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21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docx

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

2019苏版高考语文二轮选练习题(7)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9·甘肃省兰州市一模)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自然博物馆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可以有科学依据地识别化石羽毛的颜色,进而复原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恐龙世界。

B、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C、古代丝绸之路繁荣与绵延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沿线国家相当程度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与包容使得大陆两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沟通交流。

D、在文学界,人们普遍认为,«文艺学概论»是一部解放后我国最早出版的新型文学理论专著,奠定了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基础。

解析:

选B。

A项,〝随着〞用在句首,介宾短语作状语,把原先的主语省略了,导致整句话缺少主语。

C项,〝原因〞和〝是由于〞语义重复,可以去掉其中一个。

D项,考察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

范围(领属,时间,处所)+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所以〝一部〞数量词语序不当。

2、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

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

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8字以内。

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鲜明、生动及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公益广告词,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能真正达到广告的效果。

答案:

(例如1)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例如2)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例如3)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3、(2019·河南郸城一高期中考试)将下面的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主要信息不得缺漏。

①语意重复会造成词语的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相重复。

②语意重复是由于对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确而形成的。

③语意重复是一种语病。

答:

                                    

解析:

此题考查短句变长句。

解答此题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找到主干句,二是筛选相关信息。

第一句解释语意重复的表现,第二句写语意重复产生的原因,第三句写语意重复的性质。

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第三句作为长句的主干较为合适,然后把语意重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放到这个语句中即可。

答案:

(例如)语意重复是由于对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确而造成词语的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相重复的一种语病。

4、(2019·山东泰安期中考试)请将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扩展成一段写〝初夏风雨〞的话。

要求:

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

                                    

解析:

回答这类问题,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审清要求;另一方面是分析所给句子,组织语言。

回答以下问题时,先把握陶渊明的诗句描写的对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初夏风雨〞的限定对〝微雨〞与〝好风〞展开描写,注意使用规定的修辞手法。

答案:

(例如)和风夹着微雨,迈着不慌不忙的步子从东方姗姗而来。

清风徐来,吹面不寒;细雨如丝,沾衣不湿。

好一个让人惬意的初夏清晨!

5、(2019·河南郑州阶段考试)下面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标志图主体部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

                                    

解析:

该标志可以理解为一只凤凰、英文〝VIP〞的变形,可从这两方面挖掘其寓意,凤凰寓意吉祥、祥和、幸福等,英文〝VIP〞意为尊贵客人,代表为乘客全心全意服务。

整个标志寓意服务社会。

答案:

(例如)构图要素: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标志是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同时又是英文〝VIP〞(尊贵客人)的艺术变形。

寓意:

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国航人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事业的永恒追求。

6、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⑤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

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⑥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①②③B、①③⑥

C、④⑤⑥D、②④⑤

解析:

选B。

①〝真知灼见〞本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再用〝十分到位〞来修饰,语意重复。

②〝一文不名〞没有一文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

③〝不忍卒读〞指文章悲恻动人,让人无法读到最终。

使用语境不当。

④〝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正确。

⑤〝百身何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

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

正确。

⑥触类旁通:

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

一般直接作谓语,不接宾语或补语。

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极度厌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作者通过列举借助〝舆马〞和〝舟楫〞分别可以〝致千里〞和〝绝江河〞的事例,从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记叙了作者在巴山楚水沦落年久的经历。

答案:

(1)春花秋月何时了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古代诗歌

〔一〕古典诗歌鉴赏

(2019·湖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

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张可久:

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以下对本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

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

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解析:

选AB。

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过程中,首先明确此曲末尾三句化用秦观的«满庭芳»中的词句时,借助〝天涯〞〝斜阳〞〝寒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天涯晚景图,意境苍茫凄凉,然后联系全曲分析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表述过程中,首先点明其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然后联系这三句的内容加以分析。

注意要点全面,层次清晰。

答案:

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

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二〕文言文阅读

(2019·吉林省长春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梅执礼,字和胜。

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

执礼闻之曰:

〝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

〞卒不往谒。

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

皆驳奏弗行。

迁礼部侍郎。

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

执礼曰:

〝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

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

〞退又戒之以诗。

黼愧怒。

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

执礼曰:

〝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

钦宗立,改户部。

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

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

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

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

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

〝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那么奉天子还阙。

〞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

〝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

〞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

〝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

〞已而果然。

酋怒,责之,对曰:

〝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

〞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

执礼犹为之请。

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

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

死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解析:

选B。

此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

第一处,〝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成〝有一位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的宫苑官吏〞,因此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C;第二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白〞的意思是〝告诉〞,后面〝之〞是代词,代指这件事儿,因此需要在后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D。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B。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

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分为四种:

公、卿、士、庶。

解析:

选C。

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

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

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上奏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

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

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解析:

选C。

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刑杖小黄门,选项不合文意,故C项不正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译文: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译文:

                                    

解析:

(1)当:

抵;乃:

竟然。

(2)蒙尘:

遭受劫难;致死:

献出生命。

答案:

(1)这里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

(2)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梅执礼,字和胜。

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把没有和他见过面作为不满意推荐的理由。

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说:

〝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得,一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善而有所收获就够了。

〞最终也不去拜谒宰相。

历任比部员外郎,有位宫苑官吏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声称是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

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决,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诈骗。

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在郓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当赎回时却不肯付赎金,并且请求下诏书加以改变;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

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

迁任礼部侍郎。

素与王黼友好,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繁盛的园池妓妾,态度傲慢。

梅执礼说:

