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28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docx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

考向一翻译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命题规律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

“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主如何?

”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

“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

”曰:

“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

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

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

“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答案】

10.D

11.C

12.D

13.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是可排除B和C。

“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项。

由此得出答案是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正确断句。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采用的是文言文阅读常规题型。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本题可根据句意断句。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延续了近年高考命题风格,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

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此题所选词语是课内及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并且选项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难度不大。

12.【精准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四句话,对文本所写人物作四方面的分析概括。

因为只设计了一个错项,所以难度并不大。

A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表述正确。

B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一语,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C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D项内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

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

这类题目的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

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

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如此题中,文言实词“务”就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力”;而“村野”应译为“粗鄙”,切不要只照字面将其翻译为“乡村野外”。

【2019高考展望】近年高考对文言实词题目的考查从未间断,甚至有日渐重视的趋势。

如加大翻译的分数,增加选择题对文言句意的理解。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不可放松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并加强对文言文的训练。

14.【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答题时把实词和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A项,“日”:

作名词,每天的日常事情;B项,“胜”:

作副词,完,全都。

D项,“其”,作代词,那。

C项,“之”: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不译;助词,表停顿,不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是关注词性差异。

二是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是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是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5.【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

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

手法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

D项,应为“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点评】该题要求考生给议论类文言文段找中心句,并

给每段拟个小标题。

跟以往简单地从文言文中筛选整合信息不同。

命题不再只是要求考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而是对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译文】

(1)积少成多之道:

一月一记不如一日一记,一季一记不如一月一记,一年一记不如一季一记。

人之情往往不在意小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奋起振作。

于是常常干不过那些专事小事的人们。

为什么?

因为小事情经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大,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不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累计的效果并不大。

所以善于从每天的日常事务做起的人可以称王,善于每季统计工作成效的人可以称霸,只会亡羊补牢的人很危险,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人必然灭亡。

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的事情,霸者注重每个季书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危殆之后才想到难受。

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自己要掉脑袋。

亡国之祸往往是悔不胜悔。

霸者之显赫可以以时记载;王者之功名,每天都记也记不完。

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一-能积微者则速成。

《诗经大雅蒸民》上说:

“懿德就像鸿毛,人们却举不动它。

”说的就是这的道理。

(2)假使治乱存亡如同高山与深溪,如同白垩与黑漆,则用不着智慧了,虽愚蠢也可以了,而治乱存亡则不然,似乎可知,似乎不可知;似乎可见,似乎不可见。

所以智士贤者共同积心处虑来求得,尚且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所以治乱存亡,其开始时如秋毫,察其秋毫,则大事就不会有过错了。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

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说:

"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2.讲基础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文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

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高考文言文翻译务必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

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的时候,按照原文的大意翻译。

文言文翻译总的要求是“信”“达”“雅”。

“信”即忠实原文,准确不走样。

“达”即自然通达,流畅不滞涩;“雅”即文笔优美,高雅不粗俗。

3.讲典例

【例1】【2019届河南南阳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

“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

“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

“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

服阕,改蒲州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服”,信服;“其”,代词,他的;“教”,教诲;“化”,被教化;“之”,代词,他;“耻”,意动,以……为耻。

(2)“高”,称赞;“其”,代词,他的;“行”,品行;“谊”,情谊;“延”,请;“致”,致还、回来;“明”,阐明;“正”,合乎正道的。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河南渑池人。

明朝永乐六年考中举人。

他五岁看到《何图》《洛书》两书,就画在地上问他父亲。

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儒家性理之学(大道理)。

他在学习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存于心作为最主要的。

(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

“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

”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

(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道:

“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人的本性的理论。

”他父亲愉快地接受了他所说的道理。

后来父母接连亡故,(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不吃,安葬了父母以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非常相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理论都除去不用。

他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

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

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

知府郭晟向他请教处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

“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平公正那么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洁那么百姓就不敢欺瞒了。

”郭晟拜谢欣然接受。

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

服丧期满,改任蒲州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王梁当野王县令,世祖认为王梁有功劳,其后被世祖封为关内侯”错误。

结合“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

从平河北,拜野王令”分析可知,“赐爵关内侯”在“拜野王令”之前。

故选B。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

本是郡吏出身,渔阳太守彭宠让王梁代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领军队向南追及世祖到广阿,官拜偏将军。

攻破邯郸后,王梁被赏赐爵位为关内侯。

跟随世祖平定黄河以北,拜为野王县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向南抗拒洛阳,向北镇守天井关,使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认为是王梁的功劳。

等到世祖当了皇帝,擢升王梁担任大司空,加封武强侯。

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人一起进攻檀乡,皇帝有诏书规定军事全部归大司马管理,然而王梁(违背诏书)就征发野王县的军队,皇帝认为他不奉命诏书,令他在所在野王县中停止行动,但是王梁又以时机有利擅自发动进攻。

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生气,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到达军中要把王梁斩首。

宗广

不忍心,就把王梁打入木笼囚车带回了洛阳。

到达洛阳后,皇帝赦免了王梁。

一个多月后,他被任命为中郎将,代理执金吾负责保卫京城。

其后向北镇守箕关,攻击赤眉别校,使之投降。

三年春,转战攻击五校,追击到信都、赵国,击败了他们,全部平定了聚众起事的队伍。

冬,皇帝派遣使者持节拜王梁为前将军。

四年春,进攻肥城、文阳,占领了两地。

推进跟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两地之间攻击佼缰、功茂,占领大梁和啮桑,同时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一起进攻,一年多这些地方全被平定了。

五年,王梁跟从世祖刘秀亲征,在救桃城,破庞萌等战斗中,王梁战斗尤其有力。

刘秀拜王梁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者,将兵一如过去。

在担任山阳太守几个月之后,王梁被征召入京,取代欧阳歙担任河南尹。

王梁开渠引穀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泻入巩川,等到渠成而水不流。

七年,有司弹劾奏明,王梁惭惧,上书请求退职。

刘秀下诏书说:

“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将他擢升到京师。

他建议开渠,是为人兴利,众力已过,而功不成。

百姓埋怨诽谤,言谈者喧哗吵嚷。

虽蒙皇帝宽宥,他本人还是执意谦退,‘君子成人之美’,特以王梁为济南太守。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卒于官,其子王禹继承爵位。

王禹去世,其子王坚石继承爵位。

王坚石因父亲王禹及弟弟王平参与了楚王(刘)英谋反案而被追究连累(连坐)定罪,被斩于市,封国被废除。

【例2】【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

“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多士》称曰: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

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崩,指帝王的离世。

古代“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

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

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