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84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影视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影视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影视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影视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思考.docx

《影视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视思考.docx

影视思考

我国加入WTO后,即将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就是要用WTO的法律框架体系来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程序,即人们常说的要按WTO规则行事。

但我国广告业的种种现实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媒介广告公司因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默许而存在。

不仅一些报社、电视台等媒介纷纷挂出广告公司的牌子,让其广告部用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从事广告承揽(代理)和发布业务,而且还有少数作者撰写文章为其摇旗呐喊(如马蒂《媒介广告告公司无可非议》,见《国际广告》2000年第5期,以下简称《媒介》)。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媒介广告公司大有取代本土广告代理公司,成为中国本土广告业主流之趋,那么媒介公司真的能撑起本土广告业的一片蓝天吗?

  一、媒介广告公司出现的背景

  媒介广告公司的出现是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国家从经济上对媒体“断奶”,并让其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出现的,具体地说:

  

(一)它是媒体容量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

我国媒体从1979年开始,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前的“卖方市场”进入此后的“买方市场”。

除了少数媒体仍然紧俏外,绝大多数媒体都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况,可以说长期困扰我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媒体短缺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现在的广告市场已经不再是拿着钱找不着地方刊播广告,而是众多媒体经过不断地扩版或增加频道,其容量从总体上显得过剩,不经过广告公司代理,很难将全部版面或时间销售出去,而并非像《媒介》一文所说“许多媒体自身根本不需要中介代理就能把版面或时间销售出去,也就是说,多数媒介没有(销售广告时间或版面的)代理需要”。

实际上,目前仍然紧俏的媒体除中央电视台等少数外,并没有“许多”和占有“多数”。

相反,全国很多媒体的广告部主任通过竞争上台首先感到的,不是取胜后的喜悦,而是自己慷慨陈词时报出的经济指标的压力。

关于这点,从媒体支付给广告代理公司的实际代理费可以明显见出:

90年代中期以前媒体紧俏,广告代理费标准一般为8%—10%;此后随着媒体供需矛盾的缓解,在广告公司的强烈要求和国家工商局的干预下,广告代理费上升到15%;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媒体资源供给过剩,相互间的竞争加剧,不少媒体实际支付的广告代理费已达20%-22%。

  

(二)它是广告代理制受到挑战的结果。

广告代理制的本质是什么?

是广告代理公司居于广告主和广告媒体之间,向二者提供双向专业化服务,这是广告代理公司不同于一般甲方、乙方交易中间人或代理人的主要特点——一般中间人或代理人只要促成甲方、乙方的交易行为,就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佣金或代理费;而广告代理公司不仅要促成甲乙双方的交易,而且还要为其提供让双方满意的专业化服务。

正是在这点上,《媒介》一文错误地理解了广告代理制的本质,将一般代理与广告代理混为一谈,进而得出“多数媒体没有(销售广告版面或时间的)代理需求”和“广告主基本没有(购买广告版面或时间的)代理需求”的结论,并由此出发,对广告代理制的存在提出质疑:

“遗憾的是,当时的管理部门、学者或广告公司都没有充分地理解这些市场规律,又是制造舆论,又是试点推行代理制,给媒介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付给广告公司15%的媒介销售代理费。

媒介面临这种类似强卖的行为,只好采取相应对策,以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自办广告公司便成了一个既不违背政策,又能保护自身利益的办法。

由于违背了市场规律,代理制的推行最后是不了了之,却归罪于媒介及媒介广告公司,实在是冤枉。

”按照上述观点,不仅广告代理制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广告代理公司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广告主与媒介直接交易,既省时又省钱,二者的结合是当然的选择。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媒体才希望成立媒介广告公司,通过直接承揽广告业务,以解决自身“吃不饱”的问题。

  二、媒介广告公司存在弊端分析

  媒介广告公司的建立只能加剧广告市场不公平竞争,加大媒体自身经营风险,并无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

这本是广告界的一个基本共识,却不料受到《媒介》一文的挑战: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媒介广告公司与其他广告代理公司相比,除了投资主体不同外,并没有其他本质上的区别。

大家都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

”“媒介广告公司通过其投资主体获得更高的折扣,或者是更优惠的条件,这是它的优势资源之一,无可厚非。

”由此得出“媒介广告公司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的结论。

  事实上,媒介广告公司的出现,是我国媒体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的一种非市场经济行为,也是其优势地位和垄断地位的再次显现,至少存在以下弊端:

