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62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书生教学经验.docx

魏书生教学经验

魏书生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需要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也有的老师认为: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

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

  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上亿篇好文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便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

  我觉得两者都不应以自己的成功为论据,来否定对方存在的价值,那势必使自己的思维进入狭隘的片面的误区,互相指责,一团混战,共同堕入偏见的狭谷而离真理的高峰越来越远。

双方都应在自己的成功与对方的成功中得出这样的共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

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一件事儿有一百种不同的做法。

  这些年来,我用的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方法,边指引学生写作文,边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教两班语文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于是我们便每天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

可我们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

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

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我从1979年3月起,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山。

  开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偷懒的有之,说学生水平低批不好的有之,说作文水平会下降的有之。

但我心里有数,因为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批改得比我还认真、还仔细。

批改后,学生们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我写的批语的程度,有的还为一条批语是否准确展开热烈的争论。

既然这样,学生成绩一定能提高。

  果然,半年以后我们班的作文成绩在全县就遥遥领先了。

领导、家长所关心的无非是成绩,学生成绩高了,又学得积极主动,你采用的方法,尽管他们不理解,也就不再干涉了。

  自那时到现在,我已经有16年零6个月的时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了。

我心里清楚,这种一篇不批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

倘若我批1/咸或1/10,学生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但我为了证明教师不批,学生作文水平一样能提高,就一直坚持不批一本。

  学生能学会批改吗?

回答是肯定的。

后进学生也能学会吗?

也能。

  怎样批改作文?

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

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

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

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

1.格式正确。

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

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

我们就搞流水作业:

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

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

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

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

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

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

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

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

①是否围绕中心。

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

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

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

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

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

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

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

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

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有一名学生问我:

“老师,您猜我最爱上什么课?

”我说:

“不是体育,就是音乐!

”“都不对,我最爱上批改作文这节课。

”“为什么?

”“我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又很愿给人家挑毛病。

  1984年,我让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的学生投票表决:

是老师给批改作文好,还是互相批改好。

共106名同学投票,98人认为互相批改好,只有8名同学认为老师批改好。

同学们分析,这8名同学为什么愿让老师批改呢?

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刚转到班级不久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尝到互相批改的甜头。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

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

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

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

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

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我是不会再重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

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节省时间的作文批改之路。

 

江苏省运河师范侯器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

他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

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我们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经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管理并以此服务于教学的呢?

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本文拟对魏书生班级管理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作些探讨,以与各位同行商榷,并以此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

“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

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

  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4、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我们说,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

曾经有学生问他:

“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

”魏书生说:

“为什么不能?

”学生说:

“我们看您太累了!

”“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

”学生问:

“副班主任在哪?

”魏书生说:

“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

”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

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

通过

  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

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

  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第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

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

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但不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

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思想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以下笔者就管理工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些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

  学校管理工作目标从属于育人目标,所以说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与保证。

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挂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们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2、建立管理组织系统。

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作为班主各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任,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观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

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三系统:

  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

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

4、建立管理渠道与方法系统;

  在具体实施中,从教师这方面说,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

另外,管理中他特别注意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值的一提的是魏书生在管理中还体现出高度的质量观念与效益意识,如上面提到的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合而为一即为一例。

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从管理内容的优选到管理过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体时间的统筹安排和运用(比如他提倡“高效”学习,提倡控制“三闲”,提倡利用放学路上时间记一个单词等),无不集中体现出他管理的效益观念与质量意识

 

当班干部有利于孩子成长刘乐峰同学的母亲:

  您好!

