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54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docx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浅析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浅析

2016年及将过去,2017年开工伊始,工地的临电情况,通过过去一年的经验总结,发现各工地在临电设施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临电方案审核不认真、不仔细、个别的审核、批准手续不全,还有的方案中所列的塔吊数量与现场使用的塔吊数量不符等。

2对现场临电设备检查不力、个别工地电缆破损较严重、而工程师对此表现有畏难情绪。

③普遍对临电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学习、掌握得不够、规范列的问题明摆着也不去纠正。

我们想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并结合现场实际问题加以分析、本规范共214条、我们只挑了18条比较密切的相关条款来学。

以达到共同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目的。

以下简称《临电规范》。

这次先就以下七个方面来学习《临电规范》。

一、关于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供电系统

《临电规范》第1.0.3中规定“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分析、该条文是强制性条款,从字面上大家可能觉得不好理解,又是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又是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有资料介绍按IEC

的规定,供电系统名称是按带电导体数量命名的,供电系统中的相线及零线为带电导体而PE线不是带电导体,不应计入PE线,因此三相供电系统不论有无PE线大名都应称为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而我们大家习惯于按系统的导线数来称谓。

所以同一个供电系统出现了三相四线、三相五线的不同称謂。

所谓三相五线不是供电系统的称谓,而是TN-S接零保护系统称謂。

二、临时用电施组方案必须履行的程序

《临电规范》第3.1.4中规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临电规范》第3.1.5中规定“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分析:

第3.1.4、第3.1.5二条是强制性条款,现场监理工作中一般是履行了“编制、审核、批准”程序,但各程序的施行者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是“批准”应由“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而不是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3.1.5中规定“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按此规定临电设施的验收是由“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我体会至少是由使用单位“项目部”与批准部门,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监理部虽然不参加验收,但必须要审查验收单,监理部可要求复印件附于《临电方案》后面,以证明已履行程序,以防不测。

如发现施工单位临电设施未经验收就使用时,相关监理人员应出单子督促施工单位履行验收程序。

三、现场临电配电箱的设置与配置

《临电规范》第8.1.1中规定“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临电规范》第8.1.2中规定“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开关箱。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

分析:

从现场看有些工地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又设立了一个类似二级箱的区域配电箱,大家注意检查该箱进线引自二极箱隔离开关的上闸口还是引自隔离开关的下闸口,如是引自隔离开关的下闸口,则该箱就是三级箱,后面不能再带三级箱,不然就成为四级配电了。

配置方面《临电规范》第8.2.2中规定“总配电箱的电器具备电源隔离,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

电器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

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2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

当分路所设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器。

3隔离开关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

如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可不另设隔离开关。

4熔断器应选用具有可靠灭弧分断功能的产品。

5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分析:

这是对总配电箱器具配置的要求,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

只有在“如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可不另设隔离开关。

”。

总之必须有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开关。

《临电规范》第8.2.4中规定“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

“其设置和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8.2.2条要求。

”。

分析:

这是对二级配电箱器具配置的要求,这是我们监理须经常检查的配电箱原则同8.2.2条要求。

《临电规范》第8.2.5中规定“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

当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

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置隔离开关。

”。

分析:

现场设置是强调配电箱应按《临电规范》第8.1.1、《临电规范》第8.1.2的规定进行三级布置。

配电箱的配置是强调电箱内的器件应按《临电规范》第8.2.2、《临电规范》第8.2.4、《临电规范》第8.2.5的规定进行配置。

真正能符合“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较难(除非用刀闸),有些隔离开关虽是透明外壳,但触点的开闭仍看不清。

另外要注意规范中“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置隔离开关。

”这句话。

要完全按规范配置,配电箱的体积要大许多。

有了这句话,可以省掉一个隔离开关,条件是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

检查中发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从字面上看好像与《临电规范》不符,但在使用中不会有安全问题产生,实际上也在使用。

遇到此类问题,我建议大家用书面形式向施工项目部说明规范内容,以备不测。

所以请大家重视“设置与配置”问题(勤思考)避免理解错误。

具体在本文《七、对检查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中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四、关于TN-S接零保护系统PE线与N线的问题

