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25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docx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

——二OOO年十二月

目  录: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和规范

三、定义

四、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求

一、范围

  本规范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交流共享”。

  本规范规定了在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方面的要求,用于指导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的旅游信息化建设。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和数据管理业务。

  本规范用于下列情况:

  A、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网络、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

  B、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公众网络和商务网络建设;

  C、现有网络、软硬件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D、其他相关信息产品的采购和选用。

  本规范是在现行技术状况下制订的。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更和技术的发展,本规范将不定期推出更新版本。

二、引用标准和规范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标准和规范中的部分条款。

所引用部分将构成本规范的条款内容。

本规范发布时,所列举引用的文件版本均为有效版本。

一俟所引用的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本规范将会进行相应的修订。

  《GB/T15126-1994网络服务定义》

  《GB/T14308-93A121993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6766-199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

  《GB/T17731-1995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和评定》

  《GB/T11457-89软件工程术语》

  《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GB/T15121-1994存储和传送图片描述信息的元文卷》

  《GB/T17235-1998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及编码》

  《GB/T17191-1997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GB12500-90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面向连接的运输协议规范》

  《GB12991-1991数据库语言SQL》

  《GB/T15534-1995数据库语言文字NDL》

  《GB/T15278-1994数据加密物理层可互操作性要求》

  《GB/T16973-1997信息技术文本与办公系统文件归档和检索(DFR)》

  《GB/T15936-1995信息技术文本与办公系统办公文件体系结构(ODA)和交换格式》

  《GB13715-199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

三、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国家标准中的定义进行定义:

  《GB/T15126-1994网络服务定义》

  《GB/T14308-93A121993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1457-89软件工程术语》

  和以下的定义:

  1、国家信息化:

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服务:

为满足客户的需要,供方和客户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所产生的活动的结果。

  3、旅游机构:

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

四、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求

  1、分类、存储和交换

  各旅游机构应采用通用的旅游信息分类和存储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支持通用的行业内信息交换标准,以达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1.1数据分类

  旅游信息的分类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分类的一级类目为:

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

旅游信息的内容分类的一级类目为: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统计、旅游文娱、旅游科研、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教育。

通用的旅游信息分类标准采用国家旅游局档案委员会批准的《旅游业档案分类表》(附录一)。

  1.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按照计算机下列数据格式进行:

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

  1.2.1文本类数据存储规范

  文本文件的中文编码采用《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

如果软件系统无法支持此国家标准,可采用GB2312字符集作为过渡。

  1.2.2图形图像类

  图形图像类文件应采用以下几种图像存储格式作为存储标准:

  [1]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D)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成立的专家组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于1991年3月提出的ISOCDIO918号建议草案:

多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通常简称为JPEG标准)。

此标准适用于彩色和单色多灰度或连续色调静止数字图像的压缩。

  [2]TIFF

  TIFF格式的图像允许存储相当多的位信息。

最多每个象素点可存储到32bit。

最常用的是24bit。

设计TIFF的初衷就是要将扫描的图像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高质量的打印。

TIFF格式比较适合作为高质量的保存原件的图像存储格式。

TIFF格式允许RGB模式或者CMYK模式,因此TIFF图像在显示及打印两方面都能保持较高质量。

  [3]GIF

  GIF是一种非受损压缩图像存储格式。

它支持LZW压缩。

但是GIF每一位的图像元素只能存储到8bit信息,只能支持到256级灰度或256色阶。

GIF是一种功能非常丰富的图像存储格式,支持隔行扫描显示,非常适用于低分辨率显示器和低网络带宽工作环境。

最新的GIF89格式支持对图像部分作透明处理,并具有多帧显示、时序控制等简单动画功能。

  1.2.3音频类

  计算机领域没有统一的音频标准。

以下几个标准已经得到各个厂商的广泛支持,也是本规范中采用的存储格式。

  [1]MP3

  MP3的全称是MPEGAudioLayer3。

它基于MPEG-1标准。

MPEG-1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otionPictureExpertsGroup,MPEG)于1992年11月提出的基于媒体转储的音频、视频流存取标准。

它的特点是能以较小的比特率、较大的压缩比达到近乎完美的CD音质(1:

10~1:

12)。

  [2]MP4

  使用的是MPEG-2AAC技术,AAC俗称A2B或先进音频编码(AdvancedAudioCoding)。

其中,MPEG-2是MPEG于1994年11月针对数码电视(数码影像)提出的。

它的特点是音质更加完美、压缩比更大(1:

15)。

  1.2.4视频类

  计算机视频标准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MPEG-运动图像压缩标准系列MPEG。

MPEG,即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运动图像专家小组,是一个国际标准,即ISO11172。

它的两个标准─MPEG-1和MPEG-2特别重要。

  MPEG-1形成于1991年,用于加速CD-ROM中图像的传输(VCD)。

它的目的是把221Mbit/秒的NTSC图像压缩到1.2Mbit/秒,压缩率为200:

1。

这是图像压缩的工业认可标准。

  MPEG-2用于宽带传输的图像,图像质量达到电视广播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标准。

和MPEG-1相比,MPEG-2支持更广的分辨率和比特率范围,成为数字图像盘(DVD)和数字广播电视的压缩方式。

  MPEG-2是计算机的一种重要的图像压缩标准。

将MPEG-1的比特流进行解压缩时需要用到MPEG-2的解压缩器。

  MPEG标准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本规范推荐采用该标准。

各旅游机构应密切关注该技术的发展动向,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其新的数据格式。

  1.3数据交换

  各旅游机构单位与单位、单位与用户之间在1.2"数据存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内容的交换。

交换时应采用基于Internet或者VPN通道方式的数据交换模式,克服"点对点通道通讯协议"通过电话线进行数据交换所带来的维护量大、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规范建议信息服务的标准化的基础设施采用XML技术。

XML是目前最受人瞩目的技术之一,它得到了Microsoft、IBM、Sun等大厂商的全力支持。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建立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

XML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广泛性和可定制性,适于建立行业内部的信息标准。

  在XML的基础上,Microsoft、IBM、Sun等大厂商推出了SOAP技术,用于提供Internet访问不同应用的解决方案。

由于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技术具有极强的功能和平台无关性,不但被微软采用为Microsoft.Net平台的核心技术,而且也得到了以IBM为首的大量厂商的支持,是未来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

2、行业内部网建设

  2.1内部网络的建设

  旅游行业内部网包括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整个业务领域。

本规范主要制订系统接口标准以及规定数据交换项和格式要求,各单位自行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

建立内部网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A、 开放性:

旅游行业网络主要用于结合企事业内部业务、面向旅游行业的信息发布和市场运作,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

  1)保证与Internet、VPN、ISDN等不同网络架构模式的连接畅通;

  2)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设计架构,支持多种主流通讯协议;

  3)支持多种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平台。

  B、 先进性:

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在网络设计和网络设备的选择上,应做好分析和预测,考虑足够的先进性。

  C、标准性:

网络设计和设备的选择考虑国际上相应的标准。

  D、可扩充性:

考虑网络和软件的可扩充性,便于以后硬件的扩充和软件后续系统的开发。

  E、实用性:

实用性体现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关键,在选用网络设备和数据库系统时,建议选用的技术和产品如下:

  1)网络拓扑结构:

快速以太网技术、星型拓扑;

  2)网络设备:

Cisco、Bay或3Com等国际和国内技术成熟的厂商的产品;

  3)服务器:

IBM、HP、SUN、Compaq(DEC)等国际国内厂商的服务器;

  4)数据库:

Oracle、MicrosoftSQLServer、Sybase、DB2等产品。

  在进行网络建设时,要求做好规划,形成需求和分析报告,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用硬件和软件产品。

  2.2办公自动化系统

  旅游行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要求将旅游机构内部日常管理和旅游业务结合起来,提供充分的资源共享、协作服务以及数据加工,并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分布操作,为面向外部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充分的集成能力。

  各旅游机构在选用办公系统时,要求做好需求研究,并形成文件和记录,为产品的选型提供依据。

  目前流行的办公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网络办公系统,以Internet为技术框架,支持异地办公,特点是维护量少、操作简便,可集成多种主流的编审工具和流行的办公组件;

  2)基于LotusNotes、MicrosoftExchangeServer上开发的群件技术,提供数据交换和协同办公系统,支持二次开发和定制;

  3)基于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框架和数据库管理方式的文档交换系统,本地应用的特点比较明显。

