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54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上期中南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届南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暨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考试范围:

必修一、二)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І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有学者说: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如下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统治

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3.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

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

”这说明

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B.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4.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四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实际上

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

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

这一做法

A.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B.基本动摇了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C.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D.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5.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

“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

……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6.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7.“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8.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

“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l912、l949年、l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10.《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11.“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反对美帝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据解密的美苏“冷战”时期的史料记载:

柏林危机中,苏联封锁了水路和陆路,但没有封锁空中通道;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至少通信25次。

据此可知

A.两大阵营对持的局面正式形成B.“冷战”中双方保持自我克制

C.“冷战”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D.“冷战”时美苏力量保持均衡

1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

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

”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5.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

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16.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17.对右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8.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20.阅读材料:

下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从“大跃进

”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21.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率曲线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B.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22.193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举措导致的结果之一是

A.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强化了美国的金本位政策

C.使世界白银价格跌势加快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3.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

“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l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

”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

A.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B.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D.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24.有人预测,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主要增长点,瑞士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世界电子贸易总额为980亿美元,此后电子贸易总额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这直接得益于

A.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经济区域化的兴起和发展D.网络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对民主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说明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4分)

 

材料二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6分)

 

材料三《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

辛亥前,孙中山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革命方略”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辛亥后)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南方周末》

(3)据材料三,如何理解“《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结合民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指出《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

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

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

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

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

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

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

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

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

‘此地人民五十万。

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

此。

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

楼五重,上下数百间。

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

棉花包至此开始。

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

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

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的背景。

(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

(12分)

 

27.(12分)

16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购买中国瓷器,中国拥有世界瓷器市场的全部份额。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纹章、广彩等众多的外销瓷品种,不断提高的釉上彩技术为生产具有欧洲装饰风格的瓷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其间,欧洲人不断模仿中国瓷器,但质地相差甚远,直到18世纪初,欧洲陶瓷才真正诞生。

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皇家瓷器厂,德国麦森的硬质彩绘瓷、法国的软质彩绘瓷、英国的骨质瓷大放异彩,它们更加符合欧洲人审美情趣,胎薄、光泽度等也直追中国瓷。

1769年,英国建立了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规定此线必须贯彻工厂制度并全面实行劳动分工。

到18世纪后期,各国纷纷提高华瓷进口税,同时欧洲瓷还出口到美洲、中东地区。

仍处于手工作坊阶段的中国制瓷业,逐渐丧失了技术垄断优势,出口主要对象由欧洲转为美洲,到19世纪初,几乎只剩下东南亚地区了。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瓷器。

欧洲瓷只付税5%就可销售,到19世纪末国内开始出现欧洲人开办的瓷器工厂,其产品成本低、售价低。

当时有人谈到洋瓷时慨叹道“夺我外洋之销路犹以为未足,进而夺我国之销路矣”,中国制瓷业就此衰落。

依据上述材料,解读中国和欧洲在瓷器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12分)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届南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暨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D

D

C

B

A

D

A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D

B

C

C

C

B

A

A

D

25.(14分)

(1)人民主权。

(1分)

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3分)

(2)重要事件:

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3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得3分)

权力制衡关系:

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分,答出其中的二点得3分)

(3)孙中山的建国理念是仿效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而《临时约法》规定临时政府实行议会共和制(责任内阁制);孙中山的建国理念是渐进完成宪政,《临时约法》是立行宪政。

(2分)

原因: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民国政权为北洋军阀控制。

(2分)

26.(26分)

(1)特点:

扬州:

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

(4分)

曼彻斯特:

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

(4分)

背景:

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

(6分)

(2)扬州“衰”:

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传统经济丧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上海崛起。

(6分)

曼彻斯特“兴”:

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

(6分)

27.(12分)示例:

16世纪—18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热销。

这一时期中国制瓷业在海外市场的刺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欧洲制瓷技术仅处于模仿阶段。

因此质地优良的中国瓷器垄断世界市场。

(4分)

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得到政府支持的欧洲制瓷业,在质量和艺术样式上赶超中国,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也促进了其发展。

而中国制瓷业在技术、生产组织等方面却无新的突破,中国瓷器与欧洲的竞争中,所占世界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4分)

19世纪后半期,中国遭受列强经济侵略,欧洲获得在华关税特权和设厂的权利,其产品更具竞争力。

致使中国瓷器不仅丧失海外市场,连本土也成为欧洲洋瓷倾销市场。

世界瓷器贸易的变化表明,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世界大潮中,只有积极变革,才能发展进步。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