阆,其人一生乐善好施,广受乡民爱戴,乡人以其号命名湖头某山为陈五阆山,前面曹云霖先生所写“阆山雪意”中的阆山,即是此山。

三台山恰与五阆山相对,是以联中有“大善尚怀陈幕府”之说,隔空拉景拉人做衬,使得原本并无史传传说的三台山人文韵味陡增,石先生笔法之高,于此可见。

下结中的李榕村,指李光地,整句手法与上结一致,坚不可摧。

周广征先生的“西湖夜月”一联用了赋的笔法,洋洋洒洒,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联作能一气呵成,珠圆玉润,十分爽口。

虽然联作较长,但是章法丝毫不乱,上联先用反衬的手法,拉其他各地的西湖做为陪衬,抑他扬己,虽不免失实,然于创作而言,不失为高招。

下联则由写西湖渐渐转入写月,与题目紧密关联,创作思路明晰。

不足处则在于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却缺乏亮点,部分语句如“思凡倒挂”颇有费解之处。

莫非先生的“霞浦鱼灯”一联,见情致,见性情。

“有我”色彩十分浓烈,此其得,亦其失,因为过多地参杂了“我”的元素,使得句中多有朦朦胧胧,似解非解的意象,而且由于前两分句与结句关联疏离,以至于略有费解之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此联前两分句意境高远,情意遥深,写出了星辉之下,灯火交映,渔人往来的美妙情境,仔细品味,又似乎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慨蕴含其中,给人以朦胧的享受。

(作者简介:

黄浩,1986年出生,湖北监利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楹联论坛版主)

第二期赛事揭晓

题目:

咏茶

规则:

字数不限,古今音皆可,不得混用。

参考资料:

安溪是乌龙茶之乡,铁观音的唯一发源地。

这里的气候、地貌、土壤、温差、湿度等是出产优质铁观音的优越基础。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代表。

安溪乌龙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在山洁且清,浴露餐霞,一芽酝酿千秋梦;

入水香而冽,斟杯漱盏,万古沉浮几缕烟。

(1号 董汝河)

平均分:

9.20分。

常 江:

9.1分,清泠而又轻灵。

刘太品:

9.1分,联语整体构架甚工稳。

上下联首句微觉不顺:

洁且清,以为说泉,看后面才知说茶;香而冽,香指茶,冽只能指水。

薛宗汉:

9.4分,起手不凡,落笔余韵悠长。

一瓯绿雪,千盏红袍,谈笑中平添雅趣;

几度浮沉,十分淡荡,清疏处别具风情。

(2号 曹云霖)

平均分:

9.20分。

常 江:

9.1分,绿雪绿茶,红袍岩茶。

几度浮沉,十分淡荡,别有所指。

刘太品:

9.3分,上联绿雪红袍有巧思,虽绿雪扯到别的茶,此处可当泛指。

上联收句略浅白。

下联有寄托,有言外之意,读来顿觉蕴藉。

薛宗汉:

9.2分,两句四言自对起,七言三四落,利落顺畅。

从来佳茗似佳人,乌龙尤甚!

数品超醴,功胜医,趣臻雅,道近禅,合天地有情,方生出三春绝色;

欲把西湖比西子,墨客何多!

论陆羽经,卢仝谱,东坡诗,山谷赋,已风骚无限,更润开千古清香。

(3号 吕可夫)

平均分:

8.73分。

常 江:

8.9分,“乌龙尤甚!

”写着乌龙的商标,罐里装的是乌龙茶吗?

刘太品:

8.7分,起句已被前人集滥,虽后面衍文翻出许多花样,终觉架构不稳,不如把上下联前两句全删掉更显利落。

薛宗汉:

8.6分,短句自对排比,彰显茶道之真谛与文化。

前面两分句有多余累赘之嫌。

晴岚酿魄、红壤陶魂,凭极品国珍,何须辨乾帝三言、茶翁一梦?

音振金石、色凝琥珀,漾仙芽禅韵,犹赢得声蜚八宇、香漫九垓。

(4号 李俊和)

平均分:

9.23分。

常 江:

9.3分,此家经营,确实是乌龙茶!

“晴岚酿魄、红壤陶魂”等处略显拔高。

刘太品:

9.1分,联语结构稳重,设色精工,稳切主题。

缺点:

上联尾的自对,太拘典实以至于琐碎,不知故事则不知所云,再“乾帝”二字简称太生硬。

下联起句“音振金石”言过其实,以细木击瓦而发“金石声”,过于夸张了一点。

薛宗汉:

9.3分,从天、地、音、色到用典,句句不离铁观音,意境切贴。

稍欠流畅。

一团开处春无价;

七泡尝来梦亦香。

(5号 许有信)

平均分:

9.03分。

常 江:

9.0分,唯一短联,确有诗味。

字数少,倒更显得词语对仗过于宽泛了。

刘太品:

8.8分,精短雅致,但咏物止咏此物,略嫌直叙,下联总体弱于上联。

薛宗汉:

9.3分,咏茶而未见“茶”,既切且雅,七言联极为难得。

“开处、尝来”对仗有待商榷。

自尝草数千年而还,陆子有经,坡仙有咏;

居开门七件事之末,清香其味,淡泊其心。

(6号 康永恒)

平均分:

9.03分。

常 江:

9.2分,有茶味。

如说位列七件,亦无不可;强调“之末”,褒欤?