  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针对各旅游机构的特点,做出选择。

  2.3业务管理系统

  旅游部门的业务过程包括政务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票务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

各旅游机构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规划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并与办公系统、信息发布进行有机的数据整合。

  各旅游机构在选用业务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时,对系统进行评价的指标包括:

  1)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的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响应时间;要求在目前的硬件设备下能及时、快速的处理业务数据;

  2)可靠性: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抵抗异常情况的干扰、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体现为系统的稳定性;

  3)人机接口和可操作性:

有良好的人机接口界面,操作简便,输入输出清晰,体现为软件系统易用性;

  4)易维护性:

易维护性是指系统容易扩充和适当的维护成本,随业务的扩展和需求的变更,系统可扩充的功能比较强;本规范推荐采用以MicrosoftWindows98/2000/NT、UNIX为代表的主流运行业务管理系统。

客户端的中文界面系统,建议采用B/S结构,以减少培训和升级压力。

  2.4旅游局认证子系统

  结合《GB/T14308-93A121993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6766-199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31-1995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和评定》等旅游认证业务,旅游局应建立旅游认证数字化管理和查询系统,提供开放、公平的认证体系。

  2.5网络安全机制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分层次的拓扑结构,因此各旅游机构网络的安全防护需采用分层次的拓扑防护措施,即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应该覆盖网络的各个层次,并且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内部网络和公众网络建设应遵循如下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原则:

  1)满足Internet分级管理需求;

  2)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3)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4)可用性原则;

  5)分步实施原则。

  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

考虑到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

  1)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保持网络原有的性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

  6)安全与密码产品具有合法性,并便于安全管理单位与密码管理单位的检查与监督。

基于上述思想,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应遵循以下要求:

  A、满足Internet的分级管理需求:

  根据Internet网络规模大、用户众多的特点,对Internet/Intranet信息安全采用分级管理的解决方案,对控制点分三级实施安全管理:

  第一级:

中心级网络,主要实现内外网隔离;内外网用户的访问控制;内部网的监控;内部网传输数据的备份与稽查。

  第二级:

部门级,主要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用户的访问控制;同级部门间的访问控制;部门网内部的安全审计。

  第三级:

终端/个人用户级,实现部门网内部主机的访问控制;数据库及终端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

  B、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对一个网络进行综合研究(包括任务、性能、结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并对网络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和措施,确定本系统的安全策略。

  C、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网络设计时,应当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制订具体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人员审查、工作流程、维护保障制度等)以及专业措施(识别技术、存取控制、密码、容错、防病毒、采用高安全产品等)。

  D、可用性原则

  网络安全措施需要人去完成。

如果措施过于复杂,对执行人的要求过高,会降低安全性,如密钥管理的问题。

其次,安全措施的采用,应尽量避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少采用会降低运行速度的密码算法。

  E、分步实施原则:

分级管理分步实施

  网络系统及其应用的扩展范围广阔。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网络脆弱性会不断增加。

由于实施信息安全措施需相当的费用支出,因此分步实施,既可满足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节省费用开支。

  上级单位与各节点的下级单位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帧中继、DDN或其它广域网技术链路相连,保证旅游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数据在广域网上传输的安全性,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VPN技术在下级单位节点间建立通道。

另外,下级单位节点局域网应分为两部分,即共享区和内部局域网,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内部局域网与共享区、共享区与外网(其它下级单位节点)应定为安全点,建立防火墙。

  安全策略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各方面,如口令、算法、文档密级、操作系统安全级别等。

各单位在建设网络安全系统时,应充分进行整体权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规划,并形成文件。

在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考虑通过路由器进行局域网的联结,可以参考的网络安全系统的模型如下:

旅游部门网络安全模型:

3、公众网络建设

  建立基于旅游行业信息服务的公众网络体系,提供统一、权威的旅游数据,通过数字化推动产业的发展,提高市场业务运作水平,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个性化旅游,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3.1建立权威网站

政府旅游站点要求考虑以下几方面:

  1)行业指导和调控:

发布行业法律政策,提供旅游法律政策的查询和服务;

  2)行业信息发布:

提供面向全球的旅游新闻、旅游统计信息、旅游认证和其他行业权威数据的发布和查询服务;

  3)服务信息发布:

提供关于国内的景点地理信息、景点图片、旅游文化信息、景点天气预报等公共服务信息的发布;

