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55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12)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③。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

怎堪。

②青草瘴:

《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③夏口:

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

湓城:

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

二地均在郴州以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

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

乘着南风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

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

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是怎样抒发的?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①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

②碧玉:

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

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怀归,思归故里。

②春官:

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

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颔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

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

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紫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边思

李益①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①李益,字君虞,陇西始藏(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

B.第二句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

C.第三句中李益直接称自己是"关西将家子",语调轻松洒脱,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

D.诗人写作这首诗的重点并不在于绘形写貌,叙述自己的经历,而重在抒写自己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

②“前溪”句:

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

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

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

“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

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

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苍茫凄清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两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鸳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②臧生:

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

③宁子:

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

④燔柴,语意为大火。

照乘,指明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

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

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

指松、维、保三州,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首联中,“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尾联写诗人“跨马出郊”,“极目”四“望”,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引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D.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击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①,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②,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③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④兮。

于嗟洵⑤兮,不我信兮。

【注】①土国:

为国家兴土功。

城漕:

在漕地筑城。

②孙子仲:

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

③爰(yuán):

于何。

④活:

通“佸”,相会。

⑤洵:

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五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化。

B.第一章中的“独”字不仅指行动上的孤单,也指“我”精神上的孤独。

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形具体化,与第二章的“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相呼应。

D.第四章写“我”“南行”之前与妻子离别时的誓言,表达了“我”喜悦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比。

2.本诗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惊:

欢乐,乐趣。

②青门:

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诗的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

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寒食

王禹偁①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直谏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此诗写于次年寒食。

②撰碑钱:

替别人写碑记、墓志铭等所得的酬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开门见山,直扣题目,点明节令和地点,含有“今年与往年不同”之意。

B.“稚子就花拈蛱蝶”的“就”字写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拈”字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

C.颔联和颈联分写人的行为和自然风光,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淳朴恬淡之美。

D.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稚子捕蝶、人家秋千、郊原新绿、巷陌春阴都是山中寒食特有的景色。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

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

②朝陵使:

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B.诗中描绘了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

C.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D.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

借用典故抒情,借才子贾谊来写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

反用典故,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A项,“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分析不准确,首联并非实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的所见所闻,而是诗人设想中的境况。

C项,“顺利到达贬所”错,“夏口”“湓城”均在郴州以北,故颈联表明诗人希望明年友人能够离开贬所。

D项,“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博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错,贾谊是在任梁怀王太傅后因梁怀王之死抑郁而终的,并非在长沙谪居三年后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错,此联用典是反其意而用之,“不久留才子”“何须吊屈平”说明诗人认为杨少府不会久留贬所,不必像贾谊作赋凭吊屈原。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

尾联上句运用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典故,将友人与贾谊类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下句写贾谊作《吊屈原赋》之事,“何须”二字为昂扬语,以此安慰朋友,认为朋友不会始终处在被贬的境遇中。

回答时要注意诗题中的“贬”字,作者为被贬的朋友送行,安慰、鼓励朋友乃人之常情。

作答时也可先进行联想,然后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依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①知己之叹。

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

②故土之思。

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

③亡国之痛。

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解析:

1.B项,“直抒胸臆”判断错误。

《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

应为用典抒情。

2.题干“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分析。

“挑灯看剑”,国破家亡之痛;“少知己”“空好音”“孤”,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乡心”故土之思。

诗歌鉴赏参考: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

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

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

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

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

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

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

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①心念国事。

首联写诗人应檄赴邓州,着敝裘跨羸马,月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

②希望终老田园。

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

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错,“未能免俗私自笑”的意思是自己未能免俗,所以出来应召做官,不禁自觉可笑。

并且尾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诗人的态度,他不愿为官,只愿过田园生活。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分析诗歌情感,需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鍵词句,还要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注释知人论世,首联,诗人有感于家国之难,接到文书后,月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颔联,诗人以国事为重,虽不情愿,但立即动身。

颈联,池塘中,群鸭戏水非常热闹,桑柘平展非常美好,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尾联,诗人希望终老田园,但是以国家为念的思想战胜了个人的思想,只是有些矛盾、无奈罢了。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D;2.①悲秋之情:

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

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

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③为生计而愁:

岁末为温饱奔波。

④感慨年华老去:

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

1.A“萧瑟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2.译文:

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

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

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

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

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

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

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

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

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

1.B项,“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错,从诗中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第一次,“胡人半解弹琵琶“,该旱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圳郑忍舞繁琴拜日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该旱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的琵琶声FV旱哀蜿动人的。

2.译文;

弯弯的月儿升起悬挂在凉州城头,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一首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①诗歌前两句写出了一位华贵英武、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边关少年的英武形象,语调潇洒风流,表现作者立功边塞的慷慨。

②后两句用自我解嘲的口吻写出诗人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和苍凉。

解析:

1.C.“莫笑”暗含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2.首句写自己的装束。

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

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