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56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docx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镇江为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以镇江为例

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

城市规划

班级:

1110022

学号:

*********

********

指导教师:

柴洋波职称:

讲师

 

二○一五年五月三十日

 

1

大运河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镇江为例

摘要

本文以镇江地区为例,通过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运河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对运河遗产的变迁规律进行归纳并对当前城市中的运河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对镇江段大运河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归纳,进而试图解决如何在当前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合理保护城市中的运河遗产的问题,从而使镇江的相关遗产能够作为遗产拓展项目在日后被列为增补点。

该研究对于理清当代镇江城市与运河遗产之间的联系,协调镇江城市建设与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镇江;遗产保护

 

TheGrandeCanaleheritageprotectionstrategy

--acasestudyofZhenjiang

ABSTRACT

TheinZhenjiangarea,forexamplebyresearchontheGrandCanalculturalheritage,whichisstillanopencomplexgiantsystemprotectionstrategy,exploringthelinkbetweenCanalHeritageandurbandevelopment,theCanalHeritagechangeruleinductionandtoassessthevalueofthecurrentcitycanalheritage,ofZhenjiangsectionoftheGrandCanalisnotincludedintheworldheritagearesummarizedandconcluded,andthentriestosolvehowtointherapiddevelopmentofcurrenturbanreasonableprotectionCanalHeritageinthecity,soastomaketheZhenjiangrelatedheritagecanasaheritageexpansionprojectislistedasasupplementinthefuture.ThestudytoclarifythelinkbetweencontemporaryZhenjiangCityandCanalHeritage,coordinationZhenjiangurbanconstruc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ffectiveprotectionoftheculturalheritageoftheGrandCanalhasan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GrandeCanale;Zhenjiang;heritageprotection

2

 

1绪论1

1.1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1

1.3研究对象的范围2

1.4研究方法3

1.5研究框架3

2大运河(镇江段)遗产的现状及问题4

2.1大运河(镇江段)遗产的现状4

2.2大运河(镇江段)遗产既有保护措施及评价5

2.3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的问题6

2.3.1遗产点与运河关联度不高6

2.3.2遗产点保护不力6

2.3.3实际使用需求对遗产点的影响7

2.3.4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小结7

3国内外运河保护案例研究与借鉴9

3.1国内运河保护案例研究9

3.2国外运河保护案例研究9

3.3国内外案例总结与借鉴10

4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策略研究11

4.1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措施建议11

4.1.1对于水利工程遗产的修缮与复原保留11

4.1.2聚落遗产的整体功能置换12

4.1.3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12

5结语14

参考文献15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境内最长的古运河,对于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遗产申报是从2007年开始的,在多个省市、各个部门的共同

努力下,一直到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获准,从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历时8年最终申遗成功。

申遗成功固然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但同时,令人遗憾的是,地处长江与运河的

“十”字交汇处的镇江,虽然拥有着一定长

度大运河的河道段落,但镇江段的河道段落

与当地的遗产点却并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之中。

本研究将以大运河(镇江段)为例,从

生态与人文的综合视角对大运河遗产区域各

类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

系统完整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目前国家开展

 

图1.1京杭大运河整体河道示意图(资料来源:

自绘)

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成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与深化理论,形成一

套课操作性的、系统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方法,引导大运河各类自然和文化资

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理性编制提供有益探索,并以

期为将镇江段的大运河作为遗产拓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方法论的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张金池在《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沿线城市的形成与变迁》1一文中提到:

江这座城市在其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便是镇江所拥有的

独特的地理条件,城市毗邻长江,尤其是是隋朝开始的京杭大运河运河的开凿,

让镇江这座城市得以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地位上,城市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十

 

1见参考文献1

1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分重要的联系,因此,处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的十字水道上的镇江,其发展

轨迹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2中也说

到:

江南段的运河遗产是我们京杭大运河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保护运

河遗产的时候,我们就应深入理解江南文明生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理解江

南运河与江南文明的密切关系。

这与另一篇《京杭大运河与镇江城市文明的兴起

和发展》3中对于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观点是一致的。

该文章写到:

京杭大运

河像是一跟重要的线,贯穿了全国各地与镇江之间的交通联系。

镇江的地方经济

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京杭大运河所促进的,京杭大运河所带来的全国各地

的文化,也在镇江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镇江文明。

镇江的这一地域性的

文化与联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是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以得出,国内对于大运河遗

