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
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由于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所以他一直跟着多病的爷爷和奶奶后面,每次来上幼儿园都穿得极少,而且衣服也不是很干净。
家境贫穷。
黄志轩由于长期缺乏父爱,他的母亲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和他交流,导致了他的性格大变,变得不听话,好像什么都无所谓。
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关心、呵护他。
为了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经常有事没事的找他说话,给他讲什么道理好像都听不进去,我很着急。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他谈心,找他说话,渐渐的他能和我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
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虽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琐碎的,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可谓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工作这段时间以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
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
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午睡时间到了。
我轻轻地拉上雅致的淡绿色窗帘,寝室里的光线瞬时变得暗淡而柔和。
孩子们都愉快地到自己的小床上躺好。
和往常一样,伴着我舒缓柔和的歌声,他们渐渐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鼾声轻轻地响起,我来回地巡视着,帮孩子们盖好被子,小心地掖好被角。
看着那一张张熟睡的小脸,我忍不住俯下身,仔细地端详着,细细地欣赏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是那么的祥和温馨。
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内心里面充满着柔情,充满了幸福和爱恋。
我禁不住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那些难忘时光。
还清楚地记得孩子们刚入园时的情景:
那时,大部分孩子都不愿来幼儿园,拒绝着老师的亲近。
让我最痛苦的就是每天的入园接待了。
很多孩子在和爸爸妈妈分手时,痛哭流涕,一个个和小泪人似的。
我想,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来讲,最不喜欢的地方可能就是陌生的幼儿园,最不喜欢的人也许就是他们的老师吧!
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载着我们一起往前跑。
转眼间,我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了将近两年的时光。
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两年里,每一个孩子的身影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内向胆小的恒恒,憨厚善良的成昭,活泼好动的望望,乖巧可爱的烁烁,聪明懂事的滔滔,调皮机灵的毛毛,多才多艺的小安……细细数来,班里的38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特点,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早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们中的每一个;一天不见都会非常惦念。
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忧愁,已经和我的生命紧密相连。
透过孩子的每一点成长,我看到了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
而孩子回报给我的更是数不清的爱和温暖,说不完的激动和惊喜。
孩子们是天真的、纯洁的,他们用稚嫩的语言和淳朴的行动表达着对我的信任和依恋。
如今我们的班级就如同一个生机勃勃的百花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而我要做的就是护花使者的角色,细致观察、认真了解每种花的不同,辛勤地为花儿灌溉、施肥、剪枝,让充足的阳光照耀他们,让甘甜的雨露滋润他们,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开出自己独有的那一朵绚烂芬芳的花。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与孩子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也享受着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幼儿教师,只是在做着自己平凡琐碎的工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感人的事迹,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心。
感谢孩子们为我的生命描绘上绚丽的色彩,给我的精神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让我满怀感恩,满怀激情。
我知道,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宝贝,同样,在我内心深处,我也深知自己的角色:
我是班里所有孩子的妈妈,每个孩子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我会努力,我会精心地给他们以呵护,并期待他们走好人生路上每一步!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整天和3、4岁的孩子在一起,看到孩子“犯错”那是家常便饭。
每个家长肯定对此也深有感触。
对于孩子的不“按理出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不管肯定是不行的,管吧,看来只有惩罚了。
可是,惩罚是不是真的有用呢?
惩罚会不会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更不听话呢?
这肯定是让许多家长都感觉纠结的问题。
无意中看来于春林老师的一本书《孩子宝贝》,其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看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句话:
孩子是在重复中长大的;自由是快乐的,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于是孩子把遵守规则变成快乐来遵守;孩子是通过活动借助于感官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的。
孩子为什么容易犯错?
因为心理不成熟,身体的动作和大脑的结合还没有完全统一,在思考、做事的选择上难免会出错。
成人难免也会出错,何况是孩子。
所以首先是调整我们成年人的心态,知道孩子是一定会犯错的,要允许她犯错。
要想让孩子少犯错,就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一次、两次、一百次、一千次选择,就教会孩子练就了先思考再选择的习惯,这样她的错就会少一些。
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平时有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呢?
往往一看孩子两次犯同一个错误就怒不可遏,甚至在从未提醒孩子的情况下,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就大加惩罚。
如果多次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当然应该批评甚至惩罚,不过其实孩子是很少故意去犯错的。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是的,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爱每一个孩子,是幼儿群体特性对幼儿教师的客观要求。
俗话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一所幼儿园,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个孩子。
在这些孩子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会形成许多差异:
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气质有动有静,性格有活不呆,动作有灵有拙,语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热有冷,习惯有良有莠......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差异,呈现出幼儿群体特性的客观存在。
对此,幼儿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公平施爱,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厚此薄彼。
否则,一些孩子得到偏爱,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得到偏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处处不同于他人的优越感,助长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会灰心泄气,感到失望,无助和自卑,致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难以摆脱的阴影。
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个孩子漂亮活泼,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
对她又是亲又是抱,处处关心照顾她,结果使她一度变得任性、高傲和无礼,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
另有一个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师对他关爱较少。
有段时间他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别人。
这使我深深认识到:
对幼儿的偏爱和冷落,会带来不少负而影响。
正确的态度是,力戒偏向,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到处弥漫着“和而不同”的味道,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芳香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这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吴放老师所追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完满、和谐的人性;另一方面,吴放老师弥合人性所凭借的“教育理念”是“和而不同”的完美代名词、最佳诠释者。
在书中,吴放老师从幼儿的现实生存状况出发,探讨如何使幼儿走向完满、和谐的状态,从而使不同的幼儿通过教育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表面上,吴放老师虽然只呈现了短短50封信,引出她的幼儿教育思想,但实质上,其思想的立足点却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
所以,抛开作者的宏观目的,其思想体系本身是弥足珍贵、值得体味的。
薄薄50封书信,字里行间到处弥漫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之美,在一遍遍的阅读中,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作者深刻的思想中折射出的幼儿教育的闪光很美、很美,美就美在“和而不同”的渗透与彰显。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同”,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强调不同声音的存在,甚至是不同声音的对抗。
这样的“和而不同”是建立在不同与差别基础之上的富于生命力的开放、多元的系统,是真正的和谐、辩证的和谐。
这种和谐在于异质要素的统一而非同一,而且,异质要素走向“和”的前提是“不同”的真实存在,对“不同”的充分承认,只有这样,异质才能产生新质,天地万物才能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境界。
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和而不同”的智性之光,在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吴放老师经常让新老师做的一个练习是挑出班上最让人“头痛”的三个孩子,写出每个孩子的五到十个优点和长处。
不少教师写完之后都吃惊地说,想不到这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长处,我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注意到呢?
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倾向于用比较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这就好比我们只从一个窗口向外看,能够看到的当然就很有限。
她强调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打开了许多这样的窗口,我们能够看到的自然就要全面的多了,其解释的就是“和而不同”的完满、和谐的教育理念。
总之,不管是吴放老师整本书所折射出的智性光芒,还是具体层面所流露出的教育光辉和“美”的光彩,都无不洋溢着一种“和而不同”的和谐之美。
而这种美正是幼儿教育思想的坚实根基,倘若抽掉了这种根基,幼儿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论述便是形同虚设,没有分量可言。
所以,一切教育之美就美在“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