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404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1.doc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十年前,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还基本上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不仅已不再鲜为人知,而且正在成为民营企业的追求新的更大成功的一种新选择。

这是我国民族企业即将实现新的跨越的标志,也是我国民族经济日益成长壮大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希望所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目前条件下,民营企业能不能实现跨国经营,不仅决定着他们能不能在国内站住脚,而且也决定着他们能不能最后实现新的腾飞。

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民营企业实现更大发展面临的一项新战略选择。

本文的写作从研究全球跨国经营的角度入手,进而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现状与战略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从而分析提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方法。

本文提出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是将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并着眼于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走出去”:

特点、困难与自身建设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就业人数上,都处于重要地位。

在经济总量上,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5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工业增加值为2000年的246%,年均增长28%。

而2005年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中,民营工业的比重达到60%左右。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中获益。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获得了先机。

但是,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以营企业的“走出去”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民营企业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增加参与竞争的筹码,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突破发展的瓶颈,在全球范围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加强,更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全球竞争。

从“走出去”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出口规模较大,产品以加工制造为主

根据海关统计,“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43亿美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速为35%。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3.5%提高到2005年的77.4%,五年增长了24.1%。

随着进出口贸易权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直接从事对外贸易。

2000年,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37.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8%。

2005年,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2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8%。

其中出口1489.9亿美元,进口754.1亿美元。

在出口的各类产品中,加工制造产品占据较大的比重,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多年积累的加工制造经验和生产的规模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基地,为全球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产品,而民营企业则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2.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竞争压力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过量的开采使得原本并不丰富的国内自然资源更加匮乏,许多地区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也快要达到极限。

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寻找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林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纺织原料,以及农副产品等。

“走出去”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开展海外投资,新建或并购国外企业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

总体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的“走出去”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企业还只是在境外设立代表处,作为企业销售的桥头堡,所从事的也主要是与进出口相关的业务。

部分“走出去”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则进入了较为高级的阶段,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全球竞争。

有的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东道国创建一个全新的企业;有的企业则通过股权收获,获得已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最近同年,全球出现了第四次并购浪潮,中国的跨国并购活动也不断加强,民营企业成为并购的主要力量。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自身优势

由于经历了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状大的历程,民营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许多其他特点和优势,也因此更容易“走出去”并取得成功。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迅速,对市场信号敏感

许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比较集中,企业家可以独自决定企业民展和投资的方向,而不需要层层上报和审批,回此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

企业家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从经济可行性上分析,即投资在经济上是否合适,能否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投资风险如何,能否控制。

如果企业家认为经济上可行,则能够较快决策并实施。

另外,企业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市场的各类信号比较敏感,也加快了民营企业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的速度。

2.行业分布广泛,面临更多机遇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不断发展,实力不断状大,进入了越来越多行业领域,从纺织品、家具等日用品的生产,到工程机械制造、广泛的行业分布给我国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各国、各地区的差异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

3.利用民间关系,减弱“中国因素”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产品畅销全世界,“中国因素”的问题开始凸显。

一些国家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限制或阻碍中国产品的进入。

如去年中海油在收购美国尤尼科时就遇到了很大的阻碍,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让中海油承担了不必要的巨大代价。

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目标较小,加之其特殊的性质,在走出国门时遇到的阻力较小,容易成功。

三、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民营企业的“走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不少企业不但在国外市场站稳了脚根,而且成为东道国的大型企业。

但是,不同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渠道不畅,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甚至失误

在当今世界,信息是企业生存、竞争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个地区的企业在对信息的获取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往往较少,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较慢。

这些地区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信息的缺失或滞后错过一些市场机会,影响了企业发展。

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信息的获得较为容易。

但是,也正因为信息的量太大,可能造成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跟不上,甚至由于一些虚假信息的影响,使得企业决策失误。

另外,对国家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较新的政策的了解和把握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

2.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需要信用支持

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握了商机,市场拓展速度恨快,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的供给能力跟不上。

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企业的市场前景良好,但是国内银行可能认为对企业海外资产无法监管,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愿意为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融资,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

另一方面,企业新进入海外市场,需要在当地申请贷款,此时需要国内的金融机构的担保或其他信用支持。

而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国内的金融机构有时觉得海外投资的风险较大,对企业海外的资产难以掌控,不愿意提供担保等信用支持,影响了企业的海外融资和发展。

3.对外投资手续复杂,周期较长

现有的对外投资的审批比较复杂,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审批须由中央政府管理部门完成,材料的报送和审批的周期较长,等到企业拿到批复,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

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往往由于投资金额较小,审批周期可能会更长。

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用汇管理较为严格,更延长了企业海外投资的周期。

市场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时间的延误很有可能会改变整个投资环境,使企业丧失投资机会,增加投资成本,甚至造成投资失败。

4.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发展

由于民营企业往往规模不是很大,有些企业处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级专业人才,无法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

另一方面,由于与国际市场的接触较少,加之与东道国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走出去”更需要熟悉东道国环境、语言、国际贸易惯例,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缺乏使民营企业难以“走出去”,或者在“走出去”以后遇到很多困难,发展受到阻碍。

5.创立品牌和维护知识产权困难

许多民营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品牌的创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和更高的收益。

但是,品牌的创立和维护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要创立和保持品牌更加困难。

企业的海外投资总量受到限制,初期海外投资的投入较大,而刚刚走出国门的企业的收益率较低,积累速度较慢,依靠企业自身的滚动积累很难做大做强。

作为外来的投资者,企业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会受到更多的阻碍,东道国市场同行业会采取多种方式阻碍新企业的进入,而不同国家文化的冲突更有可能给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增加难度。

一些民营企业拥有自有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当的竞争力。

但是,某些国外的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承担诉讼费用甚至不敢打官司,而肆意侵权。

企业在“走出去”的初期,力量本就非常薄弱,很难通过请律师、诉讼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因而受到严重侵害。

一些国外企业甚至反过来指责中国企业侵权,而中国企业也无力应诉,只能主动放弃利润较为丰厚的市场。

四、民营企业的自身建设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下,虽然政策和金额支持对于发展极为重要,但首先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通过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发展。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民营企业走出了国门,但仍有许多企业尚处于观望阶段,担心国外竞争激烈,企业无法生存,不愿意“走出去”。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对国内企业的许多保护逐渐减弱。

外资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竞争,抢夺资源和市场。

面对这种局面,抢夺资源和市场。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转变观念,除了要在国内市场继续发展外,还应该早日“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企业的实力,给企业的竞争增加更多筹码。

2.了解东道国环境,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要走出国门,到东道国开展投资活动,企业必须对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和进出口等方方面面仔细考察和判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国家。

到东道国发展的民营企业必须注意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保护当地的环境、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企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

3.保持与政府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实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共同发展。

企业到国外发展,往往是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

在这个时候,我国政府的驻外使领馆是我们民营企业的重要依靠。

企业在走出国门,到东道国投资的开始就应该拜会和告知我国驻当地的使领馆的经商处,并向他们咨询有关当地环境的各种信息。

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较为迅速,但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依赖于其对市场现状的判断。

而这种判断可能会造成许多企业看到某个产品的利润较大,随后“一窝蜂“似地投入该产品的生产,于是该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了更多卖出自己的产品,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价展开竞争,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我们的企业应该结成利益同盟,争取协调生产经营的方向和侧重,实现在海外的共同发展。

4.培养各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

人才是现代竞争的关键,民营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既要努力培养人才,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与在国内的经营不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有精通外语、在技术和管理上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人才。

在人才的使用上,企业家也应该在认真选择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激励模式上,不应仅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