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另类主持阿丘名人故事.docx
《央视另类主持阿丘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另类主持阿丘名人故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央视另类主持阿丘名人故事
央视另类主持阿丘
阿丘,实名邱孟煌,央视《社会记录》栏目主持人。
他小个头、八字眉、厚嘴唇,普通话不太标准,算得上是“央视另类”。
但很多人却为这个“另类”深深着迷,不仅因为他所说的新闻故事,更因他那独特的个性和引人入胜的锦绣口才。
阿丘说话诙谐、调侃,言至妙处,还辅以手舞足蹈,精彩如演播评书,听来令人赏心悦耳,拍案叫绝。
经笔者归纳,阿丘的口才艺术大致有以下四种—
逻辑辨证式口才
当一批诸如李咏、毕福剑等个性斐然的主持人迅速走红、深入民心时,记者就主持界日渐强劲的“个性风”向阿丘提问。
同样个性独特的阿丘这样回答:
“个性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旦你在屏幕上展示你的个性,就会放大两个东西,一是放大优点,二是放大缺点。
有人可能喜欢你的优点并放大你的优点,然后接受你的缺点;不喜欢你的人则会特别反感你的缺点。
我觉得个性是暂时的。
我希望我的个性不要凌驾于节目的个性之上,因为节目才是内核,我自己的个性要融入到节目中去。
”
个性是种宝贵的特质,它是个人最好的名片。
但个性如何释放,却大有讲究。
这里,阿丘抛出“个性是暂时的”这一观点,不落窠臼,同样充满思辨。
任何个性,不管多鲜明,在时间的演绎下,终会泛白。
故此,阿丘才有了接下来的“自我个性”与“节目个性”之区别。
这又是一种对个性的分解,仍是辨证的结果。
“我觉得语言是表层的东西,语言上的个性是新鲜的。
一旦别人产生审美疲劳,这种个性就会失去优势。
所以我一定要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内在的个性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满足大家新的需求。
”
此处是对前面“个性是暂时的”观点的加深论证。
由于自我个性有较大稳定性,难免会让人遭遇审美疲劳,所以才要不断突破自我,“让自己内在的个性与时俱进”。
纵观阿丘这段辨证,像一面梯田,层次分明,条分缕析,令听者无法不落入他营造的逻辑漩涡,口服心服。
类比假喻式口才
有人说阿丘是演新闻,手舞足蹈,太随意了。
喜欢他的人特别喜欢,不接受他这种风格的人则十分反感,正如上面他自己所言,两个极端。
对此,阿丘并不在意。
他说:
“别人说我是说评书也好,串场也好,都无所谓,这只是节目制作的一个方式。
新闻节目的形式就那么几种:
访谈、说新闻、播报。
不像文艺频道有很多形式,我们注重的是内容。
如果评价自己,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新闻评论员,我做不到,我更像是一个居委会主任,一个旁观者,一个路人,一个带点阿丘自己的戏剧沉淀的、站在新闻窗口旁的文艺人。
以文艺的视角看新闻,而我的文艺不是娱乐的。
”
众口难调,要做一档只有“鲜花”没有“鸡蛋”的节目是不可能的。
所以,阿丘很坦然。
他将自己类比成“居委会主任”、“旁观者”、“路人”、“站在新闻窗口旁的文艺人”,乍听好似“糟蹋”了自己,实则是对自我风格的一种巧妙诠释。
众所周知,“居委会主任”行事琐碎,偶尔还有点婆婆妈妈,但居民觉得亲切。
阿丘这样类比,他在节目中的作用便形象地传达出来了。
这也是类比的妙处,正面解说可能洋洋万言不得要义,但一类比,听众立刻心领神会。
如今,《社会记录》栏目已有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对此,阿丘毫不“贪功”。
他说:
“我只是节目所有环节中的一个环节罢了,这个环节在节目中最占便宜。
所有人的辛苦在我身上收获,所有人的智慧在我身上闪现。
很多人觉得我在每期节目最后说的那几句话很到位、很舒服,为什么?
因为那是所有人提炼出来的。
所以观众有时误解,会非常佩服我,其实他们应该佩服我身后的人。
我非常感谢幕后的制作群体,我属猴,我应该就是一只站在巨人肩上的&lsquo:
老猴子&rsquo:
吧!
