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36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docx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邹忌类比说理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邹忌类比说理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如果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研究了交流对象,讲究了谈话技巧,你向交流对象所述说的忠言就未必逆耳。

本节课,我就想和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邹忌类比说理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

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2.背景透视:

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3.相关资料:

关于邹忌、齐威王的故事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

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

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侯。

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还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文言知识积累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1):

本段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缘起。

第二部分

(2):

本段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第三部分(3、4):

写齐王虚心纳谏并取得巨大成功——进谏结果。

(四)翻译课文

1.

(1)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注释:

修:

长,这里指身高。

尺:

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形:

形体。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

(1)原文: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2)注释

君美甚:

您美得很。

及:

赶上,比得上。

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复:

又。

妾:

男子在正妻之外另娶的女人。

(3)译文:

他的妻子说:

“您美得很,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同徐公相比,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3.

(1)原文: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注释:

旦日:

第二天。

与坐:

“与之坐”的省略。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孰视之:

仔细地看他。

孰,仔细地。

之,指徐公。

弗如远甚:

远不如。

(3)译文: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客人说:

“我同徐公相比,谁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美。

4.

(1)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也,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注释:

暮:

夜晚。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3)译文: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5.

(1)原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注释:

诚:

确实。

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3)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

(1)原文: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注释:

方千里:

方圆千里。

宫妇左右:

指宫里的妃子以及近臣。

莫:

没有谁。

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

蔽:

受蒙蔽,文中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甚:

厉害。

(3)译文: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更厉害了。

7.

(1)原文: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注释:

面刺:

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能在公共场所讥刺(寡人的过失)。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市朝,公共场合。

闻:

使……听到。

(3)译文: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奏章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8.

(1)原文: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注释:

门庭若市:

宫门前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时时:

常常,不时。

间:

间或、偶然。

进:

进谏。

期年:

满一年。

战胜于朝廷: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3)译文: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五、精读品味

1.开头插叙徐公一笔有何作用?

【答案】这一笔插叙非常必要,既补充说明邹忌进一步向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邹忌不自信显得自然有据。

2.邹忌的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说明什么?

【答案】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明妻子对他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卑怯、顺从的心理。

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没有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3.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本部分却在写邹忌比美,是否离题?

【答案】没有离题。

这部分写邹忌的生活经验,这是他讽谏齐王的论据。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就是对“受蔽”与“除弊”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中心。

4.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

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还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

所有的内容安排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甚至更深入,就是切合题意;如果与主旨冲突,就是离题。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是不离题。

5.邹忌讽谏有没有效果?

试分析。

【答案】邹忌劝谏,齐威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门庭若市”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时时而间进”,一方面说明进谏者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揭示了什么道理?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它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战胜于朝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为邹忌善于劝谏,以小见大,以自身经历作类比,使齐威王乐于接受意见;二因为齐威王能接受讽谏,并积极采取改正措施。

六、研读探究

1.【难点探究】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应该如何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答案】他是以家事类比国事的方法讽谏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事实,接着以“生活小事”开头,先谈自己的生活际遇。

一口气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应该看到,邹忌讽谏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点:

一是由“我”及“君”,二是由家及国,三是以小见大。

2.【难点探究】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答案】邹忌(进谏者):

邹忌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作为齐威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他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性,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他闻过则喜,兴利除弊,大胆改革,颇有远见。

七、归纳总结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

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

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

‘善。

’”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详略得当,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

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

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表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

(3)类比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类比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

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类比说理作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由私事及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

这种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类比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能收到比直接进谏更好的效果。

八、拓展延伸

国学经典诵读

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大雅•板》

【译文】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

2.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译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九、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