  4)旅游专栏:

提供交互式服务,通过举办网上旅游文化节、提供精品游记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以更为丰富的方式进行参与;

  5)旅游综合信息检索:

通过建立旅游信息库,建立旅游信息检索系统,游客可以在这里查询到感兴趣的景点信息,包括天气信息、景点介绍、旅游路线、旅游地图、住行购娱、文化背景等等;

  6)新技术支持:

密切关注旅游新技术的发展,如GoToMap电子地图搜索、虚拟现实(VRML)旅游服务等;

  7)其他政务服务:

权威旅游网站与政府上网工程进行结合,提供在线数据提交、在线咨询等多方位的政务服务。

各级旅游部门的政府旅游网站应采用用户权限级别的访问模式,对部分数据实行用户限定性查阅。

各级旅游机构在给定或自选范围内建立网站,并应充分配合,提供和交换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加快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3.2开展无线服务

  有条件的旅游单位应逐步提供基于WAP的接入服务,遵循WML技术规范,支持手持设备接入,提供短信息的查询服务。

各旅游机构应关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为不断发展的旅游事业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3.3发展电子商务

  旅游机构应积极开展电子化商业服务,满足个性化的旅游,建立面向行业、面向特定地域的旅游商务站点。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服务应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查询服务:

其中包括旅游服务机构相关信息(如饭店、旅行社以及民航航班等信息)、旅游景点信息、旅游线路信息以及旅游常识等;

  2)在线预定服务:

主要提供酒店客房、民航班机机票、旅行社旅游线路等方面的实时、动态在线预定业务;

  3)客户服务:

提供可实施在线旅游产品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方便预定客户(指通过系统进行预定的个人以及机关团体)与代理人(指上述酒店、民航、旅行社等相关旅游服务机构)在网上实时洽谈业务,进行预定商务活动的记录和管理;

  4)代理人服务:

向酒店、民航、旅行社等多种旅游产品的代理端提供应用程序,方便代理人与客户实时网上业务洽谈、预定记录管理、帐目查阅;

  5)旅游社区:

向旅游相关人员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条件,如旅游专栏等;

  6)其它特色服务:

各旅游机构可以根据区域内不同的旅游服务内容,建立专题旅游服务,提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模式。

  各旅游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如上服务时应保证网站内容清晰易懂、特色明显。

4、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

  全面规划和建设数据库、资源和服务体系,提供交互式、快速、准确的数据访问和全文检索服务。

  4.1数据库系统

  旅游部门应建立综合的旅游景点数据库、旅游服务信息库(含宾馆饭店信息)、旅游管理信息库和统计信息数据库等,提供权威、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旅游行业可以拥有大量不同的数据库。

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是行业的特点。

各旅游机构应根据业务特点和业务量,并权衡数据库的性能价格比,选择成熟、稳定的关系数据库,充分考虑数据库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达到数据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协作。

  从技术的角度,数据库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容量、索引技术、并发性能等,本规范推荐比较成熟的数据库产品,如Oracle、MicrosoftSQLServer、Sybase、DB2等。

  在数据库的访问层,应采用标准的接口和SQL来实现数据的访问和管理,实现多层应用体系。

  4.2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

  各旅游信息系统应基于全文方式检索功能,提供形式多样、简便快捷的查询,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和对旅游信息、新闻的细粒度检索。

  各旅游机构可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采用不同的数据查询和检索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数据服务,具体的实施可以参考4.3。

  用户在采用检索技术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体系结构开放性、多平台支持;

  2)Internet/Intranet兼容;

  3)支持国际标准;

  4)支持多媒体特征检索和管理功能;

  5)可靠性与安全功能;

  6)应用编程接口;

  7)检索的关键性能指标等。

  为保证效率,对于多媒体特征检索,可以采用关系数据库和全文检索系统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检索。

  4.3推荐的行业解决方案

  全面规划各旅游机构的网络系统的建设,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选用,构建旅游行业内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本规范推荐的行业解决方案如下:

  方案图注:

  1、业务管理系统可能由多个软件组成;

  2、-->防火墙;-->路由器;

  3、事例中的防火墙可由多个防火墙组组成;

  4、业务数据中心和Internet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工后的短信息和移动服务数据中心可通过SOAP协议以XML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