《临电规范》中关于PE线与N线的相关问题,虽然很简单,

但《临电规范》中关于PE线与N线的相关条款有12条之多。

可见用电系统保护线的重要性。

《临电规范》第5.1.1中规定“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

《临电规范》第5.1.2中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

分析:

任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等都需处理二个接地问题,一个系统电源端带电导体的接地,另一个负荷端外露导体的接地。

就低压系统而言电源端接地是指变压器、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称为系统接地。

负荷端是指电气装置内外壳、线槽等称为保护接地。

当(TNS)的供电系统形式确定后,负荷端电气装置内外壳接零保护,接地型式也随之确定了,不得混用。

配电箱内N接线排、PE接线排标识混乱的现象并不普遍,但N线、PE线乱接,接头不用接线片,N接线排、PE接线相互短接的情况大量出现。

这样做也会给临电保护系统留下严重隐患,所形成的后果基本是相同的。

一旦事故发生将会是机毁人亡的大事故,其特点是。

故障点与事故点不在同一处,故障点不易查清。

事故发生后故障电压随之消失,事故原因不易查清。

一定要引起我们注意。

《临电规范》第5.1.1中规定“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设N线端子和PE线端子板。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

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

《临电规范》第5.3.2中规定“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分析:

这里必须重视一个是“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

”。

而另一个是“PE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从

现场状况看,该条款大家重视了,从现场检查来看没有出现问题,但还是需要提醒大家应主动地将此条款作为临设检查的一项内容,容易被忽视,个别的临电配电箱生产供应商生产的配电箱、柜内PE与N线端子板与二层底是焊接的。

成的后果是N线端子板通过箱体直接接大地,现场临电安装接N线端子板时又未采取绝缘措施,形成了一个的隐患。

《临电规范》第5.1.1中规定“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

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

”。

《临电规范》第7.2、1中规定“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工作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

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

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分析:

N线、PE线的颜色乱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发生率较大,施工单位图省钱,临电人员图方便,经常发生这类现象,需要监理仔细巡查。

其危害程度与上述第一项的情况雷同。

五、关于漏电保护系统参数设定、维护的问题

《临电规范》第1.0.3中规定“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而在第8.2.11中又规定“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

《临电规范》第8.2.10中规定“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分析:

该二条是强制性条款,很重要。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如何理解?

到目前为止有的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而小部分则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我个人认为采用二级漏电保护也好,还是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也罢,只要各级漏电保护

设置得当都是可以的。

条文中的“总配电箱”我认为就指大家所说的一级箱。

由此看来二级配置或三级配置均可以,但至少应是二级配置,关键是各级参数应配置得当。

在《临电规范》第1.0.3、第8.2.10、第8.2.11中只规定开关箱与总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值范围而未规定二极箱设定值,只规定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1S大家都是熟悉的。

从现场检查来看,总配电箱、二级箱中的设置比较随意,往往是超规范设置而且上下不匹配。

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审查临电方案和临设检查时加以注意。

我一般建议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150mA或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2S或0.1S,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30mA·s。

二极箱内漏电保护器的设定值应处二者之间,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为10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为0.15S,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20mA·s。

也有专家建议在总配电箱、二级箱中漏电保护器采用延时型的而不采用瞬动性的。

关于漏电保护系统参数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科学根据的。

其主要依据是人体对电流流经身体时各阶段的生理反应而规定的。

二极箱、总开关箱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20mA·s与30mA·s仍处于《交流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效应曲线》3区。

虽可导致肌肉收缩、呼吸困难等病理反应,还不至于死亡。

综上所述,确保人身

安全的不仅是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设定值,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触电时间,因此设置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流动作时间与瞬动RCD保护器准确动作是至关重要的。

《临电规范》第8.2.14“中规定漏电保护器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

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应逐月检测其特性,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分析:

要求所使用的漏电保护器逐月检测其特性,迄今为止我还只有极少数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做到,既然《临电规范》已做了明确的规定监理应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求。