  

(一)媒介广告公司能从其所属媒体获得更高折扣或更优惠条件,而其他广告代理公司则无此便利,二者的竞争并非“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恰恰相反,二者之间毫无公平可言。

严格地说,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背《广告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的。

  

(二)这种内外有别的广告价格增加了媒体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还容易造成媒体价格管理上的混乱,进而扰乱广告市场秩序,最终不利于媒体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广告代理公司在媒体上刊播广告是以自身的资金和信誉作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经营风险微乎其微;而媒介广告公司由于与其母体不分,媒体对媒介广告公司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广告刊播过程中费用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现象,无形中加大了媒体自身的经营风险。

  (四)媒介广告公司由于与母体媒体特殊的内在渊源关系,因而在经营广告业务的过程中,势必将更多的“单”投向母体媒体,而不考虑这样做对广告主是否必需,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广告效果,造成其金钱的浪费,不利于广告运动的成功开展和广告业的长远发展。

  (五)媒体价格上的内外有别,容易养成媒介广告公司对优惠价格和政策的依赖性,从而造成其在广告运作过程中的不思进取和惰性,进而导致广告业整体水平的下降。

尽管世界上有日本电通和博报堂等极少数广告代理公司的发展带有媒体背景,但从总体上说广告代理公司的发展与是否拥有媒体背景没有必然联系。

广告代理公司如果不能向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即使有媒体背景,仍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反之,即使没有媒体背景,它也同样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媒介广告公司现状分析

  以媒体广告部为主体的人员构成使媒介广告公司难以承担起专业化运作的重任。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媒体在90年代中期以前,无论报纸版面还是电视频道都是偏少的,媒体总量供给不足,长期供不应求,成为制约我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因而新闻传媒界流传着三句顺口溜:

“搞广播广告的走着(四处拉广告)吃饭,搞报纸广告的坐着(坐等客户上门)吃饭,搞电视广告的躺着(客户排队等着播出广告)吃饭。

”由此可见媒体短缺之一斑。

如此短缺的媒体状况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

媒体广告经营并不重要,不需要什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广告部里“混”。

  由此决定了相当一部分媒体广告部的人员构成主体:

稍微懂得一点儿经营管理的人员,或不能胜任采写编评等新闻业务的分流人员,或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广告部的关系户等。

尽管其中不乏精通广告运作的专业人才,尽管这种状况在90年代中期以后媒体普遍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已经有了较大改变,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媒体广告部的人员构成还是非广告专业人员偏多,而专业人员偏少。

而且媒介广告公司普遍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即媒体广告部人员既是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又是媒介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的业务骨干,由媒体长期国家事业单位的体制及其形成的惰性决定,其专业化运作水平较为低下。

显然,如此的人员构成和低下的专业化运作水平难以承担广告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其提供的服务无法让广告主和媒体满意,同样也无法抵御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风浪。

有人曾说:

如果我国传媒不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不注意从各方面加强自己抵御市场竞争风雨的能力,那么,国有企业的今天,就可能是传媒的明天。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并非危言耸听。

  四、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出路

  那么,是不是我国本土广告公司就毫无希望了呢?

回答是否定的。

关键在于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建立、完善广告代理制。

我国即将加入WTO,广告业同其它行业一样要参与国际对话与竞争。

中国广告业将如何迎接WTO的挑战?

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国际对话与竞争?

是让世界广告业来适应中国广告业的游戏规则,还是让中国广告业去与国际惯例接轨?

无疑只能是后者。

那么,中国广告业拿什么去与国际惯例接轨?

是媒介广告公司,还是国际通行的广告代理制?

无疑也只能是后者。

从世界广告代理业的发展来看,从依附媒体的媒体推销时期,到脱离媒体的媒体掮客时期,再到独立的专门化代理时期,其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其一、广告代理公司逐渐脱离媒体而走向独立,它与广告客户由于利益的一致而联系更趋紧密;其二、广告代理公司职能彻底转变----由单纯为媒体推销或代理广告版面发展到为广告客户和媒体提供双向专业化的服务,即既为广告客户提供创意、设计、制作和代理服务,又为媒体提供广告发布业务。

在此过程中,由于为广告客户和媒体提供的服务要求专业化水平高,只有广告代理公司能够提供,其他非专业人员无法取代,因而其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能否为广告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判断一家广告代理公司是否专业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一家广告代理公司能否成长、壮大的关键。