〝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

现今方腊在吴地作恶,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

〞退下后又用诗劝诫他。

王黼恼羞成怒。

第二年,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

梅执礼说:

〝这里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

〞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仁德。

钦宗即位,改任户部尚书。

正值战争兴起,而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禁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

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封识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

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

金人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

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说:

〝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

〞梅执礼与同事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

〝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

〞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

〝城中七百万户,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

〞后来果然是这样。

敌首愤怒,斥责梅执礼,回答道:

〝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

〞敌首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

梅执礼还为他们请命。

不久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悬挂首级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

当天,天空昏暗,臣民百姓都泣泪愤叹。

死时,四十九岁。

【三】现代文阅读

(2019·广东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吴 光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诞生于余姚一个官宦之家。

幼名为〝云〞,五岁时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

阳明十二岁时,开始拜师读书。

他经常捧书沉思,思考人生真谛。

有一天,他突然问书塾老师:

〝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说:

〝惟读书登第耳!

〞王阳明疑惑地说: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弘治十二年春,阳明二十八岁,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举进士出身。

明武宗正德元年,阳明三十五岁。

司礼太监刘瑾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御史薄彦徽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刘瑾等〝八虎〞。

刘瑾大怒,逮薄、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

戴铣竟被杖死狱中。

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挺身而出,抗疏力救,刘瑾遂逮阳明下诏狱,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在贬谪龙场期间,王阳明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百折千难〞,但他并未被种种天灾人祸击垮,而是自强不息,从容应对。

面对种种困境,他常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的问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他突然大彻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关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

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经历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

他以民为本,推行了多项德政,特别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减免了困扰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

同时,他敦励风俗,推行孝道,以儒家道德人文精神教化民众,使民风归于淳厚。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

当时,阳明正奉命到福建途中,仓促闻变,立即回军吉安,调兵〝勤王〞。

在王阳明的精心调度与策划之下,竟能〝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宁王)十万之众〞,这在军事史上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成就了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双全的历史声名。

从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阳明大多时间在江西赣州和南昌。

这段时期,他经历了自贬谪龙场以来人生最艰难险恶的时期,但种种苦难的磨砺,使王阳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促使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从而完成了阳明学的哲学建构。

正如阳明自己总结的〝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阳明良知之教的成型,不仅使其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更使他在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气定神闲、宠辱不惊,自立于不败之地。

嘉靖六年五月,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数剿无效,朝廷遂命王阳明进剿〝乱贼〞。

王阳明率师抵达广西以后,对思恩、田州地区瑶族土司的武装反叛采取了安抚为主、罢兵息战的政策。

不到半年,即促使其首领卢苏、王受率数万之众竭诚投降,使得迁延数年、屡剿无效的思田之乱宣告平息。

广西平乱的战事,前后经历一年多。

这一年多来,王阳明以衰病之躯,奔走于炎热潮湿、瘴疠遍布的崇山峻岭,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嘉靖七年十月初十,王阳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说明自己〝炎毒益甚、遍身肿毒,喘嗽呕吐〞的严重病况,请求朝廷允许他回乡养病,其词悲切。

眼见病情日重,他已等不及朝廷的批复了,于是班师北归。

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抵达南安府(今大余县),二十八日晚,舟停青龙铺水面。

二十九日上午,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其弟子周积请问有何遗言,阳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瞑目而逝。

享年五十七岁。

(摘编自吴光«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有删改)

相关链接:

〝先生(王阳明)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

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

(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有删改)

1.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王阳明先被贬龙场,后困居江西,经受种种苦难的磨砺,始终坚持潜心苦思,终成就了阳明之学。

B、王阳明为戴铣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与专权跋扈的刘瑾抗争,表现了他坚持正义、无所畏惧的道德勇气。

C、王阳明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强调虽圣人之道遥不可及,但自我都可追求主体心灵的觉悟。

D、王阳明临终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寥寥八字,可视为对王阳明人生与学问的概括。

解析:

选C。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说的是圣人之道就在自己的心灵中,并非遥不可及。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王阳明年少时便立下圣贤之志,不愿走入仕途,成年后却历经三次科举而投身官场,奔走四方,建功立业。

B、人生的艰难险恶,促使王阳明思想的升华;而思想的升华,更使他气定神闲地面对政治斗争中的复杂险恶。

C、阳明之学虽为王阳明首创,却是吸纳前人思想精髓所得,他曾学朱熹、佛老,历经艰难,方悟得良知之教。

D、本文史论结合,选取王阳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明朝这位著名哲学家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E、本文直接引用«论语»«大学»的话语,是为了揭示王阳明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丰富了传主形象。

解析:

选AE。

A项,王阳明并非〝不愿走入仕途〞;E项,对所引用的话语的作用的分析错误,引用«论语»是为解释其名字的渊源,而引用«大学»只能说明其领悟了〝格物致知〞的要旨,并不能揭示其思想的发展过程。

3.王阳明一生有哪些主要成就?

请结合文本分类概括。

答:

                                    

解析:

题干要求分类概括王阳明一生的主要成就,纵观全文可知,其成就主要表达在学术、治政、军事三个方面。

如第五段、第八段写其治学,写阳明学的创建、〝致良知〞哲学命题的提出;第六段写王阳明在治政上以民为本,实行德政,推行孝道以教化百姓;第七段、第九段写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思田之乱,军功卓著。

拟写答案时可以依据这三点。

答案:

①学术方面:

创建阳明学,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②为政方面:

治政有方,推行德政与孝道;③军事方面:

平叛得力,并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