平时每隔一定时间应该用手动按钮检查脱扣机构的灵活情况。

一般跨年度工

程应要求在雨季前对RCD保护器准确动作值与动作时间作一次检测是极其必要的,数据由施工单位与监理项目部存档。

六、检查中常见问题:

有了对《临电规范》上述基本条款的理解我们不难在实践中发现不符合《临电规范》的问题。

问题是现在电气工程师进现场较晚,进场后发现问题时,再要求改会很困难。

另外工程师自身要求不严,甚至出于同情的想法在明知违规的情况下放行。

此举大可不必,只要我们管得有依据(不过分),就得理直气壮地管。

下面举一些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1、现场“N与PE”接线或标识混乱

分析

个别工地问题较多些,表现有:

1、现场临电接线混乱,既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末端设备又采用接地保护方式,这种现象不普遍只是个别的。

2、配电箱内标识混乱,现场标识成“接地符号”与N准确标识应为“N与PE”,

3、“N与PE”线的使用太随意,正确的线色应为蓝色与黄绿色。

后二种现象较普遍。

2、配电室内变成仓库

《临电规范》第6.1.9中规定“配电室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杂物。

《临电规范》中第8.1.6规定“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分析:

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而确实屡教屡不改,由于配电间条件较好或工地场地狭小,工人们习惯地将配电间、二级箱间作为休闲场所或仓库。

还有一些在二极箱周围堆满了杂物,万一有情况无法操作。

麦克顿工地二极箱布置情况,比较规范。

3、开关箱用木板钉不按规范要求配置。

这是个别的检查中只发现一处。

《临电规范》第8.1.7中规定“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低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

分析:

该项一般都不存在问题,但在检查中还是发现一处用木板钉的三级箱内一个壳开关。

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问题,日本秋田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曾做过试验,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泄漏电流流经它的表面纤维时,会使木材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点燃周围可燃物。

如果向煤气管飞弧,就有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

问题虽是个别的,但大家还是要引起警惕。

4、电缆破损随地拉线

《临电规范》第9.6.4中规定“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临电规范》第9.7.2中规定“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动机、平板振动器、地面抹光机、水磨石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盾构机械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并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接头。

《临电规范》第7.1.2中规定“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

”。

分析:

上述三条所指的现象普遍存在,(是个顽疾)作为监理应下点功夫管理。

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工地较突出。

个别监理人员思想松懈、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起了恻隐之心,认为施工单位为了省钱可以理解。

需要提醒工程师千万别这么想,职责所在不可松懈。

既然《临电规范》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的依据,我们就应管得理直气壮。

破损严重时可以建议施工单位将破损的长电缆改成短电缆使用,或在破损处要用大一号电缆护套包裹后再缠绝缘胶带,不能一缠了事。

七、对检查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

检查中有的工地提出了几个实际问题,我也没遇到过,提出

来供大家思考,或许今后会遇到。

1、某工地反映,施工单位图方便在一个三级箱内装二套开关与二套漏电保护器,同时供二个手动工具用电,如二个振捣棒,算不算违规?

,因为没有遇到过,所以也没考虑过。

当时我也只能说只要不违反“一机一闸一漏”的原则可酌情考虑。

但应发个联系单向施工单位项目部阐明《临电规范》

第8.1.3、第8.2.6的规定,以备不测。

《临电规范》第8.1.3中规定“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临电规范》第8.2.6中规定“开关箱中的隔离开关只可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3.0KW的动力电路,但不应频繁操作。

容量大于3.0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断路器控制,操作频繁时还应附设接触器或其他启动控制装置。

《临电规范》第8.2.5中规定“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

当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

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置隔离开关。

分析:

《临电规范》第8.1.3是强制性条款,且用了“严禁”的字样,体会该条款的本意是为了维修操作安全考虑,如有一路坏了需检修,此时另一路仍在通电操作,很不安全。

如果按第8.2.5条所示在二者前加一个断开点(隔离开关),供维修用,又按第8.2.6条所示末端工具控制在3.0kw以内,就显得比较较全面地符合上述三条规定。

如若不是这样,我想既然《临电规范》第8.1.3中已经有“严禁”的规定,这种情况应属违规。

遇这种情况可考虑用联系单形式向施工项目部说明,以备不测。

2、某工地反映,施工单位为了缩短二极箱至三级箱电缆长度≤30m,在负荷比较集中的位置设置固定的配电箱,暂称二级半箱,三级半箱从二级箱引出。

算不算违规?