产保护策略研究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切入点来制定遗产

保护策略。

因此,本文研究的是镇江在面对没有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

下,对现有的保护措施该做出哪些调整,该如何保护其漫长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形成的一批极具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期在今后的遗产拓展项目中

可以提供一些符合申遗标准的增补点,填补此次申遗的遗憾。

1.3研究对象的范围

将开展对大运河(镇江段)遗产的实地调查,根据遗产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

对性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从传统文物保护的角度进行工作,并通过结合对于

 

图1.2大运河(镇江段)河道概况

(资料来源:

根据镇江大运河河道图绘制)

 

2见参考文献4

3见参考文献5

2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周边民众的走访,得到准确真实的资料,得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与方法上

真正解决大运河这样一类以自然和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为特征的遗产区

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1.4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与归纳法

根据研究对象和所研究的方向,对城市空间转型相关理论、专著、文献等科

学成果的收集、比较和分析、总结和提炼,以此为研究的起点,并为研究奠定一

定的理论基础。

2.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镇江实际现状进行实践,形成“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开放循环式研究

体系。

通过上访调查走访地方规划主管部门与大运河周边居民进行访谈,获取第

一手数据。

3.实例研究的方法

通过大量的国内外运河申遗与保护实例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以实证

研究来获得明晰可信的论据及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

1.5研究框架

本文从大运河的申遗背景基础入手,结合目前国家开展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成

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与深化理论,形成一套课操作性的、系统

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方法。

研究框架如图1.3。

遗产现

究状与问

 

研确定研

 

未列入原因

调查了解

过程

研究

面临的困难

构成要素

保护策略

遗产类型划分

管理策略

与范围界定

文献资现场勘

 

究方向

 

料研读查研究

运河生态环境

运河遗产评价

▪环境效益

与服务评估

体系专家咨询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图1.3研究框架体系图(自绘)

 

3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大运河(镇江段)遗产的现状及问题

2.1大运河(镇江段)遗产的现状

镇江的运河时代是从隋朝到明清时期。

在漫

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非常具有价

值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下文将按照这

些遗产各自特有的形态特点,根据编制于2009

年6月的《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说明书》

将其分为三个类型:

1、航运水道及工程遗存。

镇江段大运河现

图2.1镇江江河交汇处航拍图

在仍然保存与使用着大量的航道、水利工程、航(资料来源:

网络)

运相关建筑设施等文物。

表1航运水道及工程类遗存

(表格来源:

自绘)

遗存类型

遗存形成原因

具体遗存

航道遗存

镇江作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水运发展较

新河、香草河、简牍河、丁卯河、新中心河、

好,曾开辟有大量航道

老中心河等

河口遗存

镇江处于运河与长江的十字交叉处,受

小京口、丹徒口、谏壁口、大京口、甘露口等

长江沙洲形成和内河航道淤塞的影响,

留下众多河口遗存

堤坝遗存

先人建设的堤坝,起到了拦沙蓄水淤地

丁卯埭、京口埭、练湖泄洪堰等

等综合功能

2、运河沿岸文化历史遗迹、遗存。

大运河的沿岸遗留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与遗存。

光是古城的历史遗址,就

有丹阳古城遗迹、太平天国新城遗址、晋陵罗城遗址等。

而历史文化街区与近代

历史遗迹则有西津渡历史街区、清水师衙门旧址、洋务局遗址、新河一条街、英

国领事馆旧址、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广肇公所、镇江海关旧址等。

交通古迹有京

岘山古道、岘山古道等。

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指的是反映了大运河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4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遗产历史变化以及那些运河沿线存在过,并保存和流传至今的与大运河有着密

切联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包括:

相关的老地名,运河船工号子、镇江地方戏

曲、京口俗语、镇江民间故事、民间传说、风俗习惯,镇江地区因为交通往来而

形成的独特菜系、锅盖面等美食文化、土特物产(镇江香醋等)及各种手工工艺

等。

2.2大运河(镇江段)遗产既有保护措施及评价

其实,镇江对于大运河的河道整治与遗产保护在申遗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的

工作了,在整治保护上采取在河段与整治的过程分阶段的方法,并建立了古运河

风光带,既增强了运河沿线的景观建设,也对大运河的保护利用起到了很重要的

作用。

开端:

1991年12月敲定蓝图

在市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整治工程的相关队伍。

整治的初期目标是将古运河

建成一条集城市景观游览、蓄水防洪、环境保护为一体的风光带,确定古运河整

治工程分三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工作为中山桥至解放桥,第二阶段工作重心放在

京口闸至中山桥,第三阶段工作则重点处理解放桥至鼎石山这一地带。

建设:

1992-2001年河道整治

1992年1月6日,古运河整治工程开始动工。

2000年开始,按照原定计划

有步骤的实施总共四期工程。

通过10年整治,完成了城区段大运河河道的初步

整治。

为了使城市的蓄水防洪能力提高,也对于河道进行了相应的拓宽。

利用一

些石砖对大运河河道的驳岸进行相应的美化,既保证了驳岸的景观视线,也使得

河道的防洪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深化:

2009年至今综合整治

为落实青山绿水行动和生态市建设的要求,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高起

点、高标准实施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

整治范围为古运河中段(周家河口-经十

二路)总长为4.24公里河道整治,中段(经十二路-丹徒闸)河道清淤。

主要建

设内容为沿河的水利工程、污水截流管网、景观绿化、道路桥梁设施、自动化监

控、配套商业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运河中段整治以绿化造景为重点,形成河道

与绿化相结合的水利景观。

2013年完成古运河如意江南段堤防整治工程,完成古运河迎江桥至老西门

 

5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桥段390米的单侧河道整治,完成如意广场、林开古驿、余福广场、运河人家等

四个景观节点建设。

2013年则是主要针对对古运河进行上段更新改造工程以及

对中下段进行整治工作。

此外,建设京口闸、丹徒闸、丹徒南闸等一批通江闸站

(水利枢纽)工程。

虽然目前镇江已经开展了对大运河遗产的调查与登录,但大多数是从传统文

物保护单位的角度进行的工作,从理论与方法上并没有解决大运河镇江段的这样

一个自然和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为特征的遗产区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

题。

2.3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的问题

近年来,镇江市在其城市发展规划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运河与城市之间的

关系,并且将京杭大运河的利用与保护列入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思想之中。

但是在

首批大运河申遗的点段名单中,镇江并没有任何遗产点或河道进入申遗名单。

过对镇江大运河相关遗产的调查,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

2.3.1遗产点与运河关联度不高

这次大运河的申遗,并不表明镇江是处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就应该有遗

产点入选申遗名单,规划建成的新建筑破坏了运河原真性,“生搬硬凑”申遗点,

一些申遗点与大运河之间本来就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申报时为了凑足数目,却

也将其列入申报名单之中。

这些都导致了镇江散落的这些遗产点与大运河之间的

关系越发的不紧密,从而使镇江与世界文化遗产失之交臂。

2.3.2遗产点保护不力

宋元粮仓的保护不力或为申遗失

败的直接原因。

宋元粮仓的发现曾入

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

在逐利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中,镇

江的遗产点本就不多,保护力度的重

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宋元粮仓遗址位于镇江如意江南图2.2宋元粮仓被毁相关报道楼盘的余福里小区内,面积至少有数资料来源:

京华时报

 

6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百平方米。

刚被发掘出来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但是随即就被毁掉建起了楼盘,

现在遗址唯一区别于其他的只有一块写有“文保区域”的牌子,很难想象这就是

文保遗址。

镇江文管部门对宋元粮仓遗址进行了回填,掩埋保护,草地下面就是

组成遗址的土和砖,近期将要立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

古运河北边是京口闸,

但现在的京口闸是现代化建筑,已经成了“镇江古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室”。

2.3.3实际使用需求对遗产点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京口闸一类的古闸口,虽然其位置和作用并没有什么大

的变化,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古遗址已经淹没在水

下了,北宋元符二年才将京口闸改建为复闸,崇宁

时废,南宋嘉定再次复建。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京

口闸,又是近年重新建造起来的,现在看上去完全

找不到古闸的任何影子,但是其实际的使用需求较

之以前却有了很大的提高,此类便是因实际使用需

求对遗产点产生的影响。

 