乐峰在班级里当班长,他很有组织才能,能调动起班委会成员和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可您却来信说:

“孩子为班级操的心太多了,时间长了会耽误学习。

请老师别让他当班长,也别当学生干部了,只做一名普通学生,埋头学习就可以了。

  您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家长中也有一部分和您的观点一致,怕孩子当干部影响学习,而找老师要求辞职。

  一般来说,当干部不会影响学习,相反的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老师选择班干部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

  首先:

这个孩子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群众威信,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群众基础。

  其次:

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要优秀,至少在上游,这样的孩子才容易给同学树立榜样。

倘若选学习很差的学生当干部,那就加重了这位同学的负担,也不利于班级工作。

  第三:

这位同学要有特长,如体育委员总要有一些体育特长,运动会某项目要能得分,才有号召力;文娱委员要唱得好,或乐器用得好,或舞跳得好,这样他才能把班级的文娱工作搞好。

  如果老师挑的话,主要看这三条。

也有时班干部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

一般说来同学们也是充分考虑谁符合以上三条才投谁的票。

  您的儿子乐峰便是全班同学选举产生的班长。

一年多来,全班同学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他自己也干得很起劲。

我对照他入学的成绩,发现,他比入学时学得更好了。

  他刚入学时,总成绩在班级是第5名,在全年级是第17名。

英语成绩排在年级第24名,数字成绩是第19名,最近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他的总成绩排在班级第2名,全年级第4名。

英语成绩上升为年级第6名,数学则排到了全年级第3名。

原来,老师们都评论:

“刘乐峰同学是管理型的文科人才,理科不是冒尖的。

”现在老师们都转变了看法,觉得乐峰的理科潜力大得很。

  您怕孩子当干部影响学习,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时间是个常数,8-1〈8。

班级工作用去了一小时,学习时间自然就少了一小时,成绩当然就低了一些。

但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看,就是另一种结论了:

当了干部,他便想到为同学们做出榜样,激发起学习热情,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便出现了8-1>8的好效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永志,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原来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学生,读中学时便当学生干部。

中国青年报刊登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成功的基石---王永志教授访谈录》这篇文章写道:

笔者:

“您觉得做学生干部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王教授:

“学生时代,几乎所有的社会工作我都做过,像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班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校学生会主席等等。

我觉得,做学生干部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能锻炼口才,提高表达能力。

我是从农村来的学生,刚开始时,人一多,讲话都脸红,不知道从哪儿讲起。

但是当了干部,老师逼着你去讲,所以哪怕只是宣布一个通知,你事先也得考虑考虑,打打腹稿。

久而久之,人再多也不会怯场,而且说话的条理性变得越来越好。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人相处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参加工作,搞工程后才知道,大多的工作,大多的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非得组织起来不可。

在组织的过程中,你要会很好地与人相处,不能总闹意见、闹矛盾,而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起把工作干好。

我觉得我当院长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就得益于学生时代当干部的锻炼。

  “第三,是可以使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

做干部,如果自身的缺点太多,别的同学就不会信服你,那怎么工作啊!

所以当干部会反过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还有,我觉得做社会工作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思路。

所以,虽然做干部不可避免地要耽误一些时间,但却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包括学习能力。

能力强,学习效率也就高,处理好了不会影响成绩的。

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

  “学生时代做社会工作,对人的培养、锻炼特别重要。

如果真想成才,年轻时非得有这方面的锻炼不可。

我就主张在学校时,大家轮流当一当学生干部,都锻炼锻炼。

”(辽宁省实验中学《教育信息》1996年第2期)

  不止张院长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都曾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学生时代当学生干部时受到的锻炼。

  说了这么多,您不再担心当干部会影响乐峰的学习了吧!

如果您还放心不下,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真的发现他的成绩下降了,您再提出来,我再建议同学们改选班长也不迟。

如果他的成绩还保持领先,或继续上升,您的担心显然就没有必要了。

  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了。

实践中我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当干部的同学比不当干部的同学进步要快一些。

他们想问题更全面,要求自己更严格,更愿意替别人、替集体着想、学习积极性更高。

  和您的见解相反的是,还有一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干部,甚至托熟人说情,想让孩子找一个干部当。

目的很明显----为了让孩子多经受一些锻炼。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总是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没有那么多的位置时,就采取任期制、轮换制、竞选制。

近10年来,我们班还订立了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度,将班里的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分给同学们轮流干,既减轻了常务班长的负担,又给更多的同学以锻炼的机会。

  话说回来,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情况下,当干部有利于孩子成长,特殊情况下,也有加重了孩子负担,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面。

这常常是孩子担任了不适合他的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