在进入新世纪、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还有人提倡带有明显计划经济和不公平竞争色彩的媒介广告公司,明显有开历史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嫌疑。

反观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它只能以独立的面目,用自己的专业化服务,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并支撑起本土广告业的一片蓝天。

  

(二)分离广告承揽与发布。

长期以来,媒介广告公司凭借其优势地位,既经营广告发布业务,又直接承揽广告代理业务,干起了本应是广告代理公司职责范围的设计、制作和代理工作。

这样,广告行业内就出现了媒介广告公司与广告代理公司竞相“拉广告”的独特现象。

从我国广告业未来发展来看,媒介广告公司的存在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我国本土广告公司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从法律上限制或取消其存在与发展,坚决将广告承揽与发布分开,让广告代理公司与媒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营造更加公平、宽松的广告市场环境,扶持本土广告代理公司,共同将其“做大”,以迎接WTO对本土广告业的冲击与挑战。

  (三)走联合、合资之路。

媒介广告公司(还包括广告主自办广告公司)的挤压,使我国广告代理公司除少数国营和合资的外,整体比较分散、弱小和专业化水平低下:

一是规模小。

全国广告代理公司除少数有上百人到数百人的规模外,绝大多数都是十几人的小规模,甚至三五人搭起的“草台班子”,这与日本电通6000人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实力弱。

据统计,1999年全国排序前50名的广告代理公司(其中有近20家中外合资公司)的营业额超过全国广告营业额的一半以上,其余数万家广告公司的广告营业额极为有限,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万元至十几万元,因而少数广告公司的“超强”实力与多数广告公司缺乏竞争力的同时并存,是我国广告公司的现状;即使以具有“超强”实力的少数广告公司同世界知名广告代理公司相比,其实力也完全不在同一层次上。

三是专业化水平低。

中国广告业数次兵败嘎纳以及在多种国际广告大赛中的屡战屡败,都说明其专业化水平同世界广告业之间的巨大差距。

因此,发展、壮大本土广告公司----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是我国广告业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本土广告公司必须超越自我,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的巨型广告航空母舰,从而告别目前的“散、乱、差”,以迎接大型跨国广告公司在我国的抢滩、登陆;另一方面,本土广告公司还应与国外大型广告企业集团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组建中外合资、合作广告公司,并借助其资金、技术的优势,以提高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媒介广告公司存在的弊端还是其现状,都决定其无法支撑起中国本土广告业的一片蓝天。

同时,媒介广告公司的存在不仅违背了《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原则,扰乱了广告市场秩序,而且还阻碍了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广告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因而对它应该坚决予以取缔。

众所周知,广告被称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二者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联动关系。

2005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发展向好,进而带动广告业总量的持续增长。

但值得注意,2005年中国广告业在1238亿元的高位上增长势头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广告业内部各微观主体的地位、关系正在发生新的调整,潜在矛盾凸现,冲突激化,机遇涌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身处2005这样一个复杂的年代,研究广告业,我们的分析尺度有必要跳出年度的框架,向后回溯,向前展望。

诊断困顿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阻力,探寻突破迷局的方向。

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13508户,比上年增加11722户,增长11.5%;广告从业人员913832人,比上年增加42466人,增长4.9%;广告营业额达1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国内生产总值0.93%,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9%。

1.广告公司

2004年底,全国广告公司为76210户,比上年增加9857户,增长14.8%,广告公司占广告经营单位总数的67.1%。

广告公司从业人员达641654人,增加49007人,增加8.2%,占广告从业人员总数的70.2%。

营业额达565.2亿元,增加120.4亿元,增长27%。

2004年,广告业内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了13.26%,为6024家,但营业额基本持平;国有事业单位数量减少了1116家,减幅为11.45%,营业额略有增长;集体企业单位数量减少19.09%,户均营业额变化不大;集体事业单位减少11.70%,营业额几乎没有变化;个体私营企业单位数量增加25.32%,达到了76916家,营业额增长36.48%;外商投资企业营业额增长56.06%;联营企业单位户均营业额略有增长;其他经济成分单位营业额大幅增长74.34%。

 

2.广告媒介

2004年,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广告经营额为575.5亿元,占广告经营单位经营总额的45.5%。