贬欤?

须细品才行。

刘太品:

8.9分,上联是从盘古开天说到今的写法,跨度大不免略空一点。

下联起句“之末”说法稍有歧义。

联虽用古文句式起,但气脉上仍感微弱。

薛宗汉:

9.0分,语意顺畅,细品有味。

人境壶天,得四分清、六分雅,春烹梅雪秋烹月;

冰瓯玉碗,浮三瓣叶、两瓣花,绿醉溪山香醉心。

(7号 苏振学)

平均分:

9.23分。

常 江:

9.4分,清淡典雅,茶味沁心。

有茶,有水,有景,有情。

刘太品:

9.0分,整联清雅整齐,文意畅达。

中两分句自对稍有凑数字的感觉,四分六分并无定数,“两瓣”又说到花茶了。

若再切地,切事一些则会更好。

薛宗汉:

9.3分,流畅明快,闲雅难得。

如能把上下联前三个分句内容适当调换,可能更符合逻辑些。

摘带雨痕,烹生云脚,睡思晚来消,争知苦槚千株,楚客独醒缘碧乳!

述因二陆,饮有九难,水芽春上发,料得清溪十里,越瓯新啜起乌龙。

注:

苦槚:

“槚,苦荼(“荼”,古“茶”字)。

”(《尔雅·释木第十四》)

二陆:

唐代著《茶经》的陆羽和清代著《续茶经》的陆廷灿。

九难:

“茶有九难……”(陆羽《茶经》)

清溪:

安溪又称清溪。

(8号 石印文)

平均分:

9.50分。

常 江:

9.6分,游而不离,切而不泥,虚而可近,实而可远。

刘太品:

9.4分,善于点化前人典实语句为己所用,全联醇雅多古意,可谓才与学相得益彰者。

薛宗汉:

9.5分,古朴典雅,足显乌龙神韵。

名扬数百载,利沾数万人,汲日月精,山岚气,烟霞霭,清水高峰,育极品乌龙,香飘海上丝绸路;

宋植二三株,今辟二千亩,补东坡句,陆羽经,卢仝歌,春芽秋蕊,看安溪色种,绿染湖头产业园。

(9号 周广征)

平均分:

8.90分。

常 江:

9.1分,切合安溪,不可移易。

稍有被背景材料拘泥之嫌,安溪色种,也嫌生硬。

刘太品:

8.8分,以现实征联笔触切主题,编织较为细密,嫌剪裁背景材料直接“拿来”的东西太多。

薛宗汉:

8.8分,对仗严谨,句法灵动。

唯憾内容拘泥实叙,缺乏空灵之气。

壶篆紫成烟,便此道可知,如禅可悟;

味闲清到水,在沉浮之际,甘苦之间。

(10号 莫 非)

平均分:

8.97分。

常 江:

9.0分,悟道悟禅,茶之通理;甘苦之间,倒是乌龙的味道。

刘太品:

8.9分,此联立意甚老到,惜句式过于拗口。

上下联起句都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似“壶烟篆成紫”和“味清闲到水”之倒装。

“此道可知,如禅可悟”的自对也欠顺畅,似为递进关系。

此联总体上仍耐人品味。

薛宗汉:

9.0分,体味独到,足见雅致。

首句和上联不够顺畅。

黄河队:

董汝河、许有信、康永恒、周广征、莫 非。

总分:

45.13

长江队:

曹云霖、吕可夫、李俊和、苏振学、石印文。

总分:

45.89

“湖头杯”第一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第二期述评

●林 颢【苦瓜】获2007、2008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

    对联的鉴赏评析,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不同的着眼点,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见仁见智,各具其理。

下面就各位选手的创作思路,以及在此思路下体现出来的切题技巧,作一管之见的分析评赏。

  与上期各取一景,各显神通不同,本轮比赛的主题是统一的:

咏“茶”,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既容易落笔,又不容易自由发挥的主题。

其难点在于,将茶作为一个正面描绘的对象,虚实之间极难把握。

实,指的是茶的产地环境、规模特色、历史现状等;虚指的是品茶感受、人文历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联想生发。

下笔过实则容易自缚手脚,挥发不足;过虚则显得与主体切合不力,呼之不出。

只有将虚实之间搭配均匀,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充满活力。

  从切合主题这一角度来看,本期作品将这一点把握得非常精细到位。

以实映虚也好,以虚写实也好,或长或短,或浓或淡,都紧紧地围绕着本期的主题“茶”,或者更细致一点,切合“乌龙茶”。

我个人理解,切“茶”就不算离题,如果能深入点就更完美了。

苏振学先生的作品,“人境壶天”,开篇就从虚处着笔,营造了契合茶文化的大环境,使人顿生清静之感。

短短四字,不言茶而主题自现,然后延续这一主题,作出更具体的挥发、联想;下联“冰瓯玉碗”自然地由虚到实;具体而微,全联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采用镜头交错重叠的采景技法,意象优美,使主题更充满了立体感。

   

康永恒先生的作品,上联以人文历史为经,生发深远;下联以现实为纬,加以挥发,意蕴无穷。

此联结构虽然简洁,但是在如此小的空间内,纵横腾挪,高步阔视,句句指向不离于茶,至结句“清香其味,淡泊其心”,言茶耶?