这种情况我也未遇到过,所以也没考虑过。

当时我也只能说

“只要箱内配置是按二极箱配置一样的,原则可酌情考虑。

《临电规范》第8.1.1中规定“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临电规范》第8.1.2中规定“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开关箱。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分析:

这个问题我只能发表一些讨论性的意见,供参考。

《临电规范》第8.1.1条已经明确了三级配电方式,但并非强制性条款,在工作面大且负荷又较集中的情况下,只要二级半箱的配置符合《临电规范》第8.2.4、8.2.2中规定的配置,漏电保护与二极箱相同,此时要求二者进线均在各自的隔离开关上闸口,二个配电箱并在同一干线上,可以商榷设置二级半箱,实际上将一个二级箱分为二个二级箱。

它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短电缆,如有这种情况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项目部在临电方案中作详细说明,或作个补充说明,并对设备做仔细检查。

确保使用与维修中的人身安全。

如二级半箱进线引自二极箱下闸口,成串连,则还是与《临电规范》第8.1.1条已经明确了的三级配电方式不符。

应出联系单给予纠正。

关于《临电规范》第8.2.4、8.2.2中规定的配置问题在监理过程中往往不被注意,最近有一个工地反映监督站检查时检查了二级箱、三级箱内的配置。

所以建议现场工程师注意。

是麦克顿、七星电子工地上的二个配电箱。

配置较符合《临

电规范》第8.2.4、8.2.2中规定的配置,另外常营工地对高压线的防护措施很到位,大家可以参考。

3、某监理部工地上,在钢筋加工区安放了一个专用二级箱,进线处设置隔离开关与漏电保护,为省三级箱,各分路按三级箱设置漏电参数,配电箱比较正规,这位工程师比较细致,按规范条款向项目部电气主管做了要求并发了联系单备案。

分析:

首先这位监理工程师工作比较细致认真,处理方式比较稳妥。

这里要注意的是进线处必须设置隔离开关与漏电保护,参数按二级箱20mas设定,各分路按三级箱漏电参数规范

30ma、0.1s设定,注意各分路参数千万不能按二级箱20mas

设定。

这实际上是将二级、三极箱合在一个箱内。

虽符合《临电规范》第8.1.3中规定“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但又不符合“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的要求。

又将二级箱变成移动的,与规范不符。

应发个联系单说明,须让项目部在临电方案中加以说明。

4、某监理反映,工地上一台塔吊的漏电保护定为30ma与0.1s后合不上闸。

怎么办?

分析:

工地上塔吊一般用一个专用配电箱供电,其电动机功率一般在30~75kw,经查其正常运行时漏电流在0.87~1.48ma/kw。

启动时漏电流在4.58-10.54ma/kw,按规范GB13955-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第5.3.2条“选用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的最大值的2倍。

”再取漏电不动作电流2倍计漏电流应定在30ma-100ma。

或直接按规范GB13955-92第5.5.2条“单台电机设备可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及以上,100mA以下快速动作的漏电保护器。

”取值,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我个人认为前者计算需检测电机的实际漏电流才能准确,还是后者比较实用,再大也不应超过二级箱的取值20mas。

如果还是合不上闸,应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八、结束语

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少数,个别的工地情况较差些。

从接触中感到有的监理人员对临电安全重视不够,对《临电规范》的学习不够,所以管理不理直气壮。

其实除个别问题外,工地上常见的临电问题在《临电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我觉得《临电规范》可操作性非常强,为监理人员的管理提供了足够的管理依据。

希望大家经常学一学《临电规范》,指导自己的工作。

另外工地上的情况千变万化,需要将规范与实际结合起来考虑。

上述七条仅是个人的学习体会不见得正确,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