”
阿丘是谦虚的。
他弱化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把功劳都给了同事,并以节目最后的几句话为例,将同事们的劳动微观呈现,使谈话饱含真诚。
最后一句“我属猴,我应该就是一只站在巨人肩上的&lsquo:
老猴子&rsquo:
吧,”恰如神来之语,妙不可言。
它基于牛顿名言,却道出了新意。
顺水推舟式口才
按传统标准,阿丘做电视主持人似乎并不合格。
且不说他个头确实有点那个……呵呵,单凭他的普通话水平就可以被PASS了。
对于这个问题,阿丘相当“勇敢”,直面记者说:
“说实话,我确实有口音问题,我是南方人,改不掉南方人的口气和语境。
中央台传统的播音标准是用北方普通话。
如今电视台用我,主观上讲是中国电视新闻意识的一种改变;客观上讲是中央电视台在把姿态放低。
”
作为主持人,如果说他普通话不好,其实也是一种揭短。
对于自身短处,人的本能是遮掩,不能遮掩的就开脱,找借口。
但阿丘没有这么做,“我确实有口音问题”,多么坦率!
不过阿丘也没语止于此,而是顺水推舟,接着围绕自己的南方口音说事儿,表达出了另一番独到见解。
他说:
“中国以长江为界,几乎占全国一半人口的南方人绝大多数普通话说不标准,有些人甚至都听不懂普通话。
这些人认为普通话、特别是电视上的人说出来的普通话都是&lsquo:
官话&rsquo:
,和他们总有点隔膜。
而我是从这里边出来的,我的口音,他们一听,会觉得:
&lsquo:
唉,这个人说话像我们这边的。
&rsquo:
然后我就以我的语境和语感去告诉他们一些事情,他们会很亲切。
北方人又会觉得很新鲜。
”
阿丘在此展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顺水推舟”。
水有流向,这里相当于“口音有问题”这个既成事实,阿丘顺着事实,即顺水。
推舟指在“口音有问题”的事实上,列举其优势,好比废墟开花,病木回春,顺着他人的观点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例如,都说阿丘普通话不行,他先予以承认,但随后他又找到了自己口音让南方人感到亲切,让北方人觉得新鲜的优势,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皆大欢喜。
自嘲乐观式口才
仅从外表看,阿丘确实其貌不扬,尤其在俊男云集的央视,他的形象更“有点儿对不起观众”了。
但阿丘十分自信,也很乐观。
做客某网站时,有网友问他自信的源泉是什么?
阿丘回答:
“按照北方人的身材来说,我算是&lsquo:
残疾人&rsquo:
,但人活在这个世上如果只能靠肉体、空间来论优劣,那未免太落后了。
我的自信源于从小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有句话叫&lsquo: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squo:
,由于我个子比较矮小,从小到大每次照集体照,我都站在最后一排的最边上。
这个位置侧身我能看见每个人的表情,别人却发现不了我,我自得其乐。
我习惯被别人轻视,我永远不会是主嘉宾,而是个旁观者,就像躲在黑暗处的猫头鹰。
”
自嘲是一种境界。
阿丘张口就称自己是“残疾人”,令人瞠目,但这只是虚晃一枪,随后一句“如果只能靠肉体、空间来论优劣,那未免太落后了”,便化解了所有尴尬。
接着,阿丘正面回答了问题一我的自信源于长久磨炼。
问题答毕,本可打住,但阿丘对这含糊的回答似乎并不尽兴,继续发挥,枚举了自己照相的事儿,由此引出他鲜为人知的另一些性格特征。
最后,妙喻“猫头鹰”,诙谐、形象,自嘲之间有无奈,更有自信。
谈及未来,阿丘相当“超脱”。
他说:
“哪天,如果观众不喜欢我了,或者自己江郎才尽言之无物了,我就在山野乡村,找个僻静地儿把一生的感悟写成戏,做一个精神世界里永远逍遥的骑士!
”
阿丘原来是编剧,说这话也许是他心中还有另一个未圆之梦吧。
“做一个精神世界里永远逍遥的骑士”,多么浪漫的憧憬,且不说这理想能否实现,至少有梦就快乐。
阿丘在此展示给我们的是他那种面对生活的浪漫和乐观,其口才也由此镀上理想光芒。
“说自己的话,让别人走去吧!
”这是阿丘的座右铭。
我们从中看到一个个性斐然、我行我素的阿丘;一个“不说话,毋宁死”的阿丘;一个想说就说、无所顾忌的阿丘……相信阿丘的锦绣口才能引领他走得更远,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