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21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docx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随感

江苏南通海安教研室殷俊

[摘要]: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的特点?

在实施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个性发展”、“讲究过程方法,扩大情意目标”、“突出历史作用,增加活动建议”等方面。

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实施要进行思考,实际操作中可以允许学生“精彩”内容抢“鲜”看。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   认识思考

PersonalcommentsonCurriculumCriterionofSeniorHistory

HaianteachingandResearchOffice,JiangsuYinJun

Abstract:

WhatarethenewcharacteristicsofCurriculumCriterionofSeniorHistory?

Whataretheprecautionsduringtheimplementation?

Comparedwiththeoldsyllabus,CurriculumCriterionofSeniorHistoryisarevolutionarychange.Thischangemainlyliesin“raisinghumaneaccomplishmentandpromotingindividualcharacterdeveloping”;“aimingatprocessandmethodologyandenlargingaffectiongoal”;“outstandingthefunctionofhistoryandincreasingactivities”andsomeotheraspects.Alltheresearchoffices,schoolsandteachersshouldthinkabouttheimplementationofCurriculumCriterionofSeniorHistoryandallowthestudentstoreadthe“Excellent”and“fresh”contentduringtheimplementation.

Keywords:

SeniorHistoryCurriculumCriterionRealizationThinking

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国家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回顾这两年来的实践,那么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究竟有哪些新的特点?

在实施中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这一类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历史教师更多地去回味,更多地去思考,现将本人学习中的几点随感转录于此,以求教各位同仁。

一、对高中课标内容的几点认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在课程理念、文本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这其中对笔者来说留下最深刻认识的是这几个方面:

1.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个性发展

“课标”前言中提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历史学科作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理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本身就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应该做到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来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也不只是扩大到古代希腊、罗马哲人的思想与近代欧美的启蒙思想,而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邪教、反对战争等),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恐怖威胁、爱滋病与其它传染病、环境恶化、核扩散与核辐射、贩毒与吸毒等予以关注),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

“课标”课程性质中提到: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个性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从历史人物鲜活的事例中获得精神滋养(历史上仁人志士既有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成长、成功的道路又带有不同的特点,这种鲜明的个性风格与共性特征毫无疑问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另一方面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讲究过程方法,扩大情意目标

“过程与方法”过去往往被看成是为了完成与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步骤与手段,而现在的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将“过程与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即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同化与顺应的建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会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交流学习方法,反思学习过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来学习、掌握与运用,获取“能够获取知识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能够获得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大量历史材料中去提炼观点、提取信息,切实提高材料解析的能力,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学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学习的革命》)。

高中课程标准扩大了情意性的目标,突破了教学大纲思想教育的范畴,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要求。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不仅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更主要的是人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历史人物的众生相会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恰如歌德所说,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的最好东西是它所迸发的激情,正是这一种激情,使我们的历史教育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态度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历史课程目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责任、学习态度,更主要的是积极进取与宽容他人的人生态度(如罗斯福面对“烤百万富翁”的指责,仍然心态平和地继续改革)、求真求实与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如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如美国罗斯福总统39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的终身遗憾,他在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第二天,就开始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每种观点、每个短语对他的国人都起了鼓舞勇气和乐观主义的作用)。

“价值感是人们对思想、态度、行为的取向标准”,历史学科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观、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观,在内心树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而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本身的价值判断一定要放到他们(它们)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空中去考量(如凯恩斯关于消费行为与节俭美德关系的言论,要求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时要作出个人牺牲,但用历史的眼光和道义的原则评判似乎相悖)。

3.突出历史作用,增加活动建议

“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标”课程设计思路中要求让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由此革新了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设计就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历史课程讲授的内容是人们过去的活动,但是,其立足点却是现实。

历史是现实与过去的对话,人们的观念永远是现实的,人们的方法永远是现实的,所以克罗齐说: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学习要点从某一个角度来说都有可能对当代有影响。

