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703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doc

1—1对子歌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1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

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7.背一背:

看谁记得快。

四、作业

1.搜集生活中的对联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对子歌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结构相称节奏相称

平仄协调

教学反思:

1—1对子歌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总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2.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三、拓展运用

1.读一读。

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

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  │   │   │   │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3、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

“萼”、“

板书设计:

对子歌

水对—,

峻岭对——。

教学反思

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3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3.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

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4.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教学反思

1—3茶酒联趣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4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的妙趣。

教学重点: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

体会对联的妙趣。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吩咐(fu):

口头指派或命令。

“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

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二、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

4.思考与交流。

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

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

四、布置作业:

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板书设计

茶酒联趣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教学反思:

1—3茶酒联趣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总第5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能在教师指导下,

2、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

④生竞读;点评。

二、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

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四、积累与背诵。

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教学反思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6节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能够顺利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

从哪里看出?

(二)题解:

(三)字词学习:

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四)分析诗句:

1.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7.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

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

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

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

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

教学反思

2—2滁州西涧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7节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教学反思:

2—3泊船瓜洲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8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

3.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3.剖题:

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三、背诵

1.试背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不能还)

教学反思:

2—4游园不值课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