言人耶?

主题顿见拔高。

    李俊和先生的作品,一落笔就正面直奔主题,字斟句酌,处处见茶,扣题不可谓不紧凑,然过于着力于此,反觉得有所牵掣,可见切题之轻重缓急,其得其失,存乎一心。

该联的节奏是全联的亮点,紧凑自然;上联结句化用之典故,“乾帝三言,茶翁一梦”,源自铁观音茶名起源之争,一说为乾隆帝御题“铁观音”三字而成名;一说为茶农梦中得观音指点而觅得茶树,种植成茶,命名铁观音。

乾帝应该是指乾隆,此处简称乾帝,似非正规用法。

    吕可夫先生的作品,于扣题而言,略显急躁,由上下联之首分句可见。

上下联起句均为前人所集用过,“从来佳茗似佳人”,借古人语直奔主题,原无不可,但其后数分句都局限于此,无法振起,有如自设藩篱;下联的起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一语,则与主题渐行渐远,虽作者极力收束,然终有不逮,难免有隔墙之憾。

力重则易偏,亦为下笔切题之忌。

   本期比赛唯一的短联是许有信先生的七言作品,“一团开处春无价;七泡尝来梦亦香”,大赛中少有短联,非自信者不敢为。

这副作品的切题,全在于前四字,也正是全联精妙之处,深合短联在于立意和炼字之道。

七泡有余香,正是乌龙茶之独特之处;乌龙茶加工完成后,呈团状,故一团之谓,似言茶,似言花,“开”字一用,前后皆活,尽显文字锤炼功力。

   曹云霖先生的作品,文辞清雅淡定,暗合茶味,看似随意的文字,却可以看出作者对茶文化有着深刻的体味。

上联提到的绿雪芽是福建绿茶中精品,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名茶,下联则是借茶而言人生,暗蕴禅机,整体上实下虚,有所寄托却含而不露,是为心境,以此心境品茶,其乐可知矣。

   董汝河先生的作品一入眼使人眼前一亮,上联起句“在山洁且清”,言茶叶为芽为叶时,即有脱俗之态,似言茶,似言人,扣题亦实亦虚,别有寄托;下联起句“入水香而冽”更是对茶的直接感受,作者笔下的茶,有如洁身自好的山中隐士,因为这道茶,隐隐可见作者的心态。

    关于切题,有人觉得切得紧凑好,有人觉得切得松散好,我个人觉得,切与不切,均非难事,难在切与不切之间,切得过紧,联之气脉亦受到无形拘束,容易滞塞;切得过松,则空间过大,如神游天外,无所归附。

莫非先生的作品,深得其中三昧。

上联以写壶为开端,继而则言茶道;下联写茶水,继而则言世事,前后之起承转合,也如以水品茶,其味在心。

吾深爱其后两分句,上联之“便此道可知,如禅可悟”,将茶道与禅道类比,深有理趣,使人顿时想起前人之经典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下联之“在沉浮之际,甘苦之间”,见茶之体会,更见人生之体会,似切似不切,正在切与不切之间。

    周广征先生的作品,上联从虚处着笔,由虚入实,历数了茶叶种养、环境、历史和现实的地位;下联由实入虚,又归于实,介绍了茶叶种植的规模发展,以及文人墨客与茶叶的渊源,并联系到具体的产业园,资料翔尽,切题严实,浓墨重彩地对主题进行渲染,读联使人有面面俱到之感。

于切题而言,我个人认为切题过实,故缺乏灵动气。

    和前一副作品一样,石印文先生的作品在酝酿期,也一定查阅了极多的有关材料,但是材料的裁减和运用安排更见机心,虚与实,疏与密,引申和生发,经作者巧手安排,别有生趣。

一开篇作者就直接化用北宋诗人王令的关于茶的诗句,艺术地勾勒了茶的采摘、品用过程的美感,后面的“楚客”与前面的“摘带雨痕,烹生云脚”遥相呼应,中间的“睡思晚来消”,为联中亮点,承前启后,不动声色,同时还打破了上联单调地化用诗词的形象,可谓重若轻之笔;下联以先后著述过《茶经》的二陆,并《茶经》中九难典故入联,以典对诗,精巧中更见厚重。

纵观全联,角度一侧一正,扣题灵动异常,将诗句、典故为我所用,而绝不拘泥,可见作者烹调手段。

   以上评析,纯属个人所思所感。

正所谓各花入各眼,相信每个不同的读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够见到更多角度不同的评论,于我于众多联友,均能有所增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