其中,电视经营额为291.5亿元,比上年增加36.5亿,增长14.3%,占广告经营单位经营总额的23%;广播经营额为32.9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28%,占广告经营单位经营总额的2.6%;报纸经营额为230.7亿元,比上年减少12.2亿元,占广告经营单位经营总额的18.2%;杂志广告经营额为20.3亿元,比上年减少4亿元,占广告经营单位经营总额的1.6%。

2004年以来,户外广告、网络广告的年度增长令人瞩目。

2004年户外广告经营额达到112.9亿元,较2003年增长12.9%。

网络广告年度经营额达到8.1亿元,较2003年增长30.7%,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9亿元,2005年、2006年预计将分别达到27亿元和40亿元。

 

3.广告投放

房地产广告继续保持投放量第一的位置。

2004年,房地产广告经营额125.31亿元,占全部广告经营额的10%。

药品和食品广告仍然处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2004年的广告经营额分别为122.39亿元、107.04亿元。

总体而言,广告投放的行业格局基本未变,但在量比方面发生了一定的转化。

传统的广告重点投放行业,呈现“软着陆”态势。

新兴和新崛起的行业,广告投放增长迅猛。

如汽车广告经营额为59.2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5.26%;化妆品广告经营额为86.6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8.75%。

 

二呼唤突破

纵观我国广告业的走势,从1979年以来本土广告业一直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并由原先的“低起点高速度”转到当前的“高起点低速度”,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成熟发展阶段。

原有的媒介格局下,广告业各利益主体在不断博弈中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而当行业发展进入平台期,各方面都在寻求突破,平衡也在发生着变动。

在传统媒体方面,各经营主体从原先的粗放式经营转向精耕细作;另一方面,新兴媒介不断涌现,新的广告形式不断得到开发。

2004年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总额为575.56亿元,较2003年的548亿元小幅增长5%。

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总额虽然仍在持续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新兴媒介增长幅度,低于广告市场整体增长速度。

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占年度广告市场经营总额的份额也从2003年的50.8%下降到2004年的46.5%。

如何准确的判断这种变动,把握住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下,广告资源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从形式到价格到合作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和固定。

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在固化的体制中滋长,长久以来也得不到解决。

可以说,整体老化,缺乏继续高速成长的动力,是现在广告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而新的媒体变局峥嵘初显,广告业处在新旧交替的风口浪尖,业界对此有没有清醒的认识,决定着行业最后到底是及时抓住机遇,壮大发展,还是最终水土不服被风浪淹没。

所谓新旧交替的新,一方面,是指新兴媒介风生水起,传统媒介逐渐式微,广告业将如何应对新的媒介局面,是机遇也是挑战;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处在从制造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如何适应新的广告主,需要开拓也需要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当媒介不再以广告为生存支柱的时候,广告业对自身将如何进行重新定位?

目前的传统媒体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广告,离了广告,媒介的经营也成问题,双方相互依存,共同生长。

然而从国外经验来看,在媒介发展得比较充分的国家,广告收入在媒介总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在美国、英国,媒介收入中基本是收视费、广告费二分天下,内容版权的交易也占很大的一部分。

从我国的媒介发展态势来看,广告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媒介的经营势必走向多样化的道路。

而大众传媒的数字化浪潮、融合化浪潮,更加剧了这种危机。

我国现在推数字电视、付费电视,媒介资源大大丰富,受众的注意力被高度分散。

原有媒介依托广告,数字化的大众媒介依托什么?

在其中我们并没有解读到广告。

如果付费电视没有广告,而开路频道再也没有目前呼风唤雨的地位,广告将依托什么而生存?

 

第二,新的广告载体的出现给广告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广告业将以何种姿态应对这些新的变化?

从户外广告令人瞩目的增长速度,我们应该已经能够看出一些新势力崛起的迹象。

而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在国内外取得巨大商业成功,利用新媒体传递广告,已成为业界、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

是固守着原先的生存方式,对新媒体持续观望、任其生长,还是积极介入,以自身的改变来谋求更大突破,是决定着广告业是发展还是萎缩的关键性决策。

 

第三,面对越来越难以说服的消费者,广告业将如何面对?

广告的天职决定了它不得不关注市场,不得不关注消费者群。

而消费者的本质也早已经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得到进化。

《现代广告》的陈永先生提出“消费者时代”的概念,说明消费者与从前相比已经判然不同。

原有的强化式、灌输式、被动式的信息消费模式不再是现代消费者的习惯,现在的消费者会更为主动地寻求信息;同时他们更有主见,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而市场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下降,影响广告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广告越来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广告还是不是向消费者沟通产品信息的最好渠道?