因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对学生心灵造成震撼,来影响学生精神生活的方向与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历史对现实的观照来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如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来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来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来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等)。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课程内容及时地反映了这种发展和进步,课程内容还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地吸收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如在选修课程“探索历史的奥秘”中,要求“讲述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以及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等内容),课程内容还体现了与学生经验、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等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历史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感悟历史发展)。

“课标”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各个模块中都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而已经出版的各个版本的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都无一例外地根据活动建议在课本中设置了专门的活动探究课。

以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课程标准中有两个活动建议:

一是以“改革与发展”为题,组织讨论会;二是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列表比较中、日两国近代道路的异同。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根据第一个建议,设计了两个学习与探究课,本人承担了其中的“论改革与革命——以俄国为例(辩论会)”的编写工作(前天,第七届海峡两岸电视大专辩论赛刚刚在福州落幕),编写中我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参加(你看过电视大专辩论赛吗?

你喜欢看辩论会吗?

那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机智灵敏、妙趣横生的对话,令我们从中受益良多。

你想参加辩论会吗?

历史上的很多内容可以作为辩论的话题。

古今中外的历史演进、历史运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

近代以来,改革与革命成为历史舞台上两种主要的戏剧形式,在向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国家采用的是“革命”的形式,而有的国家采用的是“改革”的形式?

作为一个后世的旁观者,你是否想过有的国家能否另辟蹊径、另寻他途?

我们可以近代俄国为例进行思考,看一看它是走革命道路好,还是走改革道路好?

围绕近现代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在收集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一次辩论会),并设计了活动目标、提出了准备事项与活动建议、做了活动说明,并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又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从教的角度对活动目标、准备事项与活动说明提了建议,突出了活动过程、活动总结,提出了教学评价建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活动建议),并附了资料与注释。

通过编写,我深切地感受到“课标”的活动建议只要能做,还是应该尽可能去做的。

二、对高中课标实施的几点思考

1.关于模块与专题先后安排的思考

高中课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么多种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如何安排,颇费思量,市、县教研部门有义务、有责任来帮助进行思考,要在专业引领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积极地出谋划策,从将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法定要求)执行到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的课程资源(教学设施、设备、办学规模、师资水平等)等角度来思考,根据本地区高中的分层布局,对不同学校应有不同的建议:

重点中学应尽可能多地提供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规定的选修模块基本开设到位。

一般高中在满足基本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根据学校教师学习研究方面的相对优势,将几个选修模块先行,其他几个选修模块实行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全员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以使选修模块的开设在三年内基本过渡到位。

对于必修与选修务必要明确:

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有限定。

基础必修模块要全面扎实过关。

选修模块的优化组合,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

其中对于“探索历史的奥秘”这一模块,有志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学生应必选,大学的考古专业也必看(现在很多省份都开始实行网上阅卷,阅卷教师所阅的那条题目,其答案是经过电脑扫描再加上编号的,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在日后确定是否录取时很方便地调阅),而从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第1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的要求来看(一要了解历史过程的客观性和重现历史的主观性,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二要知道史料的基本含义,了解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要概述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有志于历史学研究工作的学生应必选,大学的历史学及历史教育专业也必看,因为它有助于理解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随着历史学研究而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另一方面,大胆地放手支持。

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从学分获得的要求来看,学生每个领域均需涉及,不可偏废,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但具体到每个领域,则可以偏科目,偏模块,体现个性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大一统的格局,赋予学校和学生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选择权。

合适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优质的。

过去一定要按照王朝体系、编年先后来编写历史和学习历史,现在“课标”中不同的历史模块之间学习可以不分先后,一方面从理论上来看“必修课”与“选修课”可以不分先后,同时学习;另一方面“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与“选修课”的六个学习主题,它们相互之间也可以不分先后。

其实每个学习模块内部的学习专题也完全可以不分先后,让学生将他自认为“精彩”的内容抢“鲜”看,学生对他们爱不释手的内容会津津有味地看,对他们爱戴崇拜的人物会津津乐道地侃,也许正是在看与侃的过程之中,他对学习历史产生了兴趣,对其它模块或本模块内部的学习专题也开始了关注。