图2.3京口闸现状照片

2.3.4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小结

①加盖仿古建筑,违反真实性

镇江的西津渡是运河中段的重要遗产点,但当地在实施时盖了一些仿古建

筑。

西津渡在古时候是镇江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几个水利枢纽之一,在当时的社会

背景下,居民的房屋大多是一进一进累积起来的,房屋的形制并不一样,街巷也

是很自然地弯弯曲曲的,但是在现代的古镇复建时对于房屋过于强调复建房屋时

的整齐格局,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真实性。

  

②保护与申遗的责任不够明晰

镇江市政府对于遗产的保护力度与成果其实和留存遗产都是非常重要的。

江在此次大运河申遗中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大运河的保护利用与申遗工作

的在人员与组织的责任分配上没做好,从而导致了后续的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别是在申遗进程中出现的8座宋元粮仓遗址被毁的不良事件,给镇江大运河的申

遗也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

当时一共发现了13座宋元粮仓的遗址,这在当时

是考古界的一大发现,但因为开发商建房子,很快便被毁掉了8座。

③保护规划的编制、报批滞后

 

7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保护规划的编制与报批的程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如果想在日后做为大运河遗产的拓展项目增补点,镇江的相关部门应按照申遗要

求,尽快编制遗产点保护规划并报批。

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做的并不到位的地方,导致了此次镇江与大运河申遗擦

肩而过。

 

8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国内外运河保护案例研究与借鉴

3.1国内运河保护案例研究

常州城区段运河与镇江段运河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地的运河都是江南

段大运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次申遗中,虽然常州并没有遗产点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但

运河常州城区段作为中国大运

河穿越南方城区的典型段落,

被列入申报世界遗产文本之

中,并申报成功。

对常州的成功案例进行总

结分析,可以得出在其遗产保护图3.1运河常州城区段图片

(资料来源:

中国常州网)

进程中,主要注重了以下两个方

面:

第一是对于大运河遗产价值的评估,在评估的标准上更加注重科学合理性;

第二是河道管理与相关保护部门的衔接,在衔接流程上有了进一步的简化,使得

衔接的时间大大缩短,效果也更加显著。

尤其是前者,实质上为遗产的合理划分

层级、编制保护区划、制定多元策略和管控要求提供了核心依据与基础保障,体

现了“价值为核”的规划编制原则。

3.2国外运河保护案例研究

伊利运河是一条影响美国历史的航道,它将哈德逊河与五大湖相连接,是美

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第一条快速运输通道,现隶属于纽约州运河系统的一部

分。

自2000年对伊利运河进行遗产保护与管理以来,已形成了一套清晰的工作

体系。

在工作的初期,便已经明确了对运河保护的未来工作方向和管理组织架构,

对主要问题给出了导则性意见。

对运河的保护工作,相关保护团队更加注重的是

基础的保护框架的构建,那么与这个保护框架所对应的便是一整个短期的战略规

划,通过对可以利用的资金进行统筹,确定短期规划期限内需要重点实施的相关

项目,并明确伊利运河遗产保护委员会在期间的具体工作。

向社会公开的各类年

度工作汇报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根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定期

 

9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对于综合规划做一个动态的修编调整。

纵观几年来的整治工作,可以看出,米迪运河保护团队建设和项目运作都发

展至一定阶段,并取得了相应的值得学习的成效。

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经验对本

文所研究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现在的米迪运河已经不再作为货船来往运输的主要河道,但是作为法国

重要的水路旅游通道,米迪运河还在继续的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米

迪运河仍然是归属于国家的,但是当提及具体的管理、维护和开发运河的相关活

动则是由国家和地区两级管辖机构协同进行管理的。

其遗产本体的界定充分体现

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具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其保护区划的划定充分的考虑到

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而其保护管理机构的运作模式严格遵循着相应的规章制

度,在具体落实到保护时也是以可操作性为前提,保护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3.3国内外案例总结与借鉴

(1)运河价值认识基础上做出保护思路。

要明确认定运河在工程技术、自

然景观、游憩资源、国家形象等多方面的价值。

众多的历史、游憩和自然资源点

的相关项目区分优先级,但在价值判定上并不作重要性的划分。

强调使得运河遗

产能够成为大运河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整合保护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