靠传统的、简单的方法来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还能行得通吗?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广告业才能够说服消费者,抓住广告主,才能找到自身的生存价值!

应该说,广告业已然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用旧思路、旧模式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传统广告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弱化和消亡,社会的结构性升级、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汇集成强大的力量,作用于媒介市场、广告市场,将给相关主体造成一系列的连动。

传统广告运动运行到今天,已经遭遇瓶颈,我们应该看到,下一步的增长空间已经转移,广告业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才能获得新生。

如果固守着原有的生存空间,那么仅有的一点生存空间也必将被挤压、被剥夺;反之,若能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则能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的广告运动、新的广告主张、新的广告形式在全球范围已经展开,我们本土广告业也要抓住机遇,应该主动出击,不能拭目而待!

 

三复杂表征

毋庸置疑,突破,是国际广告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身处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大背景中,我们将视角回归,反思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中国广告之猛进,一个整体的表征,就是“复杂”。

复杂,给中国广告业之突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复杂因素之一:

广告媒介——变革与新生

中国媒介结构复杂,运作模式模糊。

长期的事业性经营,使大多数传统媒介依靠政策垄断,颇具暧昧性地生存于广告市场。

随着媒介资源稀缺的状态转变,加之“国际化”和“新技术”的双重推动,媒介生发了导致体制变革的强大内生力。

广电加快产业化和数字化进程,报业大踏步实践集团化和跨地域经营。

各方试图打破旧有体制,进行力量重组,探索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新道路,以提高媒介效能。

同时户外媒体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IP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新生媒体的逐步成熟,给媒介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活跃点。

当今中国广告媒介,正处于突破市场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汇流与融合的“变革—新生”期。

这一复杂过程,给中国广告业带来了充满希望,却又难以揣定的未来。

复杂因素之二:

企业——后市场化时代的广告观反思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表现为非均衡状态。

有些产业市场化进程快、产业意识高,而有些产业还是计划经济体制。

在同一产业中,有些企业发展超前,拥有全球化视角和强大竞争实力。

同时,地方性的、经营封闭的企业依然数量庞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探索。

从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结构看,这一失衡特征更为明显。

包括一些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产业在内的中国各项产业,市场进入壁垒低,竞争结构不合理,造成领军人物普遍缺乏,而难以左右市场状态的“平民工厂”却比比皆是。

这些市场现状,直接导致企业广告需求的不平衡性。

有些企业对于广告的需求已经非常成熟,与广告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成熟的广告观,甚至是最基本的企业宣传意识都极其薄弱。

市场化的进程差距和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对广告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许多企业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濒死到复活,从弱小到壮大,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在一轮又一轮的生死角逐中,广告成为企业手中一把利剑。

刀光剑影的恶战之后,企业的广告观也越发成熟。

从颇具“文革遗风”的“大媒体+大投放”,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依据科学的调查数据和营销策略,注重整合行销传播和企业整体品牌的塑造包装,说明已经有相当一批中国本土广告主,告别广告蒙昧,从无畏走向理性。

企业在复杂市场竞争中,对于自身广告观的深刻反思,推动了广告行为的素质提升,为中国未来的广告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的要求。

复杂因素之三:

广告公司——鱼龙混杂

从第一家国际4A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到WTO的“百分百外资准入”,任何人都相信,国际资本全面角逐中国广告业,仅仅是一个时间表问题。

许多人士在这一时刻,担心本土广告公司的生死存亡。

我们不妨先将视线从“敌人”挪开,转向自我,关注一下中国广告公司现状。

在中国广告业的大环境中,广告公司不断成长,现在却依然是鱼龙混杂。

既有国际著名广告集团,也有优秀的本土4A,加之新生的媒介购买公司、公关公司、市场调查公司和咨询公司,还有数不胜数的中小型公司和中下游专业公司。

有的理念领先、全球视角、实力雄厚,有的仅仅是地方媒介掮客、个人作坊。

广告公司经营理念、操作模式和业务能力存在巨大差距,正规军与游击队并存,既有“豪门盛宴”,又有“路边小店”。

广告公司结构的复杂性,说明这一市场的竞争层次偏低,无序竞争必然存在,根本上制约了中国广告公司的做大做强。

 

复杂因素之四:

消费者——超大规模中的细分

与中国消费市场的超大规模并存的另一特性,是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