而教师也可以根据有关需要(如配合时事或重大纪念日的教学需要),像语文、英语老师调整课文篇目那样,对教学内容的先后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技术上、顺序上的调整从总体上来说不会影响整体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去年开始岳麓版就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调整了单元的顺序,并对其中部分课的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不再拘泥于课标的编排,其实人民版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课程标准亦步亦趋)。

2.关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思考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而且也越来越不是知识最新最快的渠道。

显然,把教科书作为圣经一样来进行解读已经是陈旧的、过时的处理方式。

教师必须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在课程资源的选取上,古老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被赋予了新的答案。

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一标(课标)多本(多种版本的教科书)”是课改的新景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一个省范围之内,应该有多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同教科书的邻近地市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比如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关于“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内容的编写中,单元“学习建议”里建议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和当今的现实状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内容还注意了学科之间的融通,尤其考虑到美国史的特点,引入了与这部分历史有关的英文(美语),练习或导言中有中英文对照,甚至要求学生翻译图片背景中的英文广告,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读外国史学原著的激情与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文学习的能力;单元的最后部分考虑了单元一结,既有本单元的小结,又有本单元的历史感悟,而且这种小结与感悟因为单元内容少且与罗斯福新政相关度比较高,因而都能够比较及时,这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保持所产生的兴趣,有利于记录下学史的心得与留存下学史的疑问(无独有偶,如出一辙,人民版也在本单元的最后有类似的内容,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与“奇思妙想”。

此外,在课文中穿插的“想一想”还就罗斯福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从情感、价值感层面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说出“罗斯福总统1933年的就职演说展现了他怎样的人格风采?

”)。

岳麓版教材尽量做到以史实的客观叙述为主,反映了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每课的活动建议都能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来要求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中与之有关的问题(史实与现实相对接,发挥了史之为用的作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发挥了活动育人的作用),必修的3本教材也尽量避免内容上的割裂,在教材后附的大事年表中有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方便中学生认识这些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体现历史是综合发展的。

诸如此类的这些方面都可以吸收借鉴过来,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用什么版本的教科书,其教学内容以及尺度的把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

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

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适当增补(新编教材中“左”的影响依然存在,如有的教科书中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把大量牛奶倒入大河,简单说成是垄断资本家为了维持产品价格,去销毁产品,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由于当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这只是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为了销毁“过剩”牛奶而采取的行为,而且,从牧场运到城市交通等费用也比较高,新鲜的牛奶又不能长时间存放,因此这种行为多少也带有一种无奈和怨恨的情绪)。

综上所述,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课程单元内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譬如,对教学内容可增、可删、可减,对教学内容的次序安排可置前、可置后、可置中。

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就可以凸现出来。

3.关于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思考

“课标”中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规定“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学习主题中,都规定了“教学活动建议”,要求“组织课堂讨论”、“举办讨论会”或要求“收集”相关史料,办展览,举行“演讲会”或组织“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这些都属于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关注学生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个人知识”,关注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关注学生建立主动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也应该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

而模仿学习也不失为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方式(课改以后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是以单元为单位,而不是以教材的某一篇目为单位,教师在对本单元内容及第1课进行详尽的解读后,学生可以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对单元中的其他课进行模仿乃至创造性的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来加以解决,这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社会化的合作能力)。

另外,情境模拟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强调“身入其境”,让学生换位思考,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情境中,在经历与体验历史的同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而让学生充当历史中人,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课标”中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

就素质而言,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

有的擅长说出来(说书、讲故事),有的擅长唱出来(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谣),有的擅长写出来(用纲要信号图示板书),有的擅长演示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将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课改的变动性、多样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在教研听课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去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师用原汁原味上出来的原生态的课也不错,这说明只要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用最朴实、最常见的教学资源及手段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能上出最好的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去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只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课堂就会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就会“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原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本次讲座有改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朱汉国、王斯德主编: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冯长运、李明海主编: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朱汉国: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6、钟启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7、赵亚夫等: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8、刘军: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